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实验室诊断新技术与临床

高春芳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高春芳 编  

页数:

375  

Tag标签:

无  

前言

随着科技进步,临床实验室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这些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了以往临床医学中的许多难题,推动了医学的发展。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掌握这些新技术、新方法,对于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由于技术多、方法杂,当前还缺乏这方面的专著。为了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短时间内了解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我们组织临床实验室领域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实验室诊断新技术与临床》一书,分25章重点阐述了蛋白质谱分析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原位杂交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HLA基因分型技术、电镜技术、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检测技术、肿瘤细胞药敏检测等先进技术的定义、标本留取、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操作步骤、判断结果、临床意义、参考指标等方面的内容。还广泛收集了国内外实验室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此书观点新颖,叙述简明,通俗易读,针对性强;检测方法系统、实用、先进、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是广大临床科室医9币、医技科室工作者的重要专业参考书籍,也可供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课题设计和实验研究阅读参考。书中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同道及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编者追踪实验诊断新技术前沿,从临床实用出发,详细介绍了蛋白质谱分析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乙肝基因多态性检测芯片技术、原位杂交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HLA基因分型技术、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技术、肿瘤标志物及治疗靶点检测技术、细胞培养技术、肿瘤细胞药敏检测电镜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荧光免疫检测技术、细胞凋亡技术、细胞学检查新进展、骨髓细胞检测技术、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定义、标本留取、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操作步骤、判断结果、临床意义、参考指标等。本书反映了国内外实验室诊断技术的新进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观点新颖,简明扼要,针对性、实用性强,检测方法可靠,适合广大临床科室医师、医技科室工作者、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高春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9币,全军著名肛肠外科专家,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院长,专业技术二级、文职一级,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卫生法学会副会长、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全军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普通外科学会副

书籍目录

第1章 总论 1第一节 临床实验室的重要意义 1第二节 实验室基本要求 4第三节 实验室管理规定 7第四节 实验室设备管理 8第五节 实验室质量控制 9第2章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诊断应用 14第一节 概述 14第二节 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 18第三节 双向电泳及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 23第3章 代谢组学技术 37第一节 概述 37第二节 技术原理 38第三节 技术方法 38第四节 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43第4章 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 51第一节 检测原理及应用 51第二节 胚胎性蛋白检测技术 55第三节 糖蛋白抗原检测技术 58第四节 蛋白质抗原检测技术 63第五节 酶类检测技术 67第六节 激素类检测技术 69第5章 核酸探针与原位杂交技术 73第一节 核酸探针 73第二节 原位杂交技术平台 77第三节 原位杂交技术 78第6章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85第一节 技术简介 85第二节 技术原理 85第三节 所需场地、设备及试剂、标本种类 86第四节 临床应用和操作步骤 89第7章 细胞培养技术 113第一节 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113第二节 细胞的制备与纯化 118第三节 培养细胞的计数与活力测定 122第四节 注意事项 126第五节 临床应用 129第8章 肿瘤药敏培养技术 133第一节 概述 133第二节 肿瘤化疗用药 136第三节 MTT法研究与应用 139第四节 实验室设计 140第五节 肿瘤细胞药敏实验过程 141第9章 乙肝基因芯片多态性检测技术 144第一节 概述 144第二节 乙肝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应用 153第10章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163第一节 概述 163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PCR检测 167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的PCR检测 170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PCR检测 173第11章 HLA基因分型技术 176第一节 HLA基因结构特点 177第二节 HLA基因分型检查 177第三节 细胞学分型法 179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分型法 181第五节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分析技术(PCR-SSP) 182第12章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187第一节 技术特点 187第二节 抗原与抗体 188第三节 标本制作及抗原修复 191第四节 染色阳性结果判断 193第五节 染色常用方法 194第六节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基本要求 197第13章 消化系统肿瘤新技术 199第一节 消化系统肿瘤与PCR技术 199第二节 消化系统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 209第14章 电子显微镜技术 213第一节 电子显微镜的原理和构造 213第二节 电镜的样品制备与观察 216第三节 电镜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223第15章 组织芯片技术 225第一节 组织芯片技术概述 225第二节 组织芯片技术的应用 227第16章 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技术 233第一节 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检查 233第二节 骨髓细胞染色体短期培养法 237第三节 血姐妹染色体互换实验 238第四节 唐氏综合征筛查 239第17章 免疫荧光检测技术 243第一节 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 243第二节 常用的仪器和设备 245第三节 荧光抗体的制备 248第四节 免疫荧光显微技术 250第18章 细胞凋亡技术在肿瘤中的应用 257第一节 分子生物学原理 257第二节 基本方法和步骤 259第三节 医学领域的意义 261第19章 细胞病理学检查新进展 263第一节 概述 263第二节 传统的巴氏涂片技术 264第三节 液基细胞学技术 265第20章 实验室标本的切取、制片及染色技术 273第一节 取材 273第二节 固定方法 276第三节 脱水、透明、浸蜡 279第四节 包埋及其方法 281第五节 切片技术 282第六节 标本染色技术 283第21章 实验室病理大体标本制作技术 288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取材、固定和保存 288第二节 原色组织标本制作和大体标本染色 290第三节 透明标本制作 292第四节 大体标本的装缸与封存 293第22章 骨髓细胞检查技术 294第一节 概述 294第二节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301第23章 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 308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 308第二节 常用染色方法 311第三节 细菌的检测技术 312第四节 病毒的检测技术 336第24章 淋巴细胞亚群分离及功能检测技术 343第一节 概述 343第二节 淋巴细胞亚群分离技术 343第三节 淋巴细胞亚群功能检测技术 347第四节 淋巴细胞亚群分离及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 349第25章 中子刀治疗肿瘤技术 351第一节 概述 351第二节 原理 354第三节 临床应用 359第四节 252Cf中子治疗展望 372

章节摘录

插图:临床实验室的规范建立需要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包括管理者和实验室人员所具备的条件,以及工作制度的建立等条件。一、管理1.实验室希望达到的目的或目标实验室的工作目标是以最经济、对患者伤害最小的手段和方法,提供有效的,及时、准确的诊断信息,满足临床医师对患者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需求。当然,不同实验室的工作目标也有所不同。2.科室的主任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科学管理的能力科室的主任必须具仃本专业的技术权威、科学研究能力、组织管理水平,否则实验室就没有深层次发展可能。只有具备了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和科室主任清晰的思路,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者在实验室中的领导地位和权威,有利于实验室工作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医院工作总目标的实现。专业理论知识方面,首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熟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并在某一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和规章制度;了解与医学有关的法律、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3.临床实验室应具有合理的人才队伍实验室要有足够的技术人员配置,包括高、中、初级职称的专业技术队伍,还应有合理学历结构。4.临床实验室应具有较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实验室自动化的仪器,可满足临床尽快获得实验结果的要求。没有相应的仪器设备,就无法开展相关的检测项目和科研课题的实施。5.实验室工作目标及评估实验室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都应该围绕完成实验室的总体工作目标而设定,要明确每一个工作岗位包括领导岗位的职责,同时明确专业组之间、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实验室应定期对各岗位、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这种评估要紧密结合实验室制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否能够达到该岗位的需求。评估的目的主要为了改正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当然,如果目标制定过高,无法达到,也可以对工作目标进行修正。


编辑推荐

《实验室诊断新技术与临床》是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实验室诊断新技术与临床 PDF格式下载



帮老板买的,内容好,装订精美,纸质很好!


内容简明,扼要,具有很好册参考价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