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焦循学术论略

刘建臻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建臻  

页数:

297  

字数:

267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焦循是清代著名学者,于学无所不通,于经无所不治,著书数百卷,其中用力特深的,为《周易》、《论语》、《孟子》三书。《焦循学术论略》就焦循的学术渊源、交游经历、平生所著学术成果、学术宗旨及学术影响,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令人信服地道出了焦循经学、史学、算学、文学方面的治学成就及其学术意义,揭示了焦循在中国学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焦循学术论略》由刘建臻所著。

作者简介

  刘建臻,1964年生,甘肃天水人,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先后获史学学士、文献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著有《清代扬州学派经学研究》、《焦循著述新证》。所辑校的《焦循诗文集》荣获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一等奖。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学术渊源
第一节 依傍前人之书以求之
第二节 深受里中学风的习染
第三节 家传易学,渊源有自
第四节 良师益友,振兴教诱
第五节 蓄书读书,精益求精
第二章 学术交游
第一节 年少读书时期
第二节 设馆授徒阶段
第三节 游历鲁浙之时
第四节 与修志书期间
第三章 学术著作
第一节 著成及存世之书
第二节 未成、亡佚及伪托之书
第四章 学术宗旨
第一节 易学宗旨
第二节 数学、史学与文学旨趣
第五章 学术影响
第一节 师其法而成书
第二节 继其学而著书
第三节 探其学术旨趣
第四节 评其学术优劣
附录 焦循交游简表

章节摘录

  2.帮助阮元编书  一是《淮海英灵集》。该书卷首《凡例》中,在“助元征诗”三十七人、助元编缉”六人中,都有焦循的名字。《里堂札记·丁巳手札·答阮芸台先生》、《戊午手札·答阮芸台先生》等处,焦循也多有叙述。  二是《扬州图经》。《扬州足征录·序》:“岁丙寅,宁化伊公守扬州,时抚部阮公在籍,相约纂辑《扬州图经》、《扬州文粹》两书,余分任其事。明年,伊公以忧去,抚部亦起服入朝,事遂寝。”但焦循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或考订地名,或研究分类,或辑录资料,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如《里堂札记·丁卯手札·答阮芸台先生:“《汉书》、《三国志》、《晋书》、《新唐书》、《明史》,仍复一一究采,既费目力,又费日力,凡百余日,未尝自怠。”虽然终未成书,却在人才、资料和理论上为随后编纂《扬州府志》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焦循和阮元的学术交往中,非常尊重对方的研究成果。可也有例外:《里堂文稿》中的《代阮抚军撰毛西河全集序》,与《揅经室二集》卷七的《毛西河检讨全集后序》大体一致,只是焦文详而阮文略而已,显出一人之手;《浙江图考》收于《揅经室集》之中,可焦循不止一次以之为自己所作,《里堂札记·甲子手札·与洪宾华》:“阮中丞所刻诸书,惟《浙江图考》专出弟一人之手,其书较他刻少为明洁,特送上一部。”在《注易日记》卷末也清楚地注明:“《浙江图考》(代阮宫保撰)。”个中缘由,有待考索。  3.彼此表彰其学  对于焦循之学,阮元极力予以表彰,称《北湖小志》“足觇史才”,赞《易学三书》“石破天惊”,终而尊之为“通儒”。  ……


编辑推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自古就是人文荟萃、文化昌盛之地,为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山川形胜,人文氤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源远流长,绵亘至今。扬州大学是淮扬文化区域唯一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学校整合人文社会科学诸学科的精干力量,对传统文化、区域文化进行综合研究,阐扬其独特蕴涵并寻找其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变革相结合的生长点,以求对地方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以区域名称命名的《淮扬文化研究文库》,是扬州大学“人文传承与区域社会发展”重点学科“历史文化与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方向的标志性成果。“文库”汇集了扬州大学众多学者的智慧和学识,是一项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型文化工程。“文库”的出版,将对当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五个文明”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区域科学发展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焦循学术论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