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

孟钟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孟钟捷  

页数:

43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通过对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的出台背景、形成法律文本过程,实践中的社会影响和消亡等个案研究,揭示了德国社会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辩证互动和相互制约关系。本书从社会史研究切入,立足于政治史研究,借鉴政治文化史研究方法,使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也有所创新。1920年2月4日,德国历史上第一部针对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法规——《企业代表会法》正式颁布实施。这一法规翻开了德国社会演进的新篇章,劳资和谐从此被视作企业经济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本书揭示了德国社会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辩证互动和相互制约关系。《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都同国际学术界接轨,选题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前沿性,研究中大量使用原始资料,在分析、比较史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而学术价值较高。

作者简介

  孟钟捷,男,1978年生,历史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主要从事20世纪世界史、德国现代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4-2005年在德国不莱梅大学历史系进修德国现代史。2006年3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曾在《世界历史》、《安徽史学》等杂志上发表十余篇论文。

书籍目录

序言导言一 问题的提出二 苏维埃、委员会还是代表会第一章 前奏:1918年前德国社会对于劳资关系变革的讨论与实践第一节 德意志帝国成立前的社会改良思想及其初步实践一 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与社会改良思想二 个别企业主的实践行动三 政府的立场与行动第二节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的劳资关系大讨论与国家立场的演变一 关于劳资关系变革的不同设想二 从俾斯麦到威廉二世:政府立场的演变与司法实践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下的劳资关系演进一 “城堡和平”的出现二 战时经济中的劳资关系三 《为祖国志愿服务法》 的划时代意义小结第二章 十字路口:1918/1919年革命爆发之际劳资利益团体与各政党的劳资关系观团体与各政党的劳资关系观第一节 劳资利益团体的劳资关系观一 工会的劳资关系观二 企业家利益团体的劳资关系观三 “斯廷内斯一列金协议”的谈判进程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党与团体的劳资关系观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社会主义政党的分裂二 社会民主党三 独立社会民主党右翼四 斯巴达克团五 革命领导者团体第三节 资产阶级与保守政党的劳资关系观一 1918/1919年革命前后资产阶级与保守政党的分化组合二 民主党三 民族人民党四 人民党五 天主教中央党与巴伐利亚人民党 小结第三章 新方向:1918/1919年革命中代表会运动影响下的劳资关系变革第一节政治性代表会运动的兴衰:劳资关系变革视野中的政治革命一 代表会成立浪潮……第四章 法制化:企业代表会体制的形成第五章 尾声:企业代表会的实践与劳资关系变革的失败(1920-1934)结语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前奏:1918年前德国社会对于劳资  关系变革的讨论与实践   本章讨论l918年前德国社会关于劳资关系变革的争议与立法实践。这里提出的问题是:工业化进程如何引发社会各界对于劳资关系的争论?社会舆论与现实政治的发展又如何影响政府立场的变化及其司法实践?一战结束前,德国的劳资关系已经出现了怎样的结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它对于德国的社会经济生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往研究大多关注工人保护立法或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历史,如关于俾斯麦社会立法的研究几乎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相反,对于19世纪德国劳资关系演变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其中以汉斯·尤尔根·陶特贝格(Hans Jtirgen Teuteberg)的研究最为著名。他在对19世纪工业共决权的研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共决权并不是在近代社会政策发展中产生的,而是应该回溯到工业化之初。这是一个随着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结构变化而产生的问题。共决权的历史同德国的工业生产史一样悠久。”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在选题和研究方法上都同国际学术界接轨,选题在国际学术界具有前沿性,研究中大量使用原始资料,在分析、比较史料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因而学术价值较高。  ——郑寅达  本书通过对1920《企业代表会法》的出台背景,形成法律文本过程,实践中的社会影响和消亡等个案研究,提示了德国社会经济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辩证互动和相互制约关系。本书从社会史研究切入,立足于政治史研究,借鉴政治文化史研究方法,使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也有所创新。  ——叶书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德国1920年《企业代表会法》发生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