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情商15课

曾莉 曾莉 中信出版社 (2012-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曾莉 中信出版社 (2012-12出版)  

作者:

曾莉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前言

自序人生过半,我有了个体会:原来人活一世,是前半辈子求生,后半辈子向死。求学、求知、求职、求偶、求功名、求安身立命了几十年后,我遇到了情商,难免生出相见恨晚之心。好在,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只是,到了向死而生的年纪,我更渴望的是让浮了许久的心沉下来,和自己在一起,在命归尘土时,心也能重回落地初啼时的清明。这样的人生,在我看来,也算圆满。大概就是这一念,让我与情商结缘,且乐此不疲。说到底,情商就是让事业更顺利、生活更幸福。用EQ(情商)一词的首创者鲁文•巴昂博士告诉我的话说,就是为了“let emotions work for you, but not against you(让情绪为你所用,而不是跟你捣乱)”。我理解,真做到了,就能到达庄子说的“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的“至人”境界了。在北美从事情商培训时,我曾与巴昂博士在一家企业里合作实施为期一年的“情商介入计划”。项目完成后,一度愁眉不展的公司老板神清气爽地告诉我们:“现在我再走进公司,感觉空气都清新了很多!”这样行之有效的经验,鼓舞我把情商培训带回国内。当然,回国开展情商培训之初,遇到了不少阻力。例如,一位当公务员的父亲,明知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有困扰,被情商测评验证如此后,仍是对情商不以为然,说:我都活了大半辈子了,就这样带病延年吧。可是,当看到他宝贝儿子的情商测评结果,意识到自己的情商状况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心智发育,他立即问我:你什么时候还开课,我要去上。看起来,情商这一课,是人生迟早都要补上的。因为,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绪,就如同盘踞在救生船上的老虎,同船漂流的少年派要与之相处求生,只得学会训练它。所以,在不短的时间里,我常常是这样开场我的培训课:“祝贺大家先知先觉先受益。”过去这几年里,我曾听到一位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学员分享培训感受时说:“我现在有一种后怕的感觉:这么重要的东西,我怎么到今天才第一次接触到?!”我也曾看到一个郁郁寡欢的中学生在情商夏令营里写下这样的学习感言:“这12天让我有勇气面对接下来的12年!”这些反馈都让我确信,情商培训不仅有用,而且有效。所以,总有一个写书的心愿,借助自己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的优势,用本土化的语言连接西方心理学与东方智慧、科学与常识、国外主流情商理论与中国的现实生活,与更多的人分享我这些年学习、研究、践行、推广情商的心得,让中国人都能受益于情商。可总是忙,后来又得了颈椎病,就拖延了。直到去年夏天,一个契机令我感到不能再拖了。这个契机就是,“情智”理论的缔造者之一约翰•梅耶教授来北京,我去参加了他的公开讲座。大师露面前,有一位“资深情商专家”首先出场,为数千听众解释什么是情商:情商就是移情,移情就是转移情绪。例如,一个丈夫因还不上借隔壁老王的钱而失眠了,关心他的太太了解了情况后,说这容易啊,立即起身喊醒老王,告诉他丈夫借他的钱还不上了,结果丈夫睡着了,可老王却失眠了。这位专家居然说,太太成功转移了情绪,这就是情商!移情(empathy,又译为“同理心”),确实是情商的两大基础技能之一,但它是指一个人感知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即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善解人意。借钱不还转移失眠,竟被视作高情商,这样的演绎让我坐不住了。接下来,梅耶出场。在北美的时候,我曾遍访情商领域的顶尖人物,聆听过丹尼尔•戈尔曼博士的教诲,求教过彼得•萨洛维博士,师从过戴维•凯如索博士,也与鲁文•巴昂博士合作过,却一直没有机会与梅耶博士谋面,只听说他一向低调,专心在象牙塔里做学问。此番讲座,他准备的演示文稿上有数据有图表,居然还有致谢和索引,着实展现了一个严谨学者的风度和素养,特别是在回答一个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的提问时,他的答案出人意料地诚实:“我不知道。”看着大师站在偌大的舞台中央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真的着急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边扎着针灸,一边写出了《把情商当回事—卓越人生必备的元技能》,也就是本书的第一版。书在今年初问世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卖出了近2万册,令我感到一些欣慰。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谬赞,甚至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本土原创的情商权威之作,还有评论说这是“中国维情学”的开山之作,这叫我又有些惴惴不安。虽然我十分认同情商乃是维生、维智之外的第三维人生修炼,虽然书中所写都是从我们的培训实践中来,毕竟,那书写得急,喷薄而出难免有失精当。今番有幸得到中信出版社的赏识,也给了我一个翻修整新的机会。于是,在黄金周里,趁着大家都堵在免费高速上,我又享受了整整8天的书斋之乐。在第一版的前言中,我写过“如果把情商比作橘子,西方心理学教授学者们是研究出了橘子的营养成分乃至分子结构,这本书则是我用在中国种出的橘子榨出的一杯鲜橘汁,希望它为中国人添加成功心能量,补足幸福维生素。”如今再版,这个初衷依旧未改,只是经过再一次提纯,果味更浓,可能更适合橘子控的口味。所以,我对这一版的体例结构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在第一部分里,我首先对情商作了一个介绍,澄清了围绕这个概念人们通常会产生的疑问,然后选取了J•K•罗琳和李嘉诚这两个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外名人作为例子,试图用他们的人生故事来诠释情商在实现卓越中扮演的角色。接下来,第二部分对“情绪”进行了显微镜下的解析,认识和理解情绪是提高情商的起点,也是情商训练的基础。第三部分则是从12个侧面展示了情商对于组织绩效、个人发展和生活幸福3个方面的实际功用,我统一用“力”字来一一命名,正是为了强调情商的实用性,以有别于心灵鸡汤式的情商诠释。为了确保书的“有用”,而避免仅仅是坐而论道,我在第四部分突出了实操性,不仅分享了我总结的情商修炼“八字诀”—自察、正念、通情、顺耳,而且从国外最前沿的情商研究和情商培训实践中,萃取了相应的修炼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经过验证行之有效的,读者可以DIY(自己动手做)。为了使读者“知道”情商的过程有趣,在全书中我尽量将干枯的情商知识融化在鲜活的人物和故事里,而其中大量的测评案例无一不是真人真事(但全部使用了化名),但同时,我也不得不在第五部分里展示出“做到”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就一般读者而言,这部分内容可能会比较“干”,但对于从事情商培训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参加我们的TTT(培训培训师)认证培训的情商训练师,这部分是必须要引起重视的。因为,只有做对了,才可谓“专业”,否则难免流于拿情商当噱头的凑热闹。因为要让西方心理学的情商研究在中国本土落地,我一直饶有兴味地探究中西文化在这个话题上的共同语言。东方儒释道博大精深,西方心理学实证实用,它们的握手对话,已经带给西方人许多惊喜,我坚信也必能使中国人受益。所以,这次忍不住在后记里分享了一点儿体会,也相当于为这个后半生要致力的研究开题了。当初写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好比爬了一个山头,使了浑身的劲儿。相比之下,如今再版修改,更像是滑雪了,在掌控中享受自由驰骋的爽。感谢这次机缘,给了我又一次“神驰”的幸福。这样的幸福,不假外求。真踏实。2012年12月3日于北京推荐序1人生的第三维修炼在那个著名的小品中,白云和黑土第二次见到小崔时,一开口就关切地问道:“怎么地,听说你抑郁了?”同样的关切,我从临近40岁开始,就向很多朋友问起过,也被很多朋友问起过。事实上,我身边的很多人都陷入过这种煎熬,就连我这种自诩为没心没肺的乐观主义者,也曾几次身处抑郁边缘,领略过那种痛苦和恐惧。关于抑郁,在百度上简单查询,就能得到这样一些数字:2003年,每100个北京人中,就有7个至少得过一次抑郁症;2006年,每100个北京地区的大学生中,就有24个抑郁症患者;2008年,全国每100个干部中,就有35个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最新的调查显示,中国地区超过八成的网友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在全球,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抑郁症,总数将近5亿人。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很可能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世界怎么了?中国怎么了?北京怎么了?我们怎么了?对此,我们经常会这样解释: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社会竞争残酷……也有人说,是因为这个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欲望太高、太大、太丰富。说的貌似都有道理,但细想起来,却等于没说,因为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改变、不可改变,甚至是不能改变的现实乃至未来。试想,人类失去欲望,世界将会怎样?生活失去奔头,人生将会怎样?我们总不能回到亚当夏娃的时代吧?或是再来一次“存天理,灭人欲”?说实话,这些年这种“屁话”(原谅我用了一个不太礼貌的词汇)听多了,我总一笑置之,从不入心。直到遇见了多年未见、留学回来的老同学曾莉,说起她这些年在国外“偶遇”并决意当作自己后半生事业的情商学说。虽然她一开口也是从这些“屁话”开始的,但随后,听着她口若悬河的阐述,我的冷笑和嘲笑逐渐消弭,开始感觉到了不一样的心跳。这种心跳来自于一种突然的觉醒—我们确实应该换个角度,或者说换个维度来看一看我们人生的真面目了。我们是怎样“呵护”自己的人生的呢?吃点儿好的,喝点儿好的,滋补、保养、健身,按时睡觉,定期体检。为此需要多挣点儿钱,多混出些地位。作为高尚的人,还一定要博览群书,增加文化修养。再看看我们是怎样“呵护”自己的孩子的。营养要跟得上,世面要见得广。智力一定要在高端,琴棋书画从小熏陶,奥数英语不能落下,起跑线上的事儿,比天大。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奋斗。如今市场上,什么东西最赚钱?一个是保健养生,一个是孩子教育。百姓生活里,什么东西最花钱?一个是看病治病,一个是孩子培养。当下体制中,哪些环节最敏感、最该改,但改起来也最难?一个是医疗改革,一个是教育改革。这样一梳理就清晰了,占据我们的生活的,其实主要就两件事,一曰维生,一曰维智。这两件事其实都很古老,一个是从茹毛饮血时代就开始的,一个是从人类社会建立就形成的。沿袭至今,人类变得再牛气、再现代、再时尚、再高科技,说到底,还是这两件事。然而,还有一件事,同样古老,也同样与生俱来,那就是维情。如果非要给这件事追溯一个源头,可能真要到亚当夏娃了。禁果吞下肚,情开始动了,想法也多起来,世界从此越来越复杂,生活越来越多彩。于是,人在求生存的同时,也在平衡心情、追求快乐。甚至可以说,人类就是在不断追求快乐的驱动下生存和发展的。特别是在人类聚居之后,协调和融合自己与周边的关系,成为一种生存的本能。真的,这是一个本能。想象一下远古时代,当人类处在动物和人类边缘的时候,就知道要想办法让自己快乐,也让别人快乐。可是到了今天,我们有了强身健体的维生素,有了提高智力的脑力宝,却实在缺少让自己心理健康的维情素。更可怕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种生命重要元素的缺失。当然,我们今天终于看到了一剂维情素,那就是曾莉同学的这本书。读进去了你就会知道,这个营养素很有用。但首先要解决的是,你必须要明白自己真的需要这份营养,需要维情。对于“维情”,这里必须要做一个解释。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下这个词,发现几乎全部是关于男女之间感情的内容。当我最早用这个本土化词汇命名曾莉的情商学问时,很多人首先联想到的也是婚恋。要我说,就让我们借这本书为这个词正一正名吧,或许正因为我们把这么重要的一个概念给曲解了,才让我们沦落至此,丧失了一个与生俱来的基本本能。我认为的维情,应该还不属于讲道德情操的社会学范畴,它说的是一个人适当地处理和其他人的关系,从而使自己心理健康、快乐地生活在世间。中国古人所提倡的修身、养性,就是在维情。说起来,我们中国人本是最讲究“情”的,维情本是我们中国文化中最提倡,也是最闪光的。就拿一部《三国演义》来说,几乎就是一场情商的选秀比赛。孔武勇猛如吕布者,因为情商低下,早早被淘汰;实力雄厚如袁绍者,也因情商不够,很轻易就出局了。最后三位进入决赛的,都是情商出众者。其中情商最高的,当属刘玄德,虽然他不是史实上的冠军,却是这部巨著中的状元,被作者着墨最多的英雄。从卖草鞋的小贩,成长为一个时代的君主,这个传奇一直闪耀到今天。即便智商冠军诸葛亮,也不过是这位情商状元的手下,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我们没有把这种情商传统传承下来,以至于今天维情成了三大本能中最欠缺、也最急需的一种修炼。从维生的角度看,人类今天的寿命比原来绵长了很多,是成功的;从维智的角度看,科技发展得如此日新月异,我们也是成功的;而从维情的角度看,抑郁如此普遍,人与人之间如此缺乏信任,连街上跌倒的老人都没有人敢去扶了,我们实在是太失败了。有人说,抑郁症是一种“心灵感冒”,人们风吹日晒的,都难免偶尔患上,并不可怕。但是,如果太多的人太容易地就患上,并且难以痊愈,就说明现在的人们情绪免疫力太差,不足以应对现代的高压生活。也许是时候在全社会提倡“发展维情运动,增强人民情智”了。企业维情,可以使管理更有效;官员维情,可以使行政更畅达;每个人都维情,可以使生活更和谐。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及时接受维情教育,才能使他们真正身心健康地成长。道分三界,人需三维。一条板凳,要三条腿才最稳固。一个人,至少要在生、智、情三个维度上修炼才算全人发展。如同维生和维智一样,维情也需要方法,是一门学问。具体的学问去问曾莉,去看她的书,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是一个特别需要知识武装的小学生。京城著名传媒人 郭晓东推荐序2一本好书带来的人生幸运1986年,我考上大学,来到北京,从此远离父母、家庭,开始独立生活。宿舍里总共8位同学,大家的经历相仿,因而在新的人生阶段,大家面临的困难和困惑也极为相似。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来自四川的同学从他的行李中取出了被挤破的玻璃瓶,瞬间屋内香味四溢,这居然是我对四川辣酱的第一印象。家在浙江的同学,冬季来临时依然是一件单衣,而此时从哈尔滨来的同学早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但很快,生活习惯的差异成了最无关紧要的事,个性的碰撞才成了寝室内令人人都难以安宁的现实。北京学生见多识广,又可以经常回家,自然而然地拥有了一份优越感。农村学生,家庭条件较差,本能地保持着一种对外界的警觉。北方学生豪爽,却常常不由分说地进入到别人的私人领地而不自知。南方同学矜持,也会普遍地被误认为冷漠。除此之外,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经历。这样几个青春期还未退潮的小伙子能和平相处,其难度大概不亚于联合国安理会的每一次紧急会议。其实,为了应对生活轨迹的突然改变,到大学报到前的一个月,我一直都在准备,比如告诫自己要低调、宽容,提醒自己开始人生新阶段的不容易。但是,现实依然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一万倍。很快,我就被各种琐碎的生活细节搞得心力交瘁,进而火冒三丈,跟周围人的各种冲突也让我的公众形象遭遇到巨大危机。痛苦就像一张弥漫开来的大网,让我无处脱身。恰此时,在学校的露天书摊上,我看到了一本书,戴尔•卡耐基写的《走出你的误区》。简单翻了翻内容,我就被其中如何控制自己情绪的部分打动了,于是掏钱买下,拿回去研读。在合适的阶段遇到了合适的导师,是人生的幸运之一。多年以来,我一直把这本书作为我的良师益友。因为确是它的帮助,才让我走出了当年的困境。它告诉我,负面的情绪一旦发作,不但于事无补,还可能导致局面的进一步恶化。它不仅告诉我,冲动是魔鬼,还教会了我控制魔鬼的一些有效方式。比如,当你感觉到自己即将发怒时,可以先在心里默数10下,然后再决定你是否还要发作,而一旦你真的发作了,事后一定要认真总结,看看这样的发作到底留下了什么。我们中国人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改变自己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不过,当你有了科学的指导,并且也有改变的内在动力,改变总可以发生。当然,这样的变化不仅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伴随着许多痛苦。和外界的冲突仍不时发生,但我坚持改变的努力也始终没有动摇。渐渐地,我开始感受到一些神奇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我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融洽了,我对外界的看法和观点也在一步步修正。或许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如今回想自己求学、求职、事业发展的这些年经历,我发现,当我用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时,生活也会谨慎但真心地给予我回报,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多年之后,大学同学聚会,同寝室的同学偶尔会说出他们对我大学四年印象的改变。从一个性格乖蹇的室友变成可以愉快相处的伙伴,进而可以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他们看到了我的转变,却一直没明白其中真正的原因。而在这些年里,我一方面感受到转变带给我的种种益处,另一方面也深深体会到改变的艰难,还有坚持改变的必要。时至今日,我已步入不惑之年,但生活的万花筒总还是拿出各式各样的考题让我应对,稍有差池,仍可能中招。所以,有空闲的时候,我还会拿出当年的读书摘抄,宛如自己大学还未毕业一样。我相信,曾莉这本关于情商的书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幸运。CCTV著名体育主持人 刘建宏

内容概要

  《情商15课:人生早晚都要补的课》是一本关于情商的书,是作者在情商领域中多年学习、研究和培训工作有效经验的提炼和总结,是世界最先进的情商理论研究成果与中国情商培训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情商知识早知道早受益,情商能力则会让你运用有限的知识去有效应对无限的世界。  现在,情商已经广泛地为人们所了解,人们也知道了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但知道情商是一回事,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有效地运用情商则是另外一回事。  《情商15课:人生早晚都要补的课》这本书作为国内情商研究和培训领域的权威之作,在对情商正本清源的同时,也提出了简单、有效的情商训练方法;不仅说明了情商对于个人成功、幸福的重要性,更站在时代的高度来看待情商对改善当下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曾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同时拥有美国康奈尔大学MPA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MBA学位,在中外教育领域有着近二十年的管理和专业经验,后师从巴昂博士、凯如索博士和斯坦博士等情商研究权威,取得情商培训的专业资质;曾为GE中国公司、新东方教育集团、香港科技大学、长江商学院和北京101中学等知名企业和教育机构提供情商测评、培训和咨询服务;并两次受邀在世界情商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分享跨文化的实践经验,被视为中国情商领域的领军人物。作为由教育部和科技部主办的第二届“春晖杯”海外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的获得者,曾莉于2008年回国创办了情智东方(北京)公司,致力于将国际最前沿的情商科研成果转化为素质教育和管理培训的本土化产品,同时,作为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拥有EQ-i情商测评认证授权的专业机构,通过TTT培训体系培养了国内第一批情商测评和培训的专业人员,全面提升了国内情商训练的专业水平,使情智东方成为了中国情商培训的领航者。

书籍目录

推荐序1人生的第三维修炼 推荐序2一本好书带来的人生幸运 自序 第1部分正本清源说“情商” 第1章“智力第一”时代的终结者 人生元技能 情商催生《哈利·波》 成功=IQ+2EQ+X 智力之外的一种智能 情商与智商 情商与个性 情商与道德 情商15课 第2章改变命运的“导航仪” “情商的15项显效 情商高的表现 高智商低情商 情商低的表现 与角色和任务相匹配 华人首富的情商推手 第2部分如何掌控情绪,如何让情绪为我所用 第3章亦敌亦友的情绪 人之七情 情绪从何而来 存在即合理 没有坏情绪 只有用不好的情绪 第4章:我的情绪我做主 情绪好坏,都是自找的 破坏性vs.建设性 管理情绪,而不是压抑 逆来顺受,变废为宝 学习应对 第5章要让情绪为己用 “情商“发电机” 情绪坐标 用好自己的情绪 用好别人的情绪 挖出情绪绊脚石 该换挡时就换挡 第3部分 情商的惊人力量 第6章优化组织绩效 情商=柔性管理带来的生产力 情商=掌控人心的领导力 情商=既动脑又用心的决策力 情商=敢为天下先的创新力 第7章优化个人效能 情商=听得懂、会说话的沟通力 情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驱力 情商=该出手就出手的行动力 情商=逆来可以顺受的抗挫力 情商=在知识中成长的学习力 情商15课 第8章优化生活幸福 情商=顺人又不失己的和谐力 情商=命已定运可转的幸福力 情商=野火烧不尽的生命力 第4部分 情商修炼“八字诀” 第9章自察 乔布斯的“情商一招鲜” 是什么让自己一点就着? 什么时候脑子会进水? 听身体说什么 第10章正念 曹操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ABCD正念法 第11章通情 刘备是“情胜” 情不通,话难听 要想事儿顺,先得气儿顺 积极情感优先 通情七要 第12章顺耳 柳传志的好话和铁腕 忠言何须要逆耳 委曲未必能求全 该说“不”时得说“不” XYZ抱怨法 第5部分 从知道到做到 第13章改变的心理学原理 一只看不见的手 与不良情感习惯做斗争 多巴胺:积习难改的原因 脑弹性:积习可改的希望 BNDF:改变的催化剂 第14章做自己的情商教练 自我优化5步法 个性有异,方法不同 行为修正DIY 后记当情商遇到儒释道 附录情商测评DIY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第四类是管理变化以及由变化引起的情绪情感的能力,适应并解决个人以及人际关系问题的能力。 第五类是保持积极心态并自我激励的能力。 我回国之初,有一次见到教育部的一位老同事,谈及情商培训时,他笑起来:“我们都需要提高情商啊!不过,要是人人都给培训成了情圣,也会有问题。”像这样把情商等同于谈恋爱的技巧,是对情商最常见的一种理解。 或许,谈情说爱是对情商最直接的考验,但显然,情商的功用远不止于此。 写下这些字时,北京刚刚遭遇一次强暴雨,开车的、乘车的都被堵在路上。困在车上的若干小时里,有人大骂鬼天气,有人下车淋透雨,有人怨政府,有人叫外卖,有人惊呼2012到来了,有人困在车里正好谈恋爱……谁都得等路通了才能回家。是怒骂愁烦,还是淡然处之,不同的应对,却决定了一段生命时光的质量高下。 而情商,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应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形,特别是种种的不如意,让情绪为你所用,而不是跟你捣乱。鉴于情绪跟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如影相随的,我把情商称为“人生元技能”,即取其开端、首要、根本、无所不在之意。 情商催生《哈利·波特》 1983年夏天,18岁的英国姑娘乔安妮进入了离家不远的埃克塞特大学。她的第一志愿专业是英国文学,因为她一直深信,自己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写小说。但她从未上过大学的父母坚持认为,她过度的想象力是一个令人瞠目的怪癖,根本不足以让她支付住房抵押贷款或是取得足够的养老金。乔安妮在自己的雄心和父母的期望之间作了些许妥协,她改学法语,但同时又背着父母报名学习了古典文学。 1987年,大学毕业初入职场的乔安妮辗转于伦敦的办公楼,从事着她毫无兴趣的文秘工作。每到午餐时间,她不像其他同事那样结伴就餐,而是独自去咖啡馆等安静场所,专心致志地写小说。 1990年6月的一个周末,乔安妮探望住在曼彻斯特的男友后,坐上返回伦敦的火车。火车晚点了,乔安妮百无聊赖地盯着窗外的牛群。这时,一个形象突然出现在她的脑海里:一个11岁的小男孩,一副圆眼镜后面是一双绿色的眼睛,头上顶着凌乱的黑发。那天晚上,乔安妮开始在一个小本子上写起来。到了1995年,她已经写了9万多字。 1997年6月26日,《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正式出版,乔安妮从此成为哈利·波特之母J·K·罗琳。 随后在全球刮起的哈利·波特旋风,使罗琳成为第一个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作家,并带动了一个2000亿美元的产业链,其身家甚至超过英国女王。 这是一个灰姑娘般的童话。但从灵感突现到一朝成名,罗琳其实经历了整整7年的破茧化蝶过程。让我们来看看这7年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 罗琳的母亲重病缠身,这一直是鞭策她写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可1990年年底母亲去世了,不久后,她的公寓又遭抢劫,母亲留给她的所有纪念品都被一扫而空,年仅25岁的罗琳深受打击——如果这时,罗琳如台湾歌星陈淑桦一样,自闭在丧母之痛中,也便没有了《哈利·波特》。

后记

当情商遇到儒释道2012年年初,我去尼泊尔参观了佛祖的诞生地,之后转去印度走了走。此行多半是出于我的一个好奇心。在回国从事情商培训的过程中,总有人跟我谈论情商跟佛教的相通之处,甚至还亲耳听到一位居士对着我们的一位培训学员说:“你都信佛了,怎么还学这玩意儿?”匆匆走了一遭,却有三个发现,出乎我的意料。第一,佛祖居然是人,不是神。这个意外叫我羞愧。因为爱游走,我到过大乘、小乘、密宗、禅宗的各派寺庙,看过了各式的金身佛像,也烧过不少香烛,所以,我想当然地以为佛是三界外的神灵。在蓝毗尼亲眼见着佛祖母亲生产时的脚印,想到佛祖也曾是个凡胎肉体,我这才相信了,佛不过是个活得明白死得安然的古人。第二,佛教居然原本只是世间修行,不是什么“教”。这个意外,叫我诧异。曾被藏地的佛教景象震撼过,我原以为在印度也是如此,毕竟那是佛教的发源地。可没想到,佛教在印度早就凋敝了,而究其原因,却是因它成了“教”。佛祖发现了离苦得乐的真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弟子跟他学习,这本属于教育范畴,可一旦成了“教”,壮丁们都去做职业僧侣了,不事生产还与世俗生活脱离,这样一旦影响社会生产力就开始不被看好了。这个发现,让我放弃了那条事先规划好的朝圣路线。我想,既然不是教,与其求佛保佑,不如退而修己。不过,我还是特地去了甘地墓,在简朴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能用微笑应对厄运的人,在我眼中,就是佛了。第三,在众神的国度里,人们居然也在说情商。这个意外,叫我欣慰。在印度行走,我的一双袜子能在同一天里踏过印度庙、喇嘛庙、清真寺、巴哈依教堂的地板,即便在街角、客厅,甚至车身上都有信仰的影子。有这么多宗教可供选择,我真为印度人感到幸福,以为他们的心灵已有足够的寄托,大概是不需要心理慰藉了。可我发现那里居然有各家各派的修炼中心,有些课程居然因太受欢迎还需排队等空位。我在等火车时遇到一位女教授,她热情地给我推荐了一个,说她每年都会去,就好像定期做“情绪排毒”。更让我惊喜的是,不经意间我居然在3个地方看到了戈尔曼的《情商》一书:新德里市中心的地摊上(不知会不会也是盗版),长途汽车的中途休息站,以及一座喇嘛庙的书店里。去印度探个究竟,也是因为我从事情商教育第一天就立下的一个宏愿,那就是打通西方心理和东方智慧。情商,是西方心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取得的一个研究成果,尽管被誉为“开创性”的重大发现,但我始终认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实早已有之。证据包括:《黄帝内经》早就用“五志”—怒喜思悲恐—定义了人的五种主要情绪及其对身体的影响。对于情商的两大支柱技能,孔子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诠释了同理心,曾子则用“一日三省吾身”实践着情感自察。至于提高情商的目的,在与巴昂合作时,他告诉我说,是为了“let emotions work for you, but not against you(要让情绪为你所用,而不是跟你捣乱)”,这跟庄子所主张的“顺人而不失己”就不谋而合了。更为有趣的是,巴昂提出的情商提升路径,是以情感自察为起点,以幸福快乐作为情商综合发挥的结果,这与通过觉知去无明、观自在,从而离苦得乐的佛家修行,岂非异曲同工?其实,西方心理学家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例如,就曾有一批研究人员,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修行了几十年的喇嘛僧侣的大脑进行研究,此举使冥想成为西方学术界广泛认可的一种身心干预技术,代表人物理查德•戴维森博士更是被《时代》周刊评为世界100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这个研究使藏传佛教大禅师创古仁波切很受触动,他甚至提出佛教应当以“一种心理学”的方式进入西方社会。参与了这场“科学与佛教的对话”的丹尼尔•戈尔曼也表示,希望心理学研究能帮助非宗教信众分享佛教中的智慧,帮助他们获得更成功的事业和更幸福的生活。东方儒释道能与西方心理学相比肩,我以为,在对情商的理解和研究上,儒释道纵然先行一步,但相比西方心理学,至少有三样是没有做到的:第一,实证。东方的僧侣道士打坐冥想了两千多年,西方的心理学家却要掀开脑壳看看冥想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戴维森博士等人的研究就发现,长年冥想的喇嘛们的脑电波与一般人有很大不同。冥想后他们大脑里负责学习和记忆的海马体的密度增加了,负责焦虑和压力反应的扁桃体的密度降低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西方心理学更有章可循。孔子说,学习不仅要学,还要“时习之”;西方心理学就证明了21天的反复练习可以形成一个新的行为习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的一个四句偈,意在教人不要妄想执着,才能明心见性;西方心理学就一条条总结出了常乱人心性的“不合理信条”。第二,测量。中国早在《礼记•礼运》中就有“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一说,但对这与生俱来的七情以及一个人管理这七情的能力,却始终没有一个量化的测评方法,到现在还是没有。而在西方,心理学家巴昂博士从1980年首次提出EQ概念后,就开始研究对情商的测量,最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情商测评量表EQ–i,随后被推广成为目前应用最广、使用最多的情商测评工具。这个情形,很像是希腊人米开朗琪罗早已把人体骨骼肌肉复制到大理石了,但中国人仍津津乐道于齐白石寥寥数笔、栩栩如生的大写意。第三,易行。中华美食在全世界广受追捧,但以往中餐食谱中诸如“盐适量”、“糖少许”的操作说明,却常常叫捧书习厨的菜鸟不得要领。同样,古代先贤教导我们说,“君子”应该这样想,“君子”应该那样做,但很少指明想成为君子的人应该怎么做才能达标。佛教道教中也深藏着许多与情商相通的精义妙理,可要照着做,即便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也会遇到“适量”、“少许”一般的不知所措。因为这个“觉”,好比参禅,听上去简单,真正做到是需要悟性的,所以有慧根、佛缘一说。历史上就有这么一段关于参悟的记载。有一位禅师叫龙潭崇信,他家卖饼,常送给隔壁寺里的天皇和尚,每次送10个,天皇和尚总会还回一个,说“吾惠汝以荫子孙”。龙潭听着奇怪,又觉出其中似有玄机,便发心出家,得号崇信,得以整天跟在天皇左右。一天,龙潭问师父:我侍候了你这么久,为何你却从来没有教过我修行方法?天皇反问道:自你来后,我不是天天都在教你吗?见龙潭还是不明白,天皇又说道:“汝擎茶来,吾为汝接。汝行食来,吾为汝受。汝和南时,吾便低首。还说没有教你?!”龙潭毕竟是禅师,师父多点拨了这么两句,当下就开悟了。可是,换了凡夫俗子,师父这般语焉不详的教法,又会是什么效果呢?佛学里应该也有简单明了的方法,就曾有一个学佛的朋友向我传授过一个:心情不好的时候反复念诵“嘛呢叭咪”。可惜,我不明就里地念过几回,没觉出什么效果,反倒更云里雾里了,便不再用。相比之下,西方心理学化玄为实,从实证研究中提炼总结出很多直截了当的操作方法。比如,第10章中介绍的转换情绪、学习乐观的ABCDE正念法,一个人在陷入情绪泥潭时,只要按照这样的步骤做,八九不离十会有“境随心转”的效果。自己把方法掌握了,甚至都不一定非有名师指点不可。在实证、测量和易行方面,西方心理学能走在东方文化的前面,是因为它早早完成了市井化。西方心理学孕育于古希腊哲学,后在生理学的帮助下,从哲学中破茧而出,逐步从形而上的猜想假设走上科学实证的道路,最终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经由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流行心理学”浪潮从象牙塔走入民间。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积极心理学运动又为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改道,把焦点从治病纠偏转到关注“是什么使人生充满意义”,来帮助更多的寻常百姓过好日子。至于那些心理学家、从业专家,也未必就是功德圆满的人生楷模,也没人作如此期望。我在国外生活时,有一次因腰疾复发去看专科医生,没想到医生进屋的时候,动静颇大—居然是位坐轮椅的残障人士!大概也是医生见惯不怪了,没等我开口,他就淡定地打消了我的顾虑:“我能治你的病就行了,你干吗要在乎我是不是健康呢?”而中国本土的心理学,却从来没有从儒释道中独立出来。儒家尊圣,释家拜佛,道家奉仙。说起各家的教义,动辄四书五经,抑或三藏十二部,无不令人高山仰止。而各派要拜为师者,要么孔孟圣人,要么高僧大德,以教化、度化为己任,至高无上,令你我辈不禁要叩首上香,到底是少了许多亲和力。比如,一位上师说“一切情绪皆苦”是正见,就把多少乐在俗世的凡夫挡在了门外。更不用说信者奉行的“十善八正道”,很可能就被不信者视为强加于人。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认知,总是横看成岭侧成峰。厚德载物的修身或立地成佛的正心固然是好,我倒觉得,从西方心理学中学习一些情商技能,用来做事处世为人过日子,也很是善巧方便。更何况,西方心理学在实证测量和模型化方面的突破,使得它的研究成果更容易规模化普及,福泽大众。若情商果真能成为通往光明界的一个法门,这也算是心理学的世间功德吧。情商指标之:坚定果断包括表达情感的能力;公开表达自己的信念和想法,即使遇到情感阻碍或面临损失也能坚持己见的能力;努力争取个人权利,不允许他人干扰或有机可乘的能力。坚定果断的人不过度克制或害羞—他们能,并且通常是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信念,而且他们的行为不会带有侵犯性或侮辱性。

媒体关注与评论

情商对谁都重要,但未必谁都有自觉,情商对于和人打交道的职业似乎尤为重要,更需通过学习达到自觉。《情商15课》就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 ——CCTV著名主持人 敬一丹 《情商15课》既有理论素养,又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情商、提升人生质量、适合所有人阅读的一本好书。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刘德喜 曾莉作为教育部春晖杯获奖的海归高层次人才,是国外情商理论“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她的这本书是更新教育理念、培养情商素质的必读之作。 ——白章德 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 很多人都在谈情商,但少有人能谈到点子上。很多人都在谈情商,但却少有人能谈到点子上。《情商15课》是一本既适合学校学生和家长,也适合企业白领和管理者阅读的书。阅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了解情商、提高情商也并不是一件难不可攀的事情。 ——杨大明 财新传媒副总编辑、《中国改革》杂志总编


编辑推荐

《情商15课:人生早晚都要补的课》由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刘建宏倾力推荐!萃取中国情商教育权威专家的多年培训经验,升学、求职、晋升、创业、择偶、亲子……人生的每一步都是情商考试,认真上完这15课,你的人生才会完满,职场中的你、正在求学的你、恋爱中的你、为人父母的你、作为领导的你……记住,此书必读!

名人推荐

情商对谁都重要,但未必谁都有自觉,情商对于和人打交道的职业似乎尤为重要,更需通过学习达到自觉。《情商15课》就是一本很好的自学教材。——敬一丹 CCTV著名主持人 《情商15课》既有理论素养,又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情商、提升人生质量、适合所有人阅读的一本好书。——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刘德喜 曾莉作为教育部春晖杯获奖的海归高层次人才,是国外情商理论“中国化”最杰出的代表,她的这本书是更新教育理念、培养情商素质的必读之作。——白章德 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很多人都在谈情商,但少有人能谈到点子上。很多人都在谈情商,但却少有人能谈到点子上。《情商15课》是一本既适合学校学生和家长,也适合企业白领和管理者阅读的书。阅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了解情商、提高情商也并不是一件难不可攀的事情。——杨大明 财新传媒副总编辑、《中国改革》杂志总编作为国内专业情商培训的拓荒者,曾莉女士不仅把国外最新的情商研究和实践成果带回国内,而且潜心致力于西方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对接,以及科研成果向实用产品的转化。她的这本书是国内并不多见的权威之作。——梅建,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主任读过《情商15课》使我更加坚信,企业管理的本质,对外是机遇和风险管理,对内则是情商管理。具有情商理念和情商素养的管理团队,必是追随者众。企业文化建设说到底就是人心工程。——姚晓鸿,中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情商15课》用古今中外的真实案例说明了,高情商会有高回报,低情商要付大代价。对于公职人员,低情商的代价,还不仅仅是个人职业发展的不顺利,更是会影响到社会民生。所以,情商应是公务员必备的基本技能。——陈明,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这本书做了一件不同凡响的事情,就是把学问通俗化了。中国不缺思想家,但真正将科学研究普及给大众使更多人受益,应该更有价值。——刘宏,原阿尔卡特—朗讯公司高管,现任某上市公司首席运营官看得出,作者是“聪明人下了笨功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媒体人出身,她援引素材的手法非常老道、规范。这本书特别好看的原因在于深入浅出—从东方文化与情商的对接点深入,从当代人急需解决的问题浅出。——张征,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十四五年前,我无意中看了一本由美国作者丹尼尔•戈尔曼写的关于情商的书,对我的震动很大。原来平日里很多不愉快、不顺畅,我一直认为是别人造成的,是他人的责任,却从没想过是自己惹的祸。虽然那本书是翻译版本,读起来有些距离,但它还是像照妖镜一样,照出了原本我不认识的自己,着实把我吓了一跳。自从我对情商的存在和作用有了粗浅的认识以后,我开始留意和改善我自己的行为习惯,也对自己和身边人的情商有了很多观察和思考。因此,我对曾莉在这本书中提出的观点非常有共鸣。我认为这本书的面世,是中国读者的幸运,是任何有形的物质和礼物所无法比拟的,我相信它可以让读者从中找到幸福的源泉和挖掘出已经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巨大个人宝藏和财富。——方华玲,名家国际集团董事长有两个资历相近的年轻人,甲为人平和,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有条不紊,平稳推进,经常出彩;乙为人急躁,在工作和生活上不尽如人意,年过35岁,还是单身,频频更换工作,很难给自己定位,比较迷茫,收入与同龄人差距较大。有一天,乙问甲:你说你为什么这么成功,我和你差在哪里?甲说了一句:我比你幸运一些。情商和智商是成功的两个主要因素,甲乙两个人的智商差距不会很大,但情商却有很大差距。对于情商的重要性,可以这样比喻:情商是骑手,智商是赛马,没有骑手,马的速度和力量都是枉然。那么怎样算是具有较好的情商呢?体现在个体上,我有一个朦胧的想法:情商可以驾驭智商,让情绪受控,这也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智商基本很难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锻炼提升情商。我们都渴望能拥有较好的情商,有成功的生活和工作,但往往会以“说来容易做来难”做借口,结果往往是不了了之。细想想有我们个人的原因,也有目前环境的影响。我们大部分人对于情商的理解还停留在知道“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层面,而从国外引进的相关书籍偏重理论,略显枯燥,案例离我们也很遥远,国内的很多教材又很难诠释情商,有些“轻浮”,很多反而成了“伪成功学”的书,都很难成为我们提升情商的指导。偶然间我发现了曾莉女士的这本书,它用案例作引导,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不知不觉间我们已经走向了情商更深处,整个过程既舒服又有专业性。譬如里面提到的普鲁特奇科情绪论模型,把情绪分得非常精细,既专业,又让我们觉得很熟悉,是我们“一日三省”的科学依据。当然,书里面也不知不觉中融入了当前关于情商的各种理论,但都是“润物细无声”。我感觉,很多年来就缺这样一本既有专业性,又能贴近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情商入门及进阶的书了。它既能使我们深度了解情商,又为我们自检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实属难得。我迷茫时就会打开此书,每次看完都有新的体悟,奉为瑰宝,置于床头,以供随时翻看。——闫杰涛,华彬集团人力资源经理我是一名外企管理人员,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我最近几年来出现了一系列亚健康状况,比如胸闷气短、容易疲倦,性格上也易怒、偏执等等,经常看谁都不顺眼。这一系列问题给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带来很大困扰,不仅工作效率降低,还常与妻子、孩子为一点点小事就发生争吵。看过这本书后,我意识到我的思维方式中有很多“不合理信条”在作祟。比如,找不着东西了,我就不能接受这个事实的存在而是坚信自己的记忆没有问题,甚至有时还迁怒别人。事后多次证明实际上还是我的记忆出现了问题,东西并不在我坚定认为应该在的地方。作为孩子父亲,这本书中表达的理念和我们的想法也非常契合。我们以前空有情商概念,也知道情商对孩子非常重要,但如何做、如何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进而使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我们一点儿都不清楚,而这本书非常翔实地阐述了通过专业测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作为父母的人可以有的放矢,学会了培养孩子情商的具体方法,真是令我们受益匪浅。——成广安,北京某外企高级经理这本书写得透彻深刻、正本清源、全面系统,既有中外理论的融合又有中外实例的验证,既有对已盖棺论定的古人的剖析,更有对当今名人及身边人的写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情商知识的教科书,更是一部情商技能的知识宝典,一部提升情商技能的教练书,一部情商教练的工具书,一部父母、教师如何培养优秀孩子的参考书,一部企业管理者提升领导力的必读书,一部青少年和职场人士进行职业规划的参考书,一部帮助人们提高生活品质和效能的指导书……反复阅读后,我更深刻地领会了情商对我们的事业、家庭生活的重大影响及其对人生的极高价值,让我对如何从婴儿时期开始训练孩子的情商技能有了理论依据和具体方法(对如何培养未来的孙子已胸有成竹)。——刘丽莎,资深企业人力资源师、企业培训师这本书不仅写到如何用情商提升业绩—90%的绩效明星也是情商达人,同时还介绍了如何用情商争取客户—赢得人心,才能赢得生意。对于像我这样从事销售工作的读者,都非常实用!读完这本书,最强烈的感想是:要是早20年有这书就好啦!这是近年来对我最有启发的一本书,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情商能力对人生的影响,让我找回中国假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原点。我深信对于中国孩子的成长来说,情商的培养跟成绩的提升一样重要,并且深信情商能力是可以塑造和培养的。因此,我在广州新东方酷学酷玩夏冬令营中设置了情商营,并将此书在教师团队中传阅,我们把它当作工具书来使用,用它介绍的情商理论和模型来设计新的素质课程,把情商测评纳入对学生及课程成果的考核体系中,并尝试把书中生动的情商故事案例作为我们夏冬令营的教学目标。——王建京,北京知名保险经纪人这本书令我回想起情商给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和喜悦。2008年春天,和朋友聊天时,她问我:“你快乐吗?你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幸福是什么?你想要一种怎样的生活?”这勾起了我的心酸,我虽然生活上达到了想要的小康水平,然而内心却越来越不快乐了。每天被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和负面情绪困扰着,内心烦躁不安,夫妻关系出现了矛盾,身体也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告诉我自己: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如果我的快乐和健康都不能保证,又怎样来主宰自己的命运呢?我要改变现状,但我感觉很无助。通过朋友的介绍,我认识了曾莉老师,并参加了情商测评,测试结果可想而知。在情商培训课程中,曾莉老师的讲解让我了解到自己的短板和优势,让我更加清醒地了解自己。我开始调整自己,在生活中接纳每一个当下所呈现的情绪状态,在觉察后迅速提升和调整,让自己更加开心快乐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我惊喜地发现,这些学习能帮助我解决情绪问题,事情也处理得顺利了,而且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获得轻松愉快的心情。不仅如此,在我提升情商的过程中,我的生活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当我能够调整到好的状态的时候,身边人的状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当我认识到情商对人生的重要性,就毫不迟疑地送女儿参加了情商冬令营。在随后一年多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女儿可喜的变化,她更加喜欢接纳自己,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在她的成长记录本上,她写道:我看到自己的长处,我热爱大自然,我可以独立自主了,没有事情是做不成的!只要愉快才能有效地学习!当我们决定要做一件事情时,我们有很多种方法可以去实现!只要你选择相信那些好的信息,你的潜能就是无限的!能够了解情商,接受情商训练,我是幸运的!——汪黎霞,情智东方的培训客户多年前,在一个以善饮而著称的省份的工作宴会上,我遇上当地同行小J来敬酒。高度白酒顷刻间倒满了酒杯。在准备端酒的一刹那,我的手不小心碰歪了酒杯,大约1/3的酒泼洒在外。我毫不在意,继续和小J碰杯喝酒。双方都笑容满面地走完了这个过场,仿佛一切进行得很顺利。第二天我才知道,小J当时认为我在酒桌上偷奸耍滑,有意碰歪酒杯以便躲酒,因而对我意见很大。而当年青涩的我对饭桌上的饮酒习俗毫不了解,也无意进一步向小J解释。他从此和我便不再有任何往来。上面这个片段是我在阅读曾莉的这本书时,从脑海里泛出的记忆之一。人一辈子有许多可以回忆的片段,往事像照片一样,被时间积压成为扁平的一瞬。但是我和小J的这一刻,一直很立体地印在脑海里。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终于将我和小J交往“双输”的结局与“情商”二字联系在一起。如果当时双方能够增进沟通和了解,能够换位思考,如果我能够不端架子,那么这个小小的误会,则可能会化为无形。由此我想到中国人常说的“不打不成交”这句俗语。那些通过冲突相识,然后逐渐消弭了误会,最后握手言和的人,一定拥有很高的情商。情商,是近些年来引入中国的新词汇。对于个人情智的认知,似乎是我们文化中的一个短板。在我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情商”是一个非科学类名词,甚至以为它类似于现在的网络流行语一样,是个经不住时间考验、非理性的一个词语。也许它的概念是宽泛的,没有具体所指,更没有具体的知识系统加以支持。但是这本书显然扭转了这种偏见。在这本书当中,作者引入了大量的社会科学概念,用国际上业已发展出来的理论体系对情商做出了详细的定义和阐释,使“情商”二字科学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这本书本身并不因为有了理论、数据和图表而显得枯燥。书中的各种知识结构,由一个个精巧而富有寓意的小故事串联起来,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当中产生韵律感,阅读便不会因为自己的业余而不成为享受。这本书的内容直白、有趣、精悍,同时富于启发,产生共鸣。就连我的母亲,一位没有受过正规中学教育的退休工人,都能够津津有味地阅读下去。当然,看完后她免不得教训我一句:“这书说如何做人的道理,你要好好学学啊!”我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一直相信,提高情商就如同“提高数学水平”、“提高驾驶技术”那样,是一种“术”,是可以通过学习完美掌握的。其实并非如此。人们常常会想,我如何在办公室政治当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如何才能看透领导的内心?这种“术”的心态实际上抑制并扭曲自己的心灵,去做一些迎合他人之事,颇让我们在已经压力重重的生活当中过得更加消极和压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和小J敬酒引发矛盾,这种事情总是会发生。它们的产生并非个例,这是每个人的情商互相碰撞所导致的。当这样的个例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许我们会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的生活工作状态,自己为人处世的哲学。虽然不能指望每一个人都有高情商,但是有些现实是可以改变的。这本书用浅显的语言告诉了我们看似深奥的道理。将它放在手边,有空翻看一下,我们会对里面的许多说法颔首称是,受益匪浅。——吴梦启,《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笔《情商15课》一书内容丰富,涉及人生的方方面面。以往我总是习惯地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认真看完这本书,对情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情商作为“应对技能”是实用的处世工具,它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创造,又是一种技巧。不仅有天生的成分,同时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与修炼。作为一个特大型企业的管理者,看完这本书,我还有一层特别的感受,情商的价值是无量的,情商的力量无处不在,情绪的管理至关重要。处于各种错综复杂关系之中的企业决策人需要高于常人的情商,普通员工要在工作中更胜人一筹,也需要拥有良好的情商能力。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加强情商管理非常重要。今后,我们将关注情绪管理,加强情商培养。下一步,我们将把《情商15课》列为企业员工内训的教材。——石金娥,山西潞安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企业文化办公室主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情商15课 PDF格式下载



感觉更适合商务人士吧,很多例子都是在讲老板什么的。。没有介绍的那么神,不过书还是不错。。。


这本书是我叔推荐购买的,我感觉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启发作用,但是不够经典,


内容可以质量一般服务可以


只能说一般吧,没怎么仔细看完了


我看完之后觉得受用很大,我的脾气性格都不是很好,不是天生想得开的人,看了之后我乐观一些,能更体谅别人,我认为对我来说是一本好书


书还没看,应该是好书,发货和快递都挺快的。美中不足的是装书的袋子破了,书边上弄的有点脏!


内容跟 改变 比起来不太实用 个人见解


适合中国读者,并不全盘西化


能从根本上了解情商的原理,有情商的分类工具,既深刻又实用,非常值得一看,学习了!


情商15,很一般,价格偏贵,内容不多,不实用


质量不错,就是比想象的要贵点


这书不错,正版纸张也好。


还没收到,不知道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样的,期待


学习中动


这个是我要看的,很不错!


太棒了,这本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