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给年轻人读的孟子

孟轲 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7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作者:

孟轲  

页数:

206  

字数:

250000  

译者:

刘强  

前言

聊天的政治智慧与成就《孟子》,就如同一部现代版的网络聊天记录。在这个以孟子为中心的聊友群组中.有诸侯王、有社会活动家、有饱学之士、有他的学生.还有平民百姓,他们所聊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教育、伦理、修养等各个领域。而在各个重大的话题之中.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语言的霸权,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制.只有探求真理的热忱与激情。在相应的交流平台之上,尽情地展示各自思想的光芒。真知灼见永远深藏在民间,而民间的语言方式就是聊天。当然,聊天也应该选择对象。与政治家聊,于是就会造就出一个名人来;与名人过招,就可炒红自己,这是目前社会流行的求名之终南捷径。而且为现实所一再证实,也被名利熏心之徒所屡试不爽。而孟子实为开其先河者.值得敬仰。就因为他敢与国君神侃,就因为他能够讲实话,就因为他的大丈夫气质,无所顾忌地说出草根阶层的心意,于是便有了《孟子》,于是他的思想就为后世所景仰。是的,他当之无愧。诚然.政治并不是政治家的专利,也不是所谓的各种专家的自留地,更不是官僚垄断的谋利工具。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是由具体的民众之家所组成,不是一家一姓之私产,更不是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

内容概要

  《孟子》是记述继孔子之后战国最出色的儒学大师的孟轲的言行以及他与时人或弟子相互问答的一部典籍。孟子主要阐述了仁政思想。他认识到民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安危,提出有民好仁,天下无敌。提倡为了正义敢于舍生。研读《孟子》,有助于我们年轻人明确仁人志士的人生价值观与培育大丈夫的浩然正气。  《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笔带锋芒,常用夸张、比喻和寓言故事增强能力,是先秦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给人印象是最深的是它的雄辩色彩:先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依靠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使以对方心悦成服;二是气势半沛,以“平洽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居高临下,谈锋犀利,辅以铺张扬厉,步步紧扣,使自己的驳论所向披靡。

作者简介

作者:(战国)孟轲 译者:刘强孟子,名轲,字子舆,今山东邹城市人,是孔子之孙孔假的再传弟子,后世尊称“亚圣”。孟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他周游列国,游说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几乎无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篇。

书籍目录

梁惠王(上)梁惠王(下)公孙丑(上)公孙丑(下)滕文公(上)滕文公(下)离娄(上)离娄(下)万章(上)万章(下)告子(上)告子(下)尽心(上)尽心(下)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③。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④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注释】①河内:指黄河以北的今河南省沁阳、济源一带,当时是魏国的领土。②河东:指黄河以东的今山西省西南部,当时是魏国的领土。③走:逃跑。④庠序:古代地方所设立的学校。【译文】粱惠王说:“为了治理好这个国家,我真是呕心沥血了。每次河内发生灾荒,我就一边迁移灾民到河东去,一边调运粮食赈济灾民。河东发生灾荒,我也这么办。再看看邻国,没有哪个国君能像我这样为百姓操心的了。但是邻国的人口并不减少,而我们魏国的人口也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咚咚地擂起战鼓,刀刃剑锋一相碰,就会有士兵丢盔弃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了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止住了脚。逃了五十步的士兵嘲笑逃了一百步的士兵临阵脱逃,您认为他们嘲笑得对吗?”说:“不对,逃跑五十步和逃跑一百步都是临阵脱逃呀!”说:“大王既然懂得这个道理,就应该明白魏国的百姓为什么没有比邻国多起来。不耽误百姓的农时,粮食就吃不完;细密的渔网不放入鱼塘捕捞,鱼鳖就吃不完:按一定的时令采伐山林,木材就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百姓生老病死也就没有什么顾忌了。让百姓生老病死有保障,这就是王道的开始。五亩大的宅院,房前屋后多科桑树,五十岁以上的人就能穿上丝绸棉袄了;让鸡、猪和狗等禽畜不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干扰他们错过农时,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搞好学校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如果能让七十岁以上的老人穿丝绸、吃肥肉,一般的百姓能穿暖、能吃饱,做到了这一步,却不见天下归心,那是绝不可能的。富责人家的猪狗吃着一般百姓吃的粮食,君王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君王却不知道开仓赈济;人饿死了,君王却说‘这不是我的责任,是年成不好’。这跟把人刺死了,却说‘不是我杀的人,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两样呢。大王请您不要怪罪于年成不好,只要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衣食无忧,天下的百姓就会投奔到您这儿来了。”【札记】令人感动的牢骚任何人都有快乐,任何人都有烦忧。平民百姓有平民百姓的苦乐,帝王将相也有其难言的苦衷。应该都能理解。在为国为民的初衷下,梁惠王可谓用心良苦,可谓呕心沥血。然而总令他不尽意的是“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正是没有一个好的立国方略,其所作为的,无非如同访贫问苦的表面文章。只是眼前的小恩小惠、小仁小义的应急之举。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自以为是救世主,其实只是做了一个临时性的慈善救灾机构所能做而又没有做得很好的事,是政治秀,而不是治国。也因为是一个临时性的应急,所以其命运也就不言而喻,不是被其他诸侯所灭,就是被取代。因此这是王者的失职,并不值得称颂。所幸梁惠王还能自省,还能苦苦思索,还有求真求教贤者的勇气。不从根本上着手,却在具体事务中打转,自以为在做实事,在为民尽力,然而人民始终没有得到真正的利益。重要的是解放生产力,让人民自己谋幸福,让人民自己建设美好的生活,多好。那么王者就可以自在地游山乐水,乐民之乐,与民偕乐,何乐而不为,却让自己忙于河内与河东的事务之中呢?那么,看看孟老夫子为梁惠王的支招。他设想了一幅美妙的田园美景。于是他说:这就是王道,由此就可直达“王天下”的目标,秉此而行,就如同乘上了直达火星的宇宙飞船,就可无忧无憾、万民大同了。其实,仁政与暴政,也无非五十步与百步耳。任何时代,都是处在一种比较选择的两难境地,没有最好,只有无可证明是否较好的人为选择。【原文】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①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后记

聊天的政治智慧与成就《孟子》,就如同一部现代版的网络聊天记录。在这个以孟子为中心的聊友群组中,有诸侯王、有社会活动家、有饱学之士、有他的学生,还有平民百姓,他们所聊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教育、伦理、修养等各个领域。而在各个重大的话题之中,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没有语言的霸权,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压制,只有探求真理的热忱与激情。在相应的交流平台之上,尽情地展示各自思想的光芒。真知灼见永远深藏在民间,而民间的语言方式就是聊天。当然,聊天也应该选择对象。与政治家聊,于是就会造就出一个名人来;与名人过招,就可炒红自己,这是目前社会流行的求名之终南捷径,而且为现实所一再证实,也被名利熏心之徒所屡试不爽。而孟子实为开其先河者,值得敬仰。就因为他敢与国君神侃,就因为他能够讲实话,就因为他的大丈夫气质,无所顾忌地说出草根阶层的心意,于是便有了《孟子》,于是他的思想就为后世所景仰。是的,他当之无愧。诚然,政治并不是政治家的专利,也不是所谓的各种专家的自留地,更不是官僚垄断的谋利工具。国家是人民的国家,是由具体的民众之家所组成,不是一家一姓之私产,更不是某一个利益集团的势力范围。因此,国家之事,实为关乎民众之每一家的事,全体民众都有权参与。任何一位公民也都有发言权。谁也不能代表谁,谁也不愿哑了自己的嘴而找一个代表不了自己意愿的代表。聊天的真谛,就在于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说的话往往是真话、是实话,往往来自于对社会的真实的感受。真话、实话共同的特质就是发自内心,因而体现的就是说话者自己的心态。众多心态的共同趋向,概括起来,其实就是民心。民心之所向,就是天地之心:民心之所愿,就是天地之大逆。人们都在关心着国家大事,不论处在何种位置,从事何种职业,也无论身份高低贵贱,大家所关注并谈论的,也都与国计民生相关。年景的和顺与收成的丰收:国家官员的任命与升迁、政绩作为与官德人品;以及传闻逸事、家长里短,都是视线所及、所关注的对象。而且在人们的闲聊之中,都在热衷地传说着各自所听到的和想到的评判,有时也进行加工与演绎,各自都有自己的感慨与理解。从而寄托着各自的关心与在意,流露出各自的心理期许。其实这一切也都是国事的衍生,是民生安居心态的晴雨反映。问计于民,早有传统,追溯自远古伊始,三王之于垄亩之间,孔子周游于诸侯之前,于是在田头、在路旁,一个个国君放下身价,礼遇贤士,坐而论谈,载而师之。那些古人们驾着马车,走在路上,停步在树荫下,坐在田畔间,听取那些手足上沾满泥土的种地者的述说,听取人们的牢骚与揶揄,感知着世道人心。其乐融融。其心洋洋。同样,传承至今,仍然提倡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可是如果空有其名,而无调查之实,更无研究求真之风,那就只是达官贵人们游山玩水的借口与冠冕堂皇的理由,当可以世事式微,以至于斯。会议桌上或汇报文件中的议论,并不一定具有多少真实的价值。难道不可以认为,真实的民意就存在于这平凡而普通的民众的闲聊之中。无意之中见真心。孟子也惟其以一介平民的身份,才说出了千古至真的话语。如果他也有一官半职也许就没有这样说话的勇气,那么也许就被俸禄与利益的诱惑所收买,也就不一定确勇气说出平民的心声,也就不可能言平民之所言。基于闲聊之间的语言,不是政治报告,也不是板着面孔的说教,更不是虚假的汇报,而是心灵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的自在交锋,是自然而然的带有泥土与草根气息的谈说。灌新而无伪饰,也不必做出刻意的讨好,更不必恣意夸饰,只是真实地流露出自己的感觉。而网聊,正是现今社会真正的聊谈方式。有朋自远方来,怀着高兴的心情向你问候,打声招呼,如果你可以放下手中的事务,于是就可以敞心露肺地神谈,而不必顾晨谁的告密或是冲撞着谁的利益。于是就可以聊得不亦乐乎,其神态可以保持自然自在,不愠不怒,随时都可以自由地退出,也可以自主地选择来去的心态。即使不愿奉陪了,也只是一句再见,就可摆脱,而且还会让人倍感亲切。聊天是一种情趣。重要的是要有共同语言,共同关注的话题。最为快意的聊谈,就在于能够与谈得来的朋友交谈。即使他们不赞同你的观点,但能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激发你思想的火花,也同样令人心旷神怡。而尤其是那精湛的语言,精辟的论辩,所阐述的深蕴的哲理,所蕴涵的思想的光辉的照耀。令人心向往之。其实,聊天更是普通人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交流的方式,是一种生存的需要。聊着聊着,普通人之间,就聊出了精彩;情人之间,就聊出了情感;学者之间,就聊出了境界。以至于在千百年前,就聊出一个孟子来,那可是千古之亚圣啊。那么我们去看看,看他们都聊些什么,聊出了什么经典。或者我们也可以参与其中,与他聊聊。那么现在就开始吧。刘强 2007年9月27日于西峰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孟轲氏没,圣学失传,天下之士,背本趋末。  --宋·朱熹《读唐志》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唐·韩愈《韩昌黎集》孟子与孔子并不是不同,实可说是更同。因为孟子把原来儒家的意思加以推绎,加以引申,使儒家的态度更为显然,色彩更为鲜明。  --梁漱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给年轻人读的孟子 PDF格式下载



大家可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