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刘卓红 等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卓红 等著  

页数:

275  

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生成及特色,揭示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渊源,重点探讨了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关系。重点探讨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几个主要思想:卢卡奇阶级意识理论及主体性哲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葛兰西的政治思想、布洛赫的社会历史哲学。

作者简介

刘卓红,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书籍目录

绪 论 与马克思一道超越马克思 一 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与超越 二 “异化”的批判与人类的拯救 三 社会主义政治的实践与民主的探索第一章 批判与继承——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生成及特色 一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反诘 二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渊源 三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特色第二章 实践性、总体性与主体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哲学基础 一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关系 二 实践观——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基石 三 总体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结构方法 四 主体性——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理论旨趣 五 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的评价与思考第三章 历史与阶级意识——卢卡奇社会历史哲学的主体性维度 一 阶级意识的一般考察 二 对阶级意识进行历史考察的三大分期 三 卢卡奇与马克思在主体性思想上的异同 四 阶级意识中的主体性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第四章 社会历史观的总体性维度——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一 马克思主义和哲学 二 总体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标志 三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革命的哲学第五章 国家、社会与领导权——葛兰西社会历史观的政治学视角 一 葛兰西政治思想的源起 二 葛兰西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葛兰西政治思想研究的理论价值第六章 “尚未”存在与乌托邦精神——布洛赫的社会历史哲学 一 布洛赫社会历史思想的发展轨迹 二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价值诉求与人类解放 三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逻辑本体与尚未存在 四 布洛赫历史哲学的方法论与关注碎片的总体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他认为,“不是经济动机在历史解释中的地位,而是总体的观点,使马克思主义同资产阶级科学有决定性的区别”。②因而,卢卡奇要求从总体性原则出发,重新研究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恢复被第二国际理论家所忽视的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辩证法。在他看来,要革命取得成功,除了必要的经济力量外,阶级意识和革命暴力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当最后的经济危机击中资本主义时,革命的命运(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是人类的命运)要取决于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成熟程度,即取决于它的阶级意识。”③他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真正领悟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用之武装工人阶级,以对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克服资产阶级的物化意识,形成无产阶级真正的“阶级意识”,“真正实践的阶级意识的力量和优势恰恰在于它能把隐藏在经济过程的相分离的征兆后面的自身的统一性看作是社会的总的发展趋势”。在卢卡奇看来,无产阶级只有运用阶级意识并作用于革命活动,改变自身被单纯作为资本主义生活过程中的“客体”的事实,完成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化,完成主客体的统一,才能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使命。卢卡奇接着进一步阐述了暴力在争取和保卫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斗争中的作用。在批评庸俗马克思主义者低估暴力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时,他指出:“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经济主义否认暴力在从一种经济生产制度到另一种经济生产制度的过渡中的重要性。它依据的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性’,这种经济发展借助于它自身的绝对权力而不诉诸粗野的、‘超经济的’暴力来实现这种过渡”⑤,而这种“合乎逻辑的、一直向前的继续发展,要求社会主义在没有‘超经济的’暴力的情况下通过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实现,这同资本主义永久存在下去的论点客观上是同义的”⑥。


编辑推荐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文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 PDF格式下载



好书,很好的老师


内容挺详细的,但是由于个人专业性不强,看起来挺吃力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