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文化的重建

余英时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余英时  

页数:

239  

字数:

1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史上的成王败寇大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其人多为社会边缘的人物。“中国人”这个名词自正式出现在春秋时代以来,便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政治概念。对中国人而言,文化才是第一序的观念,国家则是第二序以下的观念。一百多年来,中国绝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这样一种合理的秩序。在这一追求中,知识人的责任最大,这是中国特有的丈化传统。所以中国知识人在自己的专业之外,还必须发挥公共知识人的批判精神,不为“势”或“钱”所屈服。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丈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靠不上岸。我们希望重建的文化,也必须靠日积月累的工夫,不可能一朝一夕即立竿见影的。

作者简介

  余英吋先生简介
1930年生于天津,祖籍安徽潜山,1949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
1950—1955年就读于香港新亚书院及新亚研究所,师从钱穆先生。
1956—1961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师从历史学家杨联陞先生。
2006年11月,余英时获得美国国会图书馆颁发的有“人丈诺贝尔奖”之称的克鲁格人丈与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主要作品有:《汉代中外经济交通》、《历史与思想》、《史学与传统》、《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历史人物与文化危机》、《论戴震与章学诚》、《红楼梦的两个世界》、《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等。

书籍目录

自序
论文化超越
文化评论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美国华侨与中国文化
民主与文化重建
陈独秀与激进思潮
一一郭著《陈独秀与中国共产运动》序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
现代儒学的困境
“创新”与“保守”
资本主义的新启示
一一黄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序
费正清与中国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自我的失落与重建
一一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
关于“新教伦理”与儒学研究
一一致《九州学刊》编者
实证与诠释
一一《方以智晚节考》增订版自序
《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自序
“明明直照吾家路”
一一《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新版自序
“士魂商才”
一一《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日译本自序
怎样读中国书

章节摘录

  功利意识和重物质的观念是西方近代思想的一般特色,但在中国现代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双方的文化背景不同。西方一进入近代之后,俗世生活与宗教生活分裂为两截;西方人在俗世生活中重功利与物质,但他们仍可在宗教领域内接触到超越的精神。此外西方的文学艺术也都早已分别构成各种独立的领域,且已形成长久的传统。所以西方人仍可从这些领域内吸取精神资源以济俗世生活的偏枯。中国的情况则不同,俗世和宗教(或道德)一直是混而不分的。一旦功利、物质观念侵蚀了中国文化,整个人生都陷于不能超拔的境地,因为没有独立的精神领域可以发挥济俗的功能。以前曾有人慨叹现代中国人过分讲实际、过分重功利,因而缺乏“敬业”的精神。很少有人真能“为知识而知识”、“为艺术而艺术”或“为商业而商业”,甚至连游戏都不免带有其他的目的。(这是萧公权先生的说法。)这可以说是“工具理性”的最高发展。“工具理性”在西方虽然也大行其道,但是我们只要一察西方现代思想家对“工具理性”批判之强烈以及为了重建“超越理性”所做的各种努力,便不难发现中西文化在近百年来的差异所在。  ……


编辑推荐

  断裂的时代,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碎片化时代,如何看清中国的未来史学大家英时先生为今天的中国找灵魂。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文化的重建 PDF格式下载



余英时先生曾师从钱穆、杨联升,是当代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者。余先生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先生有比较高的学术造诣,其对文化的反思往往能发人深省。


书中所包括的都是余英时先生有关如何认识传统中国文化以及对中国文化在当代意义的独特观点 在现在这个信仰缺失的时代 这种著作实在必不可少 加之篇幅不长 适合日常阅读之用 看论文看观点~


虽然对中国文化的重建觉得。。。。。。,但喜欢余英吋老先生的书,建议大家都读读。


中国文化在故去一百年的遭遇,造成了对中国文化的严重危机。所以在当代中国文化的重建与再认识尤显得重要。对余先生的文化忧虑感与危机感深表同情,希望以后这就是中国文化知识分子的自觉使命!


余先生作为一个思想史学者,一直力图找回中国人的思想,重建中国人的文化,我辈为其精诚所砥砺,敢不三省吾身,为中华而思索?进而有所得,有所教,幸甚!


这本书是研究中国文化问题的一部论文集。虽然其中每篇文章长短不一,但每一篇读来都感觉很好。书中提到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政治超越”情绪,让我想到“以经济建设中心”有些类似于“经济超越”,其实中国是否像历史的“谋划者”、“推动者”、“创造者”设想的和追求的那样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仍然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面对着今天这个急功近利、浮躁虚伪的时代,中国太需要文化的超越了。


文化是中国的地位很重要,余英时的书帮我们拾起中国的传统文化


读大学时有幸听过先生讲座,受益很多,今再买书一读,细细体味先生思想


余英时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他的作品能够穿透到传统文化的深层次。


看完了这本书,拿眼下时髦的话说,本书体现了余先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读完全书,又重读边缘化、超越、回顾与展望、文化重建、陈独秀、五四遗产、资本主义新启示等篇目。我在扉页写道:应当重视、值得重读、可为同道推荐的一本书。


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的分析,以及对中国自身文化一种深刻的剖析,是我们更加明白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这几乎是一本现在中国文化的病检报告,立论,说理,举例,论事,分析,语言都入情入理,格调清新,文风朴实,阅后受益匪浅。


此书将中国文化的阐述纳入全球视野之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


耳闻已久,儒学大家,对中国文化的思考,值得一看


虽然是九十年代的文章结集,但都非常有远见地预言到了当代中华文化圈的文化危机、政治制度困惑、社会乱象的根源。


余老的文化功底较为深厚,看问题侧重于从文化方面作出评论,对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论述较少。从着本书论述看文化、宗教的积累、沉淀是促使社会渐进和改良的基础动力。


建国以后就没有对文化建设过,一直是破坏,忘记了什么叫传承,和余教授一起思考吧


大家之笔,大家风范,一代学者的社会良知,文化责任,深刻眼光,严密思维,令人折服受教!


余英时的书是保证


我们的哲学老师 极力推荐这本书 对余英时很崇拜。。


好在是余英时,只有他才敢吧


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余英时的文章都很有功力。只是这本新书里,很多都是以前写的老文章,说不上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不免和期待的不符。但文章里很多语言、观点都显得放得很开。以前默认的一些敏感的表达在这本书里也直言不讳了。这多少了弥补了文章的“旧”的不足吧。作为今年刚出版的新书,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因为简介才买这本书,希望不要失望


好书,要多读多送有缘人


单位读书班“修身”用书,反响不错。


一直很想看!可是抽不出时间!等哪个周末空了!就把她一口气拿下!


但也有一些一厢情愿


内容挺好,不错!喜欢大版本的!


有启蒙之意.


比那个石一歌的余秋雨的文章要深刻


需要细嚼慢咽呵


只是节选 还是全集好一些


在现实中却为什么这么无力呢


很期待,不晓得好不好看


这些书都是一口气买的,很值!


终于买到了,开始慢慢读慢慢体会


文化不需要重建 需要的是浴火后的涅槃


重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


还没开始看,是老师推荐的书


提欧诺个实用的


大有收获,值得品读。


名家果然名不虚传,这里要特别赞一下出版社的“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有慧眼


一般般吧,没啥实质性内容,有点混字数的感觉,实在是看不下去,翻了翻仍一边了


余英时大师的书,非常好,很深刻


正版,挺好的。便宜


看到一半了


中国文化的重建


下一本是什么?


配货迅速


  读余英时《中国文化的重建》
  
   总体来说,我觉得这本书值得一读。虽然,我对书中内容和书名的“不符”很不爽。这本2011年5月出版的书,收录的内容是作者1988到1991年讨论文化和思想的文字。我的不爽就是看书名以为是一本“系统”的书,打开一开,才知道是“片断”。还有一点不爽来自书的封面。上面写着:断裂的时代,如何重建我们的文化。碎片化的时代,如何看清中国的未来。史学大家余英时先生为今天的中国找灵魂。我猜,这句话是出版社加上去的,而非余英时所言。
  
   这本书不难读。两个晚上的时间大概可以读完。
  
   在《论文化超越》一文中,余说文化这个名词现在西方人用得很滥。黑社会或吸毒也可以被称为某种“文化”。余说西方如此,我倒觉得中国当下不也是如此吗?文化一词因其广泛的意义而被借用、滥用说明其价值存在。我在某地见到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文化艺术一条街。这条街里除了有一家裱字画的和书法艺术沾边外,还有一家摄影机构,拍婚纱和写真。除这两家外,其它都是诸如衣服、餐饮、便利店等。我以为,或者叫商业一条街比较妥当。但,为什么叫文化艺术一条街呢?发展经济搞商业,再正常不过了,但为什么会借用、滥用文化一词呢?当然,又或者某一天,文化这个词消失了,没人谈论了,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吧?
  
   余说,例如经济生活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但这种规律又达不到物理规律那样高度的稳定性、准确性。这是因为经济生活免不得受其它领域的干扰。——这真是句不错的话。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之前浏览过一本叫《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书,还有汪丁丁的一本叫《经济学思想史讲义》。汪丁丁在书中谈论过为什么要讲经济学思想史。我以为这或许是要求得到一种具有稳定性规律的思考吧。文化同样不具备物理规律那样高度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我记得和一些朋友聊天,我总是被他们耻笑。他们觉得文化很扯淡,说了半天,他们觉得你什么也没说。没有一样是确定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我想,他们可能是学物理的。
   本文中,余还谈到,在各个思想学术的领域内,我们都可以找到“决定论”,但是现代的各种“决定论”又不是任意的,它们背后有几十个共同的“基本假定”。大致来说,有些“假定”包括:物质决定精神,有形决定无形,具体的决定抽象的,粗糙的决定精致的,下层的决定上层的,卑微的决定高贵的,深层的决定表面的,等等。
   我对这段话不理解的地方有两处,一是下层的决定上层的,二是卑微的决定高贵的。或者我还可以瞎加上几条:老板决定员工、有钱的决定没钱的、政府决定人民、地产商决定拆迁户、野蛮的决定文明的、狠毒的决定善良的。加完一看,似乎并不在同一个范围内。既然加了,就留着吧。我的这些想法,或许都来自平时所说得,类似发展才是硬道理、有钱才是硬道理吧。
  
   在《民主与文化重建》一篇中,余说,民主一词,希腊原始的含义,“民主”不过是许多政治形式之一,而且当时史学家和哲学家的评价中,“民主”还不是品质较高的一种政体。……所以伯力克里在以后的雅典“民主”竟然堕落为“多数人的暴政”了。苏格拉底便是在这种情形下被群众判处死刑的。柏拉图终身反对这种暴民式的“民主”,不是没有理由的。余还说,我们不能想象,如果没有华盛顿、杰斐逊等人的民主人格和修养,美国的民主建国会进行得那样顺利。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想过华文的发展。那个时候有些苦恼。和钝刀的一些想法也相左。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当时的华文玩过几次举手的民主游戏。看了《论美国的民主》一书,才略有所悟。民主在美国是有困境的,为民主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这在林达和刘瑜的一些著作中,也可以看到很多例子。除余英时所谈的内容外,我想美国的民主还不能忽略历史的契机和美国的地理位置,当然还应该包括一批具有民主人格和修养的英国贵族。
   余说,反观中国,民主的唯一精神凭借是“五四”的新文化运动。但不幸“五四”是一个未完成的文化运动。由于外患的凌逼,“五四”很快地从文化运动转化为政治运动了。——人们忙着救亡去了。
   文中还谈到——布鲁姆断定,思想界的不健康已严重损害了美国民主的运作:自由变成了放纵,容忍变成了不讲是非,民主的多数原则变成了徇众随俗。……民主体制本身并不是一切,它的运作必须另有一种健全的文化精神与之配合。
   这些看法,也使我惊觉。如此说来,我们面对的“民主”不过是个早产儿。它远远没有孕育成熟呢。从“五四”到现在,民主不过是口号。像文化被滥用一样,或许民主也不过是及时的充当了一回替死鬼吧。
  
   在《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一文中,我突然想到了胡兰成。我记得胡好像是赞成殖民统治的。他在《山河岁月》一书中,好像提到过,对于侵华的日本,自然会不战自胜。其原因可能是胡相信中国文化。相信文明必定同化野蛮吧?
   我对狭隘的民族主义也深表怀疑。从近几年收到的一些邮件,QQ群的消息等可见,狭隘的民族主义是有害的。
   在本文中,余说到陆象山、朱熹、曾国藩、阮元、张之洞等人很重视教育。中国人宁愿以老师而非官吏的身份出现。常听到有人说,“好为人师”,这句话,或多为贬义。现在想来,这种说法或许是由对西方文化的浅显理解和厌弃中国传统文化有联系吧。
  
   在《自我的失落与重建——中国现代的意义危机》一文中,余说,因为我国现代是整个天地崩塌了,西方则是上帝死亡了。这样的危机不可谓不大。
   我在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了解了一点“礼坏乐崩”的知识。余用天地崩塌似乎和礼坏乐崩意义不同。礼坏乐崩我以为会有复古的嫌疑。即便,整个意义的延伸已经和当时的事实相去甚远。
   余还说,今天,集体的危机过去了,个体的危机比“五四”浅析还为严重,自我的失落是大陆青年一代的普遍现象。……在过去一百年里,最广为人用的集体性的意义符号,如革命、爱国、人民,但现在已不起作用。
   这些话的启发,让我联想到“娱乐至死”。在一个群体中,不娱乐,会很难融入。一句话,你这个人不好玩,没意思。就能把你拒之门外。我不反对娱乐,但反对娱乐至死。“反者道之动”按照冯友兰的意思,通俗解释就是物极必反。娱乐至死走向极端了,也就会出现另外一面。全民娱乐本身就不是一种多元的,健康的,丰富的人生信条。若疯狂娱乐之后,或有一丝空虚,在这一丝空虚之下,寻找补充是必须的。若还以娱乐来填补娱乐带来的空虚,怕是会形成恶性循环。
   书中无疑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读这本书,只是想解决我生活在当下的一些苦恼。虽然未必有用,但启发还是很多的。有兴趣者可以一读。
  
   汪峰有首歌曲,我很喜欢。从百度中复制如下并结束这篇读后感:
  
   语言类别:国语歌手名称:汪峰歌手类别:大陆男歌手妈妈我是那么孤独孤独得象路边的一块儿石头没有伙伴没有情爱灵魂的大门快要关闭我彻夜地在街上游荡那感觉让我忘了自己我狂饮暴醉至天明因为我害怕那致命的夜的清醒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昨天凯茜从我这儿走了我知道我还爱她她说我就象粒空中的尘土她不能再和我一起漂亮荡荡我知道这是唯一的结局一个美丽的结局所以我一定会面带微笑而内心在深深的哭泣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我想到过死别担心其实死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孤独一个的感觉无人问津强颜欢笑象一个找不到家的方向的弃儿妈妈我不能回到你的怀抱因为我们终将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我不会对你说出我的痛苦因为那是我最后的坚强妈妈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都会凝视着深蓝色的夜空我真想是那一颗颗闪亮的星星有无数个同伴每当那失落的感觉包围着我我都会静静地望着这个世界我不知道是我忘记这个世界还是它忘记了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妈妈你听见了吗妈妈帮帮我


从目录上看,新文章太少,大多数曾经收入大陆已经出版的各种选集。不过,还是想收藏一本。呵呵:)


会不会是国内的删节版?尤其是其中的《论文化超越》一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