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
2008-10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树茁 等 著
268
无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形成了新兴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进入城镇丰富了城镇的劳动力资源,极大地推动了城镇经济的发展;加之迁移流动的选择性,多数农民工的年龄集中在中青年,这部分人口的流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镇人口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减缓了城镇人口的老化速度。但同时,人口流动也加大了城镇地区的就业压力与社会经济负担,以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管理领域的工作难度,对城市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劳动就业制度、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等带来了冲击,给城镇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农民工流动不仅是个体的再社会化过程,也是其再构建社会网络的过程。但由于受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游离在城市就业、劳动保障等正式制度之外,社会网络这一传统的非正式制度方式成为流动后农民工再社会化过程中积累社会资本、获取社会资源、适应城镇社会生活的主要方式。 已有研究表明,社会网络为分析和研究农民工在城镇的社会行为及行为过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基于社会网络的理论与方法能更好地把握农民工的社会价值观念与行为变迁。生育是个体社会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后在社会网络的再构建过程中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也会发生变迁。在此的生育,指广义的生育,包括婚姻、孕育、避孕节育等内容。随着农民工这一处于生育旺盛期的社会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变迁必然对中国人口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深入探讨流动后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缩小城乡之间生育率的差异,实现城乡人口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一直从事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弱势群体保护与发展领域的社会问题研究。目前,已与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圣塔菲研究所(SantaFeInsititute)、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ni一versityofCalifornia,Irvine)等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我们以农民工问题作为背景,将复杂性科学的分析方法引入公共管理和社会学领域,在社会系统复杂性、社会网络分析以及复杂系统建模等研究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性研究。相关研究内容被纳入西安交通大学“2ll”平台和“985”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建设,自2004年至今,这一研究领域已得到国家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项目(“985”工程)二期重点项目(批准号: 0720070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批准号:05ARK001,05CRK002)、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0671083)、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批准号:NCET一04-0931和NCET一07-0668)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以及美国圣塔菲研究所国际项目、斯坦福大学CDEHA种子基金(批准号:AG017253-06)等基金的联合资助,重点对以下三个专题进行研究:(1)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的现状特征、形成原因和融合后果研究;(2)社会网络对农民工的婚育、家庭和养老的观念与行为的影响研究;(3)面向农民工流动的复杂网络模型和网络分析方法研究。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培养博士后2人,培养博士7名(3人已获学位)、硕士5名(均已获学位)。上述专题的研究成果将陆续以专著的形式与读者分享。本书是专题(2)研究工作的阶段性小结。 本书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对中国当前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进行系统的研究。全书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农民工的生育讨论网络,生育讨论网络的结构对农民工生育讨论行为的影响,生育讨论网络对农民工的婚姻、生育观念与行为、避孕行为的现状及变迁的影响。 本书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数据来自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2005年4月在中国广东省深圳市进行的“深圳农民工调查”数据,在此感谢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人口流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辛勤劳动,也感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其他同仁和深圳市政府的大力协助。 本书由伍海霞负责统稿。参加本书撰写工作的还有博士生任义科、悦中山和任锋等,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是作者在人口社会学领域的部分研究成果总结。利用深圳实地调查数据,在揭示农民工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讨论网络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络视角实证分析了农民工的婚姻、生育和避孕观念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的研究结果对把握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民工的社会价值观与行为的变迁,促进城乡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制定有助于农民工观念与行为现代化的公共政策,推动城乡人口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把社会网络理论与分析方法,尤其是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应用于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公共管理研究,不仅丰富了公共管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的交叉研究方法,而且有助于解决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现实问题,对推动社会网络研究的深入发展有积极的理论价值。 《农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生育》可以为社会学、人口学、管理学等有关社会网络、农民工等问题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的辅助教材使用。
李树茁,陕西西安人,1991年获西安交通人学系统工程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与博士生导师、人门_卜发展研究所所长。兼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人口与资源研究所兼职教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等。主要从事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等领域的研究。合著《计划生育对中国妇女的双面影响》、《中国儿童生存的研究与实践》和《当代中国农村的招赘婚姻》等。 伍海霞,宁夏永宁人,200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工作,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家庭人口学等方面的研究。 韦艳陕,西铜川人,2007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人口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兼职副教授。主要从事性别偏好与婚育观念行为、女孩生存与社区干预以及农村流动人口方面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几个重要概念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四节 数据与方法第二章 生育观念与行为研究第一节 一般人群的生育观念与行为研究第二节 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与行为研究第三节 农民工生育观念与行为变迁的理论解释第三章 社会网络的研究与应用第一节 社会网络研究的起源与相关理论的发展第二节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第三节 社会网络在人口社会学中的应用第四节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流动人口问题研究第五节 社会讨论网络的相关研究第四章 数据采集第一节 调查地的选择与概况第二节 抽样调查第五章 农民工的个体生育讨论网络的特征分析第一节 网络规模第二节 关系结构第三节 趋同性与异质性第六章 农民工的整体生育讨论网络的特征分析第一节 整体生育讨论网络的描述性分析第二节 生育讨论网络的一般性特征第三节 生育讨论网络的复杂网络特征第七章 整体网络的结构对农民工生育讨论行为的影响第一节 研究设计第二节 网络结构对生育讨论行为的影响:p*回归分析第八章 个体网络对农民工的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影响第一节 婚姻观念与行为的现状分析第二节 基于个体网络的农民工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九章 个体网络对农民工的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影响第一节 农民工生育观念与行为的现状分析第二节 基于个体网络的农民工生育观念与行为的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十章 个体网络对农民工的避孕行为的影响第一节 农民工的避孕行为的现状分析第二节 基于个体网络的农民工避孕行为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设计第三节 结果与讨论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第一节 促进农民工生育观念与行为现代化的挑战与对策建议第二节 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国正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虽然中国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一度限制了人口流动,但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8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允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的规定,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原有的格局正在逐渐被打破,正如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中国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形成了农民工这一新兴的社会群体。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已达1.18亿人(国务院研究室,2006)。在未来,农民工还将在较长时期内长期存在,其规模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3)。对于农村劳动力来说,乡城流动仍然是一种向上的社会流动。由于乡城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和政策的限制,大多数农民没有更多的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机会和渠道,最理想的获得城市居民身份的渠道是参军和上大学。研究表明,只有近1000万的农民通过这两种渠道获得城市居民身份,仅占9亿农村人口的1%(陆学艺,2004)。因此,即使曾受城市社会的歧视,大量的农村人口依然不断地进入城市寻求工作。进入城镇已成为农民借以提高自身地位的一种重要方式(彭庆恩,1996)。有学者指出,农民工的流动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在地域上从农村向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向较发达地区流动;二是在职业上从农业向非农产业流动;三是在阶层上从低收入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向其他收入相对较高的职业阶层流动(李培林,1996)。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