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之王
2010-11
中信出版社
刘诗平
374
350000
无
作为“全球500强”之一,怡和洋行是中英鸦片战争爆发(1840)前成立于中国的唯一延续至今的外资企业。1832年靠建立“鸦片帝国”起家的怡和洋行,在剧烈变化和咆哮奔流的这段历史河流中,逃过了无数次危机的打击,并以惊人的弹性拓展了广阔多元的业务领域,呈现了一个“百年老店”的别样经历和掀起各种风浪的多样画面。本书从1830年代直至当下,完整地叙述了怡和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书中内容以史实和采访为主,并以故事的形式展开,展示了一家英国公司在东方的冒险及其成败得失的多彩历史,堪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如怡和全力投入对中国的鸦片战争,私自修筑中国第一条铁路,与李鸿章、张学良大做军火生意,与招商局和太古展开激烈的水上竞争,与包玉刚、李嘉诚,及汇丰之间的斗法,以及各种收购攻防战,参与英国撤出香港的最后博弈……真实的故事写来如小说情节,让人看得惊心动魄。
刘诗平 毕业于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近十年来在北京、香港等地从事经济金融新闻报道工作,现任职于新华通讯社,出版有《敦煌百年》,《金融帝国——汇丰》、《洋行之王——怡和》等著作。
前言 怡和:一部东方冒险史 第一章 走向东方 01 渣甸:18岁出门远行 02 广州夷馆区与外商私人生活 03 易贪腐的粤海关 04 东方巨富:十三行行商 05 广州的跨国“红顶”商人 06 “行外”商人的衍生与发展 07 鸦片的涌入 08 渣甸的个人贸易 09 渣甸辞职“下海” 10 马地臣:在东方的早期经历 第二章 澳门、黄埔与伶仃洋上 01 三角贸易:变化的贸易图景 02 澳门与黄埔:鸦片贸易龙头地位的争夺 03 广州:宝顺洋行前世 04 北京:皇宫里的鸦片吸食者 05 澳门:贿赂基金的设立 06 渣甸与马地臣早期的鸦片买卖 07 “叶恒澍案”引发的禁烟行动 08 艰难抉择:伶仃洋鸦片基地的确立 09 鸦片:“最有绅士气派的投机生意” 10 渣甸与马地臣在伶仃洋 第三章 沿海鸦片走私网 01 渣甸•马地臣行正式开张 02 衰落与崛起:两个怡和洋行的不同命运 03 早期探索:鸦片直销东南沿海 04 传教士郭士立:最佳鸦片翻译 05 飞剪船队:鸦片贸易的制胜武器 06 “成功”北拓:从澳门到舟山 第四章 律劳卑之死 01 时代之变:东印度公司垄断终结 02 派遣驻华商务监督:英国政府的反应 03 强硬者抬头:渣甸等散商的反应 04 大清朝野的懵然无知 05 律劳卑:傲慢强硬与劳苦卑下 06 律劳卑之死 07 沉默政策与矛盾公开化 08 马地臣返英联手工商界 第五章 从禁烟到战争 01 禁与弛:禁烟问题大辩论 02 鸦片•白银•瘾君子 03 钦差南下与渣甸离华 04 禁烟风暴与马地臣缴烟 05 为战争奔走呼号的渣甸 06 鸦片战争爆发 07 林则徐、琦善和义律相继被免职 08 与渣甸、马地臣亲密接触的璞鼎查 09 战时鸦片生意 10 怡和洋行的胜利 第六章 香港上海时代 01 鸦片贸易:合法与非法 02 目标游移:香港取代舟山 03 怡和洋行总部移港 04 鸦片与苦力贸易:香港的起死回生 05 广州的低迷与上海的崛起 06 香港:新鸦片集散中心(一) 07 上海:新鸦片集散中心(二) 08 金钱、土地与权力:返英后的渣甸和马地臣 2 09 权力交替:两个家族的子侄们 第七章逐鹿航运第八章铁路悲欢第九章金融强权第十章工贸制胜第十一章转折年代第十二章无远弗届第十三章风雨飘摇第十四章黯然撤离第十五章欲去还来附录 1 怡和中的渣甸-凯瑟克家族成员 2 渣甸-凯瑟克家族成员出任怡和合伙人及董事时间一览 3 怡和集团主要成员及基本结构(截至2010年3月) 4 人名、机构名译名对照表 5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回忆与感谢
第一章 走向东方 身为苏格兰人,我必须靠着双手打天下。 ——(英)瓦特?斯科特 1802年,一项全球最大的城建工程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市如火如荼地展开。虽然要到1836年才全面完成,但自1796年即已开始的这个新城扩建计划,此时已颇具规模。当历史进入19世纪时,工业革命的列车在欧洲大地上滚滚向前、快速挺进。此时的英国已经跃升为西方世界头号强国,伦敦已成为全球的权力和财富中心。大英帝国的臣民走遍世界各地,自信、果敢、傲慢且充满优越感,几个商人、几名传教士和几条帆船就敢远走天涯。 在东方,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已经成为英国殖民地。曾经在17、18世纪被欧洲一些人士称颂为“理想社会”的大清帝国,此时对外虽然依然以“天朝上国”自居,经历过“乾隆盛世”的朝廷要员虽然依旧视英国为“蕞尔小岛”,视英国人为“蛮夷”和“番鬼”,但来到广州经商的英国商人已经发现,大清帝国实质上是外强中干,因为腐败正日甚一日地侵蚀着它的肌体。与英国所具有的开拓与进取特性相比较,清朝保守与封闭的特性显而易见。对英国商人来说,在有着庞大市场的中国,无疑有无限的机会。与法国在全世界范围内长期争霸后夺得海上霸权的英国,此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进取欲望强烈。1600年成立、长期享有对东方贸易垄断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此时势力依然强大。不过,被称为经济学鼻祖的苏格兰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自由贸易理论,已经让愈来愈多的英国商人所服膺和实践。 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在爱丁堡市受完教育、最后合作建立起怡和洋行的渣甸(William Jardine,1784~1843)和马地臣(也译为孖地臣,James Matheson,1796~1878)先后走向东方,来到了中国。01渣甸:18岁出门远行1802年3月15日,刚满18岁的渣甸与东印度公司本书中提到的东印度公司,均指英国东印度公司。签下一张预支双月薪水为5英镑的收据,他已下定决心随东印度公司特许的中印贸易船前往东方展开他的未知人生。就在两个星期前,出生在苏格兰南部邓弗里斯郡(Dumfriesshire)的渣甸,拿到了爱丁堡医学院的毕业文凭。随后他只身前往伦敦,通过关系,在一艘10年前便已开始远航中印线路的“布鲁斯威克号”(Brunswick)帆船上,谋到了一个船医助手的职位。 9岁丧父后靠哥哥资助完成学业的渣甸,之所以选择在孤帆远影的航船上开始其职业生涯,其中的一个背景,或许正如当时苏格兰的一句名言所说:“苏格兰人唯一的康庄大道,是通往伦敦的途径。”靠着经商,苏格兰人敲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在东方,拥有政府专利特许状的东印度公司,则是多数想前往东方获取巨额财富的英国人的理想选择。事实上,在印度的孟买和加尔各答,和在当时的中国广州一样,到处活跃着对外拓展的苏格兰人——不管是军人还是商人,无论是传教士还是船长。 船医助手算不上收入丰厚,但一旦搭上东印度公司的大帆船,便蕴涵了大好机会。渣甸或许已经听说过,随船来往于清朝的广州,职员的工资并不是关键所在,特许夹带的私货才是真正收入的来源。东印度公司贸易船上的船长、船员、船医、船医助手,均可按等级带上若干吨位的私货获利自肥,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和通行的做法。自从1600年以后,英国的对华贸易掌握在拥有政府专利特许状的东印度公司手中。当渣甸受雇于一向被称为“尊贵的东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时,它仍然独占着英国自好望角以东的所有贸易权,统治着大半个印度,“由一个商业强权变成了一个军事的和拥有领土的强权”(马克思语)。它对中国的贸易也已有一定规模,在英国本土的势力同样根深叶茂。其势力之强大,有人甚至指出:“说这个公司陷入危难,就等于说(英国)整个国家陷入危难。” 3月30日,伦敦雾气迷漫,天气乍暖还寒。渣甸所在的东印度公司的大帆船“布鲁斯威克号”正式起航,与东印度公司另外两艘大帆船一道,展开前往中国的漫长旅程。当渣甸起程前往广州的时候,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多年以后他和马地臣等人会以经营非法的鸦片贸易为荣,并把广州搅得鸡犬不宁,能让强大的大清帝国现身为一个孱弱的“东亚病夫”。经过半年单调和冗长的海上颠簸,“布鲁斯威克号”9月4日抵达澳门,一个新奇的东方展现在渣甸眼前。 位于广州湾西边的澳门,距离东边的香港大约65公里。那时香港还没有现在的璀璨和繁华,迷漫着颓废而浪漫气息的澳门是西方人在中国已存在两百多年的一个“传奇”。1557年,当葡萄牙的海权帝国风光无限时,远在南中国海一角的澳门成为葡萄牙人的居留地。当郑和1405年揭开七下西洋的序幕时,其规模之庞大、技术之精湛,在世界航海史上堪称壮举。然而,耗费当时世界最强盛国家数十年国力积累的此番航海之后,中国再没有出现第二个“郑和”。而1492年哥伦布、1497年达?伽马航海探险的成功,却引发了欧洲人狂热的海外贸易及殖民扩张浪潮,继而在欧洲出现了无数个“哥伦布”和“达?伽马”。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一批批冒险家绕过好望角,叩开了东方的大门。葡萄牙人以澳门作为其远东贸易的据点,开通了澳门到里斯本、果阿、马六甲、马尼拉、长崎等国际航线,穿梭于欧亚及美洲之间往来贸易。澳门输出的货物主要来自广州,其输入的货物也主要是运到广州而后销往全中国。两百多年来,葡萄牙人及其他欧洲商人已经在这里建起了许多欧式建筑,形成了欧洲风格的生活方式。不过,直到1849年攫取澳门主权之前,葡萄牙人还只是租用此地,只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大清帝国的法律依然适用于澳门,清朝地方官员依然行使着相关职权。 初来乍到的渣甸一定对澳门的迷人魅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各种欧式建筑,沿着海岸线分布成漂亮的月牙形,对望着辽阔外湾的港口。其中最为豪华的宅第,正是东印度公司的物业。“布鲁斯威克号”等3艘贸易船在澳门没有多作停留,继续向广州进发,由澳门经虎门航行在珠江上。 9月7日,“布鲁斯威克号”在距离广州二十多公里处的黄埔下锚——这是清朝开放给西方贸易商离广州最近的停泊处。事实上,往上的水位较浅,也无法容纳1 200吨位的“布鲁斯威克号”继续前行。 半年多的旅程至此告一段落。各式船只云集,一个东方大港的热闹繁忙景象呈现在渣甸眼前。与枯寂的海上航行相比,这里热闹非凡。其中,一大群漆得锃亮的平底大帆船耀人眼目;有的驳船由身穿蓝色水手服、头戴草帽的英国水手驾驶,有的由身着宽白长袍、头缠各色头巾的印度水手操控,有的则由穿着深红色衣服的马来人操纵。停在附近的各国远洋船只,升在船桅上的国旗迎风飘扬。与此同时,本地的一些货船、客船来来往往、政府的巡船不时出现。此外,还有花艇、舢板,以及出售各种食物、衣服、玩具和日用品的小艇……渣甸一行的这3艘贸易船将带来的货物卸在驳船上后,便上岸等待;直至茶叶运来,然后装船起航返程。这期间,船长、船员便前往广州夷馆区东印度公司所在地——英国新馆,同时在广州做起自带货物的生意。
1. 《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作者为历史系科班出身,又从事金融、商业报道多年,其任职于新华社驻香港财经记者多年。《洋行之王:怡和与它的商业帝国》是在他长期跟踪关注研究怡和的基础上写成。是这家全球唯一成立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经历了170余年仍活力犹在外资企业的最全面、最权威、最详实的一本企业传记。 2.新中国成立前,怡和曾深入影响着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政治和经济,它的起家和发展历程,值得后人思考、研究和关注——一家靠疯狂售卖鸦片起家的私人公司,缘何会变成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商业巨头?另怡和和中国的近代史有很深的联系,关于它的往事及其建立者渣甸和马地臣,以及与之有关系的义律、璞鼎查等,都在国人心中有一定印象,但具体情况了解甚少。解放后随着怡和退出中国内地,国人对其了解更加有限,现随着怡和越来越深入内地市场,离百姓生活也越来越近,关于怡和的历史也越来越有市场阅读需求。 3. 全书文笔流畅,层次清晰,首要讲述了怡和的百年发展史(特别是人们好奇的它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角色、鸦片战争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内幕、以及其转型传奇),从这些往事中,使我们感受到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也丰富呈现了诸多怡和大班们的风采以及渣甸、马地臣家族的内情,更是将怡和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核心原则、用人机制等具体的与时代同步的经营管理方略,巧妙地安插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既让读者轻松了解的怡和的历史,更是知晓了怡和的不败秘诀。
无
1. 本书作者为历史系科班出身,又从事金融、商业报道多年,其任职于新华社驻香港财经记者多年。本书是在他长期跟踪关注研究怡和的基础上,查询了大量中外文历史资料和采访了众多怡和高层之后写成。是目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一本关于这家全球唯一成立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经历了170余年仍活力犹在外资企业的最全面、最权威、最详实的一本企业传记。
2*新中国成立前,怡和曾深入影响着中国内地和香港,它的罪恶崛起和发展历程,值得后人思考、研究和借鉴——一家靠疯狂售卖鸦片起家的世界第一个恐怖组织,缘何会变成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的商业巨头?另怡和和中国的近代史有很深的联系,关于它的往事以及其建立者渣甸和颠地,以及与之有关系的义律、璞鼎查等,都在国人心中有一定印象,但具体情况了解。解放后随着怡和退出中国内地,国人对其了解更加有限,现随着怡和越来越深入内地市场,离百姓生活也越来越近,关于怡和的历史也越来越有市场阅读需求。
3. 全书文笔流畅,层次清晰,首要讲述了怡和的百年发展史(特别是人们好奇的它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角色、鸦片战争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内幕、以及其转型传奇),从这些往事中,使我们感受到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也丰富呈现了诸多怡和大班们的风采以及渣甸、马地臣家族的内情,更是将怡和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核心原则、用人机制等具体的与时代同步的经营管理方略,巧妙地安插在一个又一个故事中,既让读者轻松了解的怡和的历史,更是知晓了怡和的不败秘诀。
全书文笔流畅,层次清晰,首要讲述了怡和的百年发展史(特别是人们好奇的它在鸦片战争中的重要角色、鸦片战争诸多不为人所熟知的内幕、以及其转型传奇),从这些往事中,使我们感受到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通过对怡和洋行这个公司的历史追溯,以及现代变迁,从独特的视角回顾和反思了鸦片战争、印度殖民、香港风云等,民族情感、经济斗争和政治博弈,一桩桩、一件件再现于纸上。
怡和洋行是香港发展的缩影
强烈推荐!一本真的很不错的书,让你对怡和洋行有全面的了解,文笔也不错。
内容翔实且丰富,图片清晰而生动,透过它可以一窥怡和的发展全史(但有些字句本人似乎在别的书上见过)
怡和算得上一个不老的传奇了
展示了一家英国公司在东方的冒险及其成败得失的多彩历史,堪称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一面镜子。
好书啊,从洋行的角度反映当时的中国,政治,金融,体现出制度上的差异
老牌英资洋行,读它不仅是读企业史,更是读近现代史
能在不同时代一直传承下来的洋行,必然有其独到的一面,可能这边书只是管中窥豹,但是至少能看到那一个斑点了,全身还会远吗
这本书是老公买的,他学历史的,说这个洋行很有名,此书十分超值等。
跟李鸿章斗戏法,跟近代中国商人玩弄金权,时间地点都十分具体,好作品
一部商业成长史,可以看透一个多世纪来中国社会的变迁
很好,把中国近代史都写进去了
一个老店的故事总是吸引人的
中国很多老字号其实是很会经商的,远比现代的中国人精明。
内容清晰,前后贯通,分析缺乏个性,缺少作者的展开论述,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体不错.作为读物,文字不够生动.
关于银行巨头,需要好好的研读
图文并茂,很厚实的一本书,当然,内容也厚实。值得购藏。
中等,写的有些单簿,只是没有别的更好的了,才买它的
内容翔实,具有启发性
内容很喜欢,物流也很快,价格也很好比别的网站要便宜啊
有点深沉,还需慢慢消化!
好书,真是好书!!!
不用多说了,快点买来看看吧
十三行里面就有怡和行
当时伍秉鉴富可敌国
但是现在的怡和洋行
却和他没多大的纠葛
真是耐人寻味
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渣甸
他又是谁
巨大的疑惑哇
值得深究
一本是历史书,怡和洋行的发家史
尝试去了解这个存在了170多年的洋行。。
平铺直叙的洋行历史。
一般,对了解香港的历史也是帮助
还附有精美的图片。可惜的是,由于未参考西方商业史大师之作,因此在历史书写的识见方面还有所欠缺
这段历史是很少人去了解的 我有幸知道了
经典作品,价格实惠,推荐!
感觉一般~~
还行吧,有点干吧。
洋行真黑!对中国人民血债累累!
不是当代的企业史,读后只能有所了解,对人没有多少启发。
记流水账啊,没有突出怡和的主角,没意思啊,就是写历史啊,没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