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无国界的世界

大前研一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大前研一  

页数:

304  

Tag标签:

无  

前言

经济有无国界?过去数年中,我学到的教训之一就是,写写有关管理方面的东西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涉及国际贸易方面,就比较危险了。1985年,我出版了《三位一体的力量》一书,伦敦《金融时报》评价该书是“对推动产业与产品日益全球化的背后力量最为简明扼要且恰如其分的描述之一”。一年(也许是两年)后,《金融时报》还刊发了一篇文章夸赞我,标题为“日本唯一的管理大师”。不过,当我在《华尔街日报》及其他媒体上探讨分析贸易问题时,外界的那些反应就完全不一样了。有些朋友,甚至我在麦肯锡咨询公司里的一些美国同事(我在麦肯锡公司工作了23年),担心我已经成为处处替日本说话的人,也就是说,在有关日本贸易保护主义及其他敏感事件上,我的立场不够客观。甚至,有人指责我是日本通产省的代言人。当然,我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接受《财富》杂志采访时所阐述的观点也无人相信。当时,我曾经指出,那些半导体制造商碰到的问题,其实不是日本人造成的,而是因为半导体行业已经成为固定成本较高的行业。今天,马来西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出口国。我在麦肯锡工作的那些年,经历了这个时代的变迁。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每次出国,除了关注产品之外,我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和管理系统。我们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试图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成本销售更多的产品。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的客户会将这些产品出口到海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规划视野和角度并没有超出公司所在国家的传统国界。20世纪80年代,金融市场的管制方法却使情况变得复杂了。在放松管制后,除了简单的产品生产和销售外,许多公司还可以运用不同的金融手段在全球范围内的核心市场创造财富。为了帮助它们赢得市场份额,除了有必要学习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知识外,还有必要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促使公司加速将其商业系统的主要部分从总部转移出去。这种发展也迫使我这样的公司顾问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贸易保护主义和组织的本质。我为很多大公司工作、服务过,帮助它们从以出口为导向的阶段过渡到实现产品生产和产品研发的本土化,帮助它们从一个总部发展到4个区域总部。我也为欧洲、美洲和亚洲的公司工作过,帮助它们在日本开拓出一片天地,站稳了脚跟,建立了更好更强的阵地。这些公司主要的经理人,思维转换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从局部区域到全球范围,从以国家为根基的价值观体系到普遍的价值观体系,从总部驱动的管理方式到本土化市场驱动的决策。“海外经营”、“子公司”、“分公司”这样的字眼正迅速消失。事实上,再没有“海外”、“离岸”这样的现象了。巧合的是,我在恰当的地点和恰当的时间见证了这些经理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这种转变,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在那些公司完成伟大的全球化飞跃的过程中,本人身为公司历史发展的见证人这样一个有利角色,正是基于这一点写了本书。自从1990年首次出版以来,本书一直畅销全球,已被翻译成12种语言。在新版中,我对本书的内容进行了修改、更新。本书汇集了我对企业战略和竞争的理解和经验,同时也有我本人对宏观经济事件的观点和分析。本书开始讨论的是国际化公司的战略和组织,接着对世界各地的政府官僚进行了抨击。这些官僚正逐步丧失权力,但是在出局前,他们制造了大量问题。最后,本书对我们正在步入的经济世界进行了一番描述。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许多事情是完全可以预测到的,但是,仍然有很多全球性事件的发生令人惊讶,出乎一些像我这样的职业预言家的意料。在此期间,世界经济舞台上的日本从巅峰轰然跌落,而美国则强势反弹,其势头是很少有人(包括我本人)能在1990年时就预料到的。我会在下文解释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1990~1999年,有些经济体逐渐兴起,另一些则日渐式微,抛开这个不说,本书的前提已经得到了证实,即全球的国家和公民的关联已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密切,从而为全球范围内的公民创造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居住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生活在关联经济中,同时,我们都在向着无国界的世界不断前进。这个无国界的世界展示了一个激烈竞争甚至是超竞争的景象,在这里,企业家们必须专注于战略。我所说的战略,是指要为客户创造可持续性的价值,而且要远比竞争对手创造的更为优良。俄亥俄州大学零售学大师罗格•布莱克韦尔在他的专著《从思想到市场》中写道:“看看占卜用的水晶球,我不得不说,对于未来的预测,‘卓越’是留在圈中继续游戏的最低要求。” 因此,竞争首先意味着研发和研发的商业化。我的发现是,大部分在大公司工作的人已经忘记了如何去研发。他们知道如何购买和销售,也知道如何生产仿制品,但他们不懂得如何去开发品质优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也不懂得开发新业务去支持这些创新思想。我说的不仅仅是像HDTV、DVD、JAVA这样大规模、高科技的开发项目,还有大多数人都在使用的日用品。比如说,你如何生产一个真正使咖啡味道更好的咖啡壶?或者,如何生产一种泡沫型洗面奶,使皮肤更为光洁?你觉得那些盯着电脑屏幕的产品经理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并没有几个,因为他们太关注竞争、市场份额和利润率等数字了。我认为,现在是那些大公司重新学习研发艺术的时候了。不过这次,它们得学会如何在全球化的产业和商业中管理研发,因为你必须与全球化经济接轨,同时使产品适应核心市场的需求。这些公司必须那样做,因为除了在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市场,在所有的发达国家,更多信息灵通、挑剔的消费者也开始联合起来了。事实上,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有见识的消费者无处不在。我一直试图让我的客户和学生铭记的一点是,真正掌握着权力王牌的是消费者,而不是销售产品给他们的企业。大多数人并没有内化这个信息,尽管很多文章和书籍都在谈论全球化,但还是认为那些大型跨国公司可以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所在国的消费者。如果说,本书除了帮助读者理解战略和商业化的基本法则,还有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展示一个全球化的公司如何真正为全球范围内挑剔的消费者服务。而这一点,要如此,也应如此。正是这些消费者,促使跨国公司在许多国家经营、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同时,帮助它们在此过程中发展无国界的经济。这样一来,国别贸易数据实际上已经没有意义。在这个崭新的无国界的世界里,政府的角色仍然存在,尽管其作用在变弱。而政府的职能主要有培训就业者、保护环境、建设安全舒适的基础设施。如果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即政府职能已经从保护人民和保护自然资源不受外来经济的威胁演变为确保人民能够在来自世界各地最好最便宜的产品和服务中有最大的选择余地和选择空间,那么这些国家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将会落后。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政府的统治力量一直保持着以武力相威胁的重商主义者的思维和做派,今天的政府如果保持这样的做法,不但会影响外来投资的积极性,也会使人们的生活境况恶化。更糟糕的是,人民就会与新兴的全球化经济脱离了。这样一来,势必导致士气降落、产业发展停滞,形成螺旋式下降的趋势。同时,政府以近乎偏执的怀疑眼光去看待外界,担心所谓的剥削者和投机者会拿走它们拥有的资源。如此,它们便忽视了人民的需求,损毁了人民的人力资源价值。由于经济体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地区关联经济的出现,这种被迫隔离的执行难度更大。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和爱尔兰等地区和国家已经加入了这个长期存在的关联经济联盟。关联经济的实力已变得足够强大,“湮没”了大多数消费者和公司,使传统的国界线愈发模糊,几乎看不见了。而且,也使得官僚主义者、政客、军队等的地位日益下降。无疑,关联经济体的出现,造成了很多困惑,特别是对于那些习惯于制定经济政策的人来说更是如此,因为他们往往基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进行统计,在国与国之间进行比较,而现在他们的理论再也站不住脚了。当经济增长加快时,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家们便期待看到就业率增加,但关联经济的情况却使他们失望不已,因为创造的就业机会可能在国外。如果一国政府收紧货币供应,贷款可能会从国外源源不断地涌进来,那么该国的货币政策就几乎会失效。若中央银行提高利率,成本更低的资金便从关联经济体的其他地区流进。出于所有实用目的之考虑,关联经济已经使中央银行的传统工具如利率和货币供应等政策失灵了。在关联经济体里,大部分利率工具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并让位于房地产、股票、外汇市场等非利率工具(往往是投机性的)。这些市场及其衍生品吸收了因政府赤字而产生的大量过剩的流动资金,从而抑制了通货膨胀。关联经济体里虽然流动性过剩,但由于投机市场容量极大,吸纳了多余的资金,故对普通老百姓没有造成很大危害(如通货膨胀)。基于国与国之间的平衡来研究贸易统计数据的传统方法已经过时了。因为关联经济体的成员已经学会了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和其他环节的转移,从而使得大部分资金流动是在无形中实现的。那些因循守旧的官僚主义者,试图修正不平衡的贸易数据,但此举无异于火上浇油,因为他们对原本可以自由流通的商品和货币制造了障碍,并进行了人为控制。有些人甚至试图通过篡改汇率,达到修改贸易数据之目的。作为所有可交易的商品、服务和资产的交换中介,货币改变了关联经济体内的实力平衡,从而使得财富得以再分配,这一点与基于国别的经济实力平衡截然不同。按照传统宏观经济学家的观点,汇率应根据两国之间的购买力差异、通胀率差异及利率差异作相应调整。但关联经济的出现使这个概念显得过时了。资产在进行跨国交易时,征税人员往往不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交易。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的跨国买卖甚至可以只有买方和卖方是参与方,而其他人并不知情。公司在进行跨国交易时,其便利程度与交易画作、专利及不动产并无二致。全球大部分财富就是在关联经济体内创造、消费和再分配的。对传统的奉行孤立主义的国家来说,加入关联经济体是走向繁荣的关键。唯有发展一个健康的双向管道,发展中国家才能走上繁荣昌盛之路,因为在关联经济体里,这些国家的产品能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在当今世界,财富是在市场上创造的,而不是在殖民地和拥有自然资源的土地上创造的。在关联经济里,已经没有绝对的赢家与输家之分。当货币走弱、失业的劳动力成本较低时,所谓的输家却相对具有吸引力了(只要政府足够开明并保持稳定)。相反,所谓的赢家的收益也会因货币汇率和工资水平的改变而下降到关联经济体的平均水平。20世纪90年代,关联经济体发展迅速,今天,世界各国领导人既有必要讨论关联经济带来的共同机遇,也有必要讨论由此引发的共同问题。关联经济体的政策目标是既确保人员和公司的自由迁移,又确保信息、货币、货物和服务的自由流通。传统的政府不得不建立一个全新的、单一的全球治理框架,或者至少建立一套有关全球“惯例”的指导方针,如果传统的政府愿意的话。为达到那个目标,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正确理解全球化经济。这也是本书的主旨所在。作为消费者,如果人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获取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那么他们就是世界公民。然而,如果他们读到的都是基于民族主义情感的花言巧语,那么,这些人同样可能会接受劝说,转而支持民族主义者的代表及其政策主张。即使在今天,日本、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仍然在学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而这些理论在互相关联的全球经济中已经不适用了。这些理论,大多数产生于19与20世纪之交。由于那时是封闭经济时代,国家模式是唯一的模式,大多数统计数据也是基于这个旧式框架收集的,因而,宏观经济分析,对世界上甚至一个国家正在或即将发生的事情反映得甚少。每一位消息灵通的消费者,包括参与交易的每一个人(不论处于什么层次),都需要了解关联世界的真实经济状况。我在这里分享的,是在过去的岁月里我做咨询顾问、教育家和企业家时形成的观点,并借此希望读者们体会新世界遇到的障碍和机遇,同时能够开始自己识别新世界的风景。关于建立一个严密、清晰的经济学模型,来解释我们新的关联经济的动态,这项工作我想让别人去做。甚至,有人会基于关联经济体的政治影响和分歧,并在考虑当前经济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治理世界的新机制。这个新机制,与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以及1992年的欧盟等旧机制不同。后者大部分是基于“冷战”模式或“北—南俱乐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思维。如果有远见卓识的人士提出一个超政府组织的构想,我丝毫不会感到惊讶。对关联经济体的居民来说,这种超政府组织的税收系统中,1/3的征收额来自关联经济体以外,1/3来自关联经济体本身,1/3来自关联经济体的各个国家。这也反映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观点,该观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的。按照这个观点,我首先把自己看成一个全球公民,其次是社区居民,最后才是一个日本人。即便是这样一个激进、前卫的计划和主张没有被采纳,我也希望读者们能够在书中发现新思路,启发你们为所在的公司研发出新产品、提出新战略和新组织计划以及新理念。作为本书的作者和管理咨询顾问,我相信,本书能够对读者理解无国界的世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为建立无国界的世界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且每一天都在发展中。本书涵盖了很多议题,从产品开发到国际组织,从货币与贸易的讨论到发展中国家等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把这些传统上各自孤立的主题集中阐述一下,来描述无国界的世界中关联经济的特征。接下来谈到的是一种预测,或至少是一种期盼和希望,即效用和实用将超越意识形态。这种期盼和希望,是建立在我对研发者信任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有见识的公民和消费者的能力信任的基础上的,他们是可以战胜那些监管者和官僚主义者的,而后者正是让我们最担心的。毫无疑问,日本是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才俊”。然而,10年后美国便取而代之了。事实上,这10年间,美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表现如此出色,我愿意给它一个A+的分数,这远远优于美国在更早的20世纪80年代获得的B–评价。1990~1999年美国是如何从低谷中强势反弹的且表现超出所有人的预期,这对那些想复制美国成功的国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那些在全球化公司工作的个人来说,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因为他们希望了解如何在新的全球化经济中更好地参与竞争。我将分析美国的经济奇迹是如何发生的。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对全球不同的国家在同一时间段的经济表现进行分析,并分别打分,作出评价。同时,我将探究一下亚洲金融危机的起源,考察日本遭遇的困境,并对日本作为一个关联经济体的主角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给出我个人的判断。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国经济萧条,失业率偏高,投资无力,股票市场在2 000点附近徘徊。那个时期,一些时事周刊发表封面文章,宣称“美国世纪”结束了(10年后,同样是这些杂志,也发表了类似的文章,指出“日本世纪”/“亚洲世纪”已经结束了)。事实上,由于紧扣这个主题,在1992年美国总统大选中,比尔•克林顿击败了时任总统的老布什。“是经济在说话,傻瓜。”这是克林顿阵营的竞选口号,强劲的经济发展也是克林顿得以在1996年成功连任的原因,即使在“莱温斯基丑闻案”于1998年爆发之后,克林顿的支持率依然居高不下。在我看来,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成功复苏,恐怕不能完全归功于克林顿的经济策略,而是更多的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里根革命”时期进行的基础性改革。尽管里根既谈不上远见卓识,也谈不上头脑精明,但他的确在对金融机构、交通、电信这三个关键行业的放松管制方面具有非常敏锐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比如,20世纪80年代,由于过度竞争引发的机票打折使航空公司亏损严重,陷入困境,并直接威胁到它们的生存状况。虽然在放松管制后的最初10年,美国航空业经历了一个痛苦的时期,小型公司随之衰败和倒闭。然而今天,美国的客机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客机之一。美国航空公司的大型喷气式飞机客运里程的平均成本为55美分,而日本的两家航空公司,却一直处在政府保护之下,因此,同样的大型喷气式飞机,日本航空公司客运里程的平均成本需要1.5美元。为什么两者的成本相差将近3倍?其原因不在服务质量上,而可能在被称为保护主义者的附加费上。美国银行业的放松管制同样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有超过3 000家金融机构在改革浪潮中倒闭了。但是,这些经历了改革的幸存者,如花旗银行和摩根士丹利等,实力变得非常强大,甚至在全球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的关联经济中,只有成为全球化参与者,才能被视为真正的成功者。电信业是另外一个关键领域,放松管制的举措使价格具有了伸缩性、灵活性,并最终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具有竞争性的方案使消费者能够以固定的价格,不受限制地接入互联网服务。很多美国公司已经建立了局域网,然后连接到了广域网上。实际上,放松管制的改革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经济扩张奠定了基础。那些不稳定、亏损的机构不再受到保护政策的支持,理所当然倒闭了,而一种全新的、健康的、“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政策成为社会的主流。美国国内经济繁荣且在国际舞台上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相对于地方政府(即各州),美国联邦政府的职能和规模受到了限制,这样,地区活力便加强了。而其他大多数国家的中央政府规模过大、影响力过强,导致与无国界的世界隔离和脱节。2.英语得到普遍应用,已经成为商务领域的世界标准语言,也是技术和电子商务新领域通用的语言。事实上,所有网上交易的80%都是通过英语完成的。3.美元是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以上三个原因比较脆弱的是第三点,即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优势。随着欧元的推出,紧随其后的是“亚元”。这些新的“超级货币”会对强大的美元形成挑战。尽管如此,我还是认为短期内它们不会取代美元的地位。

内容概要

  本书在“企业战略三角”的基础上,增加了货币和国家的因素,构建出企业全球化战略的五角。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以战胜竞争对手和“做得更好”的心态为出发点制定的企业战略往往是下策,只会加剧公司的“夹心困境”。真正上乘的做法是在必要的时刻一切归零,专注于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毕竟阿司匹林不能解决所有的头疼问题,因为顾客的需要是个性化的,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可寻。
  在无国界的世界里,跨国企业应该放弃对51%控股权的盲目追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分公司生根开花结果的土壤上,放在建立长久的战略联盟关系上,放在本土化的实现上。同时政府也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从驾驶员变为乘客,给国民和企业营造一个透明化的、开放性的环境。
  大前研一在本书中首倡的“无国界五步走战略”和“无国界管理”,已经成为众多跨国企业竞相采用的流程,也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实现全球化提供了极佳的战略指导。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1943年出生于日本福冈县。早稻田大学理工系毕业,获得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科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原子力学工科博士学位。
  曾任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社社长,1994年辞职。之后从事跨国公司和亚太地区国家经济顾问职业,期间大胆提出了“无国界经济学”和“地域国家论”的观点。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著有《心理经济学》、《M型社会》、《思考的技术》、《专业主义》、《OFF学》、《知性力》、《低智商社会》等多部有影响力的著作。

书籍目录

引 言 经济有无国界? IX
第一章 构建公司战略的五个C
 客户:需求导向的力量
 竞争:技术分工的趋势
 公司:固定成本的摊销
 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
 国家:全球化与本土化
 全新的跨国公司
 政府的角色:从司机到乘客
 短视的贸易保护主义
 互通有无的关联经济体
第二章 无国界市场的等距离原则
 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公民
 稀缺的全球化产品
 内部化:成为核心市场的圈内人
 全球化经营的新模式
第三章 “以客户为本”的战略
 夹缝地带的生存战略
 为顾客创造新价值
 寻找零竞争的中间地带
 问对问题
 回归核心战略
 创造空间
 摒弃直觉反应
第四章 做得更好与重新出发
 谁来为恶性竞争埋单?
 做样子的歌舞伎表演
 公司主义也有好处
 管理者的工具箱
 反思的时刻到了
 创新:一切从零开始
第五章 中国人的智慧
 新产品开发战略
 孕育创新灵感的土壤
 突破瓶颈
 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解决方案
第六章 拆掉总部思维的墙
 公司总部的权力分解与下放
 全球化的五个阶段
 共同价值观和人才储备
 推倒金字塔
第七章 园艺艺术与全球化经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土壤、树木和果实
第八章 战略联盟下的竞争与合作
 51%控股权的陷阱
 利益冲突与关系平衡
 商业联姻
 合资公司的痼疾
第九章 数字背后的弥天大谎
 统计数字的谎言
 被误读的贸易数字
 美国人没有储蓄?
 是资产,还是负债?
 空心国家
第十章 外汇帝国
 外汇的美丽新世界
 恶棍的避难所
 美元大势
第十一章 在无国界世界里发展
 资源优势的错觉
 国家利益的终结
 价值观的多元化
第十二章 从优秀到卓越的辛勤耕耘
 政府的角色
 新闻媒体的责任
 投资环境
 坚定的双手
第十三章 无国界世界的未来
 全球化表现的评级
 美国经济的未来
 无国界不只是一种理想
附录:世界各国互助互利宣言——2005

章节摘录

构建公司战略的五个C在日本,尽管我需要花时间写作和管理麦肯锡公司,但我大部分时间还是花在战略领域。每天,我与经济体三巨头(美国、欧洲、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那些高级经理们一起工作,帮助他们制订和执行战略。我从未发现有什么公式或法则可使事情进展顺利。正如我首次在《企业参谋》里描述的,有效的战略不是来自具体的分析,而是来自一种特定的思想状态。这种思想状态中的顿悟和追求成功的动机,通常意味着使命感,激发了思考的过程。基本上,这个思考过程是创造性的、凭直觉的,而不是理性的。战略家们并没有摒弃分析。事实上,不经过分析,他们是无法制订战略的。不过,他们只是利用分析来激发创意过程,或是对突发的想法进行验证,或是解析他们的战略内涵,或是确保那些看似“疯狂”却深具潜力的想法得以成功实施,否则,这些想法可能永远无法付诸实施。如同伟大的艺术品或伟大的科学发明一样,伟大的战略在制订过程中虽需熟练的技巧,但根本却源于顿悟,而这是有意识的分析所不能及的。直到今天,我这个观点也无甚改变。某些概念和方法,比如说战略自由度或者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激发战略家的创造力。在一个更为混乱、更不稳定的世界,对市场、客户及产品进行基于事实的分析(如果可能的话)比什么都重要。但它们就像调色板上的颜料,只是战略家们构思蓝图的素材。抛开所有的教科书不谈,对我而言,真正的公司需要有真正的战略,这是本质的、恒定的事实。不过,早先我曾主张,好的战略必须具备三个关键点,并实现三者之间的平衡。这三个关键点包括客户(customers)、竞争对手(competitors)及公司(company,一个组织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我称之为“战略三角”。现在,由于真正的关联经济的出现,清单上必须添加另外两个C:一个C是“国家”(country),指由政府建立的种种不同的环境,全球组织都必须在其中运作。另一个C是“货币”(currency),因为这些组织都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这两个C变得如此重要,以至于不真正重视它们,任何一家负责任的公司都无法在无国界的环境下运营。它们不再仅仅作为背景因素来验证“战略三角”的分析结果。相反,它们是战略构思中必须涵盖的因素。考虑到外贸政策的突变或汇率的突然波动,会使一个辉煌的战略演变成血本无归的败局,因此,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应该作为战略的核心被提出来,切忌在思考战略时忽略这些因素,否则事后追悔莫及。客户:需求导向的力量关于全球化产品,你或许已经知道很多,并且认识到没有多少产品称得上是全球化的。但新兴的全球化细分市场,大多集中在特定的国家。比如,虽然其他地方的越野车市场份额也在增长,但大部分还是集中在美国。重要的是,客户拥有左右厂商命运的力量。这种力量,部分源于客户缺乏忠诚度。在大选中,经济民族主义大行其道,并对立法机构的决策产生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特定利益集团的诉求。然而,当个人“用钱包投票”时,即当他们走进欧洲、美国及日本的商店或展览厅时,却早已忘记了那些花言巧语或流言飞语。你会出于民族主义情感而使用威迪文或万宝龙钢笔吗?或在旅行时使用路易•威登手提箱吗?可能不会。你之所以购买这些物品,是因为它们体现了你所寻求的一种价值。在收银机面前,你根本不会在意原产地或国籍,也不会考虑就业率和贸易赤字,更不会担心产品是在哪里生产的。你不会介意英国锐步公司(现为一家美国公司)出品的运动鞋原来是在韩国生产的;阿迪达斯出品的运动鞋是在中国台湾生产的;罗西尼奥尔出品的法国雪橇是在西班牙生产的。作为消费者,你最关心的是产品的质量、价格、设计、价值、吸引力。根据我过去10多年的观察,发达国家的年轻人似乎正日益淡化国籍的概念,且越来越像经济体三巨头中的“加州人”,而三巨头又形成了关联经济体。当然,这不仅仅限于一小部分日用消费品,工业用品的情形也一样。IBM电脑或东芝笔记本电脑的市场不是由地理边界决定的,而是由其对用户的吸引力决定的,生产厂家在哪里无关紧要。芯片制造商之所以购买尼康的步进器,并不是因为它是日本公司制造的,而是因为它是质量最好的。制造商购买Tralfa工业机器人的原因也如此,并不是因为他们恰巧是挪威人。美国DeVilbiss公司生产的机器人的市场情形同样如此。全世界的公司都在使用IBM的物料需求计划系统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来缩短生产时间和削减在制品;而鉴于制造方面的需求,它们又都使用富士通公司的数控机床系统和山崎公司的数控机床。事实上,富士通数控机床系统在全球数控机床市场上居于统治地位:其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达70%,全球市场占有率为50%。这既不是出于偶然,亦不是时尚潮流使然。众所周知,这些数控机床是通过提高生产率而实现价值传递的。通过迫使其公民购买高价牛肉(如日本),或者购买劣质汽车(例如印度和巴西),政府使用贸易保护手段来保护国内市场。但由于品牌已遍及全球,有关产品性能的信息更难被压制了,信息透明化使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与此同时,公司及其竞争对手的地位却被削弱了。基于这些因素,公司的关键目标应该是提高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去为竞争对手设置障碍。竞争:技术分工的趋势今天的产品有赖于诸多关键技术,对绝大多数公司而言,再也无法在各个技术领域都保持领先了。使IBM个人电脑风行一时的商业软件,其实并不是IBM自身的产品,而是莲花公司开发的。实际上,IBM个人电脑本身大部分公司件也是外包生产的。如果IBM什么都设法自己去做,那么它就不可能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完成产品开发的任务了。IBM在个人电脑领域曾经取得的辉煌,源于其决策能力和对外部供应商的管理能力。莲花公司提供应用软件,微软公司则在英特尔微处理器上接入它的操作系统。当然,莲花、微软和英特尔都不想只卖产品给IBM,它们希望尽可能扩大客户范围。正如IBM需要依靠许多外部供应商一样,每一个供应商也需要将产品卖给大量客户。因此,不可避免的结果便是技术分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同时开发所有的技术,也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够像20世纪30~40年代的通用汽车公司那样,将所有的技术都保留在公司内部。这就意味着,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拥有全部关键技术而竞争对手却一无所长。甚至设备制造商的自用技术也受到了技术分工的影响。NEC公司可以为自己的主机开发具有现代技术水平的存储芯片,但它亦可将之卖给其他电脑制造商,且销售量能达到目前的5倍。这不但能产生现金流、降低单位成本,而且能够逐步积累经验,进一步推动技术进步。处于发展中的公司也能够因此而充分地获取与自己新产品有关的信息:外部客户提供的反馈往往比公司内部提供的意见更为严厉。若想成为世界级的制造商,NEC公司必须为包括一些竞争对手在内的全球客户提供最好的新技术。由于新技术的获取变得更为快捷,时间已成为战略中更加关键的元素。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长期被一家公司独占,也没有任何公司可以掌控一切。因此,全球化经营意味着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经营,相应地,这也意味着技术的进一步扩散。公司:固定成本的摊销为了在全球市场上进行角逐,公司不得不负担巨大的固定成本,如何负担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它们需要合作伙伴帮助摊销固定成本,并据此确定战略,以实现固定成本效益最大化。自动化的发展,使生产过程不必再支付劳动力费用这部分可变成本,制造业的经营正日益成为固定成本下的生产活动。由于具有突破性的构想被付诸实践以及实现产业化、市场化的成本猛涨,研发活动也成为固定成本下的活动。比如,在制药行业,如果开发一种新型药品需要花费5 000万美元或者更多,那么研发费用将不再是可变成本。而且,在新药投放市场之前,大多数公司是无法指望能取得该药的生产授权许可的(其实,若可以授权生产,研发费用倒可以变成可变成本)。在全球化背景下,一个行业内的主要厂商都是(或将是)你直接的竞争对手。你无法事先确定它们(或你们)是否愿意共享某项特定技术,你当然需要合作伙伴,但你也需要拥有自己的团队和品牌,那就要产生固定成本。同样,打造品牌、维护品牌也会产生固定成本。对许多产品而言,如果客户对品牌的认可程度低于一定水平,品牌价值便无从谈起。比如,当一家公司准备购买复印机时,通常会按照品牌知名度的大小,挑选两到三家复印机厂家作为候选供应商。如果你的复印机不在它的候选名单之列,那么你的产品可能连销售的机会都没有。你必须在客户中建立很高的知名度,这也意味着你不得不为此付出成本。如果你打算销售的是客户“拉动”型产品,那么试图在品牌推广方面省钱是毫无意义的:也许你花了一点钱,却并不足以实现任何“拉动”效益。投入不足的品牌推广甚至比完全没有品牌推广更糟糕。有些产品,你可以通过提高销售提成的方法,让销售人员去开拓市场,从而使同样多的资金性价比更高。如果你想参与品牌竞争,就必须为此付出固定成本。过去的10年,在销售和分销网络方面也出现了类似的固定成本化趋势。你可以通过经销商将部分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但你的销售团队仍然需要你提供支持、培训和指导手册,这些都是固定成本。你也可以试着削减其中一些固定成本,比如,可以将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劳动力成本,但这对你的帮助还不够大。过去,你可以利用“分时”的方法来降低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成本,但经验表明,如果你期望一个系统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又能够拥有竞争优势,那么“分时”的方法便不宜使用。因此,今天的信息技术基本上属于一种固定成本。当然,长期来看,通过对投资(资本支出)水平的调整,所有这些固定成本都是可变的。但在短期内,它们是固定不变的。同样,提高固定成本贡献率的需求也是如此。十几年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在可变成本的环境下,经理们主要的关注点是通过降低原料、劳动力和工时的成本来提高利润率。而在固定成本主导的经营环境下,他们的注意力则转向使固定成本的边际效益最大化,即增加销售。这个新的逻辑思维,迫使经理们在一个更广阔的市场上摊销固定成本,同时也促使他们走向了全球化。货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在制订战略时,两个新C(或力量)是必须考虑的因素。首先是货币。现在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过去要大得多。比如,过去美元兑换日元的汇率在240~120波动。跨国公司试图通过使成本与收益(内部化)达到基本匹配的做法,来抵消货币因素的影响,同时,增强在经济体三巨头各区域内的实力。如此一来,当某一方面受到负面影响时,其他方面则可产生正面效应。除了传统的一些做法外(如将公司搬迁至低收入国家、提高国际融资技巧(如套期保值、净额计算、期权及实行自动化等),很多公司已经采取了上述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大多数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实际上已经成功地做到了“货币中立”。当你在考虑厂房利用、必要的收支平衡能力、某一国的可能销售量等情况时,除非预先筹划,否则很难实现货币中立。只要汇率仍然处于波动中,货币中立就必须成为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之一。而且,只要政府继续干预货币市场,汇率就会持续波动。这些政府都有一个错觉,认为汇率的变化能影响本国的出口战略。国家:全球化与本土化第二个C是国家。为了消除可能的保护主义和货币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公司不得不更深地介入国家层面。而且,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公司必须与客户保持更紧密的联系。至少,在一些重要国家的市场应该这么做。在这些市场上,其服务的共性特征及差异化特点是战略的关键要素。只有真正全球化的公司才能做到“全球本土化”,即一方面要像本地公司那样,尽可能做一个“圈内人”;另一方面,还要从全球经营中获得收益。在20世纪60~70年代,国家这一变量对跨国公司来说非常重要。不过,那时基本上只是评估一国的政治风险以及该国在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和竞争状况等方面的吸引力。当初选择国家这一变量的主要目的是为复制和克隆母公司产品和服务模式寻找一片沃土。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跨国公司与罗马天主教会在全球化的方法上并无不同之处。它们通过自己的系统来推行总公司的信条和哲学。现代的跨国公司已大大不同了,它们必须满足细分市场上客户的要求。它们必须发现并设法满足人们的基本饮食需求,而不是去教那些“野蛮人”喝可乐或吃玉米片。有时候,它们会提供一些全新的产品和服务,那是连总公司都从未想到的。可口可乐公司在日本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建立了常规的销售队伍,还在于公司快速推出了专门针对日本人的特色产品。在日本,美仕唐纳滋公司有关产品和服务的方方面面几乎都发生了变化,唯独其标志一直保持不变。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大前研一把全球战略分为五个阶段,并特别指出,全球化企业生存和繁荣的基础是共同的价值观和贯穿整个组织的有效沟通网络。他在书中还预言,将会有四件事跨越国界而流动,分别是资金、企业、消费者和信息。今天看来,他的观察和预言是成功的。——《经济参考报》不少观点虽来自20年前,但今天看来仍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近几年曾一度流行的“世界是平的”的观点,殊不知大前研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已经提出了,并影响至今。 ——豆瓣网友诚然,大前研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球主义者、企业管理专家,他倡导的关联经济、自由贸易等思想也广为世人接受。他提出的“做得更好不是核心战略”,他倡导的企业战略联盟,截至目前依然是企业全球化战略所缺乏的。——当当读者商业是无国界的。——卓越读者


编辑推荐

《无国界的世界》是全球管理大师大前研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最早论述经济全球化的经典著作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无国界的世界 PDF格式下载



这是大前研一理论的基础著作,虽然成稿很早,后续的三部曲:新资本论、看不见大陆、地域性国家 没有出版,无法看到无国界经济的全貌,但是,是创始之作,值得一睹。


现在正在看无国界的世界这本书,真的很不错,很可观的描述了目前市场,对企业的定位和描述很值得深思。。。。。


大前先生利用自己逻辑思考能力,预示着正在变化中的世界,无国界世界。
Apple公司的成功,从ipod、iphone、ipad等颠覆性、世界性产品的推出并获得极大成功,正是由于jobs看到了无国界的世界,抓住了10亿潜在消费群。全球的产业分工,各个行业的利润共赢。一个和谐的商业模式。一切源于无国界


这本书是我看公司的力量时候看到的,里面介绍大前研一时候提到了这本书,说全球化的概念是他提出来的,顿时我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兴趣。看过书后觉得收益很大,值得推荐给更多的人。


准备退货的,打个五分讨好一下我想买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的这本讲企业营销的,不是我的菜


一直认为大前研一应该是经济管理学出身的,但是看到介绍惊叹啊!!人家是搞原子物理出身的,所以呢,逻辑思维和理性思维,文科生那是不能比的了!!


这本书的理念,比如说国家收支平衡、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管理等理念都很新颖,非常适合当前的国际经济发展现状。国内的管理者,尤其是高层次的管理者非常有必要看看这本书。


无国界的世界,必须有国界,要不怎么行呢这个世界


放眼看世界,心中无国界。


大前研一的经典作品,没的说


此人的肖像挂在我校EMBA的走廊里。因为人家EMBA学费高,连学生厕所都特高端,每每引得我翻山越岭去上人家的厕所,另外旁听人家的课。而通往厕所的走廊里,可见两旁一会儿大前研一,一会儿杰克韦尔奇,一会儿德鲁克,一会儿福特……


大前研一的书是品质的保证,一如既往的出色,赞一个!


大前研一的书很不错,看看学学


大前研一的书,很不错!!!


不知不觉就看了五六十页!虽然是90年代的作品,但是作者的前瞻性可见一斑!还想继续购买他的其他著作!!!本书还引用的大量的企业案例,与作者的想法结合起来,读起来既有趣味性又能增长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必读之物啊!


全球化的趋势,每个人都需要为此准备。


好书,顶。。。。全球化


真的非常的不错,不愧是经济学的鼻祖!


书还不错,日本人中的好人。


对了解世界经济一体化很有帮助,值得一读。


将来的世界。将会变成怎样的世界,谁也不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我们必须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很棒啊,值得一读,大师就是大师。


在逻辑思维里看到推荐,买了全套来看,还没看完,适合细读


老师推荐的,毕业论文参考之用。


买了老头的一套,这本还没拜读,书质量很好,印刷也清晰,但读老头的书,会有不一样的认识,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好书,好速度,好服务!


买大前的书买了好几本,这本书还没有来得及看。


很不错的一本书,视野和观念很超前
可以开阔读者的思路


给朋友买的,朋友很喜欢,赞一个


买来送人的,质量很不错


书到的速度比想象中的快,还没读呢


看舍友一直把这书摆在书柜上,改天借来翻翻


朋友推荐的书,要仔细阅读。


名家之作,不用多说了


5c模型的书。


刚刚看了目录,与作者简介,感觉很棒,


文字很清晰,容易看懂


很棒的购物


老公非常喜欢,是床头必备的一本。


老公看了不错,借给同事看了也说不错


大前研一的眼光确实是开阔的,虽然主要参与经济,但偶尔也透露出他对政治有着不一般的认知。但我主要谈经济。公司越来越分不清国籍了,甚至你经常以为某个公司Made in my countory。优秀的国际企业往往具有“无国界魄力”,而中国企业往往在中国很成功却在海外一再失手,有的以为走出去只是在海外设立几个子公司而已,这远远不够。
无国界的经济,其实能让很多商品具有实惠的价格,广阔的市场,在世界任一角都有机会得到最好的商品。


大前研一在中国管理界受到注目是不是从某个经济论坛,电视上芮成钢采访节目中出现的。
他的思考不仅仅是设计经营管理,虽然他身为麦肯锡日本事务所职员,而是涉及到世界政治、
世界经济、社会传媒、日常生活、人情冷暖等关系日本国家命运的方方面面。
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大前研一是位细腻的男子,爱音乐——成为他本人把成功归结的原点,
一个感情细腻、追求唯美、又浸润西方文化的日本男子,真正做到了自由与内敛的完美结合,
此可谓达成了内在真正的和谐,张弛有道。
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思考到许多同大前研一相一致的点,因此读此书就如同与一位相熟很久的
朋友面对面轻松地探讨着,有了呼应、认同、自然信心也增添了不少。


大前研一的著作可以充实学识还能滋润心灵啊


大前研一的书很有启发,翻译得很好、很通俗。


还没开始,但是冲着大前研一,想开拓视野。


公司老师推荐的,空了在看


这本书不错,带来很多思考。


书包装很好,是正版,送货及时。


大前的作品可读性强,用浅显的语言描述深奥的道理。很值得一读。不错


不一样的思维


还没看,包装还行。


立意深远,值得一读


书还不错,很实用


不错的一本商务书籍


和想象中的差距较大


IT员值得看


书本很好看,也很有用,下次再买


年度必读好书!作者通过审视企业为出发点,一步步阐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发展,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规律以及告知了我们如何去做。实在是不多的经典~~值得一读了!!!


等了很久才等到的好书,仔细品读。


书不错,质量很好。。。。


感谢他的这一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很多事物


要是能在十年前看到这本书,相信对自己的观念更新更有帮助。


好书,读了过后很有启发。


翻译的一般,最好看原版 哈哈


内容偏理论一点,和中信的其他书相比,阅读起来比较难些,内容还可以,毕竟是经典。


轩辕评论>货真价实 大前研一的书不错,人也不错。


满200送70元的券,快买啊。超值


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一本好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