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

周国韬 编 周国韬 长春出版社 (2008-12出版)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周国韬 长春出版社 (2008-12出版)  

作者:

周国韬 编  

页数:

276  

内容概要

  《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是几年来长春市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所取得的部分成果。《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实践探索篇,由长春市教育局与6所学校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总结了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其中,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和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都是《焦点访谈》栏目曾重点采访的学校。第二部分为校园心理剧优秀作品篇,登载了两届“阳光杯”优秀校园心理剧评选中的部分一等奖剧目。其中,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包袱》、长春市第十七中学的《你也能当擎天柱》、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青春之忌》和长春市宽城区柳影小学的《礼物》曾在首届“阳光杯”优秀校园心理剧表彰大会上进行展演,长春电视台进行了播放,各中小学校认真组织了观看。

书籍目录

序校园心理剧实践探索篇校园心理剧的理论探析与实践探索长春市教育局一、校园心理剧若干问题的探析二、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三、校园心理剧实践取得显著成效加深角色体验,促进换位思考——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长春二实验中学一、将校园心理剧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二、成形校园心理剧在学校学生中的公演三、在主题班会中纳入校园心理剧四、校园心理剧在学校有效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发挥学生心理小组职能,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以同伴心理互助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长春市第十七中学一、组建心理活动小组,培训学生心理委员二、充分发挥心理小组的作用,多种方式开展同伴心理互助三、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四、抓好校园心理剧编演,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吉林大学附属中学一、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推动“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二、“校园心理剧”实效显著,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校园心理剧的编演浅析长春市宽城区柳影小学一、校园心理剧素材的选取及主题的确立二、剧本的修改与丰富三、排演的过程抓好编演与共享,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用长春市第十中学一、指导学生编演,让学生在编演过程中实现心理自助二、重视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共享中实现心理互助三、强调广泛参与,让学生在参与中实现学生的心理他助校园心理剧在班会中的作用初探长春市第六中学一、校园心理剧使班会更有针对性二、校园心理剧使班会更具实效性校园心理剧优秀作品篇第一届“阳光杯”优秀校园心理剧一等奖剧本包袱初中升入高中,无论是学生自身的变化,还是环境要求的变化,都是一种转折,而这种转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社会,人们对于考试和升学的关注,无形中把压力给了学生,给他们的心头加上了一个包袱,给学生的成长或多或少地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很好地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的包袱,合理地应对外在的压力,更好地适应新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功是十分必要的。你也能当擎天柱本剧以发生在4个单亲家庭早餐桌上的矛盾为背景,展示了孩子在被动适应家庭变故中所体会到的孤独和无助。通过离家出走、夜半寻子、囊中羞涩、偶遇自强少年、感悟母亲心语、感恩家长关怀、自我责任激发等心理成长过程,为观众提供了自我反思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家长的爱就像盐一样,普通且重要;也让家长认识到孩子们对于新生活的适应需要过程。最终,以从家长手中接过雨伞这一动作,寓意高中学生应该承担对家庭建设以及自我成长的责任。青春之忌本剧所反映的心理冲突是正值青春期的初中男女生之间交往的需要和现实交往尺度要求之间的矛盾。采用的应对方式是通过主动沟通交流,力图达成彼此的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体验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行为,并站在客观角度反思自我,从而达到有效沟通,调整行为。本剧排演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演绎,使观众明白对中学生异性交往要客观看待,正确理解,科学引导,使学生懂得要把握恰当的异性交往尺度,丰富学生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学会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礼物该剧通过主人公在学校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小学生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社交恐惧、缺乏交往技能、难以被他人接纳等。通过观看该剧可以使学生们了解到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往往是由于双方不能做到相互理解、坦诚交流所造成的,只要有一方能够换位思考,就能够有效沟通,进而化解矛盾。……第二届“阳光杯”优秀校园心理剧一等奖剧本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要注意与心理咨询活动相结合,通过校园心理剧开展团体咨询和同伴心理互助(或称同辈心理咨询)。一是对在个体咨询中反映出来的带有共性的问题、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如考试焦虑、交往困惑、自卑及适应不良等,可通过校园心理剧的形式进行团体咨询,使这些共性心理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二是以校园心理剧为载体,促进同伴心理互助。同伴心理互助是长春市的一些学校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心理咨询活动方式,指由学生来担当咨询人员,在学生群体间进行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互助与自助能力。一些学校成立了学生心理小组,先是接受了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然后承担了学校心理咨询的部分工作,帮助同学解决困惑。由于贴近学生的心理,充分利用并促进了同伴交往的积极效应,切实解决学生发展中的问题,使有心理烦恼的学生能够敞开胸怀、抒发己见,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实践表明,以校园心理剧的编演为学生心理小组活动的载体能够促进同伴心理互助,更有效地使学生在心理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互助与自助。第三,要根据校园心理剧的内容组织家长及教师参与编写、表演、观看和讨论。学生的心理烦恼有很多是由成人造成的,让家长及教师成为校园心理剧的参与者,使他们意识到学生心理问题及其解决的重要性,会使校园心理剧的效果更加显著。

后记

本书是长春市几年来通过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果,也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多途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BB040059)的成果之一。在此,我们首先要感谢吉林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文明办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参加校园心理剧活动,对这项工作给予了多方面的指导。同时,我们要感谢长春出版社,该社出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长春地区已经使用了近十年,受到了广大学校的欢迎,这套教材现已在吉林省的各个地区及新疆等地广为使用。不仅如此,他们也是长春市“阳光杯”优秀校园心理剧评评选与表彰的主办单位之一,在心理教师培训和优秀校园心理剧评选等多项活动中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还要感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教科院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他们的参与和合作推进了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


编辑推荐

《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是由长春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 PDF格式下载



感觉很不错,对我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