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黄亚生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黄亚生  

页数:

176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序很高兴这本书能跟读者见面。本书所收录的主要是我在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以及在接受各种采访时关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在当今中国,有关经济发展模式的讨论进行得非常激烈,正反方观点层出不穷。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的出版,能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作出贡献。本书得以出版,首先要感谢吴晓波先生的热情支持。我是在2010年5月浙江省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第一次和吴先生见面的。虽然我跟吴先生只有一面之缘,但我经常拜读他的作品,从中受益良多。吴先生是一位非常重视事实记录的学者。他用历史的眼光审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规律和逻辑,这无论在学术界还是新闻界都是罕见的。另外,我还要感谢王留全先生,作为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年轻编辑,他很热情,办事效率也非常高,对这本书的出版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学术界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模式”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其他国家难以和它相提并论。我反对这种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身上找到影子。从成功经验来讲,中国的发展类似于东亚各国。东亚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归功于其早期成功的土地改革、民营部门的茁壮成长(虽然在政府的干预下)以及政府对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大规模投入。中国的情况和东亚各国很相似:1978年的土地改革虽不彻底,但亦是一次伟大的变革。中国的民营部门在过去的30年内高速增长,举世瞩目。另外,中国政府在20世纪50~70年代对公共教育和卫生的投入也很巨大。正是这些投入,奠定了中国过去经济发展的基础。从欠缺方面来讲,中国的不足也能在拉美国家中找到影子。在拉丁美洲,巨大的贫富差距困扰着每一位执政者。另外,国有企业和垄断资本的大量存在严重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在拉美各国,居民消费普遍过低,居民个人收入增速远低于整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拉美国家的发展困境也正是目前中国发展的困境。除了强调“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以外,中国学术界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其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我认为这种分析过于简化。客观来说,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国际经验上来看,有些集权国家经济发展得非常快,但另一些集权国家的经济却非常失败。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了,但菲律宾却没有成功。反之,有些民主国家经济发展得很快,而另一些则发展得非常缓慢。虽然不能简单地下定论,但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中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方式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行政调控力度过大,影响了市场规律的正常发挥,催生了大规模的行业垄断,形成了大量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的基本稳定。这一切正侵蚀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我个人认为,中国迫切需要一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式不需要激进,可以循序渐进。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向改革的方向变化而不是走回头路。现在在中国大家比较关心的“国进民退”就是走回头路。提到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学术界又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从来没有进行过政治体制改革。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它忽视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的巨大成就。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进行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政治体制改革尝试。比如结束了干部终身制、第一次提出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观点并在农村推出了基层选举等。这些改革措施都是非常有益的尝试。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腾飞和其积极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同步进行的。积极有效的政治体制改革带来了整个国家的繁荣和稳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这个事实推翻了很多学者的一个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假设,那就是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然会引发动荡,阻碍经济的发展。事实恰恰相反。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停顿才是我们今天社会不稳定、收入不平等、腐败滋生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干预。我觉得,现阶段的政治体制改革完全可以采用“顺水推舟”的方式:利用中国目前所拥有的体制结构和技术手段去深化改革。比如,我们可以进一步完善村民选举,削减上级对选举的干预,把选举变成真正的民选;我们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增加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另外,我们需要克服已经形成的权贵资本主义,为社会提供一个公平和开放的环境,避免特权阶层的壮大。而这一切,都可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完成。最后,我想再次强调,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我们有的只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普世原则。作为一位温和的学者,我不支持全盘西化,也不支持“休克疗法”。我只是希望中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要走回头路。我认为,只要方向正确,即使步子慢一点,也是很好的。希望这本书能抛砖引玉,给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另一种角度。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请读者自己鉴别。

内容概要

  在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政府+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在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对中国与拉美经济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影子。而未来中国的持续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和“法治”等要素。

作者简介

黄亚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和国际管理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和湖南大学荣誉教授。历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教职和世界银行顾问。2010年被美国国家研究学会选为全美研究亚洲问题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创办了“中国实验室”和“印度实验室”,旨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管理。著有《改革时期的外国直接投资》、《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其中《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2008年度最佳图书之一,并刊登于《华尔街日报》、《环球企业家》、《财经》杂志,《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南方周末》、《经济学家》等。

书籍目录

自序 / VII 
The first | part
第一章 “中国模式”独特吗?
 导读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并不存在一个所谓的“中国模式”
 “上海模式”将拖累中国经济
 孟买有必要学上海吗?
 上海的创业精神何以迷失? 
The second | part
第二章 龙象之争
 导读
 被低估了的印度
 中国与印度的发展模式有何不同? 
The third | part
第三章 城市化如何让农村受益?
 导读
 城市化如何让农民工受益?
 浙江危机根源在农村
 农村改革与企业劳动力供给
 土地流转将造就一批本土创业家
The fourth | part
第四章 扶持民资比吸引外资更重要!
 导读
 是什么制约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
 竞争才能换技术
 民营企业创新需要什么政策?
 改变中国的所有制偏见
 产业转移之痛:广东该往何处去?
 创业会弥补经济衰退
The fifth | part
第五章 消费是经济增长持续的关键!
 导读
 正确认识债务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的南柯一梦
 刺激消费靠什么?
 企业成长与宏观政策
 冷眼看待“保八”成功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学术界有一种很普遍的看法,认为“中国模式”是独一无二的。这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其他国家难以和它相提并论。我反对这种观点。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身上找到影子。除了强调“中国模式”的独特性以外,中国学术界还有一个很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是其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我认为这种分析过于简化。客观来说,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国际经验上来看,有些集权国家经济发展得非常快,但另一些集权国家的经济却非常失败。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韩国经济起飞了,但菲律宾却没有成功。反之,有些民主国家经济发展得很快,而另一些则发展得非常缓慢。虽然不能简单地下定论,但就中国的具体情况来看,中国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方式会阻碍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政府行政调控力度过大,影响了市场规律的正常发挥,催生了大规模的行业垄断,形成了大量特权阶层和既得利益集团,影响着政治和社会的基本稳定。这一切正侵蚀着我们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我个人认为,中国迫切需要一场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式不需要激进,可以循序渐进。最重要的是,中国要向改革的方向变化而不是走回头路。现在在中国大家比较关心的“国进民退”就是走回头路。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我们有的只是“中国特色的道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普世原则。作为一位温和的学者,我不支持全盘西化,也不支持“休克疗法”。我只是希望中国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要走回头路。我认为,只要方向正确,即使步子慢一点,也是很好的。中国发展的方向和原则并没有任何独特之处。经济上,自由市场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将带来国家的繁荣;政治上,“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加强对官员的问责、加强对民生问题的关心,将促进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增强公民的言论自由、自下而上逐步扩大民主选举,也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可以看出,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独特:在大的原则问题上,中国如果要成功,必须?西方的体制接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发展模式以“上海模式”为代表。国内很多学者非常赞许上海的经济增长,甚至把上海当做中国城市的典范。然而,在深入研究“上海模式”的运行机制后,我对这种模式在中国的盛行非常担忧。在“上海模式”中,政府对经济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外商投资获得了过度的发展,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被人为地压缩。在这个过程中,政策的导向是“牺牲内资,扶持外资”。“上海模式”和“国进民退”在某一方面是一脉相承的。它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当做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却忽视了居民实际?活水平的提高。多年统治中国经济政策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心论”为加强国家主导、发展城市、牺牲农村、支持大企业、牺牲小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虽然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很快,但是中国官方的数据显示居民个人收入增幅相当有限。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民的福祉距离越来越远。


编辑推荐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中国学术界有一种主流观点认为,中国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速增长的经济增长率以及独特的儒家文化传统,共同构成了“中国模式”的重要特征。作者反对这种观点。在作者看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并不独特。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在在世界其他国家身上找到影子。从成功经验来讲,中国类似于东亚各国。尔亚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归功于其早期成功的士地改革民营邵门的茁壮成长(虽然在政府的干预下)以及政府对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大量投入。从欠缺方面来讲,中国的不足也能在拉美国家中找到影子。在拉丁美洲,巨大的贫富差距困扰着每一位执政者。另外,国有企业和垄断资本的大量存在.严重压缩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存在,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和原则与西方体制没有区别。我们有的只是“中国特色的道路”,即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实现这些普世原则。全美研究亚洲问题最有影响的学者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最新力作,集中的政治体制、独特的儒家文化是不是中国经济高速墙长的秘诀一、到底有没有一个独特的“中国模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 PDF格式下载



在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中印对比,通过对中国与拉美经济腾飞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比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观点:并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模式”。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脱离一般的经济发展规律,其成功经验和欠缺都可以在其他国家的经历中找到影子。而未来中国的持续经济发展,还是要依靠“市场”和“法治”等要素。


“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经济学界始终对此争论不休。而黄亚生老师作为全美研究亚洲问题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提出了“中国模式”其实并不独特的观点。他敏锐地捕捉到在过去经济腾飞的几十年中,外商投资的效果被政府官员和经济学专家们过分高估了。依靠大量吸引外资来实现经济总量增长的“中国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并不能真正带领中国走向持续发展的道路。在社会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的今天,实现显示有力的经济制度改革已经迫不容缓。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都深信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举世无双的奇迹,持续20年的快速增长是中国从一个贫瘠落后的农业国家成长为屹立于东方的生产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的商品占据了全世界各个角落的市场。
然而,这一切究竟是“中国模式”所取得的必然成就,还是一个过于美好的梦?黄亚生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模式”绝不独特!在繁华的背后,早已潜伏着种种危机。在《“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这本书中,他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中国经济之现状,更与曾经创造过经济飞速增长的巴西、注重藏富于民和“软件设施”的印度相对比,挖掘出我国经济腾飞之下的错误方式与观点,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见解,促使我们深思,祖国的未来应当何去何从?
且不必争论书中的观点是否百分百的完全正确,仅仅是是探讨与研究这个问题,就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尝试!正如黄教授所言,抛砖引玉,给读者提供思考问题的另一种角度。唯有敢于提出问题,才能进一步追求真理。质疑、思辨,继而创新,这正是推动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早在几千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就曾喟然长叹:“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黄亚生先生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高度,以其睿智且极具洞察力的目光审视几十年来被誉为独一无二的“中国模式”,提出了种种质疑与思考,挑战人们一贯以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盲目优越感。他通过观察历史,镜鉴他国的发展历程,例证了当今发展模式中存在的许多错误观念与做法。
居安思危,正是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弥补不足,集思广益,更好地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必要为此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出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


在这本书中,黄亚生教授通过精准详实的数据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阅读该书的每一位读者传达了自己的观点:“中国模式”并不独特。其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入木三分,从宏观局势到实际关乎民生的具体实处,开门见山,直指要处而又不乏细节例证,一些生动形象而又恰如其分的比喻使人印象尤为深刻,使广大读者能够直观明确地了解到祖国在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许多问题,实在是难能可贵。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是一本见解独到、剖析深刻的经济学作品。在书中,黄亚生先生针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与拉美、印度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层层揭示出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历程中不为人所注意的种种缺漏与弊端。其所圈所指之处,发人深省;所言所呼之声,振聋发聩。
在任何的时代,从来都不存在完美无缺的东西,奇迹般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如此。“中国模式”对外商投资的热衷与对民营企业的歧视,让出市场却换不回技术的窘迫,农民工大量流向沿海城市的狂潮,经济总量突飞猛进却不能产生世界一流企业的怪圈……这一切确确实实值得我们反思,也更需要我们作出改革,真正走向国富民强!


《“中国模式”到底有多独特?》中挖掘出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种扭曲:一是“以牺牲最有效率的本土民营公司为代价,系统性地扶植最没有效率的国有企业”,二是“以牺牲本土公司为代价来支持外商投资企业”,正是这样的扭曲成为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桎梏着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黄亚生先生在书中声嘶力竭地质问:“中国企业为什么不能走向世界?”并非我们没有创业精神,也并非我们缺乏培养世界一流企业的市场和机遇,恰恰是由于被誉为奇迹的“中国模式”的经济。它使我们的经济总量年年新高,而人民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平竟举步不前。阅读这样一部书,它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陷入深思。


20年以来,我国经济总量高速增长,这使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然而,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员工跳楼、房屋倾倒、桥梁坍塌、动车追尾,为什么会有越来越多的悲剧、事故和灾难冲击着人们的视野?房价飞升,物价高涨,为什么人们的生活反而愈加拮据?民工浪潮,创业艰难,为什么中国始终停留在输出廉价劳动力的位置?巨额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之下,为什么人民的幸福感未能提升?
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束缚中国发展的枷锁。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调整和转型的关口。穷则思变,深入了解“中国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和谐富强!


本书辑录了黄亚生教授对于“中国模式”这一主题的一系列见解,淋漓尽致地畅谈了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中所存在之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涉猎广泛而又不乏深度,命题深刻而又笔触轻盈。即使是一些原本对于经济学了解不多的读者,也能够比较轻松地明白作者的所思所虑,是一本既适合经济研究人员参考,又能够被广大群众接受的好书。


这本书是黄亚生观点的访谈录。黄亚生推崇印度的发展模式,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不能持久。有一个论点说印度是自由的民间经济,而中国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因而不能持久。但是“龙象之争”这么多年来也未见印度经济如何大肆追赶上中国,中国的政府主导虽然缺乏活力,但是在这个复杂转型时期,主导是必要的,适当的放权确实也有道理,不过也不能操之过急呀


最近4年,自经济危机以来,国内经济越走越偏。
作者的观点并不多,在书中反复强调,
中国模式并不存在,
过去四年来积累的矛盾正在集体爆发。

非常冷静,给那些砖家一盆冷水。

至于怎么做,那是政治人物的事了


作者的视角是站在西方经济学的角度上看中国模式的,不完全认同作者的观点,比如中印经济比较,但是有可读性。


这是一本值得激赏的好书。一说到“中国模式”,国内外大多数人的反应就是称赞,却很少有人能够提出真实有效的质疑和改革意见。一种缺乏质疑的模式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而黄亚生老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中国模式”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而大家推开了一扇更明亮的窗。而事实上,近年来政府提出的一些改革措施也证明了黄老师许多观点的正确性,并正在朝着一个好的方向逐步发展。


如果中国的政治体制不进行改革,推行民主,
是不是我的国家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就会搞不下去,
而共和国的长子,只是既得利益集团的长子,不是普通平民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兴旺发达,是要藏富于民,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对招商引资,对外资给予超国民待遇,歧视民营经济,谁是西奴?
开卷有益。


  刚拿到书时,看到纸大字稀觉得后悔,但花两天看完后,觉得此书没有买错。本书主要由作者的观点和几个部分的公开访谈组成,但是内容比较系统。作者观点突出,直指核心,附加简要的资料数据,寥寥数笔就浅析明确的指了中国经济及法律中的问题,可以说本书彻底的扯掉了“经济奇迹”的标签。并以与印度的比较说明了中国可能会被印度超越。同时也提出了改进的方面和方法。
  作者有着朴实的观念,以事实为依据,揭示了中国经济制度及观念上的问题。比起国内经济学家更务实、不吹捧。这样一看,国内的经济学家的东西最好少看,浪费时间。
  还有一个遗憾是作者另外一部作品《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广义》在国内是难得看到了。尼玛连陶宝代购台版的都不敢代买。哎……,多的话就不说了,不过希望看到此书,也希望对作者的研究成果有更多的了解。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真的需要改革啊,不然泡沫迟早要破的!


作者以海外学人的身份,比较客观的分析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认为中国目前实施的市场策略与八十年代相比,是一种倒退,而且通过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和城市的大拆大建来堆高GDP,已不可维系和持续,相比印度,我们更应该从制度上扶持民营中小企业。
而且作者举了很多事实,数据和例子,读后令人深省。


换一个角度,看看我们的经济世界,重新认识目前的经济模式。本书虽然是其个人评论的连载,内容有些会重复,但是观点十分深刻,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反思应该成为一个,尤其是经济领域(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作业。希望多看到此类的文章,另外黄有生的另一步早起作品一直未在国内出版,希望能看到。


强烈推荐,由于中国太多的人总去研究美国,很少看见有人去研究印度模式的,更多对印度的研究也都是半斤八两,看看黄亚生对中印的比较还是很有好处的。我非常喜欢的经济学家之一。


读本书对深入认识中国经济与未来发展又深刻启迪。


报纸上成天讲中国模式多么多么厉害,看了作者的书才发现原来我们的中国模式,在某个时间段内跟有些国家发展很相似,不是我们才有中国模式,别的国家也有,让我们要懂得冷静看待我们的发展。


所谓中国模式,其实就是中共模式,就是拒绝普世模式。


了解当前中国发展的必读之书,很好的分析了为什么不存在特别的“中国模式”


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中国模式。


对中国经济有独到观点,盲目乐观中的清醒剂。


上海模式,v,孟买特点讲了创新才是源动力,抑制创新的举措不利经济增长


没有所谓的中国模式,自欺欺人


大致分析了一下中国模式,然后和印度模式作了一下比较。但是我认为剖析得不够透彻。


推荐喜欢这本书的人看一看李华芳写的评论《中国特色还是中国模式?》****://***.ftchinese****/story/001039756


破解关于中国模式的迷思,值得推荐。份量稍轻一些,作者还可以继续写下去


虽然可以提供另一种看中国经济的角度,但论据有点不是很充分


不同的声音评价中国模式,有点看头,正在学习中


中国模式,需要研究。买回来好好看看,不错。


研究这个特别的中国模式。


对中国经济有更深层理解


很好的一本有关中国模式的著作。MIT专家华裔专家所著。


思考中国模式


对近年来热衷于中国模式讨论的很多人而言,非常值得一读


中国独特吗?一点都不独特。中国人和外国人都是爹生娘养的,都的吃人饭拉人屎,都要娶媳妇养孩子过日子,哪点不一样了?经济学的基础要素都是一样的,怎么中国就独特了?


点出了中国大繁荣之下的隐忧。虽无直接性建议,但视角独特,不做“专家”,不用很多术语吓唬你。好书……


看到这些对比以后,尤其是与印度之间的对比以后,感觉我们的民营企业是非常艰苦的,中国呢,目前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小社会的状态,有点舍本求末的感觉……


我不习惯写评语,所以简单说几句:这本书告诉我是什么令1979年的中国走上复兴,又是什么导致了现在“国进民退”的现象。原来一切都是注定的。单单这本书给我的想法:印度无论面临多大的宗教
、政治动荡、等级歧视、文化水平低等等的问题,按照这个势头不改变,最终有一天也会从中国身边超过去,留下那个昔日看似“强势崛起”的羸弱之躯在后面气喘吁吁!


黄亚生,具备非常扎实的经济学功底,而且了解中国国情,他的作品很好看。


书名就有点噱头
其实并不深奥
但是也有启发
中国需要多点这样的书,要有不同的声音


好书,让人认清当前中国的情况,重新思考中国的未来。


到底有多独特?儒家文化问题是还剩多少?硬性不足!


专业的经济学家的书 把中国和印度 巴西做了比较


对于中国的问题,身在大陆的我们不识庐山的真面目,却被大洋彼岸的华人学者分析的透彻,看的清楚!


作者观点很独特,一本不错的书,推荐大家看看


建议中国的学者都读一读


中国没有骄傲的资本 全面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好书永远让人受益


和现代主流的经济学家的思想不同,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一直没太看过经济方面的书,这本感觉还不错,买来了解一下咯。


好书,不深奥的经济读物


最近对经济类感兴趣,多加关注,正在读,感觉挺有新意……


主要还是对上海模式的评价,可以深入去看看


又发现一个喜欢的作者,继续关注黄亚生的作品


到底有多独特?您喜欢这本书吗?写点读书心得与大家分享吧~


独特的视角,深思发省


扩充知识大, 中印两国比较的评论,个人认为有些偏颇


观点独到,适合带着批判性去看,能有收获。


非常喜欢黄亚生先生写的书,让人受益匪浅。


内容很不错,遗憾的是很多都是访谈记录,并且是08,09年的,系统性的论述并不多


认识黄还是从他的改革时期的外国投资开始,黄是个严谨的经济学家,所有的现像的因果联系、数据分析、现象分析都比较到位。这本书比改革时期的外国投资少了很多专有名词,看起来更轻松些。


政治宣传固然能稳定民心一时,但不能一世。百姓要求的只是稳定的生活和安身的场所,可这些都这么难。


比较客观地分析了一些形式和问题


兴趣 也是因为别人推荐的 对自己的国家多一点了解吧


书者分析透彻,给人以精神的享受;指出弊政之所在,应引起当政者高度重视,为大众人民谋福祉才能天下归心!!!


这种书还是应该多看的 单凭一本书你无法有个全面的认识 毕竟还是一家之言


冲着作者简介买的,还没细看,希望看到特别之处。


不人云亦云,作者有很多真知灼见,很好。


作者的见解和到位,我喜欢!


这么简单的比较,居然今天才看到,可见人很容易陷入闭塞的状态而不自知。或许他者的眼光是成就本书的关键。


前几天订的书,收到之后通读了一遍,非常满意


写实际的学者,是好书,对看破骗局有好处


有思想性,能够自圆其说


听过黄老师4月份在浙大的讲座,思路非常清晰,得出的结论也很新颖,辨析问题的方法令人深受启发。在讲座中黄老师提到将在大陆出一本书,一直关注,今天终于看到了,马上下单,连同他的另一本关于外商投资的书。


在甚嚣尘上的崛起声中反躬自省不啻是拨开迷雾,认清方向的好方法。


最应该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中国人


同学蛮喜欢这本书的,给个好评


这本书是上课老师推荐的,买来一看,果然不错


这本书真的相当不错


前几天买了这本书,觉得还不错,郑重向大家推荐


一看这书就是正版的,让我买到后很放心,下次还在这儿买!


特价时买了,留着慢慢看吧,学习学习


有些启发,有些感悟,不容易


非常的好,分析深刻。


没读完,还行。


虽然时间有点过时,但是以当时眼光看,讲解内容还是很独到,经典。


内容不错,只是字有点少


内容很经典,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很精彩,说出了当前的现实


参考消息发过郑永年的文章。


和专业相关。。


值得一读,从中有不少收获


书的印刷,内容很好,细细品读很有收获


很多都看过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模式


中国模式论者可以休矣


一家之言,可以听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