第一图书网

设计透视

刘国余,赵颖,徐娟芳 编著 中国电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作者:

刘国余,赵颖,徐娟芳 编著  

页数:

96  

前言

20世纪初,我国开始引进西方现代设计。现代意义上的设计是个大概念,它涵盖建筑、园林、广告、包装、服装、展示、产品、影像、多媒体等广泛的设计领域。虽然开始人们并没有使用“设计”或“艺术设计”这些术语,然而长期以来,设计的实践一直在持续发展。为什么是“引进”呢?就设计领域之一的环境艺术设计而论,中国建筑设计史上,早在秦汉时期就形成了第一次高潮,秦始皇筑长城、修驰道、开灵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等。中国建筑到了汉代已发展成完备体系,进一步营建宫殿、苑囿,著名的长乐宫、未央宫、乐游苑、宜春苑等数不胜数。就城市规划而论,汉都长安城当时的面积大约是公元4世纪时罗马城面积的两倍半!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是隋唐时代,从那时起,就已采用图纸和模型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工匠李春设计修建的赵州桥便是世界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反映了当时桥梁建筑的最高水平。唐代的宫殿建筑更是气势雄伟、富丽堂皇,唐都长安大明宫的遗址范围相当于北京故宫面积的三倍多,大明宫中的麟德殿面积是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当时地处东瀛的日本国,曾派大批留学生来中国学习,飞鸟、奈良时代遗留下来的木结构建筑——奈良室生寺的五重塔就是见证。然而,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把艺术设计仅仅局限在“工艺美术”、“工艺装饰”和“民问工艺”、“美工”这样一个范围内,甚至在“艺术”的眼光下,设计是一门“匠气”、“俗气”的“手艺”。直至改革开放后,现代艺术设计才提到日程上来。所以,始于20世纪初的所谓引进实为重归故里。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许多工科与艺术院校陆续创办了“工业设计”专业学科;20世纪90年代又纷纷更名为“艺术设计”专业,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艺术设计迅速融入了全球信息化网络化的轨道。时至今日,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涵盖也更加广泛。其自身不但越来越成熟,而且也逐渐成为商业文化、流行文化最具前瞻性的领域之一。在信息网络时代,多种媒体的信息传达更加迅速、频繁和大众化,而作为这些范畴所载负的艺术设计,也随之不断扩充、整合,其文化信息的推广不再是单纯的有关功能和作用的诠释或诉求,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对于时尚语言与审美意义的需求,进一步促进了艺术表现形式更独特的表现力,满足“图文时代”的大众视觉需求。为满足这种图文需求,满足高等艺术设计教学的需求,我们组织编写了这套规划教材。当然,目前艺术设计类教材种类繁多,但大量教材并不能切实地投入教学需要。这套教材有针对性地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前提下,对设计原理与元素、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对内容与方法进行整合,强调了技能性、应用性、针对性特点。

内容概要

本书在编写中既引用了传统的透视基本理论,又结合现代设计专业的特点,以大量形象、直观的插图来诠释各种透视场景中空间、物体的透视原理和作图方法。在内容上采用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按照“实用、简明和可操作”的原则,使本书的内容尽量满足各类设计专业在实际应用中的需要。 本书可作为本科和各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材。

作者简介

第一章 设计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学与设计透视
  一、透视学
透视现象是人们在真实世界中感知景物变化的一种视觉现象。如我们在观察景物时,就会发现近处物体的轮廓清晰,明暗关系明确,而远处的物体,其轮廓和明暗关系会随着距离变远而显得越来越模糊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设计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学与设计透视 一、透视学 二、设计透视 第二节 设计透视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设计概念视觉化的真实表现 二、有助于主体空间概念的培养 三、有益于设计思维的拓展 第三节 设计透视中的常用术语 第四节 设计透视的基本类型 一、透视的类型 二、设计透视的分类第二章 设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原则 第一节 视图投影原理 一、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二、正投影和斜投影 三、轴测图 四、透视图 第二节 设计透视的应用原则 一、视点、心点的选择 二、视高、视平线的选择 三、视距、视角的选择第三章 平行透视 第一节 平行透视线段的方向 第二节 平行透视场景的灭线 第三节 心点的位置 一、现场中的心点 二、取景框中的心点 第四节 距点定平行透视深度 第五节 透视矩形的分割和延伸 一、对角线求中 二、对角线分割 三、平行变线分割 四、延伸 第六节 平行透视的画法 一、以正方体为例的基本画法 二、以长方体为例的透视画法 三、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画法 四、室内平行透视图例第四章 成角透视 第一节 成角透视线段三方向 第二节 成角透视场景三灭线 第三节 余点位置的寻求 一、现场中的余点 二、由目点定余点位置 三、由目点寻求余点图法 四、反比定余点位置 第四节 以测点确定成角透视深度 一、确定测点 二、测点求深 第五节 成角透视的基本画法 一、成角透视作图步骤 二、成角透视画法举例第五章 斜面透视与倾斜透视 第一节 斜面透视 一、斜面透视的概念 二、斜面透视的分类 三、斜面的透视特点 四、斜线灭点的位置寻求 五、作图实例 第二节 倾斜透视 一、倾斜透视的概念 二、倾斜透视的分类 三、倾斜透视的特点 四、倾斜透视灭点的位置寻求 五、作图实例第六章 曲线与曲线立体的透视 第一节 圆与平面曲线的透视 一、圆的透视 二、其他平面曲线的透视 第二节 曲面立体的透视 一、圆柱和圆锥的透视 二、球体的透视 三、其他回转体的透视第七章 阴影透视 第一节 日光阴影透视 一、日光阴影透视的概念 二、直线段的日光阴影透视规律 三、曲线的日光阴影透视规律 四、作图实例 第二节 灯光阴影透视 一、灯光阴影透视的概念 二、直线段的灯光阴影透视规律 三、作图实例第八章 反影透视 第一节 反影透视的概念 第二节 反影透视的作图规律 一、面倒影透视 二、镜面反影 三、作图实例第九章 作品欣赏 第一节 产品设计透视实例 第二节 室内透视图的快速表现 第三节 倾斜透视实例 第四节 曲线立体的透视实例 第五节 反影透视实例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设计透视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透视学与设计透视一、透视学透视现象是人们在真实世界中感知景物变化的一种视觉现象。如我们在观察景物时,就会发现近处物体的轮廓清晰,明暗关系明确,而远处的物体,其轮廓和明暗关系会随着距离变远而显得越来越模糊。同样大小或相同的物体也会随着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形状大小的变化。了解和掌握透视现象中的变化原理和规律,有助于绘画艺术家在画面中较真实地再现现实世界中的景物变化现象。透视学是研究用平面图形表现景物立体感、空间距离感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人们长期在绘画艺术实践中经验积累和理性探索的结果。“透视”的英文“Perspective”一词来自于拉丁文“Perspicere”,意思是透过透明的介质观看物象,并将所见物象描绘下来得到近大远小的图像。这个图像具有透视特点,简称透视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对如何研究和取得物体的透视图形的过程有过详细描述:“取一块对开纸大小的玻璃板,将它稳固地竖立在眼前,即在你眼睛和你所要描绘的物体之间,然后站在使你的眼睛离玻璃三分之二臂长的地方,用器具夹住头部使其动弹不得,闭上或遮住一只眼,用画笔或红粉笔在玻璃板上描绘下你透过玻璃板所见之物,再将它转描到画纸上”。图1-1和图1-2图示了德国画家丢勒用版画形式描绘了利用达·芬奇所讲述的方法来取得物像透视图的装置和方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设计透视 PDF格式下载



枯燥,不是太有兴趣看下去


书像是旧的,上面还有笔画的东西,反正不怎么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