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扫描北京·皇城遗韵

陈溥,陈晴 著 陈溥、 陈晴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02出版)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陈溥、 陈晴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02出版)  

作者:

陈溥,陈晴 著  

页数:

286  

Tag标签:

无  

前言

在我写这篇前言的时候,想象不出当我拿到正式出版的这本书时的激动心情。这本书使我实现了三个梦想和心愿:第一是把我对北京深切的眷恋和爱转化成一种真切的表达;第二是我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北京及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当未来的某一天,人们想找寻北京的某一段往事,他们可以翻开这本书,或许从中能找到答案;第三是实现了我能够和爸爸一起完成这本书的心愿。爸爸几十年以来孜孜不倦地探寻鼓舞了我,我也加入了这项具有挑战和充满乐趣的研究,共同完成了这个有意义的工作。从记事起,我就和爸爸徜徉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查阅了许多相关文献和书籍,寻找故都那逝去的往事。本书深入到北京一个个街区,对每个街区从历史、地理、人文等角度作了较为详尽的阐释,记载了北京街巷中的名胜古迹、历史遗存、名人足迹和丰厚的文化淀积,会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仿佛历史再现。走近北京,此书是很好的选择。北京在变,它永远会给你最鲜活的一面。这本书从两代人的不同视角看北京,告诉你历史上的古都发生了什么,而今天它又在发生些什么……北京是一本厚重的书,越读越韵味无穷,这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50多年建都史的世界文化名城,那悠久的历史,有无与伦比的灿烂与辉煌,经历沧桑的市井老街,也满载了时代赋予的历史痕迹。它深邃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博大精深,本书只是从这浩瀚之海,采一朵浪花奉献给读者。经过了多年点点滴滴的积累,这本书终于问世了。我想有机会将这本书介绍给世界。希望有更多的外国友人通过这本书了解和认识北京!

内容概要

  神秘的米粮库胡同4号——先后住了哪些世界级名人,皇城缺了西南角到底是因为辟邪求福,还是为避让金代吉刹,宝月楼真是乾隆为香妃所建?宝月楼和新华门口又是什么关系,您是否注意过民族大世界里有座大宝藏。

作者简介

陈溥,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化学系,高级工程师。多年来除致力于化学、化工研究,出版过多部技术专著外,还广泛涉猎科学教育、文学史地、建筑装修等领域。发表各类作品200余万字。陈晴,在国内获得生物技术学士学位,赴澳大利亚留学。先后获墨尔本火学艺术管理硕士文凭、悉尼大学教育硕士学位。曾在媒体、广告、教育部门工作。现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副校长国际关系助理,从事国强际文化教育交流。多年来坚持用中英文写作,经常任国内外媒体发表有关教育、文史、医药等方面的文章。

书籍目录

一、旧鼓楼大街与鼓楼西大街元大都的历史遗存二、西海元大都的漕运码头和商业中心三、什刹后海静谧优雅的名人荟萃地四、什刹前海古老的平民乐园五、定阜街上探寻王府变迁六、七百年沧桑护国寺七、地安门内外大街寻古八、从文津街到景山前街北京最美丽的街道九、解读皇城西北隅十、太平仓毛家湾传奇十一、南北长街从皇宫禁苑回归百姓民居十二、西南皇城根拾珠十三、抚摸西单北胡同的古典年轮十四、西交民巷旧京城的金融街十五、恬淡闲适的老北京居住区西绒线街区十六、京城西北角穷西北套旧貌换新颜十七、西直门内大街上的历史遗迹十八、官园王府和名门聚集之地十九、西四北头条至北八条旧城历史精华地段的核心保护区二十、朝天宫废墟上形成的福绥境街区二十一、阜成门内大街二街看尽七百年二十二、西四南大街西侧每条胡同里都有故事二十三、锦什坊街忆今昔二十四、辟才胡同从幽静小巷到通衢大道二十五、大木仓与二龙路教育与文艺荟萃之地二十六、金融街南区古韵展新姿二十七、书香绵绵书声琅琅的新文化街二十八、波光堞影中的内城西南隅二十九、宣武门西大街的前世今生附录:北京城的历史变迁后记

章节摘录

元朝在建大都时,为解决大都的用水和漕运问题,引昌平的白浮泉入城,积水为海子(积水潭),并修通惠河,与大运河相连。这样,南方的漕运船只就可沿大运河北上再经通惠河直接驶入大都内的海子(积水潭),而由通惠河进入海子的门户,就是这座万宁桥。此桥当时也俗称海子桥。它在保证元大都的粮食供应上发挥过巨大作用。不仅如此,万宁桥还是确定北京中轴线的最初坐标。著名北京历史地理专家侯仁之教授最早提出:元大都城的建设,就是以万宁桥来确定自北向南纵贯全市中轴线的位置。然后在桥的正北方,建立起作为全城平面布局中心的位置,即元代的。“中心之台”。从中心台径直南下,经过海子桥,南达全城设计上的正南门。明、清的北京,位置略向南移,而中轴线与元大都城的中轴线则完全重合。万宁桥从元代起就一直是北京城中轴线必经之地。北京有句古老的民谚,说“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关于这句谚语,有许多不同的传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潭柘寺内有一口做斋饭的大锅,锅底铸有“潭柘寺”三个字,只要一烧火做饭,火就烧到“潭柘寺”了。而在万宁桥桥拱的底部中央刻有“北京城”三个字,如果桥下的水淹没了“北京城”三字,北京就有遭洪水之灾的危险了。看来这句民谚起着安全警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京城的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明朝时河道淤塞,水路不通,漕运已不再进北京城。民国后,万宁桥桥身下半部已埋入地下,后经历次修路,铺沥青,桥身已几乎不见,两侧桥栏也残破不堪。2000年,北京市对万宁桥进行了大力整治修缮,疏通了桥下的河道,修砌了两侧石砌护岸,修补了桥石望柱和石栏,恢复了明代万宁桥的原貌:一座桥面平缓的石砌单孔桥横跨在什刹海向东流的御河河道上。

后记

我是20世纪50年代初随家人来到北京的,不知不觉已近一个甲子。到北京时我还不满10岁,但已在西安、郑州、南阳、漯河、徐州、南京、南昌、长沙等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居住过。因而我仿佛对生活环境、城市面貌特别敏感,也特别感兴趣。每到一地总是催促家人带我去看当地的名胜。我也尽自己所能在居住地附近到处转悠、观察,总想弄明白各个城市的特点、异同。到了北京,可看的地方太多了。我的这种观察、比较的愿望也更强烈了。我常常去逛胡同,看胡同里不同的门楼、门墩、门联。当我家住在宣武门外校场小六条时,每次去宣武门、西单都要经过达智桥。那里的一处院落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不像一般的四合院,而更像一座小庙,门额上有“松筠庵”字样。我非常好奇。多次向老人打听这个院落的来历,终于知道这是明朝大忠臣杨继盛的住所。他曾经冒死上书皇帝,历数严嵩十大罪状,不料反被捕入狱,遭到杀害。清代这里改为祠堂,供人凭吊。后来我还知道清末以革新变法著名的康有为、谭嗣同等千余名举人发动的“公车上书”也是在这个院内开始的。当时我在历史课上已学了“戊戌变法”,当知道变法的酝酿就发生在我家附近时,真让我感到震惊,仿佛历史就在我身边。以后我又知道康有为住过宣武门外米市胡同广东海南会馆、梁启超住过宣武门外粉房琉璃街广东新会邑馆、谭嗣同住过宣武门外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我一次次去察看,仿佛一次次走进历史。感到北京是那么厚重、深邃、博大。我的心里渐渐有了一个愿望,我要好好研读北京,认识北京。我在北京住过许多地方。每住一处,先从家门口转起,范围逐渐扩大,边踏察,边打听、询问相关的来历、掌故和传说,再查阅有关书籍资料,相互印证。当女儿陈晴五六岁以后,我就常带她一起转。每当休息日,妻子在家做家务,我就带着女儿出门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拓展,女儿探寻的兴趣甚至比我还要大,而且更加执著。有时找到一处有价值的院落,住户不让进,我会说,咱们在门口或四周看看吧。但女儿会软磨硬泡,最终常说动住户让我们深入院中一看究竟。


编辑推荐

《皇城遗韵:西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个街区的地理变迁为依托,将这一街区的所有历史遗存,包括街道、胡同、河湖、桥梁、王府、寺庙、会馆、名校、老字号、名人故居等逐一阐释。这些阐释涉及北京的历史、地理、社会、民俗、宗教、建筑等诸多方磷。从而提示北京文化的延绵不断、搏大精深和无限魅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扫描北京·皇城遗韵 PDF格式下载



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有些身边的东西仿佛被忽略了!正好有此书。值得珍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