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叔同说佛讲经大全集

李叔同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李叔同  

页数:

362  

字数:

48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代序一  法 味  丰子恺  暮春的一天,弘一师从杭州招贤寺寄来一张邮片说:  “近从温州来杭,承招贤老人殷勤相留,年内或不复他适。”  我于六年前将赴日本的前几天的一夜,曾在闸口凤生寺向他告别。以后仆仆奔走,沉酣于浮生之梦,直到这时候未得再见,这一天接到他的邮片,使我非常感兴。那笔力坚秀、布置妥贴的字迹,和简洁的文句,使我陷入了沉思。做我先生时的他,出家时的他,六年前告别时的情景,六年来的我……霎时都浮出在眼前,觉得这六年越发像梦了。我就决定到杭州去访问。过了三四日,这就被实行了。  同行者是他的老友,我的先生S,也是专程去访他的。从上海到杭州的火车,几乎要行六小时。我在车中,一味回想着李叔同先生——就是现在的弘一师——教我绘图音乐那时候的事。对座的S先生从他每次出门必提着的那只小篮中抽出一本小说来翻,又常常向窗外看望。车窗中最惹目的是接续奔来的深绿的桑林。  车到杭州,已是上灯时候。我们坐东洋车到西湖边的清华旅馆定下房间,就上附近一家酒楼去。杭州是我的旧游之地。我受李叔同先生之教,就在贡院旧址第一师范。八九年来,很少重游的机会,今晚在车中及酒楼上所见的夜的杭州,面目虽非昔日,然青天似的粉墙,棱角的黑漆石库墙门,冷静而清楚的新马路,官僚气的藤轿,叮当的包车,依然是八九年前的杭州的面影,直使我的心暂时返了童年,回想起学生时代的一切事情来。这一夜天甚黑,我随S先生去访问了几个住在近处的旧时师友,不看西湖就睡觉了。  翌晨七时,即偕S先生乘东洋车赴招贤寺。走进正殿的后面,招贤老人就出来招呼。他说:  “弘一师日间闭门念佛,只有送饭的人出入,下午五时才见客。”  他诚恳地留我们暂时坐谈,我们就在殿后窗下的椅上就座,S先生同他谈话起来。  招贤老人法号弘伞,是弘一师的师兄,二人是九年前先后在虎跑寺剃度的。我看了老人的平扁的颜面,听了他的黏润的声音,想起了九年前的事:  他本来姓程名中和。李先生剃度前数月,曾同我到玉泉寺去访他,且在途中预先对我说:  “这位程先生在二次革命时曾当过团长(?),亲去打南京。近来忽然悟道,暂住在玉泉寺为居士,不久亦将剃度。”  我第一次见他时,他穿着灰白色的长衫,黑色的马褂,靠在栏上看鱼。一见他那平扁而和蔼的颜貌,就觉得和他的名字“中和”异常调和。他的齿的整齐,眼线的平直,面部的丰满,及脸色的暗黄,一齐显出无限的慈悲,使人见了容易联想螺狮顶下的佛面,万万不会相信这面上是配戴军帽的。不久,这位程居士就与李先生相继出家。后来我又在虎跑寺看见他穿了和尚衣裳做晚课,听到他的根气充实而永续不懈的黏润的念佛声。  这是九年前的事了。如今重见,觉得除了大概因刻苦修行而蒙上的一层老熟与镇静的气象以外,声音笑貌依然同九年前一样。在他,九年的时间真是所谓“如一日”吧!记得那时我从杭州读书归来,母亲说我的面庞像猫头;近来我返故乡,母亲常说我面上憔悴瘦损,已变了狗脸了。时间,在他真是“无老死”的,在我真如灭形伐性之斧了。——当S先生和他谈话的时候我这样想。  坐了一会,我们就辞去。出寺后,又访了湖上几个友人,就搭汽车返旗营。在汽车中谈起午餐,我们准拟吃一天素。但到了那边,终于进王饭儿店去吃了包头鱼。  下午我与S先生分途,约于五时在招贤寺山门口会集。等到我另偕了三个也要见弘一师的朋友到招贤寺时,见弘一师已与S先生对坐在山门口的湖岸石埠上谈话了。弘一师见我们,就立起身来,用一种深欢喜的笑颜相迎。我偷眼看他,这笑颜直保留到引我们进山门之后还没有变更。他引我们到了殿旁一所客堂。室中陈设简单而清楚,除了旧式的椅桌外,挂着梵文的壁饰和电灯。大家坐了,暂时相对无言。然后S先生提出话题,介绍与我同来的Y君。Y君向弘一师提出关于儒道、佛道的种种问题,又缕述其幼时的念佛的信心,及其家庭的事情。Y君每说话必垂手起立。弘一师用与前同样的笑颜,举右手表示请他坐。再三,Y君直立如故。弘一师只得保持这笑颜,双手按膝而听他讲。  我危坐在旁,细看弘一师神色颇好,眉宇间秀气充溢如故,眼睛常常环视座中诸人,好像要说话。我就乘机问他近来的起居,又谈及他赠给立达学园的《续藏经》的事。这经原是王涵之先生赠他的,他因为自己已有一部,要转送他处,去年S先生就为达立学园向他请得了,弘一师因为以前也曾有二人向他请求过,而久未去领,故嘱我写信给那二人,说明原委,以谢绝他们。他回入房里去了许久,拿出一张通信地址及信稿来,暂时不顾其他客人,同我并坐了,详细周到地教我信上的措词法。这种丁宁郑重的态度,我已十年不领略了。这时候使我顿时回复了学生时代的心情。我只管低头而唯唯,同时俯了眼窥见他那绊着草鞋带的细长而秀白的足趾,起了异常的感觉。  “初学修佛最好是每天念佛号。起初不必求长,半小时、一小时都好。惟须专意,不可游心于他事。要练习专心念佛,可自己暗中计算,以五句为一单位,凡念满五句,心中告了段落,或念满五句,摘念珠一颗。如此则心不暇他顾,而可专意于念佛了。初学者以这步功夫为要紧,又念佛时不妨省去‘南无’二字,而略称‘阿弥陀佛’。则可依时辰钟的秒声而念,即以‘的格(强)的格(弱)’的一个节奏(rhythm)的四拍合‘阿弥陀佛’四字,继续念下去,效果也与前法一样。”  Y君的质问引起了弘一师普遍的说教。旁的人也各提出话问:有的问他阿弥陀佛是什么意义,有的问他过午不食觉得肚饥否,有的问他壁上挂着的是什么文字。  我默坐旁听着,只是无端地怅惘。微雨飘进窗来,我们就起身告别。他又用与前同样的笑颜送我们到山门外,我们也笑着,向他道别,各人默默地慢慢地向断桥方面踱去。走了一段路,我觉得浑身异常不安,如有所失,却想不出原因来。忽然看见S先生从袋中摸出香烟来,我恍然悟到这不安是刚才继续两小时模样没有吸烟的原故,就向他要了一支。  是夜我们吃了两次酒,同席的都是我的许久不见的旧时师友。有几个先生已经不认识我,旁的人告诉他说:“他是丰仁。”我听了别人呼我这个久已不用的名字,又立刻还了我的学生时代。有一位先生与我并座,却没有认识我,好像要问尊姓的样子。我不知不觉地装出幼时的语调对他说:“我是丰仁,先生教过我农业的。”他们筛酒时,笑着问我:“酒吃不吃?”又有拿了香烟问我“吸烟不”的。我只答以“好的,好的”,心中却自忖着“烟酒我老吃了”!教过我习字的一位先生又把自己的荸荠省给我吃。我觉得非常拘束而不自然,我已完全孩子化了。  回到旅馆里,我躺在床上想:“杭州恐比上海落后十年吧!何以我到杭州,好像小了十岁呢?”  翌晨,S先生因有事还要句留,我独自冒大雨上车返上海。车中寂寥得很,想起十年来的心境,犹如常在驱一群无拘束的羊,才把东边的拉拢,西边的又跑开去。拉东牵西,瞻前顾后,困顿得极。不但不由自己拣一条路而前进,连体认自己的状况的余暇也没有。这次来杭,我在弘一师的明镜里约略照见了十年来自己的影子了。我觉得这次好像是连续不断的乱梦中一个欠伸,使我得暂离梦境;拭目一想,又好像是浮生路上的一个车站,使我得到数分钟的静观。  车到了上海,浮生的淞沪车又载了我颠簸倾荡地跑了!更不知几时走尽这浮生之路。  过了几天,弘一师又从杭州来信,大略说:“音出月拟赴江西庐山金光明会参与道场,愿手写经文三百页分送各施主。经文须用朱书,旧有朱色不敷应用,愿仁者集道侣数人,合赠英国制水彩颜料vermilion(朱红)数瓶。”末又云,“欲数人合赠者,俾多人得布施之福德也。”  我与S先生等七八人合买了八瓶Windsor Newton(温泽·牛顿)制的水彩颜料,又添附了十张夹宣纸,即日寄去。又附言说:“师赴庐山,必道经上海,请预示动身日期,以便赴站相候。”他的回信是:“此次过上海恐不逗留,秋季归来时再图叙晤。”  后来我返乡石门,向母亲讲起了最近访问做和尚的李叔同先生的事。又在橱内寻出他出家时送我的一包照片来看。其中有穿背心、拖辫子的,有穿洋装的,有扮《白水滩》里的十三郎的,有扮《新茶花女》里的马克的,有作印度人装束的,有穿礼服的,有古装的,有留须穿马褂的,有断食十七日后的照相,有出家后僧装的照相。在旁同看的几个商人的亲戚都惊讶,有的说:“这人是无所不为的,将来一定要还俗。”有的说:“他可赚二百块钱一月,不做和尚多好呢!”次日,我把这包照片带到上海来,给学园里的同事们学生们看。有许多人看了,问我:“他为什么做和尚?”  暑假放了,我天天袒衣跣足,在过街楼上——所谓家里写意度日。友人W君新从日本回国,暂寓我家里,在我的外室里堆了零零星星好几堆的行李物件。  有一天早晨,我与W君正在吃牛乳,坐在藤椅上翻阅前天带来的李叔同先生的照片,P、T两儿正在外室翻转W君的柳条行李的盖来坐船,忽然一个住在隔壁的学生张皇地上楼来,说:“门外有两个和尚在寻问丰先生,其一个样子好像是照相上见过的李叔同先生。”  我下楼一看,果然是弘一、弘伞两法师立在门口。起初我略有些张皇失措,立了一歇,就延他们上楼。自己快跑几步,先到室外把P、T两儿从他们的船中抱出,附耳说一句:“陌生人来了!”移开他们的船,让出一条路,回头请二法师入室,到过街楼去。我介绍了W君,请他们坐下了,问得他们是前天到上海的,现寓大南门灵山寺,要等江西来信,然后决定动身赴庐山的日期。  弘一师起身走近我来,略放低声音说:  “子恺,今天我们要在这里吃午饭,不必多备菜,早一点好了。”  我答应着忙走出来,一面差P儿到外边去买汽水,一面叮嘱妻即刻备素菜,须于十一点钟开饭。因为我晓得他们是过午不食的。记得有人告诉我说,有一次杭州有一个人在一个素馆子里办了盛馔请弘一师午餐,陪客到齐已经一点钟,弘一师只吃了一点水果。今天此地离市又远,只得草草办点了。我叮嘱好了,回室,邻居的友人L君、C君、D君,都已闻知了来求见。  今日何日?我梦想不到书架上这堆照片的主人公,竟来坐在这过街楼里了!这些照片如果有知,我想一定要跳出来,抱住这和尚而叫“我们都是你的前身”吧!  我把它们捧了出来,送到弘一师面前。他脸上显出一种超然而虚空的笑容,兴味津津地一张一张地翻开来看,为大家说明,像说别人的事一样。  D君问起他家庭的事。他说在天津还有阿哥、侄儿等;起初写信去告诉他们要出家,他们复信说不赞成,后来再去信说,就没有回信了。  W君是研究油画的,晓得他是中国艺术界的先辈,拿出许多画来,同他长谈细说地论画,他也有时首肯,有时表示意见。我记得弘伞师向来是随俗的,弘一师往日的态度比弘伞师谨严得多。此次却非常地随便,居然亲自到我家里来,又随意谈论世事。我觉得惊异得很!这想来是功夫深了的结果吧。  饭毕,还没有到十二时。弘一师颇有谈话的兴味,弘伞师似也喜欢和人谈话。寂静的盛夏的午后,房间里充满着从窗外草地上反射进来的金黄的光,浸着围坐谈笑的四人——两和尚,W与我。我恍惚间疑是梦境。  七岁的P儿从外室进来,靠在我身边,咬着指甲向两和尚的衣裳注意。弘一师说她那双眼生得距离很开,很是特别,他说:“蛮好看的!”又听见我说她欢喜画画,又欢喜刻石印,二法师都要她给他们也刻两个。弘一师在石上写了一个“月”字(弘一师近又号轮月),一个“伞”字,叫P儿刻。当她侧着头,汗淋淋地抱住印床奏刀时,弘一师不瞬目地注视她,一面轻轻地对弘伞说:“你看,专心得很!”又转向我说:“像现在这么大就教她念佛,一定很好。可先拿因果报应的故事讲给她听。”我说:“杀生她本来是怕的。”弘一师赞好,就说:“这地板上蚂蚁很多。”他的注意究竟比我们周到。  话题转到城南草堂与超尘精舍,弘一师非常兴奋,对我们说:  “这是很好的小说题材!我没有空来记录,你们可采作材料呢。”现在把我所听到的记在下面。  他家在天津,他的父亲是有点资产的。他自己说有许多母亲,他父亲生他时,年纪已经六十八岁。五岁上父亲就死了。家主新故,门户又复杂,家庭中大概不安。故他关于母亲,曾一皱眉,摇着头说:“我的母亲——生母很苦!”他非常爱慕他母亲。二十岁时陪了母亲南迁上海,住在大南门金洞桥(?)畔一所许宅的房子——即所谓城南草堂,肄业于南洋公学,读书奉母。他母亲在他二十六岁的时候就死在这屋里。他自己说:“我从二十岁至二十六岁之间的五六年,是平生最幸福的时候。此后就是不断的悲哀与忧愁,一直到出家。”这屋的所有主许幻园是他的义兄,他与许氏两家共居住在这屋里,朝夕相过从。这时候他很享受了些天伦之乐与俊游之趣。他讲起他母亲死的情形,似乎现在还有余哀。他说:“我母亲不在的时候,我正在买棺木,没有亲送。我回来,已经不在了!还只四十几岁!”大家庭里的一个庶出(?)的儿子,五岁上就没有父亲,现在生母又死了,丧母后的他,自然像游丝飞絮,飘荡无根,于家庭故乡,还有什么牵挂呢?他就到日本去。  在日本时的他,听说生活很讲究,天才也各方面都秀拔。他研究绘画、音乐,均有相当的作品,又办春柳剧社,自己演剧,又写得一手好字,作出许多慷慨悲歌的诗词文章。总算曾经尽量发挥过他的才华。后来回国,听说曾任《太平洋报》的文艺编辑,又当过几个学校的重要教师,社会对他的待遇,一般地看来也算不得薄。但在他自己,想必另有一种深的苦痛,所以说“母亲死后到出家是不断的忧患与悲哀”,而在城南草堂读书奉母的“最幸福的”五六年,就成了他的永远的思慕。  他说那房子旁边有小浜,跨浜有苔痕苍古的金洞桥,桥畔立着两株两抱大的柳树。加之那时上海绝不像现在的繁华,来去只有小车子,从他家坐到大南门给十四文大钱已算很阔绰,比起现在的状况来如同隔世,所以城南草堂更足以惹他的思慕了。他后来教音乐时,曾取一首凄婉呜咽的西洋有名歌曲My Dear Old Sunny Home(《我可爱的阳光明媚的老家》)来改作一曲《忆儿时》,中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之句,恐怕就是那时的自己描写了。  自从他母亲去世,他抛弃了城南草堂而去国以后,许家的家运不久也衰沉了,后来这房子也就换了主人。□年之前,他曾经走访这故居,屋外小浜,桥,树,依然如故,屋内除了墙门上的黄漆改为黑漆以外,装修布置亦均如旧时,不过改换了屋主而已。  这一次他来上海,因为江西的信没有到,客居无事,灵山寺地点又在小南门,离金洞很近,还有,他晓得大南门有一处讲经念佛的地方叫超尘精舍,也想去看看,就于来访我的前一天步行到大南门一带去寻访。跑了许久,总找不到超尘精舍。他只得改道访城南草堂去。  哪里晓得!城南草堂的门外,就挂着超尘精舍的匾额,而所谓超尘精舍,正设在城南草堂里面!进内一看,装修一如旧时,不过换了洋式的窗户与栏杆,加了新漆,墙上添了些花墙洞。从前他母亲所居的房间,现在已供着佛像,有僧人在那里做课了。近旁的风物也变换了,浜已没有,相当于浜处有一条新筑的马路,桥也没有,树也没有了。他走上转角上一家旧时早有的老药铺,药铺里的人也都已不认识。问了他们,方才晓得这浜是新近被填作马路的,桥已被拆去,柳亦被砍去。那房子的主人是一个开五金店的人,那五金店主不知是信佛还是别的原故,把它送给和尚念佛了。  弘一师讲到这时候,好像兴奋得很,说:“真是奇缘!那时候我真有无穷的感触啊!”其“无穷”两字拍子延得特别长,使我感到一阵鼻酸。后来他又说:“几时可陪你们去看看。”  这下午谈到四点钟,我们引他们去参观园,又看了他所赠的《续藏经》,五点钟送他们上车返灵山寺,又约定明晨由我们去访,同去看城南草堂。  翌晨九点钟模样,我偕W君、C君同到灵山寺见弘一师,知江西信于昨晚寄到,已决定今晚上船,弘伞师正在送行李买船票去,不在那里。座谈的时候,他拿出一册白龙山人墨妙来送给我们,说是王一亭君送他,他转送立达图书室的。过了一会,他就换上草鞋,一手夹了照例的一个灰色的小手巾包,一手拿了一顶两只角已经脱落的蝙蝠伞,陪我们看城南草堂去。  走到了那地方,他一一指示我们。哪里是浜,哪里是桥,树,哪里是他当时进出惯走的路。走进超尘精舍,我看见屋是五开间的,建筑总算讲究,天井虽不大,然五间共通,尚不窄仄,可够住两分人家。他又一一指示我们,说:这是公共客堂,这是他的书房,这是他私人的会客室,这楼上是他母亲的住室,这是挂“城南草堂”的匾额的地方。  里面一个穿背心的和尚见我们在天井里指点张望,就走出来察看,又打宁波白招呼我们坐,弘一师谢他,说:“我们是看看的。”又笑着对他说:“这房子我曾住过,二十几年以前。”那和尚打量了他一下说:“哦,你住过的!”  我觉得今天看见城南草堂的实物,感兴远不及昨天听他讲的时候浓重,且眼见的房子、马路、药铺,也不像昨天听他讲的时候的美而诗的了。只是看见那宁波和尚打量他一下而说那句话的时候,我眼前仿佛显出二十几年前后的两幅对照图,起了人生刹那的悲哀。回出来时,我只管耽于遐想:  “如果他没有这母亲,如果这母亲迟几年去世,如果这母亲现在尚在,局面又怎样呢?恐怕他不会做和尚,我不会认识他,我们今天也不会来凭吊这房子了!谁操着制定这局面的权分呢?”  出了弄,步行到附近的海潮寺一游,我们就邀他到城隍庙的素菜馆里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他谈起世界佛教居士林尤惜阴居士为人如何信诚,如何乐善。我们晓得他要晚上上船,下午无事,就请他引导到世界佛教居士林去访问尤居士。  世界佛教居士林是新建的四层楼洋房,非常庄严灿烂。第一层有广大的佛堂,内有很讲究的坐椅,拜垫,设备很丰富,许多善男信女在那里拜忏念佛。问得尤居士住在三层楼,我们就上楼去。这里面很静,各处壁上挂着“缓步低声”的黄色的牌,看了使人愈增严肃。三层楼上都是房间。弘一师从一房间的窗外认识到尤居士,在窗玻璃上轻叩了几下,我就看见一位五十岁模样的老人开门出来,五体投地地拜伏在弘一师脚下,好像几乎要把弘一师的脚抱住。弘一师但浅浅地一鞠躬,我站在后面发呆,直到老人起来延我入室,始回复我的知觉,才记得他是弘一师的皈依弟子。  尤居士是无锡人,在上海曾做了不少的慈善事业,是相当知名的人。就是向来不关心于时事的我,也是预早闻其名的。他的态度、衣裳,及房间里的一切生活的表象,竟是非常简朴,与出家的弘一师相去不远。于此我才知道居士是佛教的最有力的宣传者。和尚是对内的,居士是对外的。居士实在就是深入世俗社会里去现身说法的和尚。我初看见这居士林建筑设备的奢华,窃怪与和尚的刻苦修行相去何远。现在看了尤居士,方才想到这大概是对世俗的方便罢了。弘一师介绍我们三人,为我们预请尤居士将来到立达学园讲演,又为我们索取了居士林所有赠阅的书籍各三份。尤居士就引导我们去瞻观舍利室。  舍利室是一间供舍利的、约二丈见方的房间。没有窗,四壁全用镜子砌成,天花板上悬四盏电灯,中央设一座玲珑灿烂的红漆金饰的小塔,四周地上设有四个拜垫,塔底角上悬许多小电灯,其上层中央供一水晶样的球,球内的据说就是舍利。舍利究竟是什么样一种东西,因为我不大懂得,本身倒也惹不起我什么感情;不过我觉得一入室,就看见自己立刻化作千万身,环视有千万座塔,千万盏灯,又面面是自己,目眩心悸,我全被压倒在一种恐怖而又感服的情绪之下了。弘一师与尤居士各参拜过,就鱼贯出室。再参观念佛堂、藏经室。我们就辞尤居士而出。  步行到海宁路附近,弘一师要分途独归,我们要送他回到灵山寺。他坚辞说:“路我认识的,很熟,你们一定回去好了,将来我过上海时再见。”又拍拍他的手巾包笑说:“做电车的铜板很多!”就转身进弄而去。我目送着他,直到那瘦长的背影没入人丛中不见了,始同W君、C君上自己的归途。  这一天我看了城南草堂,感到人生的无常的悲哀,与缘法的不可异议;在舍利室,又领略了一点佛教的憧憬。两日来都非常兴奋、严肃,又不得酒喝。一回到家,立刻叫人去打酒。  按语:  文内关于弘一、弘伞两法师的事实,凡为我所传闻而未敢确定的,附有(?)记号;听了忘记的,以□代字。谨向读者声明。如有错误,并请两法师原鉴。代序二  我的畏友弘一和尚  夏丏尊  弘一和尚是我的畏友。他出家前和我相交者近十年,他的一言一行,随在都给我以启诱。出家后对我督教期望尤殷,屡次来信都劝我勿自放逸,归心向善。  佛学于我向有兴味,可是信仰的根基迄今远没有建筑成就。平日对于说理的经典,有时感到融会贯通之乐,至于实行修持,未能一一遵行。例如说,我也相信惟心净土,可是对于西方的种种客观的庄严尚未能深信。我也相信因果报应是有的,但对于修道者所宣传的隔世的奇异的果报,还认为近于迷信。  关于这事,在和尚初出家的时候,曾和他经过一番讨论。和尚说我执著于“理”,忽略了“事”的一方面,为我说过“事理不二”的法门。我依了他的谆嘱读了好几部经论,仍是格格难入。从此以后,和尚行脚无定,我不敢向他谈及我的心境。他也不来苦相追究,只在他给我的通信上时常见到“衰老浸至,宜及时努力”珍重等泛劝的话而已。  自从白马湖有了晚晴山房以后,和尚曾来小住过几次,多年来阔别的旧友复得聚晤的机会。和尚的心境已达到了什么地步,我当然不知道,我的心境却仍是十年前的老样子,牢牢地在故步中封止着。和尚住在山房的时候,我虽曾虔诚地尽护法之劳,送素菜,送饭,对于佛法本身却从未说到。  有一次,和尚将离开山房到温州去了,记得是秋季,天气很好,我邀他乘小舟一览白马湖风景。在船中大家闲谈,话题忽然触到蕅益大师。蕅益名智旭,是和莲池、紫柏、憨山同被称为明代四大师的。和尚于当代僧人则推崇印光,于前代则佩仰智旭,一时曾颜其住室曰“旭光室”。我对于蕅益,也曾读过他不少的著作。据《灵峰宗论》上所附的传记,他二十岁以前原是一个竭力谤佛的儒者,后来发心重注《论语》,到《颜渊问仁》一章,不能下笔,于是就出家为僧了。在传下来的书目中,他做和尚以后曾有一部著作叫《四书蕅益解》的,我搜求了多年,终于没有见到。这回和和尚谈来谈去,终于说到了这部书上面。  “《四书蕅益解》前几个月已出版了。有人送我一部,我也曾快读过一次。”和尚说。  “蕅益的出家,据说就为了注《四书》,他注到《颜渊问仁》一章据说不能下笔,这才出家的。《四书蕅益解》里对《颜渊问仁》章不知注着什么话呢?倒要想看看。”我好奇地问。  “我曾翻过一翻,似乎还记得个大概。”  “大意怎样?”我急问。  “你近来怎样,还是惟心净土吗?”和尚笑问。  “……”我不敢说什么,只是点头。  “《颜渊问仁》一章,可分两截看。孔子对于颜渊说:‘克己复礼。’只要‘克己复礼’本来具有的,不必外求为仁。这是说‘仁’是就够了,和你所见到的惟心净土说一样。但是颜渊还要‘请问其目’,孔子告诉他‘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实行的项目。‘克己复礼’是理,‘非礼勿视’等等是事。所以颜回下面有‘请事斯语矣’的话。理是可以顿悟的,事非脚踏实地去做不行。理和事相应,才是真实工夫,事理本来是不二的。——蕅益注《颜渊问仁》章大概如此吧,我恍惚记得是如此。”和尚含笑滔滔地说。  “啊,原来如此。既然书已出版了,我想去买来看看。”  “不必,我此次到温州去,就把我那部寄给你吧。”  和尚离白马湖不到一星期,就把《四书蕅益解》寄来了,书面上仍用端楷写着“寄赠丏尊居士”“弘一”的款识。我急去翻《颜渊问仁》一章。不看犹可,看了不禁“呀”地自叫起来。  原来蕅益在那章书里只在“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下面注着“僧再拜”三个字,其余只录白文,并没有说什么,出家前不能下笔的地方,出家后也似乎还是不能下笔。所谓“事理不二”等等的说法,全是和尚针对了我的病根临时为我编的讲义!  和尚对我的劝诱在我是终身不忘的,尤其不能忘怀的是这一段故事。这事离现在已六七年了,至今还深深地记忆着,偶然念到,感着说不出的怅惘。代序三  我所崇敬的弘一法师  叶圣陶  在到功德林去会见弘一法师的路上,怀着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也可以说带着渴望,不过与希冀看一出著名的电影剧等的渴望并不一样。  弘一法师就是李叔同先生,我最初知道他在民国初年;那时上海有一种《太平洋报》,其艺术副刊由李先生主编,我对于所载他的书画篆刻都中意。以后数年,听人说李先生已出了家,在西湖某寺。游西湖时,在西泠印社石壁上见李先生的“印藏”。去年子恺先生刊印《子恺漫画》。丏尊先生给他作序文,说起李先生的生活,我才知道得详明一点;就从这时起,知道李先生现称弘一了。于是,不免向子恺先生询问关于弘一法师的种种。承他详细见告。十分感兴趣之余,自然来了见一见的愿望,便向子恺先生说起了。“好的,待有机缘,我同你去见他。”  子恺先生的声调永远是这样朴素而真挚的。以后遇见子恺先生,就常常告诉我弘一法师的近况。记得有一次给我看弘一法师的来信,中间有“叶居士”云云,我看了很觉惭愧,虽然“居士”不是什么特别的尊称。前此一星期,饭后去上工,劈面来三辆人力车。最先是个和尚,我并不措意。第二是子恺先生,他惊喜似地向我颠头。我也颠头,心里便闪电般想起“后面一定是他”。人力车夫跑得很快,第三辆车一霎往后时,我见坐着的果然是个和尚,清癯的脸,颌下有稀疏的长髯。我的感情有点激动,“他来了!”这样想着,屡屡回头望那越去越远的车篷的后影。  第二天,便接到子恺先生的信,约我星期日到功德林去会见。是深深尝了世间味,探了艺术之宫的,却回过来过那种通常以为枯寂的持律念佛的生活,他的态度应是怎样,他的言论应是怎样,实在难以悬揣。因此,在带着渴望的似乎从来不曾有过的洁净的心情里,更掺着一些惝怳的分子。  走上功德林的扶梯,被侍者导引进那房间时,近十位先到的恬静地起立相迎。靠窗的左角,正是光线最明亮的地方,站着那位弘一法师,带笑的容颜,细小的眼里眸子放出晶莹的光。丏尊先生给我介绍之后,教我坐在弘一法师的侧边。弘一法师坐下来之后,便悠然地数着手里的念珠。我想一颗念珠一声阿弥陀佛吧。本来没有什么话要同他谈,见这样更沉入近乎催眠状态的凝思,言语是全不需要了。可怪的是在座一些人,或是他的旧友,或是他的学生,在这难得的会晤顷,似应有好些抒情的话同他谈,然而不然,大家也只默然不多开口。未必因僧俗殊途,尘净异致,而有所矜持吧。或者,他们以为这样默对一二小时,已胜于十年的晤谈了。  晴秋的午前的时光在恬然的静默中经过,觉得有难言的美。  随后又来了几位客,向弘一法师问几时来的,到什么地方去那些话。他的回答总是一句短语;可是殷勤极了,有如倾诉整个的心愿。  因为弘一法师是过午不食的,十一点钟就开始聚餐。我看他那曾经挥洒书画弹奏音乐的手郑重地夹起一荚豇豆来,欢喜满足地送入口里去咀嚼的那种神情,真惭愧自己平时的乱吞胡咽。  “这碟子是谷油吧?”  以为他要酱油,某君想把酱油碟子移到他面前。“不,是这位日本的居士要。”果然,这位日本人道谢了。弘一法师于无形中体会到他的愿欲。  石岑先生爱谈人生问题,著有《人生哲学》,席间他请弘一法师谈一点关于人生的意见。“惭愧,”弘一法师虔敬地回答,“没有研究,不能说什么。”  以学佛的人对于人生问题没有研究,依通常的见解,至少是一句笑话。那末,他有研究而不肯说么?只看他那殷勤真挚的神情,见得这样想时就是罪过。他的确没有研究。研究云者,自己站在这东西的外面,而去爬剔,分析,检察这东西的意思。像弘一法师,他一心持律,一心念佛,再没有站到外面去的余裕。哪里能有研究呢?  我想,问他像他这样的生活,觉得达到了怎样的一种境界,或者比较落实一点。然而健康的人不自觉健康,哀乐的当时也不能描状哀乐;境界又岂是说得出的。我就把这意思遣开,从侧面看弘一法师的长髯以及眼边细密的皱纹,出神久之。  饭后,他说约定了去见印光法师,谁愿意去可同去。印光法师这名字知道得很久了,并且见过他的文钞,是现代净土宗的大师,自然也想见一见。同去者计七八人。  决定不坐人力车,弘一法师拔脚便走,我开始惊异他步履的轻捷。他的脚是赤了的,穿一双布缕缠成的行脚鞋。这是独特健康的象征啊。同行的一群人,哪里有第二双这样的脚!惭愧,我这年轻人常常落在他的背后。  我在他背后这样想:他的行止笑语,真所谓纯任自然的,使人永不能忘。然而在这背后却是极严谨的戒律。丏尊先生告我,他尝叹息中国的律宗有待振起,可见他的持律极严的。他念佛,他过午不食,都为的持律。但持律而到非由“外铄”的程度,人便只觉他一切纯任自然了。  似乎他的心非常之安,躁忿全消,到处自得;似乎他以为这世间十分平和,十分宁静,自己处身其间,甚而至于会把它淡忘。这因为他把所谓万象万事划开了一部分,而生活在留着的一部分内之故。这也是一种生活法,宗教家艺术家大概采用。并不划开了一部分而生活的人,除庸众外,不是贪狠专制的野心家,便是社会革命家。  他与我们差不多处在不同的两个世界。就如我,没有他的宗教的感情与信念,要过他那样的生活是不可能的。然而我自以为有点了解他,而且真诚地敬服他那种纯任自然的风度。哪一种生活法好呢?这是愚笨的无意义的问题。只有自己的生活法好,别的都不行,夸妄的人却常常这么想。友人某君曾说他不曾遇见一个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生活与这个人对调的,这是踌躇满志的话。人本来应当如此,否则浮漂浪荡,岂不像没舵之舟。然而,某君又说尤紧要的是同时得承认别人也未必愿意与我对调。这就与夸妄的人不同了;有这么一承认,非但不菲薄别人,且能致相当的尊敬。彼此因观感而化移的事是有的。虽说各有其生活法,究竟不是不可破的坚壁;所谓圣贤者转移了什么什么人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板着面孔专事菲薄别人的人决不能转移了谁。  到新闸太平寺,有人家借这里治丧事,乐工以为吊客来了,预备吹打起来。及见我们中间有一个和尚,而且问起的也是和尚,才知道误会,说道:“他们都是佛教里的。”  寺役去通报时,弘一法师从包袱里取出一件大袖的僧衣来(他平时穿的,袖子同我们的长衫袖一样),恭而敬之地穿上身,眉宇间异样地静穆。我是欢喜四处看望的,见寺役走进去的沿街那房间里,有个躯体硕大的和尚刚洗了脸,背部略微佝着,我想这一定就是。果然,弘一法师头一个跨进去时,便对这和尚屈膝拜伏,动作严谨且安详。我心里肃然。有些人以为弘一法师当是和尚里的浪漫派,看这样可知完全不对。  印光法师的皮肤呈褐色,肌理颇粗,表示他是北方人;头顶几乎全秃,发着亮光;脑额很阔;浓眉底下一双眼睛这时虽不戴眼镜,却同戴了眼镜从眼镜上面射出眼光来的样子看人;嘴唇略微皱瘪:大概六十左右了。弘一法师与印光法师并肩而坐,正是绝好的对比,一个是水样的秀美,飘逸,而一个是山样的浑朴,凝重。  弘一法师合掌恳请了:“几位居士都欢喜佛法,有曾经看了禅宗的语录的,今来见法师,请有所开示,慈悲。慈悲。”对于这“慈悲,慈悲”,感到深长的趣味。  “嗯,看了语录。看了什么语录?”印光法师的声音带有神秘味。我想这话里或者就藏着机锋吧。没有人答应。弘一法师便指石岑先生,说这位居士看了语录的。  石岑先生因说也不专看那几种语录,只曾从某先生研究过法相宗的义理。  这就开了印光法师的话源。他说学佛须要得实益,徒然嘴里说说,作几篇文字,没有道理;他说人眼前最紧要的事情是了生死,生死不了,非常危险;他说某先生只说自己才对,别人念佛就是迷信,真不应该。他说来声色有点严厉,间以呵喝。我想这触动他旧有的忿念了。虽然不很清楚佛家所谓“我执”“法执”的涵蕴是怎样,恐怕这样就有点近似。这使我未能满意。  弘一法师再作第二次的恳请,希望于儒说佛法会通之点给我们开示。印光法师说二者本一致,无非教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不过儒家说这是人的天职,人若不守天职就没有办法。佛家用因果来说,那就深奥得多。  行善便有福,行恶便吃苦:人谁愿意吃苦呢?——他的话语很多,有零星的插话,有应验的故事,从其间可以窥见他的信仰与欢喜。他显然以传道者自任,故遇有机缘,不惮尽力宣传;宣传家必有所执持又有所排抵,他自己也不免。弘一法师可不同,他似乎春原上一株小树,毫不愧作地欣欣向荣,却没有凌驾旁的卉木而上之的气概。  在佛徒中间,这位老人的地位崇高极了,从他的文钞里,见有许多的信徒恳求他的指示,仿佛他就是往生净土的导引者。这想来由于他有很深的造诣,不过我们不清楚。但或者还有别一个原因。一般信徒觉得那个“佛”太渺远了,虽然一心皈依,总未免感得空虚;而印光法师却是眼睛看得见的,认他就是现世的“佛”,虔诚崇奉,亲接謦欬,这才觉得著实,满足了信仰的欲望。故可以说,印光法师乃是一般信徒用意想来装塑成功的偶像。  弘一法师第三次“慈悲,慈悲”地请求时,是说这里有言经义的书,可让居士们“请”几部回去。这“请”字又有特别的味道。  房间的右角里,装钉作坊似的,线装和平装的书堆着不少,不禁想起外间纷纷飞散的那些宣传品。由另一位和尚分派,我分到黄智海演述的《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大圆居士说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口义》、李荣祥编的《印光法师嘉言录》三种。中间《阿弥陀经白话解释》最好,详明之至。  于是弘一法师又屈膝拜伏,辞别。印光法师颠着头,从不大敏捷的动作上显露他的老态。待我们都辞别了走出房间时,弘一法师伸出两手,郑重而轻捷地把两扇门拉上了。随即脱下那件大袖的僧衣,就人家停放在寺门内的包车上,方正平帖地把它摺好包起来。  弘一法师就要回到江湾子恺先生的家里,石岑先生、予同先生和我便与他告别。这位带有通常所谓仙气的和尚,将使我永远怀念了。我们三个在电车站等车,滑稽地使用着“读后感”三个字,互诉对于这两位法师的感念。就是这一点,已足证我们不能为宗教家了,我想。

内容概要

  本书包含了弘一大师的经典佛学著作,收录他与同时的文化名人、学界泰斗来往的书札、信函等,精彩呈现了大师的人生境界和佛学思想体系。堪称启悟世人巨著,字字珠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细细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作者简介

  李叔同,世称弘一大师,俗姓李,名息,学名文涛。又名成蹊、广侯,字书同、息霜,号演音等。1918年8月19日,至杭州虎跑定慧寺剃度,法号弘一。  大师以持律闻名,笃志念佛,佛教界尊他为近代重兴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大师精修佛教律宗,其代表作有《南山律在家备览》《四分律戒相表记》《清凉歌集》《李息翁临古法书》《弘一大师遗著合编》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红尘内外
断食日志
——杭州大慈山虎跑寺试验断食时所记
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春述于厦门南普陀寺,由高胜进记录
余弘律之因缘
——出家后则以持戒弘律为己任
南闽十年之梦影
——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所作的讲演
第二辑 佛法常随
释迦牟尼佛为法舍身
——在泉州开元慈儿院的讲演
关于对佛教的误解
——弘一大师原稿
佛法大意
——在漳州七宝寺所作的讲演
佛法十疑略释
——在安海金墩宗祠所作的讲演
佛法宗派大概
——在安海金墩宗祠所作的讲演
佛法学习初步
——在安海金墩宗祠所作的讲演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
——己卯二月廿七日在永春桃源殿所作的讲演
常随佛学
——在泉州承天寺为幼年学僧所作的讲演
改过实验谈
——在厦门妙释寺所作的讲演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所作的讲演
最后之忏悔
——在南普陀寺佛教养正院同学会席上的讲演
授三昄依大意
——在厦门万寿禅寺所作的讲演
敬三宝
——在泉州大开元寺所作的讲演
改习惯
——在泉州承天寺所作的讲演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在泉州大开元寺所作的讲演
第三辑 戒律于心
净宗问辨
——乙亥二月于万寿岩所作的讲演
问答十章
毗奈耶质疑编
律学要略
——在泉州承天寺律仪法会讲,由万泉记录
初发心者在家律要
——在上海佛教居士林的开示记录
盗戒释相概略问答
——作于福建永春普济寺
受十善戒法
——作于福建永春普济寺
受八关斋戒法
——作于福建南安灵应寺
征辨学律义八则
《新集受三皈五戒八戒法式》凡例
——天津刻经处刻行本录
《随分自誓受菩萨戒文》析疑
——作于晋江檀林福林寺
略诵四分戒菩萨戒法
《菩萨璎珞经》自誓受菩萨五重戒法
持非时食戒者应注意日中之时
——作于晋江檀林福林寺
第四辑 法门修持
劝念佛菩萨求生西方
——于泉州开元寺所作的讲演
万寿岩念佛堂开堂演词
——在万寿岩念佛堂所作的讲演
净土法门大意
——在厦门妙释寺所作的讲演
劝人听钟念佛文
——在杭州吴山常寂光寺所作的讲演
药师如来法门一斑
——在永春普济寺所作的讲演
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
——在泉州光明寺所作的讲演
药师如来法门略录
——在泉州清尘堂所作的讲演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庚辰地藏诞日在永春讲,由王梦惺记录
为性常法师掩关笔示法则
——乙亥四月一日演音书印
略述印光大师之盛德
——在泉州檀林寺念佛期所作的讲演
第五辑 妙释经讲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录
——讲于温陵大开元寺
地藏菩萨圣德大观
——永宁大华严寺沙门弘一演音敬述
《佛说无常经》叙
——弘一大师为《无常经》所作
《药师经》析疑
——弘一大师遗稿,由圆拙法师整理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
——弘一释演音示纲,弘实尤惜阴演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录
——十三年五月在武昌佛教会,太虚大师讲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
——太虚大师讲,由灯霞记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讲录
——民国七十四年正月于屏东普门讲堂,会性法师讲
《八大人觉经》释要
——在温陵开元寺所作的讲演
第六辑 慧语集录
《寒笳集》
——蕅益大师警训略录
《晚晴集》
——佛经一〇一精华语录
《一梦漫言》批注
——继主千华见月叟自述,弘一大师批注
《人生之最后》
——在妙释寺所作的讲演
附录一:《华严集联三百》
附录二:弘一大师九十六书简
附录三:弘一大师传略
附录四:弘一大师年谱

章节摘录

  问:文云造幡燃灯等,与前二段文互有不同。何耶?  答:秋篠云:“造幡燃灯,放生命等,具如前法。今此中有散杂色华,烧众名香,当知前二亦有;前二所有,此亦非无,绮互为文耳。”(文)今谓此中五法,皆是助行;必应称药师名,读诵此经,文不言者,助助于正。  戊二 答阿难问:二重问答。已初第一问答二:初问,二答。今庚初  尔时,阿难问救脱菩萨言:善男子,云何已尽之命而可增益?  庚二 答  救脱菩萨言:大德,汝岂不闻如来说有九横死耶?是故劝造续命幡灯,修诸福德。以修福故,尽其寿命,不经苦患。  问:何谓横死?  答:秋篠云:“夫言横死者,皆不定之业,此业若有顺缘资助,则得延长;若无顺缘资助,及属违缘,则便短促。对彼顺缘,寿长为延;若无此缘,寿短横死故。是故我今劝造幡灯,修敬三宝等福德。以修福德等为资助顺益命缘故,遂使是人,尽彼先业所感寿命,终不中途更经枉横苦患也。”  已二 第二问答二:初问,二答。今庚初  阿难问言:九横云何?  庚二 答二:初释,二结。今辛初  救脱菩萨言:若诸有情,得病虽轻,然无医药及看病者;设复遇医,授以非药,实不应死而便横死。又信世间邪魔外道妖孽之师,妄说祸福。便生恐动,心不自正,卜问觅祸。杀种种众生,解奏神明,呼诸魍魉,请乞福祐。欲冀延年,终不能得。愚痴迷惑,信邪倒见。遂令横死,入于地狱,无有出期。是名初横。二者,横被王法之所诛戮。三者,畋猎嬉戏,耽淫嗜酒,放逸无度,横为非人夺其精气。四者,横为火焚。五者,横为水溺。六者,横为种种恶兽所啖。七者,横堕山崖。八者,横为毒药、厌祷、咒诅、起尸鬼等之所中害。九者,饥渴所困,不得饮食,而便横死。  问:九横之文,古疏作何释耶?  答:初横中,秋篠云:“无医药及看病者,以无资缘故而便致死。设复遇医等,以遇违缘故而便致死。”第二横中,秋篠云:“佛法之宗,无有因缘终不得果。因,谓名言熏习种子。缘有二种:一以先业缘,二由现发缘。此人今被王法诛戮,虽有名言种子为正因,及有先业为缘因,而无现在缘,如来随顺世俗,名为横死,以无现缘故。”又云:“此人寿命是不定业,亦是杀生增上果;若遇顺缘修福等资助,故不受王戮,得寿命长。若不修福,攘昔杀缘,则被王戮,不得长寿,故得横死。”云云。  ……


编辑推荐

  开示至真至善的人生,领略佛法智慧的精华。  大师的著作,丰子恺、叶圣陶、夏丐尊曾经作序推荐;大师的为人,林语堂、张爱玲、赵朴初终生膜拜崇敬。  大师中的大师,文人中的文人;佛法中的佛法,智慧中的智慧。  赵朴初眼中的李叔同:  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接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巨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其佛法思想多散见于所作序、跋题记及与人书简中,片言洞微,精义时出。虽应机之作,亦足见其涉猎之广与证解之深也。  林语堂眼中的李叔同: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张爱玲眼中的李叔同: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能诗能画别开生面,亦儒亦佛自成一家。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从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历尽荣、辱、悲、欢,遍阅人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成就了一世的传奇。  真性情、真知识、真见解;大智慧、大慈悲、大觉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叔同说佛讲经大全集 PDF格式下载



不错的一本大全集,前面有丰子恺和夏丏尊的文章作为序,不仅适合于研究弘一大师的朋友阅读,搞文学、艺术、以及研究佛学的学友,也值得一读。从思想的领域会有一个提升。


足可以看见弘一大师的生平。


很好的书。值得一看!


李叔同大师的书,虽然此书版本一般,但还是收了


买了几本弘一法师的书,半白文初读起来有些吃力,细读是很好的书; 本书里有些文章还是与弘一其他的书有重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