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以新闻的视角写财政

苗福生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苗福生  

页数:

342  

字数:

298000  

内容概要

  《以新闻的视角写财政:财政新闻写作》不仅列举了许多离子,而且还把一部分例子的选题发现与形成过程也一并作了交代。
  书中的例子主要选自《人民日报》、《中国财经报》与《参考消息》中的一些新闻稿件。上述三份报纸几乎是我每天必读的,尤其《参考消息》是我非常喜欢读的。这里荟萃了西方多家著名媒体的新闻报道。我觉得欧美报纸的新闻写作在生动、鲜活等方面,积累了很多成熟的经验,他们的新闻报道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而选自《中国财经报》的稿件,因为许多新闻是自己亲身经历,甚至亲自动手操作的,故熟悉日亲切。

作者简介

  苗福生,中国财经报社副总编辑。198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此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8年;1992年起到中国财经报社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理事、中国记者协会理事、中国人大制度新闻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财政文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理事。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财政新闻有自己的独特规律
第二章 寻找新闻线索(上)
第三章 寻找新闻线索(下)
第四章 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 财政新闻价值的特性与展示
第六章 导语是新闻的独有写作特色
第七章 财政立场与专题报道
第八章 做好财政新闻策划
第九章 角度——找到最佳切人点
第十章 标题、背景、语言
第十一章 写好短新闻
第十二章 写好财政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底线,是一切新闻价值评判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不分阶级、不分国家和地区,是无需讨论的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没有新闻的真实性,一切的新闻价值都为零。所以,媒体报道,最要防止的就是那种虚构与哗众取宠。纯粹的虚假新闻,比较好鉴别,即便是一时得逞,但终究经不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比如纸箱馅包子等,虽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但是,只要加以澄清,谎言很快被揭穿。 最可怕的是,貌似真实的真实,最有欺骗性。这样的真实,从新闻取材到采访的人与事,都是真实的,但是,由于受写作者本人倾向性的影响,报道出来的新闻与生活中的真实却大相径庭。比如同样是反映某个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有的记者笔下,这个地方好像贫困已经完全得到解决,因为他采访的都是已经发生变化的;而在有的记者笔下,看到的却是惨不忍睹的贫困现状。我们应该相信谁的?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主流媒体,在老百姓心目中公信力不佳,与其所享有的新闻地位很不相符?这说明,这些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与百姓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差距较大。也就是说,新闻报道中所选择素材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客观真实,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没有反映生活的真相。 真相,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新闻写作中,为了防止记者的主观片面性,在反映客观真实时,特别加上一条原则,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说,记者给公众提供的事实,必须是全面的,你既要反映正方的意见,还要体现反方的观点,各方的意见、观点、现实都应有所反映,达到一种平衡,把事实还原给公众,让公众去判断,相信公众比记者更高明。 以反映某个地区的贫困问题为例,作为记者——生活真相的记录者,你应当采访经过这些年努力已经得到改善的脱贫户,还应当采访仍然生活在贫困当中的困难户,不仅要分析其中原因,而且要检讨政府扶贫工作的经验得失,同时,你还要在全文中对全地区整体贫困状况的背景做动态的描述。以此客观报道,让读者来判断该地区的贫困状况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经常看到的报道是,一些官方媒体的老记者油子,一到了基层,也不深入采访,就找好几个地方政府安排好的脱贫致富的农户典型,然后再拿到政府准备好的扶贫成果材料,就可以写报道了。


编辑推荐

《以新闻的视角写财政:财政新闻写作》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以新闻的视角写财政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