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
2012-8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俞祖华
317
269000
无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由俞祖华著,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对学术界有关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提出来近代民族主义的几种类型,以及与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等“三大思潮”的关系;下篇具体全面地探讨了社会巨变对民族精神的影口向、中华民族精神概念的形成、国民性弱点的反省、传统民族精神的弘扬与重铸、新民族精神的形成、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反抗侵略对民族精神的提振,以及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构建与升华。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对近代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华民族精神发展的考察与探讨,对引导民族主义的健康发展,对深化民族精神、民族文化与文化领域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俞祖华
鲁东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负责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历史学)负责人,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负责人。出版有《深沉的民族反省》《王懿荣与甲骨文》《中华民族精神论》《中华民族精神新论》《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研究通览》等著作十多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绪论
上篇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
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综述
二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类型、格局及主导价值
三 民族主义:近代三大思潮的并生系统与类型区隔
四 民族主义涌动与中华民族精神的自觉
附录 “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下篇 近代中国社会的巨变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与升华
五 “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近代中国社会的深刻巨变
六 全球化趋势下的新认知:“中华民族”“民族精神”概念的形成
七 近代民族反省思潮与对民族性弱点的反思
八 传统民族精神在近代的弘扬与重铸
九 以科学、民主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之生成
十 在继承中外民族精神基础上的综合创新
十一 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提振
十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精神的建构与升华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萧功秦指出,在近代中国“自卫型民族主义”中,务实的民族主义是主流形态,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与一些后进国家的“自卫型”民族主义相比较,它不是依托某种宗教传统作为民族认同的凝聚力与基础的;与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相比较,这种近代民族主义,具有明显的由外部压力激发的“反应性”特点。 史革新认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特征主要有三:一是反对目标的双重性,既反对国内的民族压迫,又反对来自国外的民族压迫;二是始终与民主主义、爱国主义相结合;三是不断克服狭隘民族情绪,理性民族主义占主流地位。 易刚明指出,与欧洲民族主义相比较,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具有自己的特点:第一,产生时间不同。中国民族主义产生的时间比欧洲晚。欧洲近代民族主义起源于16世纪的尼德兰革命,最终形成于18世纪。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基本形成于20世纪初。第二,形式和内容不同。欧洲民族主义属内源型,主要内容是借民族主义反对专制主义实现民主主义,侧重点是个人政治权利和自由: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属外源型,内容主要是反对外来统治以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侧重点是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发展权。第三,发展轨迹不同。欧洲民族主义是先有商品经济后有民族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商品经济较弱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郑大华主张分阶段地分析、归纳近代民族主义的特点:清末民初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阶段,其特征有三:一是新(近代民族主义)旧(传统民族主义)杂糅,而新(近代民族主义)的量在增加,旧(传统民族主义)的量在减少;二是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亦即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争取国内各民族的平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三是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的结合,亦即推翻国外和国内民族压迫的斗争与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的斗争结合起来。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阶段,其特征也有三:一是反帝与反封建的结合;二是从思想文化上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并认定解决民族危机的不二法门就是从文化上入手,谋求文化上的解决;三是民族主义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思想运动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九一八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高涨阶段。特征有二:一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从原来的反省、批判传统文化转变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二是国内各个阶级,各党各派、各种政治势力逐渐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共同抗战的局面。
《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现代转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