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10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李经谋 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李经谋 编  

页数:

363  

前言

  我们满载着对祖国六十华诞的兴奋和喜悦,昂首阔步迈进了后危机时代的第一个春天,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六十年的辉煌成就,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华夏儿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和踌躇满志。  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已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被称为世界“思想盛宴”的达沃斯论坛今年的主题思想是:“改善世界现状——重新认识、重新设计、重新构建”。世界在思考,中国在思考,粮食人也在思考,而且思考的是一个“天大”的问题——粮食安全。  接踵而至的世界粮食、石油和金融危机赋予人们认识粮食问题的新视野,粮食安全问题再次被聚焦。大家从多学科、多角度、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可谓华章荟萃,言高旨远。但国人对粮食安全问题的认知还存在诸多歧见,比如重粮食生产安全而轻粮食流通安全,重粮食数量安全而轻粮食质量安全。

内容概要

《2010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由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我国著名粮食专家和期货专家、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粮食批发市场分会理事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名誉董事长李经谋先生主编。 《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是我国粮食行业出版的第一套发展报告,从2003年起,每年定期出版,形成相对固定的风格,具有重要历史保存价值。《2010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为第八卷,作者队伍强大,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装帧精美,是2010年中国粮食经济界的重要学术成果。该著作可作为粮食行政主管部门、粮油企业、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重要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经谋,汉族,1942年5月生于山东济宁,1966年毕业于山东财经学院,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粮食专家和期货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我国粮食批发市场,期赏市场创始人之一,国家粮食局顾问,第八届河南省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郑州大学等院校兼职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历任河南省商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粮食厅副厅长,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主任,郑州商品交易所总裁、理事长;现任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批发市场分会理事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总经理,中华粮网高级顾问。在长期的市场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关于粮食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等方面的理论观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著作500多万字,代表著作有《期货交易必读》、《中国期货市场理论研究》、《国债期货》《期货交易方略和技巧》、《期货市场教程》、《市场中介组织研究》、《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中国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03—2005年度系列《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2009年粮食市场概述 一、中国粮食市场 二、世界粮食市场第二部分 中国粮食市场主要品种供求形势 一、小麦市场分析 二、稻米市场分析 三、玉米市场分析 四、大豆及豆油市场分析 五、油菜籽及菜油市场分析 六、花生及花生油市场分析第三部分 2009年中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 一、粮食批发市场发展状况与展望 二、粮食期货市场发展状况与展望 三、粮食电子商务发展状况与展望第四部分 2009年中国粮食相关政策法规 一、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农业农村政策 四、粮食贷款政策与管理第五部分 中国粮食市场专论 一、2009年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回顾与展望 二、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三、近年来我国种粮成本与收益研究 四、国家粮食安全与种粮农民增收的财政金融公共政策支持 五、确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念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七、基于供应链视角的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对策 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历程与启示 九、关于建设粮食核心产区的若干思考 十、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价格指数波动比较研究(1990-2009年) 十一、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及启示 十二、粮食现代物流业与粮食加工业协调发展的研究 十三、五大国际粮商的发展经验与启示 十四、关于我国食用油安全的战略思考 十五、东盟和中、日、韩区域大米形势与政策思考 十六、全球有机农业发展对生产者收入的影响研究 十七、全球生物燃料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十八、美国2007年《能源独立与安全法》对生物燃料、玉米和油料产业的影响第六部分 中国粮食市场资料 一、统计数据汇编  表6-1-1 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  表6-1-2 全国油脂、油料播种面积与产量  表6-1-3 2009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表6-1-4 我国谷物、油料进口数量  表6-1-5 我国谷物、油料出口数量  表6-1-6 2009年我国谷物、油料分国别进口数量  表6-1-7 2009年我国谷物、油料分国别出口数量  表6-1-8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表6-1-9 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  表6-1-10 2009年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价格指数(月度综合指数)  表6-1-11 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价格指数(年度综合指数)  表6-1-12 2009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年度平均交易价格  表6-1-13 2006-2009年粮食批发市场交易国家政策粮情况  表6-1-14 2009年全国期货市场交易情况  表6-1-15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期货交易量情况  表6-1-16 美国农业部世界谷物统计与预测 二、2009年中国粮食市场大事记 三、2009年中国粮食经济重要论著索引  (一)2009年中国粮食经济重要论文索引  (二)2009年中国粮食经济重要著作索引 四、小麦、稻米、玉米、大豆价格走势图附录 诠释中国粮食市场的一部力作——《2009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简评主要参考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此间,国务院曾于4月22日召开会议,提出“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提高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随后国家又决定从6月1日开始将玉米淀粉和酒精出口退税率上调至5%,取消玉米出口暂定关税,意在提振玉米市场。无奈全球玉米消费依旧疲软,国内玉米价格不但没有创出新高,反而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  第三阶段(8月13日至8月31日):干旱天气催生疯狂行情。由于玉米主产区的干旱天气,从8月13日到8月末,短短十几天时间,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指数上涨近100形吨。  第四阶段(9月1日至11月9日):理性回归行情波澜不惊。疯狂过后,便要重归现实。经历十几天狂飙之后,旱情的推动力逐步衰竭,市场开始重新审视玉米的基本面情况,国内供给面仍较宽裕。面对这种现实,各路资金纷纷从前期的疯狂博弈中脱身而出,大连商品交易所玉米指数缓慢下行。  第五阶段(11月10日至12月31日):冰雪灾害促使玉米冲高。从11月初开始,我国中部和北部地区普降大雪,演变成“百年一遇”的雪灾。其间,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在8.67万亿的新增信贷和众多振兴政策的支持下,GDP增速回升到8.9%的高位,而CPI增速为-0.5%,转负为正指日可待。在美国玉米收割延迟和我国通胀预期的推波助澜下,“百年一遇”的雪灾掀起了玉米价格的又一波上涨狂潮。截至12月31日,玉米指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1750形吨迅速上涨到1873形吨(见图3-2-3)。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2010中国粮食市场发展报告 PDF格式下载



形势分析准确,内容结构清晰。难得的一本报告书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