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
2009-12
经济管理出版社
周建设 著
454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明确提出,以建立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准确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纵观世界发展的历史,无论是新产业的兴起,还是新兴国家的崛起,都需要依赖一批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在技术上的突破及商业上的成功运用。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市场竞争和风险承担的主体,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的竞争力。世界各国的经验反复证明,只有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依靠创新获得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并带动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一个国家才能真正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也正处在进一步发展和跃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任务。这一切都迫切需要中国广大企业切实转变发展模式,更加注重自主创新,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指出,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增添发展的新优势,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创新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09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既注重实证性、资料性,同时也注重研究性、探索性,希望对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发展报告》尽量采用第一手资料,但鉴于编写工作刚刚起步,信息和数据的采集渠道和采集方式初步建立,信息和数据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系统性还有待于逐步改进和完善。 《发展报告》的编写得到各地方、各部门以及众多创新型企业及试点企业的大力支持,《发展报告》的主要编写人员来自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及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单位。希望本报告能成为了解和研究中国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一部重要文献。
第一章 总论一、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一)应对国际竞争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选择(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三)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四)中国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战略部署(一)建设目标:推动中国企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二)主要任务: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三)培育过程:试点探索一评价导向一促强促优(四)支持措施: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三、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主要成效(一)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二)企业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三)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四)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强第二章 创新型企业建设态势一、创新型企业的基本概况(一)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8个重点行业(二)地区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三)企业类型分布:呈现多元化格局(四)企业规模分布:以大中型骨干企业为主二、创新型企业经济状况分析(一)经济总量及其增长情况(二)创新型企业经济实力20强(三)创新型企业的分类统计(四)创新型企业的经济贡献三、创新型企业创新状况分析(一)创新投入持续加大(二)创新产出快速增加(三)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四)创新管理更加完善四、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的实践(一)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二)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三)坚持以企业为实施主体(四)注重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五)强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六)推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第三章 地方创新型企业建设一、地方创新型企业建设进展(一)地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进展概况(二)地方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主要成效(三)各地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的特色做法(四)地方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的主要措施二、部分地区创新型企业建设的探索(一)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二)福建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三)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四)甘肃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五)黑龙江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六)江苏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七)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型企业建设(八)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建设(九)云南省创新型企业建设(十)中关村科技园区创新型企业建设第四章 创新型企业案例一、综述:探索中国特色的企业创新之路(一)创新的环境特征:市场化与国际化(二)创新的市场方向:从利基市场到主流市场(三)创新的能力类型:多种能力并举(四)创新的战略路径:从模仿到自主(五)创新的活动方式:合作与并购二、典型企业案例(一)振华港机:从外围创新到高集成度创新(二)三一重工:战略指导下的三位一体创新(三)中国化工:追求自主知识产权的价值创新(四)华为技术:伺机抢先创新的探路者(五)海天天线: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创新(六)烟台万华:以自主创新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七)汉王科技:以持续创新占领中文识别技术制高点(八)国家电网公司:以重大创新工程带动自主创新突破(九)中国航天科技:系统工程理念指导下的创新发展(十)奇瑞汽车:以技术创新铸就自主品牌辉煌(十一)海信集团:以创新科技为发展的核心基因(十二)万向集团:全球范围整合资源支撑创新发展(十三)吉利集团:从价格取胜向技术领先的战略转型(十四)浪潮集团:持续创新战略成就IT领先企业(十五)仁创科技:以产品开发为主线开拓创新第五章 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研究一、创新型企业评价研究的背景与要求(一)创新型企业概念及评价的提出(二)创新型企业的主要特征(三)作为政策工具的创新型企业评价二、创新型企业评价的方法基础和设计思路(一)创新型企业评价的难点与研究路线(二)企业创新评价的国际经验(三)基于创新依存度的评价设计思路三、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一)评价指标的选择过程(二)“4+1”评价指标体系及诠释(三)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重要文献重要论述政策文件地方文件附录附录一 创新型企业及试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情况调查报告摘要附录二 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大事记(2005~2008)附录三 创新型试点企业名录附录四 创新型企业名录后记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遭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从这次危机中不同企业的生存状况可以看出,一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仅没有受到影响,有的还扩大了市场,创新构成了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生命线”;而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遇到较大的经营困难,深层次原因在于缺乏核心技术,相当多的企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的低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纵观历史,近代以来的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发展模式,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并尽快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广大企业提高技术水平,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积极开拓市场,增强应对危机的能力。 因此,推动创新型企业建设,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摆脱技术的低端锁定,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实质上是遵循非均衡发展规律,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及区位优势率先发展起来,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依赖廉价劳动力、拼资源、拼能源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支撑中国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许多地区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巨大压力。 例如,浙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但近年来其经济发展模式面临困境,土地、资源、环境等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突出。据浙江省统计局的相关报告,2003年,浙江省每生产1亿元GDP需排放28.8万吨废水,生产1亿元工业增加值排放2.38亿标立方米工业废气,产生0.45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上述3个指标分别比1990年增长84.8%,3倍和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