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常用中药配伍与禁忌

李亚平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8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李亚平 编  

页数:

243  

字数:

292000  

前言

  祖国医药学源远流长,是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的独特医学科学体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中药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中药的配伍与禁忌是提高临床疗效,保证中药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这方面,这里有几点认识应该加以强调。  首先,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性问题。在西方医学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医生帕拉赛尔修斯(Paracelsus,1493-1541)明确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药物与毒物的区别在于剂量的不同。他因此而被誉为西方“毒理学之父”。我国在5000多年前就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古代人民对药物毒性的认识历史十分悠久,认为药物的毒性是普遍存在的。成书不晚于战国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将药物的毒性作为药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无毒为上品,有毒为中品,多毒为下品。而“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则是几千年来家喻户晓的共识。传统中药理论中的“七情”“十八反”“十九畏”,以及药材炮制等,无不与中药的毒性和安全应用密切相关。所有这些认识,比起帕拉赛尔修斯的毒理学说要早几千年。其次,中药的安全性,不仅在于其毒性低,还在于中药强调“君、臣、佐、使”的配伍理论。实践证明,中医关于中药配伍应用与禁忌的理论是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第三,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的食物宜忌学说,为中药安全应用和疗效的提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由于中药学理论中有关中药配伍应用与禁忌方面的理论并不十分系统,有关论述大多散于各种文献。一般临床人员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并非易事。随着中药及其制剂的日益普及,广大患者群众迫切需要了解有关中药配伍与禁忌方面的知识。有鉴于此,为了让临床医生和广大患者群众了解有关中药配伍应用与禁忌方面的知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我们编写了这本小册子。  本书选取常用中药260余种,分别介绍它们的合理应用与配伍禁忌。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概述了药食源流、药食性能概说、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中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禁忌概说等内容。各论部分别按解表、清热、泻下、利水渗湿、芳香化湿、祛风湿、理气、理血、化痰止咳平喘、温里、开窍、平肝息风、安神、补益、消食、收敛固涩等16个大类,分述各味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用、药理作用、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炮制用法用量、饮食禁忌,并列专章介绍了老年人、婴幼儿、妊娠期妇女的用药与配伍禁忌。同时,力求内容简洁,通俗实用。

内容概要

本书介绍了16大类260余种中药合理应用与配伍禁忌。在总论中概述了药食源流、药食性能、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中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禁忌概说。分别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祛风湿药、理气药、理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里药、开窍药、平肝息风药、安神药、补益药、消食药、收敛固涩药等类型详细阐述了各药的来源、性味功用、药理作用、用药禁忌、配伍禁忌、炮制、用法用量、饮食禁忌,并补充介绍了老年人、婴幼儿、妊娠期妇女用药与配伍禁忌。全书内容简洁,实用性强。适合各级医务人员参考阅读,也可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书籍目录

上篇 总论 第1章 药食源流 第一节 中药学源流 第二节 药食同源 第2章 药食性能概说 第一节 四气五味 一、四气 二、五味 三、性味与功用 第二节 归经 第三节 升降浮沉 第四节 补泻 第五节 毒性 第3章 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 第一节 品种与产地 第二节 采集与贮存 第三节 炮制 第四节 组方与配伍 第五节 用量 第六节 剂型与给药途径 第七节 煎煮与制剂方法 第八节 服用方法 第4章 中药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药食互用 第二节 药食相制 第5章 禁忌概说 第一节 禁忌的含义 第二节 食忌源流 第三节 禁忌的内容与分类 一、药物的配伍禁忌 二、妊娠药食禁忌 三、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四、疾病与药食禁忌 第四节 禁忌机制概述下篇 各论 第6章 解表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麻黄 桂枝 紫苏 荆芥 羌活 防风 白芷 细辛 香薷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葛根 柴胡 第7章 清热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石膏 知母 淡竹叶 竹茹 竹沥 芦根 栀子 夏枯草 决明子 猪胆 蛇胆 水牛角 牛黄 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地骨皮 白薇 银柴胡 黄芩 黄连 黄柏 龙胆草 苦参 秦皮 金银花 连翘 …… 第8章 泻下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9章 利水渗湿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0章 芳香化湿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1章 祛风湿在用与配伍禁忌 第12章 理气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3章 理血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4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5章 温里药庆用与配伍禁忌 第16章 开窍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7章 平肝息风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8章 安神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19章 补益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20章 消食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21章 收敛固涩药应用与配伍禁忌 第22章 特殊人群用药与配伍禁忌

章节摘录

  上篇 总论  第1章 药食源流  第一节 中药学源流  中药,在我国古代只称“药”,《说文解字》释为“治病草”。在西医西药传人我国后,为区别起见,出现了“中药”一名。  中药种类繁多,可分为植物、动物和矿物三类。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中药资源十分丰富。据清代以前典籍所载,已逾3000种,经目前调查整理,则达12800种之多。这些宝贵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一直是中医药学发展的坚实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以之作为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药的使用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中药学方面的典籍和文献资料十分丰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发现药物,逐步积累经验的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先人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甚至引起昏迷和死亡。如误食大黄,引起腹泻,吃了瓜蒂引起呕吐;当然也可能食用某些植物(如生姜)而使原来的呕吐得到缓解。通过无数次观察和实际体验,逐步认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有治疗作用,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有毒性作用,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以趋利避害,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后来,人们狩猎和捕鱼时,逐渐发现一些动物成分的治疗作用。《淮南子·修务训》有“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述,客观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由渔猎时代过渡到原始农业、畜牧业时代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


编辑推荐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中,发现药物,逐步积累经验的历史过程。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先人在采集野果、种子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植物而发生呕吐,腹泻,甚至引起昏迷和死亡。如误食大黄,引起腹泻,吃了瓜蒂引起呕吐:当然也可能食用某些植物(如生姜)而使原来的呕吐得到缓解。通过无数次观察和实际体验,逐步认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有治疗作用,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有毒副作用,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以趋利避害,这就是早期植物药的发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常用中药配伍与禁忌 PDF格式下载



满足多方面需要,又有别名又有饮食禁忌,又有炮制禁忌,感觉特别好,就上涵概的药不多,只是常用的一部分


买回来我简单看了一下,常用中药配伍与禁忌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对初学这很有用~!@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纸张质量也很好,都是临床上基本能用到的书,我一直比较喜欢北京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书,可以说是情有独钟吧,书中饮食禁忌写的很详细具体,适合临床工作者或是药店的药师,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读物。不错,很喜欢!


和想象的一样,内容详实,印刷清晰,非常不错


有空就读书


对常用中药的性能进行了了分析,还不错,但不是太全


找了很久的书,便于自己配药!


一般,看看还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