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针灸经络腧穴标准手册

成泽东,陈以国,王景明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成泽东,陈以国,王景明 主编  

页数:

326  

前言

  中国的针灸学以其特有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显著的疗效,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年来,外国朋友学习、研究、应用针灸的人越来越多,但由于语言文字的差异,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这门学科的传播与发展。因此,需要一本专业层次高、翻译准确的针灸腧穴专著。为了满足广大读者、尤其是外国朋友学习中国针灸的需求,我们编写了这本《中英对照针灸经络腧穴标准手册》。  本书参照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的內容,在高等中医院校新世纪教材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策划;由经验丰富的针灸专家与精通英语的学者共同编写而咸。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包括腧穴的意义和分类、腧穴的定位、十四经腧穴的分布与主治;第二和第三部分为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包括361个经穴、48个经外奇穴,笔者从每个穴位的位置、刺灸法、主治和常用配伍4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为十四经络及主要穴位图谱。为了让初学针灸者及外国朋友准确地理解、掌握中医词汇,书的附录部分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的“名词注释”,对书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中医词汇予以解释。  本书中英对照,图文结合,內容全面,重点突出,易于学习,便于掌握。适于中医院校在校学生、外国留学生及国内外从事针灸的临床工作者参考使用。

内容概要

本书由针灸专家和精通英语的学者共同编写,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同时参考了高等中医院校新世纪教材。全书共有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概要介绍了腧穴的意义和分类,腧穴定位方法,十四经络的名称、分布与主治:第二和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人体400多个穴位的具体位置,取穴和刺灸的方法、注意事项等;第四是十四经络及主要穴位图谱。附录有常见中医名词的注释。本书中英对照、图文并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方便携带、易于学习,是一本实用型工具书。可供中医院校师生、留学生、国内外针灸医师以及中医和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使用。

书籍目录

一、概述 (一)俞穴的意义和分类 1.十四经穴 2.奇穴 3.阿是穴 (二)腧穴的定位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骨度分寸定位法 3.手指比量法 (三)十四经腧穴的分布与主治 1.手太阴肺经经脉腧穴 2.手阴明大肠经腧穴 3.足阳明胃经腧穴 4.足太阴遥经腧穴 5.手少阴心经腧穴 6.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7.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8.足少阴贤经腧穴 9.手厥阴心包经腧穴 10.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11.足少阳膞经腧穴 12.足厥阴肝经腧穴 13.任脉腧穴 14.督脉腧穴二、十四经穴三、经外奇穴四、十四经络及主要穴位图附录 常见中医名词注释

章节摘录

  (1)gonitis——with Liangqiu,Yanglingquan.  (2)strain of the whirbone fat pad——with Yanglingquan,Weizhong,Chengshan.  (3)discasesofthekneeandunderknee——widlXiguan,Sanli,Yanglingquan.  36.足三里Zusanli(ST36)合穴;胃之下合穴  【位 置】 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1横指(中指)。  【刺灸法】 直刺0.5-1.5寸;可灸。  【主 治】 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疾;喘咳痰多;乳痈;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癫狂,妄笑,中风;脚气,水肿,膝胫酸痛,鼻疾,产妇血晕。  【常用配伍】  (1)胃脘痛——配内关、中脘。  (2)虚证腹泻——配脾俞、气海、肾俞。  (3)急性中毒性肝炎——配阳陵泉、行间。  (4)乳痈——配梁丘、期门、内关、肩井。  (5)足痿失履不收——配冲阳、仆参、飞扬、复溜、完骨。  36 Zusanli(ST36):He(sea)Point;the LowerHe(sea)Point of Stomach Meridian  [Location] 3cun below Dubi,one finger-breadth(middlefinger)from the anterior crest ofthe tibia.  [Nccdliog and Moxibustion Method]Perpendicular insertion0.5~~1.5tun;moxibustion is applicable.


编辑推荐

  《针灸经络腧穴标准手册(中英文对照)》参照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6年发布的《腧穴名称与定位》的内容,在高等中医院校新世纪教材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策划;由经验丰富的针灸专家与精通英语的学者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包括腧穴的意义和分类、腧穴的定位、十四经腧穴的分布与主治;第二和第三部分为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包括361个经穴、48个经外奇穴,笔者从每个穴位的位置、刺灸法、主治和常用配伍4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四部分为十四经络及主要穴位图谱。为了让初学针灸者及外国朋友准确地理解、掌握中医词汇,书的附录部分编排了中英文对照的“名词注释”,对书中出现的不易理解的中医词汇予以解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针灸经络腧穴标准手册 PDF格式下载



我是针灸专业的,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
想要在复试英语面试的时候来些参考资料,于是选择了这本书。
拿到手上感觉很好。小小巧巧的,也很厚重,纸张印刷都不错
主要是里面的内容,翻译得很到位。而且全文翻译
对经络的走向,主治都翻译了
而且对于每个穴位也翻译得很到位。非常值得硕士或博士参考


这是一本对我很有帮助的书。看后受益匪浅。字也较大,不错!


一般!!!!!


不错,确实是一本好书,只是书的版面有点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