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创作研究卷

陆军|主编:李一//赵权利 中国长安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中国长安  

作者:

陆军|主编:李一//赵权利  

页数:

448  

字数:

545000  

内容概要

  《美术观察:创作研究卷》编选工作即将完成的一刻,我们欣然地看到当代中国美术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也不免会因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而感慨,深觉美术创作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有针对性地携手联合作业的重要性。面对这部书稿,我们又是在享受着多年来在《美术观察》这个平台上以冷静、热情而不乏睿智的眼光去观察当代中国美术创作和研究的历任栏目主持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正是他们为我们描绘和呈现出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壮丽景象,也正是他们用这份刊物把广大的美术家和理论家、把美术的创作者与接受者联系了起来。他们是吕品田、李一、徐恩存、赵权利、张桐踽、谷泉等诸位先生同仁,另外还有许多朋友在不同的时段内作为特邀主持人为这份关注美术创作的刊物做出了令人敬仰的贡献。在此,我们向他们为《美术观察》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致敬。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一 专访
 体积感:油画审美体系的核心——靳尚谊谈具象写实绘画的价值与生命力
 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关于当前雕塑问题的对话
 喻意象征与结构张力表现——答赫伊先生问
 薛永年谈以书入画
 提高修养反映生活加大创新力度——张仃谈新文入画
 十五年前画《碑林》·田黎明访谈
 中国油画中的写实主义——靳尚谊、何多苓、艾轩、徐芒耀访谈录
 国画“笔法”三人谈
 陈绶祥谈国画笔法
 国画“墨法”三人谈
 色彩的境界:人文观照与画绘表现——陈绶祥谈国画色法
 墨法之道——龙瑞谈国画墨法
 国画章法六人谈
 山水画皴法漫谈
 油画笔触三人谈
 临摹·临摹——龙瑞、郎绍君谈临摹
 写生·写生——梅墨生、张江舟关于写生问题的对话
 创作·创作——田黎明、唐勇力关于创作问题的对话
 素描素描——与王华祥对话
 书法与画法——声辅圣访谈
 如何画好中国人自己的水彩画-一黄铁山、徐坚访谈
 水彩创作手法与思路散谈
 雕塑创作大家谈
 风景画家谈风景
 油画人物创作谈
 埏埴与新思——陶艺创作谈
 人际和谐:一个关系社会进步的艺术设计课题——设计问题对话录之一
 人的迷失:新媒体艺术何去何从?
 陶瓷:作为材料的人文视野和属性
 子虚乌有的“第三空间”——海外中国当代艺术家状况
 虚拟与现实:绘画模拟电子媒体
 “素描实验”,作为一种解放
 中国画的现代题材及其与国画语言的关系
 京师涂鸦
 从学院新视野下的技术训练说起
 墨膏与笔墨——材料与中国书画语言探索
 认识大漆与漆用
 “北京雕漆”之痛:并非只因“注漆”
 加工纸与笔墨——材料与中国书画语言探索
 为了阅读,还为了什么?——关于当代中国书籍设计的谈话
 物华天工——青田石雕技艺传承之兴替
 让针指间流溢华彩——中国女红的现代传承
 造纸技艺与文化传承
 工尽其巧在于良——关于浙、闽、粤三地木雕技艺的访谈
 延续的生机——传统民间玩具的当代走向
 贴近民众生活融入产业实践——中国当代设计问题谈
 是借鉴还是模仿?——水彩画创作问题谈
 诗文基础与国画——国画问题三人谈
 心性修养与国画
 砚边谈话录:识法、明理、了道
 ……
二 专论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靳:哦,彭丽媛的肖像,那是我古典之前的装饰风阶段的画,有点压平,强调轮廓线,那就几张,我其他作品大部分光影很强。我实际上做的是油画打基础的工作,所谓基础,就是油画核心的、赖以生存的、东方绘画不能代替的东西。在我这样做之前,中国没有人这么认真地研究过这个东西,大部分是偏重平光或四分之一的暗的画法,多是粗糙、简单、单薄,体积不彻底、不到家,没有欧洲油画那么一种很耐看的感觉。我1979年到欧洲出访,1982年到美国考察,发现西方最重要的优势和特点就是明暗。从古代到现代油画,侧光、顶光特别多。这两种光体现明暗很方便。包括波提切利(Botticelli,Sandro),他的《春》也好,《维纳斯的诞生》也好,乍一看是平的,仔细一看是侧光的。它同中国壁画是两回事,中国壁画全是线,解绝不了体积感所造成的美感。油画由于它强调明暗和用光才形成了它层次丰富和厚重的美,经过几百年的积累,形成了独立的审美体系,这种审美体系不同于东方线的、平面的体系。它的重要特点就在这里。它的重要价值就在这里。这就是这个画种存在的根本原因。 翟:那么,您是否从这个基础又倒回到西方的古典去了? 靳:我通过古典来研究这个基础啊!为什么呢?以前我们是直接画法,虚实虚实,一虚似乎是转过去了,其实没认真转过去。而古典画法边线清楚,一点一点地都得给我转过去。譬如画人,从正面看,颧骨到耳后有很大距离,可这个距离一般不大注意,用一个灰面一个暗面就过去了,根本厚不起来。我在美国画的一张头像里认真试验了一下子,层次一点点推过去,有变化,边线都很清楚,都让它转过去,感觉跟过去就大不一样了。孙为民认真试验了一下,他后来的画变得厚重起来了。 翟:彩色摄影的出现向这种绘画体系挑战了。在新的挑战面前,油画怎么办? 靳:19世纪彩色摄影发明之后,开始是画家利用摄影,先把模特儿拍成照片,然后再画照片。另一方面,即使没有照片,油画本身造型的发展也已经接近照片了。16—18世纪的油画并不像照片,19世纪浪漫主义也不像照片,安格尔也不像照片,他是古典的,整理过的,表现理想美,直到布格罗(Bouguereau,Adolphe William)的画风,才跟照片真的一样了。这也是必经阶段,也是一种进步,像雕塑家罗丹(Rodin Auguste),一出现就有人骂,说他翻模子,太真实了。这之后,又变了。印象主义是写意的,形更"写"了,写写写,就出现了立体派呀,高更(Gauguin,paul)的装饰风呀,凡•高(Gogh,Vincentvan)的表现主义呀,由这开始,造型就跟情绪联系起来了。


编辑推荐

《学术文丛:创作研究卷》教你用观察家的眼光审视美术,用美术家的眼光观察世界;全景展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始末,点滴记录美术学人的探索历程;美术家、美术院校师生、美术研究工作者及业余爱好者必备工具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创作研究卷 PDF格式下载



很好,符合专业研究的理想要求。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