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8辑)

王思斌 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王思斌  

页数:

252  

内容概要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8辑)》作者系长期从事社会工作教学、研究及实践的学者、专家,他们深入实际,调查并总结社会工作的经验,对新时期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变迁与发展、社会工作者的使命及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法和策略等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书既是学术取向的,也是实践取向的。这些论文不仅代表了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的最高水平,也体现了社会工作者的现实关怀,而且对于推动中国福利事业的发展、建立中国社会工作的理论体系、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水平和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书籍目录

[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中国社会福利的内卷化及发展——中国市场化转型中社会福利制度的变迁福利的理念和中国社会政策的限制——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中国社会政策的概念、议题与挑战:一个框架描述我国医疗保险改革的跨部门政策执行模式——以B市为个案的研究资产建设与儿童福利:兼论儿童发展账户在中国的可行性[社会工作研究]重构社会工作专业的使命关于中国社会工作的叙述反思式学习在社会工作实习中的应用——以中山大学实习课程为例政府与NGO之间的关系转型:对三个组织案例的研究

章节摘录

  (3)提出社会福利内卷化的意义  以上对社会福利内卷化作了分析和说明,下面我们再稍微集中地从比较的角度对这一概念的特点做一些说明。第一,以往的“内卷化”概念是针对文化类型或生产方式(也可以算作一种文化模式)而言的,基本上指的是在某种文化模式下没有发展的状态,在黄宗智那里则是“没有发展的增长”,这样“内卷化”就是结构的或效率的。社会福利内卷化则主要指在一定投入下的“效益”(福利效果)问题,这里说的不是文化模式,而是政策模式,或政策的行动结构。第二,以往的“内卷化”‘更多的指所研究对象的结构性特征,而社会福利内卷化则主要着眼它的功能,这里有明显的价值因素。很显然,这与社会福利本身的特征有关--社会福利是价值相关的。第三,以往的内卷化大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研究整个文化、生产方式的非发展特征。而社会福利内卷化则从内部结构(社会福利责任结构)的角度分析问题,这与社会福利效益的分配性有关。第四,由于社会福利内卷化是一定经济社会背景下的现象,是社会政策的偏误造成的,所以有较强的可矫正性,而以往文化模式的“内卷化”则不然。这样,本文的社会福利内卷化概念就既遵循了以往“内卷化”的实质性意义,又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  那么,提出社会福利的内卷化这一概念有哪些意义呢?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第一,对我国改革以来社会福利的发展特征作出了概括。自实质性地在公共服务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以来,中低层收入群体、知识界和某些政府部门就发现了市场化的弊端,关于“看病贵”、“看病难”、“读书贵”、“读书难”的抱怨和批判不绝于耳,但是没有给出一个集中的概括。将“内卷化”概念引入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领域,有利于说明上述现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出本质性说明。  第二,指出了社会福利内卷化的原因。社会福利内卷化是中国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现象,社会总财富的增加并不自动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社会福利内卷化分析指出了不恰当地对公共服务、社会福利服务进行市场化改革,将公共物品变为商品,会发生社会福利内卷化现象。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8辑) PDF格式下载



此商品还行吧,王思斌老师编的,对于了解当代社会工作有一定作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