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生成(田野中国)

臧得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臧得顺  

页数:

39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本《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生成——巨变中的农地产权制度研究》由臧得顺著,是从“地权问题”切入对非正式制度的研究。地权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问题,也是研究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此书中,他基于对他的家乡山东省宁阳县磁窑镇三个村落和湖北省宜昌市(他工作过三年的三峡大学所在的市)一个郊区村落的调查,深入探讨了中国农地产权的本质、特征及改革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该书借鉴了“关系产权”的视角,透视了地权中的社会关系及非正式制度,提出了“关系地权”、“谋地型乡村精英”、小农的“钟摆式理性区间”、“培育社会型政府”(相对于奥尔森的“强化市场型政府”)等一系列概念,形成自己的分析当代中国农村农地产权变革的理论框架。

作者简介

  臧得顺,1977年生,山东省宁阳县人,现在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工作。1999年7月毕业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文秘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4月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2001年9月、2004年6月~2007年9月分别任中学教师和大学教师。2007年9月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师从著名社会学家李培林研究员攻读社会学博士,2010年7月顺利毕业并获法学博士学位。  学术兴趣与关注方向:经济社会学、制度运行与制度变迁、乡村发展、劳资关系、文化研究等。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三 研究视角、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 调查的村庄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本研究的概念、命题、分析框架
 一 产权制度研究的经济学定势
 二 产权制度研究的法学期望
 三 产权制度研究的社会学视角
 四 本研究的学术起点与分析框架
第二章 晚清以降的农地思想演变与制度变迁
 一 农地思想演变的脉络
 二 中国农地法规政策与制度框架的变迁
第三章 臧村农地流转市场的社会建构
 一 臧村农地:出了啥问题?
 二 案例:什么样的问题?
 三 案例分析:农地流转市场的社会建构
第四章 金氏家族与金村合作公司的筹划
 一 新时期乡村精英的分化:外出派与留守派
 二 “谋地型乡村精英”的宏伟计划:从土地上找路子
 三 案例分析:金村合作公司项目为什么会失败?
第五章 朴村征地:村民唯有“弱武器”
 一 朴村三次大型征地:承包地的“大调整”
 二 朴村“谋地型乡村精英”的谋利手段
 三 案例:朴村失地农民的生活百态
 四 简短分析:用“弱武器”进行“日常形式的反抗”
第六章 桥村征地:村民运用“强武器”
 一 桥村征地情况
 二 政府政策与村干部的角色功能
 三 失地农民的维权行动
 四 案例分析:“谋地型乡村精英”谋利程度的影响因素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含义
 一 研究结论:“关系地权”的实践逻辑
 二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三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鲁、鄂四村基本情况数据表
附录2 个案村实地调查材料
写作后记
出版后记

章节摘录

  2.杨一介:农地权利体系建构  在《中国农地权基本问题--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形成与扩展》一书中,杨一介从农地权的一般问题出发,立足于农民的切身利益,从政治、经济和历史传统等多角度切人,将中国集体农地权问题置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对集体农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中国集体农地权利的基本问题进行了具体、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中国集体农地权利体系的形成和扩展是这样一个过程,在法律和其他因素特别是农地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集体农地权利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变化,国家和集体、国家和农户以及集体和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集体和农户的权利义务关系也逐步形成以法律支持的分配关系,国家和集体对农地制度的安排逐步从全能主义向职能主义、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农户对农地的支配权得以强化,国家和集体对农地的支配地位重新得到审视,并且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被削弱,国家和集体只能在法定范围内参与农地收益的分配,而不再对农地权利的实现途径进行过度干预。这个过程的向前推进,必须有以权利为核心内容的民事法律制度的支持(杨一介,2003:8~9)。  杨一介的研究,是以农地权利体系的建构为突破口,欲解决以权利为核心内容的民法在中国农村的实践问题,探讨的是民法究竟怎样改造着中国农村社会,中国农村在民法对其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民法在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谋地型乡村精英的生成(田野中国)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