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研究

剧锦文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剧锦文  

页数:

2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研究》重点研究了在经济增长与经济转轨背景下,国有垄断经济与非国有经济之间的关系。从转轨与变迁的角度考察了国有经济逐步从竞争件领域很出而向基础产业集中,并使这些产业成为国有垄断产业的过程。证实了这些产业是自然垄断、市场垄断和制度与行政性垄断的混合体,而其本质则是制度与行政性垄断;考察了非国有经济逐步壮大,逐渐成为竞争性产业的主力,并形成了向垄断产业扩张的条件。而今的非国有企业不仅足以达到垄断产业的基本要求,其优秀的企业家资源和先进的企业制度,保证了非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研究》还研究了非国有经济i井入垄断产业的现状、进入的各种方式和遭遇的各种壁垒;从理论上分析了国有垄断产业民营化的条件,研究了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的对策。

作者简介

  剧锦文,汉族,1959年10月生于山西。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后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宁波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兼职教授,浙江万里学院客座教授;第八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第一届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专著6部,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和《宏观经济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基本理论第一章 垄断产业第一节 自然垄断产业第二节 制度与行政性垄断产业第二章 国有与非国有经济的功能与产业配置的规范分析第一节 国有经济的基本性质与功能第二节 非国有经济的基本性质与功能第三节 国有经济与非国有经济的协调第二篇 经济转轨时期我国经济的民营化与国有垄断产业的形成第三章 经济转轨初期国有企业改革及其效果第一节 “放权让利”及其效果第二节 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及其效果第三节 经营承包责任制及其效果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及效果评价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初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及其效果第四章 经济转轨初期非国有经济的复兴第一节 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回顾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第三节 私营经济的发展第四节 20世纪90年代初非国有经济的加速发展第五节 结论第五章 经济转轨中期国有垄断产业的形成与壮大第一节 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第二节 国有经济的产业重组第三节 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与资本市场第四节 结论第六章 经济转轨中期非国有经济的全面扩张第一节 鼓励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法律第二节 城乡集体企业大规模改制与摘“红帽子”第三节 私营企业高速成长第四节 结论第三篇 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的经验考察第七章 垄断产业的改革与非国有经济的进入第一节 电力产业第二节 航空运输业第三节 铁路运输业第四节 电信产业第五节 城市公用事业领域第六节 石油产业第七节 金融业第八节 结论第八章 非国有企业进入垄断产业的壁垒第一节 西方学者关于进入壁垒研究的回顾第二节 意识形态性壁垒第三节 制度与行政性壁垒第四节 行为性壁垒第五节 结构性壁垒第六节 不同垄断产业进入壁垒评估第九章 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的途径第一节 直接竞争第二节 重组产权第三节 特许经营权第四节 管理合同第五节 BOT方式第六节 产业投资基金第七节 项目融资第四篇 范分析与政策建议第十章 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的规范分析第一节 规范性文献回顾第二节 理论和经验实证第三节 几点结论第十一章 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的对策研究第一节 进一步明确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与非国有经济产业准入政策第二节 围绕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实施制度创新第三节 探索非国有企业进入垄断产业的各种机制第四节 加快垄断产业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第五节 鼓励进入创新,提高进入的成功率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2)非公有制经济。所谓非公有制经济是指由城乡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非集体经济、国有经济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甚至还包括海外在华独资企业组成的经济活动的总和。非公有制企业则是指非国有经济、非集体经济控制的所有其他的法人经济组织。非公有资本就是指除了国家资本、公有资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与非国有经济等相比,非公有经济显然要小一些,即在非国有经济中减去集体性质的公有制经济后余下的那部分经济。显然,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和边界是清晰的,比较接近于狭义民营经济或私营经济等概念,因此,在学术上的争论也不多。  (3)民营经济。既然非国有经济、非公有经济都与民营经济这个概念相联系,那么,什么是民营经济(Private Economy)呢?国内关于民营经济等概念的说法堪称五花八门,近些年来学术界就此进行了广泛讨论和归纳。通常,学术界将民营经济等按照其内涵的不同划分为窄、中、宽三类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就是私营经济或私有经济,就是由私人资本投资并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总队课题组认为,民营经济的实质是指民间私人投资、民间私人享受投资收益、民间私人承担经营风险的一类经济活动。它大致相当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实质是私营经济。民营企业则是指民营经济关系中具有法律资格的企业实体,也即私营企业。刘小玄指出,狭义的民营企业包括私营企业或私营控股的股份企业以及个体企业。这也对应非公有制企业这个概念。关于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性质的这种观点最早产生于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①由于当时还不具备直接提倡大力发展私营经济的政治条件和社会环境,因此,人们委婉地采取了这种更温和的表述方法,它也被称为民营经济定义的窄派。  第二种观点认为,民营经济不仅包括私营和个体经济,同时还应包括股份制等公有制经济,是这些经济主体活动的总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非国有经济进入垄断产业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