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石路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石路 著  

页数:

319  

Tag标签:

无  

前言

  摆在读者面前的这套丛书,是新疆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成果。  说到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政治,这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又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和研究难度的课题。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心地带,不仅是连接欧亚大陆和中东的要冲,还是大国势力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必经之地,西方学者称之为“历史上的地理枢纽”。中亚五国的成立,使国际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之中亚诸国位于反恐的战略前沿且兼具能源为主的资源禀赋,这些因素都极大地提升了中亚地区的地缘价值。在文化的意义上,中亚地区同时体现出东方文明、南亚文明、欧洲一地中海文明的交汇和冲突,因此,这里被视为“东方”与“西方”文化互动博弈的连接点和接合部。深刻认识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变迁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切实维护我国的国家安全和稳定,构建于我有利的“睦邻”、“安邻”、“富邻”的和谐的周边国家关系,可谓意义深远。

内容概要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现实,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原理为指导,把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放在治理与善治理论的视野中考察,以此作为分析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基本理论前提。作者认为,在政府治理模式演进、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与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三者之问,存在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当代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演进过程,决定了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方向和途径,并由此促进了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反过来又推动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和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在梳理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作者从公民参与的生态环境、公民参与能力、公民参与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并从政府治理模式的变革、公民参与能力的提高和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探讨和提出了促进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

作者简介

石路,河南偃师人,新疆师范大学法经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7年7月毕业于华东师
范大学政治学理论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在《贵州民族研究》、《理论导刊》、《新疆大学学报》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目前主持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民族地区城市安全与危机管理机制研究——以新疆为例”一项,主持和参加省部级课题各一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缘由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问题的界定 (一)政府公共决策的含义 (二)公民参与的含义 三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一)国外相关研究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四 研究的逻辑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的逻辑框架 (二)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 治理理论:问题分析的理论基础 一 治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治理的含义 (二)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与过程 (三)治理和善治:一种新的政治分析框架 二 治理视野下的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治理理念下的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 (三)公民参与: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核心内容第三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实基础 一 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 (一)计划经济下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二)转型期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二 公民参与和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的变革 (一)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基本目标 (二)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价值 (三)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悖论与局限 三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分析 (一)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外部动力 (二)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内部动力 (三)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不足第四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能力分析 一 公民参与权 (一)公民参与的宪政地位 (二)公民参与权的法制保障 二 公民的政治和文化素质 (一)公民意识 (二)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 影响公民参与能力的社会因素 (一)公民的社会经济条件 (二)民间组织的发展第五章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分析 一 政务公开机制 (一)政务公开的发展及现状 (二)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 二 政府性民意表达机制 (一)信访制度 (二)行政听证制度 (三)其他制度形式 三 公共舆论机制 (一)传统媒介舆论 (二)网络舆论第六章 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与完善 一 政府治理变革:构建服务型政府 (一)服务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二)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 (三)政府公共决策文化的革新 二 提高公民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公民参与权的实现与法制保障 (二)公民文化的构筑 (三)公民社会的培育和发展 三 增强政府回应性: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机制创新 (一)政府公共决策公开制度 (二)政府公共决策咨询制度 (三)政府公共决策听证制度 (四)政府公共决策监督制度 (五)政府公共决策责任制度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四 研究的逻辑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的逻辑框架  本书以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为主题,基于治理和善治理论,首先探讨了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发展以及公民参与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的方向、公民参与在政府公共决策体制变革中具有的价值,当代中国政府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动力环境等问题;其次分别从政府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能力、公民参与的机制两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现状及问题;最后从政府治理变革、公民参与能力提高、制度完善和创新三个方面提出实现我国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的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思路。  除第一章绪论外,本书结构的主体部分总共分为五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  本书的第二章主要是对治理理论这一理论基础的阐释。首先通过对治理概念的梳理,解释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中国语境下作为一种政治分析框架的可适用性价  值,论证了治理理论成为分析政府公共决策中公民参与问题基本理论前提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向度和基本特征揭示治理理论的民主内涵,论述了公共政策是治理理念实  现的基本工具和手段,治理理念代表了政府公共决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最后,阐释了治理视野下公民参与作为政府公共决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和局限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政府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 PDF格式下载



此书内容写得不错,对公民参与的研究及实务工作有很大参考价值


是一本博士论文,思路清晰!


为了写调研文章,买来参考的 ,内容还行吧 。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