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撒下好运的种子

徐浩渊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徐浩渊  

页数:

188  

字数:

10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是一本启迪现代人心灵成长的书。书中的每个故事均系真人真事。有的选自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的《徐博士心理热线》,也有的选自我们开设了五年的免费心理网站“心育心”,其中,包括我自身成长的艰难历程。为了维护个人隐私,除了我和儿子的事例与名字,对其他个案都作了保护性修饰。 本书的首次出版书名为《我们都有心理伤痕》。那是2003年“非典”期间,因为所有北京人都被“隔离”在家,我完成了计划四本系列书籍中的第一本。尽管读者反应非常之好,但因原出版社发行不利,大多数人买不到书,纷纷向我抱怨。相信这次与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会满足大众的需求。 五年过去了,书中的不少人物与家庭有了可喜的成长。在这本再版书中,把他们的发展告知读者,也算是对他们本人的祝贺。不少读者说“书很好看,但不过瘾”。是啊,第一本书是把人生的六大关系作了综合性整理,后续的三本书,会更加详尽地分别将每一种关系的来龙去脉展现出来。人生在世不容易,要想获得幸福就更不容易。假如你能学会理解、把握六大关系:与(年轻、年老)父母的关系、与兄弟姐妹和朋友的关系、职场中的关系、爱情婚姻中的关系、与孩子的关系、与自然界的关系,你肯定能过得开开心心、舒舒服服的。

作者简介

徐浩渊,1949年生于河北平山西柏坡。美国圣母大学神经生理与行为科学硕士、药理生理学博士,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1994-1998年,在认知治疗之父AT·BECK和心理分析大师LLUBORSKY等教授指导下学习心理治疗。1999-2000年在北京大学心理系任客座教授,讲授研究生心理治疗课程,

书籍目录

情感·家族 第一章 养儿育女  假如你真的爱我  到底是谁的需要  一家一本难念的经  为何惧怕“早恋” 第二章 谈情说爱  学会沟通  姑娘们到底要什么 第三章 家里家外  一个家庭,两个中心  老父亲要结婚  婆婆和媳妇的战争职场·人际 第四章 压力从何处来  成功的误区  竞争与选择  学不好英语的女孩儿  老板也是人 第五章 上司与下属  老板可是不好当  下属种种自我·认知 第六章 我不开心谁之过  谁为我的痛苦负责  期望、失望、绝望 第七章 幸福是自己的杰作    人性的进化  我们到底要什么  我的发展很有趣  美妙时光特别推荐后记索引

章节摘录

情感·家族第一章 养儿育女爱的全新定义今天,“爱”可是个全世界的时尚字眼。“爱你没商量”、“让爱做主”、“将爱情进行到底”、“爱江山更爱美人”……在美国的自我帮助书籍和流行小说中,也是“爱”字大泛滥:忙着教夫妻如何做爱,妻子如何拴住丈夫的爱,父母如何爱护孩子等等。然而,人们似乎对于什么是爱,反而越来越感到糊涂了。前来心理咨询的人们,只要说到爱,都是迷茫得一头雾水。打是亲?骂是爱?小龙语文考试不及格,爸爸揍了他一顿,并且告诉我:“就这么一个孩子,我们爱得不得了。打他也是为了他好,再这样下去,他以后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那可怎么办?”挨了打的小龙,更加讨厌上语文课,甚至,遇见给自己52分的张老师时,扭头就跑。他觉得张老师不喜欢他,所以给了坏分数。期末考试,小龙的语文还是不及格,由于害怕再挨打,他索性把成绩单给撕了,躲在同学家里,不敢回家。你怎么看这件事?小龙的父亲对我说:“打是亲,骂是爱,我怎么就不打邻居的孩子啊?”按照中国的传统,家长和教书先生打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有出息、有前途,是“爱”孩子的行为。可是结果呢?非但小龙的语文成绩毫无长进,从此,他还对语文老师和语文课产生了厌恶感。显然,小龙消受不了父亲的“爱”。让我们再来看看,一个美国家庭的真实故事。“成人宝宝”的故事一位美国的牧师,他的妻子得了慢性抑郁症,他的两个儿子已经从大学辍学,住在家里接受精神科治疗,为此,他很不情愿地去见心理医生——派克博士。尽管他的整个家庭已经陷入了“病态”,这位牧师却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对于家庭成员的心理病态所起的作用。他很委屈地说:“我竭尽全力去照顾他们,解决他们的问题,除了睡觉之外,我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们。”医生仔细询问了牧师的家庭状况,发现他为了满足妻子与孩子们的需求,全力以赴地日夜劳作。尽管他觉得儿子们应该付出更多努力以变得自立,他还是给他们分别买了新汽车,并为他们支付汽车保险。尽管他自己很不喜欢进城,而且讨厌听歌剧,但是,他还是每个周末都带妻子到城里的歌剧院去。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将自己在家的几乎全部的自由时间,用于照顾妻子和孩子,而他们三人整天待在家里,一点家务事都不做。医生问道:“难道你不厌烦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贡献给他们吗?”“当然烦了,”他回答说,“但是有什么办法?我爱他们,如果我不照顾他们,那他们多可怜呀!我是太关心他们了,永远不会在他们有需要而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自己站在那儿袖手旁观。

后记

出版这一系列心理自我帮助书籍,了却了我的一桩心事。在中国急缺心理医师的当下,至少人们可以使用这本书来帮助自己。我回国工作快10年了,至今还没有为民众培养出更多具有专业水准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真是心急如焚,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几乎每周我都接到电话和e—mail,请求心理援助。特别是这次四川地震,5月16日我赶到灾区,遇到两个号称“心理援助”的队伍,结果发现他们根本没有任何一位是心理专业人员。看到媒体报道中一位“心理专家”的治疗经过,竟然是没有心理危机干预基本概念的人,正在严重伤害失去了亲人的女孩儿。看到这些,令我无比痛心。改革开放30年了,物质的进步提高了普遍生活水平。但是精神世界的失落,却成为中国社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为了回应社会各界的迫切需求,我们开设了心育心免费心理咨询网站。5年来,为成千上万的网友服务。很多网友在我们心理论坛已经接受3年咨询,还有的人已经能够开始帮助他人的心理困惑。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给予中国人民的心理健康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这里,我衷心地感谢所有支持我们事业的人们。感谢我的老师:认知治疗之父——贝克博士、当代心理分析大师——鲁保斯基博士,德如贝斯博士,以及克里富兰格式塔中心的教授们,你们的悉心教诲与呵护,使我终于成长为一名服务于大众的临床心理专业人员。感谢我的心理学界同仁张侃博士、汤志彦博士、岳晓东博士,你们的支持,消除了我在艰难行走中的孤独感。感谢心育心全体心理辅导员谭洪岗、勾静允、杨陶如、穆霖、贺鑫。你们无私的义务服务,为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建设了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我们自己也在这个家园中成长。感谢给予此书写作、出版以特别帮助的梅山、潘岳、郭馨。感谢我的好朋友熊蕾、柳元、孙恒志、陈苏宁、邹其芳、陈申申、黄庆、卢晓飞、潘力、杨薇、赵珈珊、廖逊、金伯宏、谭晓春、西林索亚、周兢、强海燕、谌槟、李妮、哈威、雪莲、希拉、尼克,你们的关怀与信任,是我永远的幸福。感谢美国威灵基金会给予心育心网站的有力支持。最后,感谢我的好儿子方方,我们两人的共同成长,已经成为我生命的原动力。因为它向我昭示着人类美好事物的今天和明天,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与希望。徐浩渊2008.6.3于北京

媒体关注与评论

徐浩渊博士的新作是值得每一个现代人读一读,想一想的好书。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和浅显易懂的语言,传达了许多对身心健康有益的知识。相信它能成为您和您亲友的知心朋友。  张侃,心理学博士(美国伊利诺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徐浩渊是得了西方心理治疗真传的人。她的写作既充满真情实感,又有心理学理论的底蕴,是所有渴望心理健康的人们的良师益友。  李银河,社会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这本书写得真好!作者用她很特别的方式,通过实在的案例和真实的生活故事,向读者传达了重要的心理学理念。(译文)  汤志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美国西北大学副教授很高兴看到这部作品!我衷心地赞美它,并且确信它将给公众以影响。(译文)  岳晓东,心理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


编辑推荐

21世纪的现代人,养生的同时更要养心。《撒下好运的种子》国内最权威的心理咨询专家徐浩渊博士的心理健康指导书。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真诚推荐,徐浩渊是得了西方心理治疗真传的人。她的写作既充满真情实感,又有心理学理论的底蕴,是所有渴望心理健康的人们的良师益友。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知识字、算术一样。今天,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它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人生困境,大都与自己的心境息息相关。好运并非与生俱来,它取决于人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了,命运就会彻底改变,让你一步步走向光明的未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撒下好运的种子 PDF格式下载



徐老师是一个对读者很负责的作者,我把他对本书的勘误转发上来,希望大家能一起分享到老师真正想表达的意思。徐浩渊新书的勘误PostBy:2008-11-137:56:57我和郭馨女士与中信出版社交涉,但是看来他们是只管赚钱,不管读者和社会公益效益家伙,很难改错。只好把我找出他们的错误和删节放在这里。拜托所有有能力和办法的朋友,把这个勘误在各种网站和地方发送,以便读者还可以读到正确的内容。真的很难过,很失望。徐浩渊勘误与修正2008-11-323处修正1、封面勒口:A.T.BeckL.Luborsky2、P3:当然是都爱啰3、P7:《少有人走到路》【正文与注释二处】,——》《无路之旅》4、P11:“道理”,——》“道理”控制的,5、P42:不是注定要分手吗?——》不是活该倒霉要分手吗?6、P48:第9行以下,恢复到原书:平衡,就像这张图画上的女士一样。跷跷板的图:一位胖大的丈夫再压板左端,把瘦瘦的妻子高高举在右边下不来。妻子指着丈夫喊:“你便轻一点!”7、P50:我们的丈夫——》我们的丈夫同志8、P51:烦恼就这样给化解掉了——》烦恼就这样给消化掉了9、P58:女人太出色——》我自己太出色10、P63:剧烈的疼痛——》剧烈的产痛11、P70:(1)委屈发泄出来——》委屈倒出来(2)我为她分析——》我们谈到,不可能有任何人在林蕙心里取代母亲的位置(3)离她而去的事实——》离她而去的现实12、P75:关键时期(CriticalPeriod)。13、P92:(1)过着安详、平稳的日子——》过着像家畜一样的安详、平稳日子(2)投入一个生存的竞技场,开始自身——投入一个野兽的生存竞技场,开始了自身14、P94:“成功”二字激发——》“成功”二字激动15、P95:【从倒数第3段开始,统统改回去】:涵义。就看看中国过去的这100年吧,成功者的概念变化得令人瞠目结舌:——20世纪初,皇帝、大臣是人们崇敬的成功者。可是国民革命以后,他们变成了被人耻笑的前清遗老遗少。——1911~1949年,国民党的大官,各系地方军阀变成了成功者。与之对立的***人被称做“共匪”,要被杀头。社会上“有钱”才会“有势”。——1949~1966年,***干部成为成功者,民国的英雄们却成了被镇压的反动派,解放前有钱的地主富农,成了专政的对象。——1966~1976年,“四人帮”是成功者,大批的***干部变成了“走资派”,被打倒、囚禁。——1976年以后,“四人帮”变成了阶下囚,没被整死的“走资派”又回来了,“第二号大走资派”邓小平是成功第一人,引导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率先富裕、发迹的人们,被社会舆论定义为成功者。在20世纪当中,中国社会关于“成功”的概念更换了五次,而且全都被我的父亲赶上了。父亲是1907年生人,因此,4岁以前是大清朝的臣民,背后拖着一根小辫子;1925年加入中国***,被国民党追杀、囚禁;1949年以后跟随周恩来在国务院工作,变成了高级干部;1966年被“四人帮”打倒,当了十年的“走资派”;1976年以后,平反、恢复工作,被人称做“革命老前辈”。16、P103:少收了两角——少收了一角17、P114:奴隶主!奴隶主(SlaveDriver)!18、P119:“你知道。。。SAT(Shco……)。。。?”【回复原句】“你知道迄今为止(1992年),历史上惟一SAT的英文考试得满分的是谁吗?”19、P132:新的学习,了解……。——》新的学习。20、P147:第三段整个去掉,换作:我一生中有过两大失望:其一,是对于人类大同理想的失望。生长在中国20世纪50年代的理想主义大环境之中,我本性中追求真、善、美的潜能被挖掘出来,造就出我那刻骨铭心的理想主义情结,很难彻底消失。尽管30多年以前,我就自以为“识破红尘”了,但是每每遇到人心败坏、互相残害的事件,我还会感到痛苦。所以,我知道自己与理想主义社会的期望,依然藕断丝连。其二,是对于方方的父亲——被我开除婚姻的前夫的失望。由于我彻底看清楚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也随之消逝,对于他的失望,也因此而扫荡一空。为了让大家看到一个人转变的完整过程,还是从我对前夫的失望说起吧。21、P154:玩具堆里,嘴上挂一句——》还是一句话22、P154:【把删除的整个第一段复原】:物质极大的丰富,并没有像马克思预见的那样,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平和、友善,然后走入大同世界,得到永恒的幸福。也没有像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三角”描述的那样,在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就自然而然地步入高级的精神世界。相反,在过去的50年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直线上升,社会的道德水准却大大地下降了。上个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真的是夜不闭户,如今却是家家安上了防盗的铁窗铁门。我小的时候,任何时间在任何地方玩耍,从未有过不安全感。可是今天,连女孩子看流星雨,都会被强奸、杀害。更不待说泛滥成灾的贪污、吸毒、用高科技祸害他人等等恶行,人到底是怎么了?答案很简单,人类社会已经在不知不觉中,


买了好几本送给周围的朋友,希望提高自我,改善生活的人都可以好好读一下这本书.这本书以前书名叫<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现在重新改版了而已.看后受益匪浅,自己经常用书中的方法觉察潜意识里真实的想法,觉得从来没有象现在一样了解自己,渐渐的周围的关系,跟老公,跟父母,跟朋友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谢谢徐浩渊博士,感谢她回到祖国奉献给大家的一切!


以前对心理学不是很了解,通过读此书,发现心理学对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不能只关注身体健康,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心理健康.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存在于潜意识中,自己往往并不能很清楚的认识到.
另外,很多心理问题,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更多的是自己带给自己的,要想获得好运,关键还是要改变自己的心境.心境改变了,好运也会悄悄来临.


我和我身边很多人,都因为徐博士《我们都有心理伤痕》而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自己被生活中的痛苦包围,根源在哪里。《伤痕》一书,我读了三遍,每一次都有新体会。徐博士的心理书籍不枯燥不学术,我想因为她有深厚的理论和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吧,这不是一天两天就积累的来的。徐博士《伤痕》一书修改后新版为《撒下好运的种子》,名字更加的贴切了。我又买了一本,比伤痕一书更全面,补充了新内容。


建议每一个人都应该读一读,就如封面的一句话:每个现代人,一生中都需要接受至少一次基础心理教育,如同学习知识字、算术一样。


喜欢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一片片绿叶好像是围绕在你的心灵周围,让你的心灵宁静。书的内容挺好,是一本心理自助的好书,对我帮助很大,值得每人都读一读。书的首版叫《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一直想买但没货,想买那本书的朋友现在可买《洒下好运的种子》,是一样的。


在车来车往的颠簸中(每天用上下班坐车时间看书)总算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看完了这本好玩的心理书,好玩是因为作者提到的很多例子,让我发笑,让我在简单的,生活的实例中,理解心理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也学会用书里的方式审视自己的状态,很好的一本书。。。


用事例来讲解心理学,带你走入潜意识,探究你潜意识里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帮助你由表面行为分析深层意识,不只是自已的,也包括别人的,当你能意识到他人的一些行为真正深层次心理,你就能更好的理解对方,能更容易的接纳对方的行为,从而使自已变得更加有心理力量。


值得所有家长和老师读的好书。还想找徐浩渊的书读。


原名《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两个晚上时间读完。可以说对心理,让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也对之更加感兴趣。文中实例,能够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意,最主要的是很实用。现在这个追求‘快速’的年代,随之流逝的是内心的那份安定,从容,幸福感也随之远离.内心的坦然,显得可遇而不可求。实际上,幸福可以很简单


好几年前曾经看过徐博士的《我们都有心理伤痕》,后来找不到这本书了,还好又看到新的版本,此书给我的影响很大。


之前一直想买 《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的,后来知道这个是改进版,挺不错的书,值得推荐


之前看过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的,书写的很实用,对我们教育孩子,反醒自已都非常有价值。知道有了新书及时买一本看看,希望后边的书快点出来。很期盼!


一直喜欢读有关心理方面的书,但好多心理方面的书又太教条、太沉闷,这本书有大量的事例明朗、易懂,一人深思。


从论坛找过来的,值得一看。很适合那些心理上摇摆的,社会阅历还不足够丰富的,但是又步入家庭和社会的人看的。非常适合给自己开导,并且没有信仰,要从观念和思想上让自己有提升高度有依靠的人看


很不错的心理指导书解决了我很多生活上的困惑帮助我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也改变了我的生活


原名是《我们都有心理伤痕》,很不错


值得一看的一本心理读物,它使你的内心渐渐强大。


最早这本书是看的同事的,而后觉得非常好才决定买的,强力推荐给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人,通过这本书能改变我们许多价值观和人生观!


老实说,我才看了30几页,就明显感觉到作者徐博士的专业水准。别误会!“专业”不是指术语很多,而是指:她能把心理学的观点讲的如此通俗,而又透彻……


心理学的入门书 值得一读


想要在回家的路途中看的,不想被丢在了飞机上,所以再买一本,博士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正好都说到了我的心里面,非常好,这本书好像我的一面镜子,让我时时的看清自己,提醒自己。


书不是很厚,但值得每个人去读。内容也不是很复杂深奥,简单平和或许才是真生活。


昨天中午到的书,到晚上就看完了第一遍,觉得非常好.准备先放着,过一个星期看第二遍,可能是自己水平不够,关于如何深入的了解内心世界,感觉很难.书后推荐的内容,对于我这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帮助真是太大了,如果能早点得到可能会更有效.感谢徐博士,感谢欣妈的推荐.祝大家圣诞快乐!


这本书看完后让我重新来思考自己和周围人的想法,明白了许多事情!尤其是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幸福,以及对孩子“早恋”的看法,我很赞同作者的看法。让自己的还有有幸福、快乐的人生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会尽力为孩子营造这样的氛围。


初看觉得浅显,多看几遍方知内涵丰富。徐老师的帮助真的让我遇到好运了。感谢上天让我遇到徐老师以及心育心网站。


喜欢这本书,很实用的心理学书籍,更喜欢徐婆婆的大爱.


建议购买,对指导自己处理各种关系,教育孩子很有用!


每个人都应当读一读的好书,强烈推荐


细腻的情感之美与人类的理性之美,让人感动、感触!值得慢慢品味的书。


读过之后对可以引导自己对自己的一些想法做一个分晰,知道为什么对一些事情会有这样的反映,对教育下一代也很有帮助,自己的行为会对孩子的未来产生很大影响。推荐读!


买这本书时,我以为是培养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看后才懂得:只有了解了自己的行为根源才能更好的帮助到孩子!我想等我的孩子15岁(现在9岁)象个小大人时再拿给她看,让她也能很好的了解自己,把握自己,使之终身受益!


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现今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使人生出更多的精神烦恼,这本书帮你走出心灵的阴影。


作者用讲故事叙述的手法,在不经意间,似乎看着别人的故事,其实说到了自己的内心伤痕,慢慢悟出正确的生活态度,抚平自己的内心伤痕,很好。


从论坛照过来的,看到很多论坛介绍这本书,不是广告,是那种类似心育心的论坛。值得一看,非常!


好长时间就像买这本书,但一直忙着没抽出时间。刚刚用了两三天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真的很受教育,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的发人深省!


我很喜欢这本书,喜欢作者豁达的叙事口吻和处事方式,也比较接受书里面的观念。继续关注。


好,正是我需要的书


徐博士写得蛮好的,喜欢养育的部分


读了这书,给自己补上这课,值


书正在看,很好,很受启发。


是看小巫的书推荐的,很期待!


书对很多个方面进行的分析,但是感觉单调了一点。


朋友推荐,喜欢


看完了,又借给朋友看了,不错的一本书


不错,读起来易懂,对我帮助很大。


给公司图书角买的


买了很久了没有买到,终于买到了,很棒,帮我们分析自己,有很大收获


这本书真的超赞,强烈推荐


读起来非常流畅舒适且深思


这样的篇幅在休闲的周末很快就可以读完,当然它的情节会让你看了产生一些感想和启发,有用。


东西帮别人买的,不错


通过本书能很好的了解自己!看待问题也就更不会那么片面,会深入去分析原因了,尤其是为人处事方面。


内容应该挺好的


刚送来,还没有看,应该不错的


这是一本启迪现代人心灵成长的书。书中的每个故事均系真人真事。有的选自我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做的《徐博士心理热线》,也有的选自免费心理网站“心育心。


原本是冲着该书原来的名字《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买的,以为会写每个人都有心理伤痕,如何找出伤痕及如何治愈的,读了之后有点失望,和我想象的很不一样。但是还是很有收获的,浅显易懂。


前些天看了一部关于心理疾病的电视剧。目前人们的确应该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心里健康,她像感冒发烧一样需要人们的正视,而忽略她则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自我世界中。


这本书是我所看的第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我觉得很好。


内容通俗易懂,对我这样一个不懂心理的普通人来说让我明白了很多。结合那本《少有人走的路》一起看,很受益啊,特别是在对自己怎样养育儿子心里有了底。看完后觉得很不过瘾啊,应该还可以写得更深点,广点。期待作者的第二部!


其实就是<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的再版,换了一个书名而已.如果那本没看过的话,可以看看


写了一些心理学的案例,但是有点过时了


书比较薄,看起来没有压力,内容贴近生活,挺不错的。


能自省自身,就会让自己进步,能正视自己的心灵,才能完善她,让她变的美好,从而使生活变的美好


好好读完再说吧


挺好的,值得一看!可以学到一些东西!


挺受启发的.


前年听说这本书《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为这个书名着迷,但是等想买时已经缺货了,于是这本书在我心中成了偶像,似乎不看到心有不甘,每次上网定书一定要找找看是否有货。09年初听说此书改名后再版了,激动不已,立刻上网定了好几本,想与朋友们一起分享我的激动与快乐。看完之后有些失望,从书中的内容能看出徐博士的渊博,但是表达出来却与真正的内涵有所差距,于是成了一本看过就算的书,很难让我一再翻阅。希望此系列的后面几本有所创新。


以前有本徐博写的《我们都有心理伤痕》感觉很好 但是给别人弄丢了 因此在当当再买本此书 但是看到了后感觉没有《我们都有心理伤痕》好 也许是第一次看到此类的书心理感受不同


这本书好像电台的心理热线栏目。如果想深入一点了解心理问题,这本书可能不能满足你。


一般的书不值得李银河推荐


书内容写得很简单


内容挺通俗易懂的,适合业余


有点头重脚轻


看了感觉很熟悉,原来是<我们都有心理伤痕>的翻版.


书还没看,刚打开就有折页,郁闷


确实好书很稀少,所以他不是好书,不值一看


内容不多,质量不错,从苦难中过来的作品,值得看


最好的心理医生,最简单的心里学知识


好书,值得收藏和慢慢细读。


首先,这不是东拼西凑的书籍,而是有真材实料的,作者也经历了严格的培训,不是忽悠人的。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都在追逐金钱的时候,关注内心,可以让自己生活的更好。


书纸比较薄吖 印刷还行 不过还是喜欢第一版


一本给你以启迪的好书,通俗的心理学书。让我们可以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里跳出来看这个世界,理解他人。推荐。


都是些比较简单的心理学应用,但里面一些案例还是挺有用的.能开解人吧.但前提是这个人愿意看才行.自救才是真理阿.理论再好,分析得再透彻,也不如自己能想得通.想得通还得愿意改变才行呢.书名我不太喜欢,觉得反映不出本书的内容.


不愧是徐老师的大作,里面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把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写出来,是现在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指导.


书的质量和内容都很令人满意。


是看小巫的书中提到《我们都有心理伤痕》,找了半天发现原来再版时改名了。真实的案例,平易近人的文字,读上去一点也不费力。


徐老师的书写得很不错


是一本心理健康普及读物,内容深入浅出,有理论、有详细的案例,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也有很强的操作性。书中的个案,我们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本书的第一版是《我们都有心理伤痕》,这是第二版,徐博士精心修改后再版的。非常值得购买,并且要多读,相比书的价格,真的是超值。希望有更多的朋友看到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