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灾后心理救助常识

绪秀敏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绪秀敏  

页数:

72  

前言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心理救援工作叠面开始。我们不仅要把灾区人民从废墟中救出,还要让他们作为健康的个体回归正常的状态。重大灾难的出现。会使灾区民众引起一系列心理反应。如果这种心理反应过于强烈或持续存在,就可能导致人们的精神疾患。例如“5·12”汶川大地震、印尼反华暴乱、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东南亚海啸、缅甸的热带风暴……这些都属于重大灾害事件。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而又坚强不屈的民族。随着科学的发展,面对灾害我们不仅要救助受害者的生命.还要抚慰他们受创的心灵。有研究表明,重大灾害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0%至20%,一般性心理应激障碍更为普遍,伤员和孤儿1/3有心理障碍。

内容概要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心理救援工作一面开始。灾难过后,我们不仅要把灾区的人们从废墟中抢救出来,还要通过心理救助让经过灾难的人们不孤独、不害怕、不逃避、不沉溺,让他们身心健康地开始新的生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研究员、注册执业医师、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心理保健师。
北京东方绪缘科技开发中心主任,中国保健协会心理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中国保健协会科普教育分会副主任专家委员,北京科技职业学院心理系副主任。
从事医疗工作30多年,在医疗和心理治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心理救助知识简答 一、大众心理救助知识解答 二、救助者心理救助知识解答 三、亲子心理救助知识解答第二章 灾后心理指导 一、群体身心调适 二、对救援者的心理调适 三、对传媒工作者的心理调适 四、对传媒受众的心理调适第三章 灾后儿童与青少年心理指导 一、不同年龄层孩子出现的不同反应 二、心理疏导的方法 三、针对不同类型孩子的心理救助 四、灾区儿童心理指导注意事项结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心理救助知识简答一、大众心理救助知识解答2.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救助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必要?诚然,灾难当事人是我们救助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很大一群人,对他人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心理救助,当然救助的程度及方法都可以有所区别。3.为什么灾后身体和心理都感到不适?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这种情况下,受难者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是正常的。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外,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4.灾难后会经验的情绪与身体症状有哪些?人们历经了像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一般生活中很少遭遇的严重的灾难事件,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周围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很担心灾难会再次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同分担悲痛。5.这些担心及感受正常吗?


编辑推荐

《灾后心理救助常识》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灾后心理救助常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