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张君仁 编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作者:

张君仁 编  

页数:

366  

前言

  日前,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见到张君仁教授主编的《西北传统音乐研究》与《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这两本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主的文集,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对高校传统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殷切期盼吗?再一一翻看十四篇论文的题目、章节内容,我又是一惊:这也不正是对前些日子文化部“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上一位民俗学前辈高调呼吁,希望人文学界能写出一批有学术质量的“专项调查报告”的一种意外回应吗?惊喜呐叹之后,我渐渐平静下来,我要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自己该为它写点什么?首先,我觉得这件事他们做的对。一个地方院校,特别是身处西北的地方院校,论校园环境、论学术资讯、论师资力量,要和中央比、和东部发达地区院校比,可能都很难。但是,有一样是别人无法与它相比、想比也比不上的。那就是它所在之地的丰厚无比的传统音乐资源,那种惟它才具备的地缘优势。多年以前我统计过西北五省四部民间音乐集成录载的各种民间音乐品种,民歌、歌舞、戏曲、说唱、器乐五大类加宗教音乐,大概接近1000种。所以,我当时曾说,西北不仅是中国经济、能源的战略要地,而且也是传统音乐的一个巨大的宝库。面对这样的天然资源库,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西北师大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态度是:眼睛向下,走出校园!迈进民间社会不同音乐品种的文化现场,来到身怀绝技的每个传承人身旁,观察、访谈、记录、描述、解释,把民间艺术家的口述和活态表演变成另外一种“叙事文本”和学术资源,交给当代学术界,也留给后人。我也想过,如果这些题目让外面院校的学生做,难度反而大矣!地缘、人缘、语缘,没有一样不难的。而对于本地学生,则合乎于理,顺乎于情,难变为易,劣势转为优势。

内容概要

  《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共有四编分别介绍了:第一编:多重文化交融下的天祝土族传统音乐研究蒲蕊、第二编:藏汉文化背景下的巴当鼓舞研究熊江源、第三编:神圣仪式与世俗情感、第四编:肃北蒙古族音乐志及相关问题研究田芳菲这些内容。  日前,在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见到张君仁教授主编的《西北传统音乐研究》与《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这两本以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为主的文集,我眼睛一亮:这不正是我多年来对高校传统音乐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殷切期盼吗?再一一翻看十四篇论文的题目、章节内容,我又是一惊:这也不正是对前些日子文化部“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上一位民俗学前辈高调呼吁,希望人文学界能写出一批有学术质量的“专项调查报告”的一种意外回应吗?惊喜呐叹之后,我渐渐平静下来,我要想想,自己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自己该为它写点什么?首先,我觉得这件事他们做的对。一个地方院校,特别是身处西北的地方院校,论校园环境、论学术资讯、论师资力量,要和中央比、和东部发达地区院校比,可能都很难。但是,有一样是别人无法与它相比、想比也比不上的。那就是它所在之地的丰厚无比的传统音乐资源,那种惟它才具备的地缘优势。多年以前我统计过西北五省四部民间音乐集成录载的各种民间音乐品种,民歌、歌舞、戏曲、说唱、器乐五大类加宗教音乐,大概接近1000种。所以,我当时曾说,西北不仅是中国经济、能源的战略要地,而且也是传统音乐的一个巨大的宝库。面对这样的天然资源库,人们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西北师大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老师和学生的态度是:眼睛向下,走出校园!迈进民间社会不同音乐品种的文化现场,来到身怀绝技的每个传承人身旁,观察、访谈、记录、描述、解释,把民间艺术家的口述和活态表演变成另外一种“叙事文本”和学术资源,交给当代学术界,也留给后人。我也想过,如果这些题目让外面院校的学生做,难度反而大矣!地缘、人缘、语缘,没有一样不难的。而对于本地学生,则合乎于理,顺乎于情,难变为易,劣势转为优势。

书籍目录

序乔建中/第一编 多重文化交融下的天祝土族传统音乐研究蒲蕊/1前言/1第一章 天祝土族概述/10第一节 天祝土族史源/10第二节 天祝土族生态及人文环境/12第三节 天祝土族的民俗活动/16第二章 天祝土族传统音乐概述/24第一节 天祝土族历史中的传统音乐/24第二节 天祝土族传统音乐的现状/29第三节 天祝土族传统音乐特征/55第三章 天祝土族传统音乐的文化根基/65第一节 民间宗教信仰与土族传统音乐/65第二节 民俗活动与土族传统音乐/67第三节 土族人的日常生活与土族传统音乐/69第四章 甘肃天祝土族传统音乐中的文化重构现象/70第一节 土族传统音乐中的藏族文化基因/70第二节 土族传统音乐中的汉族文化基因/73第三节 三重音乐文化之间的序列关系/75参考文献/76第二编 藏汉文化背景下的巴当鼓舞研究熊江源/81绪论/83第一节 巴当鼓舞概述/83第二节 相关乐舞研究综述/84第三节 理论基础与方法选择/88第一章 卓尼、岷县巴当鼓舞分述/90第一节 卓尼巴当鼓舞概述/90第二节 岷县巴当鼓舞概述/109第二章 两地乐舞比较研究/128第一节 文化背景对比分析/128第二节 乐舞程式对比分析/129第三节 乐舞形态对比分析/130第四节 群体心理对比分析/139第五节 两地乐舞差异成因探析/141第三章 巴当鼓舞源流、特征及功能/146第一节 渊源说/146第二节 乐舞归类/148第三节 乐舞特征/150第四节 社会功能/154第四章 巴当鼓舞中的文化解读/158第一节 文化变迁中的巴当鼓舞/158第二节 文化符号及其象征/162结语/165参考文献/166第三编 神圣仪式与世俗情感——青海黄南民俗仪式与拉伊研究银卓玛/171第一章 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概况/173第一节 黄南自然生态环境/173第二节 黄南人文生态环境/174第二章 研究范围及相关概念/179第一节 本课题的基本研究范围的界定/179第二节 本课题涉及的基本概念/180第三节 “拉伊”的界定/183第三章 黄南“拉伊”的本体研究/185第一节 唱词内容与结构方式/185第二节 音乐特征/188第三节 演唱形式与演唱主体/192第四章 “拉伊”在黄南藏族不同民俗文化仪式中的多维显现/199第一节 黄南藏族民俗文化仪式的基本类型界说/199第二节 “六月会”中的“拉伊”/202第三节 同仁民间祭祀仪式的文化解释/223第五章 黄南藏族“拉伊”的传承、变迁与文化价值/226第一节 黄南藏族仪式中“拉伊”的传承和变迁/226第二节 黄南仪式中“拉伊”的文化价值/229结语/233参考文献/234第四编 肃北蒙古族音乐志及相关问题研究田芳菲/237前言/239第一章 肃北蒙古族概述/241第一节 地理位置/241第二节 民族及人口分布/244第三节 语言及文字/244第四节 服饰/244第五节 宗教/246第六节 蒙古族在肃北蒙古族地区渊源及各牧地的历史演变/247第七节 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古老肃北蒙古族地区音乐文化/250第二章 肃北蒙古族音乐志略/255第一节 民歌/255第二节 宣叙调(祝词、赞颂词)/275第三节 歌舞音乐/288第四节 乐器/292第五节 音乐民俗/296第六节 音乐社团/312第七节 音乐教育/315第八节 音乐传说/320第九节 文物古迹/332第十节 音乐人物传记/335第三章 肃北蒙古族民歌特征/338第一节 调式/338第二节 旋律形态/341第三节 曲式结构/349第四节 节奏和节拍/351第四章 肃北蒙古族民歌传承价值/353第一节 历史性/353第二节 审美性/354第三节 独特性/354第四节 丰富性/355第五章 萨满教对肃北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影响/357第一节 萨满教习俗在肃北蒙古族的大量遗存/357第二节 萨满教遗存习俗对肃北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影响/359附录I 谚语、术语/362附录Ⅱ 古代肃北地区地名小考/363参考文献/364

章节摘录

  春节不仅是天祝地区汉族人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当地土族人活动内容最丰富、气氛最热闹的时候。受汉族人影响,土人也是从腊月开始就忙着备年货。男人们杀猪宰羊,女人们边赶制新年穿的新衣服,边制作过年吃的各种面点食品。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祭灶的日子。家家户户在灶房点香烧纸,编草马,做油饼十二个(逢闰月时做十三个),送灶娘娘“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等到腊月三十晚,再焚香贴表纸、献供品,迎接灶娘娘归位。这天还要大扫除,家院的各个角落都要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在大门上贴好“钱马”和春联。待黄昏之前还要给祖先烧纸祭拜。这天还讲究要收回全部外借的钱物,外出的人也要赶回来晚上和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年夜饭非常丰富,有长面、手抓肉、炒菜、笑梅,还有土族人不可少的酩馏酒。其中最讲究的是吃猪头肉,猪舌头和眼睛要敬给长辈。全家人按辈分大小坐在炕上,边吃边喝边聊,和乐融融。年夜饭后,年长者围炕而坐,谈天说地,叙古论今,拉家常、讲故事。孩子们在院里嬉耍戏、放鞭炮。其余的人就唱赞歌、转安召①。子时之前,家家户户还要“打醋炭”。就是找来三个卵石,在火中烧红,在一个木桶中放入柏枝、五色粮食、醋,将烧红的卵石放入木桶后,立即往木桶内倒开水,让带有醋味、柏枝味的蒸汽,熏蒸房屋和牲畜圈棚,既有驱赶妖邪之意,也有除病防疫的目的。全家老人用“醋炭”水洗眼、洗脸,以防眼病,最后倒在大门外。子时过后,才能睡觉。鸡叫前,全家人又起身梳洗,收拾房间,换上新衣。鸡叫头遍时,院中点麦草火,煨桑献供,并鸣炮接神。然后就开始拜年了,全家人集中在堂屋,炕桌上摆有年食,姑娘、媳妇给长辈沏上放有两颗红枣的奶茶并双手敬上。小辈们则给长辈磕头、说吉祥话,长辈就回给小辈们年钱或礼品,家庭气氛快乐、和睦。初一的清晨还不忘给家畜的鬃尾上系红布条,给羊喂油果,打记号。然后赶着牲口迎喜神,到高山上煨大桑、放禄马②、放鞭炮,祈求平安、兴旺吉祥。每个土民都沉浸在浓厚、欢乐的节日气氛中。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