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冯友兰自选集

冯友兰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冯友兰  

页数:

5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自那一年开始,中国已经走过了波澜壮阔的30年。这是伟大的30年,是改变中国的30年,是震惊世界的30年,也是哲学社会科学蓬勃发展的30年。 在哲学社会科学这30年的辉煌成就里,浸透着为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奠基的老一辈专家呕心沥血的求索,也镌刻着寻着他们足迹的后来者追求真理的步伐。“学之大者,国之重器”。我们有责任将这些“大者”潜心研究的成果,重新编辑出版以飨读者。为此,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将这一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奉献给读者。她以自选集的体例形式,每年推出一批,争取在几年内达到百种以上。《北京社科名家文库》将系统展示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名家学者30年来的学思精华,展示他们的学术探索历程和风采。同时,为使这套《北京社科名家文库》更加丰富,编委会决定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当代著名学者自选集》中挑选符合体例的图书10种,编辑成《北京社科名家文库·纪念辑》,这将更完整地反映北京学人在学术风范和学术使命上的历史延续。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县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学习中国哲学。1920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学习西方哲学,1925年毕业回国并获得博士学位。1923~1925年任中州大学哲学教授、文学院院长。1926年任燕京大学教授。1928年起,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代主席、主席等职。30年代初完成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此书多次重印,长期成为国内外学习中国哲学的标准教科书。195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在西南联大任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一面教学,一面在颠沛流离之中完成了“贞元六书”,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名誉文学博士。1952年院系调整后转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曾担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务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七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等。在生命的最后十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

书籍目录

第1版自序自传文选 在接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的答词 康有为“公车上书”书后 中国哲学与未来世界哲学 宋明道学通论新理学(节选) 《新理学》绪论 理太极 气两仪四象 道 天道 道德人道 义 理新事论(中国到自由之路)(节选) 别共殊 明层次 辨城乡 说家国新原人(节选) 《新原人》自序 觉解 境界 天地新原道(一种中国哲学之精神)(节选)新知言(节选)三松堂自序(节选)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节选)冯友兰主要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在接受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的仪式上的答词。1982年夏季,哥伦比亚大学通知我说,拟赠予我名誉文学博士学位,邀请我于9月初到纽约接受学位。赠予学位仪式于9月10日下午举行。在仪式上,我发表了一篇答词。在这篇答词中,我简单扼要地叙述了我过去在学术界中所有的活动及其意义,并且说明了我在将来所希望要做的事情。这篇答词全文如下:索尔云校长,狄百瑞教授,女士们,先生们:我很感谢我的母校给予我的荣誉,我很高兴。我在1920年春进入哥伦比亚研究院,1923年夏通过了哲学博士学位的最终考试。由于我的博士论文当时还没有出版,我没有参加1923年授予学位仪式。我的博士学位是在1924年我已经回到中国以后正式授予的,所以未能亲自接受文凭。我在1923年、1924年末能得到的机会,我的母校今天给我补上了。


编辑推荐

《冯友兰自选集》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冯友兰自选集 PDF格式下载



不错经典中的经典如果能够有时间通读冯学,还是人生一大快事


敬重冯先生


读历史就要读历史作品


好书,细读中


喜欢冯老的作品,看着有种相识的感觉。


还行,稍微有些难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