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

冷方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冷方南  

页数:

158  

Tag标签:

无  

前言

  再版序  30年前,由于承担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班临床教学和当时正在编写《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的需要,查阅了国内大量医案、医话、医论,从诸多医案、医话、医论中,发现了在许多大部头著作中看不到的东西,领略到:医家的真知灼见,散落在医案医话医论中,这是近代中医学精华最宝贵的部分。  基于上述认识,我向当时我所在的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主持业务工作的赵金铎副院长建议,组织编写《医话医论荟要》,在这本书中收载了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文贵、刘志明、朱仁康、沈仲圭、宋抱璞、严同斌、董德懋、周济民、赵金铎、赵永昌、段凤舞、谢海洲、路志正、韦玉英、徐振盛、王齐南、冉先德、祁慕珍、李光荣、冷方南、苏诚练、薛伯寿等的医案、医话、医论共153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出版后,获得了中医研究院和卫生部中医司的科技成果奖。  受《医话医论荟要》编写思绪的启迪,又以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中医理论整理研究会名义组织编写:《燕山医话》(北京地区)、《黄河医话》(陕、甘、宁、晋、鲁、豫、青、蒙)、《长江医话》(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北方医话》(辽、吉、黑、津、冀、疆)、《南方医话》(浙、闽、黔、粤、桂、台、港)全国五部医话。  通过大量医案医话医论研究,发现误诊医案有特殊价值,“名医误诊医案挽治”有更重要价值。在这种思路驱动下,临床教学中,结合临床实际,进行误诊医案医话的分析,这些医案分析被国内几家中医杂志知晓,遂陆续在上海中医药杂志、云南中医杂志、吉林中医杂志等6家杂志上发表。后来,贵州人民出版社提出要出书,于是定名为《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  ……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代近名医(包括近代出书的少数清代名医)误诊挽治案例l00案,每案皆按辨析评述、体会逐案加以研究。案例记述原案,辨析评述以证候的辨析为主,着重分析误诊的主要原因,依据该案误诊的实例兼评论治体会,提出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或由此而引出的新见解。本书适于临床中医医师、中医专业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冷方南,著名中医,曾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广安门医院,并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述和主编的著述颇丰,包括《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肾炎临床治疗学》《中医男科临床治疗学》《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学》《感冒病临床治疗学》《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中医证候辨治轨范》《中国基本中草药(一部、二部)》《中国中成药优选》等20余部。

书籍目录

一、温热病 1.温邪人络 2.风温 3.感冒 4.风温误治热人心包 5.春温病阳明经热证 6.春温误治变证 7.暑时夹阴格阳 8.暑温 9.伏暑 10.湿温邪陷厥阴 11.秋温 12.温病误补 13.瘟疫病误治变证转阳极似阴证 14.温热兼痧疹 15.麻疹后误治 16.壮年麻疹 17.烂喉痧麻色紫暗邪陷三阴二、伤寒病 18.太阳病中风 19.表虚伤风误汗亡阳 20.太阳过表阳虚 21.表寒夹饮 22.高热不退 23.少阳证 24.太阳阳明合病 25.大青龙汤证辨误 26.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 27.太少“两感”“戴阳” 28.夹阴伤寒 29.伤寒 30.伤寒误治变证 31.寒中厥阴、神昏痉厥 32.阴厥腹痛 33.阳邪厥逆 34.热厥 35.寒入厥阴救逆三、内科病 36.中风 37.阴虚头痛 38.阳虚寒盛发热 39.阳虚寒湿 40.中气暴脱寒热似疟 41.百合病 42.顿咳 43.肾虚咳嗽 44.悬饮 45.咳喘宿疾 46.痰结肺胃 喘咳晕厥 47.食管上端慢性溃疡 48.反胃 49.胃病 50.脘痛 51.胃下垂(张力低) 52.嘈杂症 53.腹痛 54.甘遂半夏汤治久泻 ……四、妇科病五、外科病

章节摘录

  二、伤寒病  20. 太阳过表阳虚  刘天鉴  [案例]《湖南省老中医医案选·刘天鉴医案》。  谭某,男性,35岁,干部。1962年春,感受寒邪,恶寒发热,头痛身痛,首服西药寒热清,唯汗出,身痛,改服中药。医者以身痛不除,误认表邪未尽,继进表散之药,更增恶风,心中郁闷又表散之,以致汗出不止,恶风更甚,身痛不除,精神萎靡,遂改用固表敛汗、补虚之剂,仍无效,始来予处诊治。患者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息较弱,时时汗出,身着厚衣尚不足以御其寒,舌苔薄白,质淡红而润,脉细缓,是汗多卫阳虚弱,营血亦伤,遵仲景法,用桂枝加附子汤以固卫阳,复加人参以救气阴,服2剂诸证悉平。更以十全大补汤和其气血而得康复。  [辨析评述]  春感寒邪,头痛身疼,为太阳经气不舒,服西药发汗太过,寒热虽清而身痛未除,此痛为营伤表气未和。某医以汗后身痛未除,认为表证未解,继用表散,汗后更增恶风,此“身痛”“恶风”分明是过汗后所生变证,当和谐营卫,方为补救治法。某医未识此理,又投发表,误后又误,使荣阴大伤,荣弱者,汗自出,汗出则阳走,卫阳尤虚,因而恶风更甚。当此之际,绝非固表敛汗补虚所能济事,必投和谐荣卫、大补表阳之剂,方能收到阳密而漏汗止、恶风自罢之功,故用桂枝汤调和荣卫,附子温经回阳,复加人参气阴双顾,2剂变证悉除,善后以十全大补之方,消息调理而康。  [体会]  1. 本病首服西药过汗后,出现热退、汗出、身痛之时,若及时投予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亦颇切证情,以桂枝汤调和其营卫,倍芍药以补营阴,倍生姜以驱寒,加人参以补虚。全方补营阴而益卫阳,通行内外,周流大气,表虚汗出身痛未有不愈者。  2. 伤寒发汗太过,漏汗不止,面色苍白,神倦,气息弱,身着厚衣不能御其寒,苔薄白润,是阳亡于外,急当扶阳,幸亏脉尚未现“微”而“欲绝”,四肢亦未出现“厥逆”,故仅用桂枝加附子救太阳卫外之阳。此不同于真武汤证之汗出不止,心悸、头眩、身振的里阳亡失之救治。  ……


编辑推荐

  广集数十位近代名医大家,精析上百例误诊挽治医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 PDF格式下载



读百篇验案,不如读一篇误诊挽治,知道辨证错在哪里,才能更详细的了解名家的辨证思路。有人说中医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跟师学徒,跟师的优势就在于老师言传身教的不单单是已成定式的经验,还有诊治的过程,对于学生,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赠其黄金不如赠其点金术,传授教训就更难得,希望有更多这样形式的中医书籍


对于中医有很好的参考。


绝对值得推荐,这本书是从反面来学习中医的,


评论非常激荡,但是估计冷大师,临床一般


前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少走弯路,在学习中


我姐在如饥似渴的阅读,如同着魔一般,越读越上劲


还没看,应该蛮有用的


商品不错哦 是学医好书籍


可以提高水平


书很好,内容很丰富,


无误才能准、精、效。好书。


具体内容没看。


收货后一直没时间细看,总体感觉不错。


买的书质量不错,精致 内容丰富 权威


还不错 近代著名中医误诊挽治百案析.中医临床家丛书


这是一本较好的误案集,值得细细读


有点失望。学医的用应该很好


有些只是误诊没写名误诊成什么,无法给我们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