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字解
2010-10
九州出版社
白川静
482
苏冰
无
别致的视角 白川先生对汉字的理解与华人学者多有不同。对此,想必不少读者会觉得新鲜和陌生,也可能感到意外和费解。例如,本书封面的“粟”究竟是什么东西呢?粟 不是什么纯粹的装帧设计的图案,而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即“口”――“名、史、古、各、哀、合、加、吏、事、哭、命、品、器……”诸字的部件,但是,这个“口”不是大家认定的口腔之口,或曰与口腔之口毫无关联。它是一种祭器或曰“祝咒之器”的象形字。这里,必须费些笔墨地解释“祝咒”的涵义。在 古汉语中,“祝”、“呪(咒)”二字相通,祝就是呪(咒),呪(咒)就是祝,本义都是祝告,即向神灵进行祷告。用白川先生的术语来说,殷代存在着一种“祝咒的文化”。殷人极其频繁地使用祭盒粟作为祝咒用器进行祝咒祷告。祷辞放入粟中,开始郑重虔诚的祷告。祝告者希望通过祷告给自己带来好处,同时给敌人带来不幸。“祝”或曰“咒”实际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既是护卫性的又是攻击性的,缺一不可。殷人的许多活动均与祭祀有关,与祝告有关,与祝咒之器有关,因此许多字中出现了字素粟。经过多年研究,白川先生确信粟实为一种祝咒之器。这是他的最重要的“文字考古发现”之一,所以《常用字解》的封面装饰用了大大的“粟”。 相形之下,延循《说文解字》的传统,自古至今各种字源辞典都相信“名、史、古、各、哀、合、加、吏、事、哭、命、品、器……”中的“口”即口腔之口。在某种意义上,白川字源学是通过对《说文解字》批判和修正而发展起来的学说。时至如今,虽然仍有很多人对《说文》保持无条件的崇信,但白川学对《说文》持有怀疑的态度,时时予以甄别,必要时指出错讹,加以修正。(详见本书附录《本书编写说明》、《汉字的历史与〈说文解字〉》)。这里,以“告”字为例加以简单的对比。 廴廸廾弃弉彝廰 甲骨1甲骨2甲骨3金文1金文2金文3篆文 白川学VS。说文解字 “告”义为人向神祷告 解说:“口”非口舌之口乃祝咒之器粟,“告”形示祝咒之器粟上插入小树枝,义示向神进行祷告。告“告,牛触人,角着横木,所以告人也。” 解说:“口”即口舌之口,口上为牛。为了避免牛骶人,牛角上套着护角木。“告”示意牛向人诉说。 不难发现,《说文》之说极为牵强,牛哪里会向人诉告什么,即使古人需要造出表示告知之义的汉字,也没有必要非得蹩脚地使用牛的意象。显然,许慎当时并没有看懂“告”字的构成因由,勉强地作出了解释。然而,如果将“告”的下半理解为祭器粟,将“告”的本义理解为祷告而非告知,难题迎刃而解。不仅“告”是这样,很多字都是如此。将“口”理解为口舌之口很难说通,好似走入了迷谷,但理解为祝咒之器粟后,登时豁然开朗。
白川静(1910.4.9-2006.10.30):日本汉家界耆宿,毕生学术立足汉字学、考古、民俗,旁及神话和文学。他亲自抄录十万字的甲骨文资料,以三十年的笔耕不辍写成《字统》、《字训》、《字通》三书,在日本,他被誉为“最后的硕学”。
本书为《字统》普及本,《字统》一书是集白川静毕生学问之大成的“字书三部作”之一。本书以别样视角讲述194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本书虽简,却以精深博大的知识和对汉字起源的独特见解,创造了别树一格的汉字阐释系统,从中可窥“白川字源学”之一斑。白川静通晓夏商周先民文化,他结合卜辞金文的研究,运用文化考古学方法,破译汉字的原初构造,批判和修正了《说文解字》的字形训诂,对于中国及日本的古代文化,亦多有生动见解。
关于白川和白川学
白川静(1910.4.9-2006.10.30):日本著名汉字学者,日本福井县人。生前任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长。白川静先生耗时30余年著成《字统》、《字训》、《字通》三大汉字字典,以精大博深的知识和对汉字起源的独特见解,创立了一个全新的汉
凡例
导读
ア行
亞(亚)
哀(哀)
愛(爱)
惡(恶)
握(握)
壓(压)
安(安)
案(案)
暗(暗)
以(以)
衣(衣)
位(位)
圍(围)
醫(医)
依(依)
委
威
为(为)
胃
唯(唯)
尉
異(异)
移
偉(伟)
意(意)
違(违)
維(维)
慰
遺(遗)
緯(纬)
域
(育)
一
壹
逸(逸)
引
印
因
姻
員(员)
院(院)
陰(阴)
(饮)
隱(隐)
韻(韵)
宇(宇)
羽(羽)
(芋)
雨
運(运)
雲(云)
永
泳
(英)
映
榮(荣)
營(营)
詠(咏)
影
銳(锐)
衛(卫)
易
疫(疫)
益(益)
液(液)
驛(驿)
曰
悅(悦)
越
謁(谒)
閱(阅)
圓(圆)
延(延)
沿(沿)
炎
垣
宴(宴)
援(援)
園(园)
煙(烟)
猿
遠(远)
鉛(铅)
鹽(盐)
演(演)
緣(缘)
污
王
凹
别样视角讲述194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白川静,日本汉字研究第一人 堪罗振玉、王国维、董作宾的文字学大家 全新汉字诠释系统——“白川学”的普及性著作 将文字理解为一种文化史的事实。——白川静
无
白川学何以展开独特的思路呢?译者觉得,主要原因有三个。
首先,白川学重视对甲骨文、金文的观察分析,试图找到汉字成立的原始根据。《说文解字》当然历史意义巨大,但其致命弱点在于许慎未能目睹甲骨文字、金文,只能依靠籀文、古文、篆字揣测。如今甲骨文、金文的考古发现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很多人的心目中,似乎还存在着完全信赖《说文》的习惯,但是,越来越的人意识到,回到原点是科学地理解字源的必经途径。可以说,白川学顺应了并引导了这一学术进化的趋势。
其次,在白川先生看来,殷商时代是个神的世界,灵的世界,巫术的世界,存在着特征鲜明的祝咒文化。人们以为通过祝告活动,可以打动灵,产生利己的效果,也可以用禁咒抵御恶灵以及外敌的侵扰。可以想见,在殷代,成千上万片龟甲兽骨上刻录着卜文,随时随地举行着祭祀仪礼,家家户户进行着祝告活动,到处洋溢着巫术气氛。所有这一切,这种祝咒文化传统成了汉字的DNA,从最初融入了汉字的结构之中。因此,如果要正确地理解汉字字源,必须理解殷人的世界观,必须重视祝咒文化、祝咒意识对汉字构成的决定性影响。《金枝》相信在宗教时代到来之前,首先开始的是巫术时代,那时,部族生活的一切都打上了巫术的烙印。白川学的思路与《金枝》相当接近。相形之下,如果说许慎之所以在很多地方做出了令人怀疑的解释,除了未能观察甲骨文字以外,另一重要原因是他戴着汉儒的有色眼镜。《说文解字》所操持的直观的态度、现实主义的思路,至今仍然对汉字研究界、广大读者有巨大影响。加上对先民的生产劳动生活的重视,人们似乎很少想过从理解祝咒文化、巫术活动的角度切入汉字的阐释。
再次,居住在加拿大的法国移民保留着法国古代文化的旧习,而这些旧习已然不见于如今的法国社会。移住到夏威夷、南美洲的日裔保存了日本故习,这些故习已经被当今的日本人忘却或舍弃。
汉字研究,由来久远,这些年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只有许慎《说文》和左民安《细说汉字》而已。《常用字解》算是横空出世,白川静重甲骨、重金文、重商周时期敬巫祀神之淫俗,可谓穷根诘底,别开生面,所得结论,基础极为坚实,未曾妄开一言,这是日本人的风格,是中国学者,尤其是近数十年来大陆学者万万不能极之处。《细说汉字》是左民安穷处银川一隅,穷一生之功,收拾上世纪之前中国人汉字研究之成就,将汉字研究植根于古典诗词、载籍,浚通汉字渊流,是一集大成者,文字之简洁,意思之畅晓,后代学者已经弃之如敝履。《说文》之成就,历来共睹,虽然批评的声音历来都有,但却无从替代,如果许慎能有幸看到甲骨文,再对商周淫祀,穷加研讨,白川静也许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只是事实就是事实,终无从改变。白川静,连同他的白川学,终将是中国汉字研究者心头长久的痛。
一直都有听说白川静老师对国内的古汉字有所研究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一次看了他的书果不其然,很棒!!特别是他在书中所讲解的殷商时期的祭祀文字,让我十的着迷。文字是一个奇异的东西,这让我想起古代的神话传说“仓颉造字”。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除了这些还有古埃及文字,在电影《变形金刚》中,文字被誉为被外星生物遗留下来的密码,充满了传奇色彩。看看了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同时也勾起了我对文字的神秘感和好奇心。
好书,举例便知:
1、例如“告”,《说文》释为“牛触人,角着横木,状似有所告人”,这样的讲法并不是很有说服力。白川静则认为,下为神圣祭器,上为祭祀木枝,“禀示神祇”为告。
2、“好”字的甲骨文原形(图例1)就可以明白,“好”既不是一儿一女,也不是一对情人,更不是女子一人,而是表示一个女人怀抱婴儿。母亲对婴儿的爱心呼之欲出,由此,“好”产生了美好、良好、亲好、友好之义。而诸人犯了以今臆古的错误。根据现在的“好”字推测字源,比如现在的人膝下一男一女,觉得很“好”,但殷商时代的人们哪里会满足于性别平衡的一儿一女,多子多福才是古人的理想吧。
3、比如“家”字。很多中外学者都认为“宀”表示家屋,“豕”就是豚(猪),所以,“家”表示“家中有猪”,即人与猪一道生活在家舍中。然而,白川静指出,“观察甲骨文和金文可以明白,‘宀’下为‘犬’(图例2),即建筑前的奠基仪式时埋入的牺牲。”作者进而解释说,“家”乃祭祀先祖的祖庙。建造之前,为了避免土地神发怒,必须先举行奠基仪式,埋入牺牲之犬。因此,“家”的本义是祖庙。古人的住居围绕祖庙搭建,由此“家”后来逐渐生出住家、家屋、家庭、家族之义。
这么厚一本研究汉字的书竟然是日本人写的,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可怜中国人!
以一个日本人的身份去解读中国汉字,见解独到。
日本的汉学是不应该被忽视的,白川静是日本受屈一指的汉学家,看了很多国内大家的作品,看日本大家的书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个日本人能有此造诣,对中国的文字如此严谨的进行考究,很是难得。尤其对中国文字的先人许慎《说文解字》进行的质疑和纠错,其中的解释非常令人信服。放眼现在的国人,昔日的王国维,董作宾等文字大家早已驾鹤仙游,前有古人后无来者,悲哀。
白川先生的汉字透析精深至极 中国学者有所不及啊!!!
对中国汉字有如此研究的竟是个日本人,您只有读了才可以体会中国汉字的神奇美妙,
书买回来,在家。我想这次放假我应该能静下心看看日本大师书中的中国汉字
汉字的起源演变,好玩。
日本人研究汉子起源的著作,有些字的解释有些附会,总的来讲还是可以一看的。
回复 live21s :国内的“专家学者”,正在为名利纠结呢!加上老套的学识和那些若有若无的钻研能力,哪能潜下心来,对汉字做深入的研究呢?这点,稍有留心的人便可知觉。六十年来,真学问人,全被干掉,二十年来,丑闻不绝于网络报端,书店里哪曾有他们哪怕一部关于汉字的富于识见的著作!《细说汉字》例外!至于合符大众读者口味的文字,那是天上的云!《细说汉字》例外!
书本身很好,收入的汉字比左民安先生那本《细说汉字》要多,但解释没有左先生细。另外,就是配货员装书的时候,估计是太忙,顾不上洗手,白色的封面有不少污渍。
是我想要的书,很棒。为我们解读汉字提供了另一种视角,虽然有些观点不完全赞同,也不影响他成为一本好书!
家有说文解字,但查阅太过烦琐,故买回后从未开启过。对普及和初学古文字来说,这本常用字解非常实用,3岁的儿子也喜欢看,把甲骨文当做画来学习,翻到了他喜欢的字就学着画。写字与画字是不分的。非常感谢这本书的出版,适合普及到家庭中去。
既是字典,也是寻找汉字源头的工具。
每天学习写几个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繁体,以及解说。看每一个字的来源就像在阅读一个故事,经历一段历史,描写每一个字的时候都会带着新奇与满足。
出于好奇,购买此书,想看看外国人对中国的基础汉字的研究水平……哪怕是……呵呵!格式非常规整,内容简洁明了,编排也有规律,确实是学者风范呐!
本书的排版设计很喜欢,对汉字的了解一目了然。还是很希望能看到作者其它著作的译著。
特别好,推荐阅读,很是喜欢,对孩子理解汉字有帮助。
东西很好,让我更好的认识了汉字
让孩子和我一起读,在文字中学我们的文化,了解字与历史的变迁,了解消失的,与进步的
一个日本人能对中国文字有如此深入的研究,佩服的同时很汗颜。书的质量很好,内容编排非常规整,凸显专业水平,又适合一般读者使用。
中国文字和日语属于同根同源的,但日文渐渐趋于了指音的字母文字类型,日本人对于中国文字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角度,虽然有些地方和日常理解稍有偏差,但很有参考价值。
日本人写的,有些地方观点还比较新颖。
里面的字解很详细很好
日本人让我们感到汗颜
佩服日本学者的严谨
日本汉学界的大家之作
很好的书!适合学习传统文化的人!
给父亲买的,他很喜欢汉字学,很喜欢这本书
感觉这是一本接近现代人阅读习惯的说文解字,还是日系的。抵制日货,知识除外
比说文解字更深刻,更具体,很好!
在看《说文解字》之前,还是先看这个更好些。
很實用的字典,很適合中小學老師。可以開拓老師的思維,更好地將文字的美傳達給學生。
通过全面的角度学习中国文字的渊源,尤其看到国外汉学专家的学术成果,更能使人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和认识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
常用字解,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流沙河的手稿本,颇有趣,诙谐,有一种直捣心窝子的开心。
考究的书,有根有据的论断让人信服
y一本谁都可以书看懂的文字
书中的内容很详细,还蛮有趣的。
书不错,参考中
搞文字工作的必备资料
书非常好,强力推荐之
比较细致,难得的书
这本书非常好,印刷精美,最主要是内容很棒!打算一个月内先通读一遍,之后再和别的版比较阅读一下!
看看即可,亦有其独到之处
很好的一本书,挺长见识的,不错!
还没读这本书读过再来评论
版式、内容都属上乘,纸也不错,物有所值,赞一个!
看着每个熟悉的汉子,还有那么多的典故,值得学习
大致翻看一遍 很有意思
出看课几页,还不错,以后有利于教学使用!
大部头,等我啃完先。
版本很不错。内容上我只有学习的份儿,没有发言权。
有很多独到观点,很受启发。
大师就是大师,独辟蹊径的……
比较专业和职业,给学生讲会比较有意思。
既有专业性,又有思想性,读后颇有启发
观点自成体系
比起原版有所删减,也有些不太一样,比如一些是会意兼形声,中文版的只给出会意等。
不错,对汉字的另一种学术解读,很新颖,值得一读,不过还是收字太少啊!
好看还便宜 刚买完就降价了
文字包含着古人的经验、智慧、价值观念,对社会变革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在造字时代及其以后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汉字中的造字原理是古人的共同认识,体现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它们植根于人们的精神深处,支配着古人的思想和行动。古代没有字典,人们是通过造字原理理解字义的。随着汉字的普遍应用,字义日益明确,造字原理的作用日益淡化,最后被陈封于古代文化的堆积层中。白川静的这本书让我们重新认识汉字。
作者认为日本保留了某些与殷商时代有关的痕迹。説解汉字时借鉴了某些日本生活中存在的因子。有独特的眼光。对某些汉字的解释很有新意,可资参照。但如同国内对汉字字源的解释不完全一致一样,书中有许多解释,我个人不敢认同。特别是甲骨金文中的“口”型,该书基本上解释为一种祭祀时用的“祝咒之器”,这是作者的得意之解,封面上就是这么一个字。但我认为,其中绝大多数牵强。
白川静解说汉字的角度很有趣。足备一说。
白川静。不知道有谁知道这个日本人。。。。。。但他写的东西,很好。。。很有学问。内容很客观,全面
正如推荐所说,可以看到1940个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最早的象形字到后来的演变,喜欢文字演变的人推荐阅读,很冷静、较客观又有意思的一本书。
一本很不错的书,是白川静研习中国古文字的一个缩影
此书的作者对很多字的解说是结合殷商时期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进行的,视角独特,有些字的解说让人觉得颇有说服力。究竟其说可靠与否,我辈外行难以断言。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汉字。
作为一个日本人,看得出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的确是文字大家,在这里也普及和增补了不少过去的历史知识和常识,对于文字演变还真的是应当多予以了解。很受益!
说实话,书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因为研究的字数较多,难免在每个字上会失于详细,让人看后似懂非懂
白川文字学不可忽视,我的专业得多读读。
实际我是想看怎么拆字,比如鲜字,鱼类和羊要吃新鲜的。。。。
另一种对甲骨文的研究思路,不同的解释。
向来就是这样,中国人的东西老外比咱研究的透彻!
哎,就书论书。很好,我觉得是有所值了。
从外人眼里看一下咱们的文字。
此书宜用精装本,既有实用性,又有很高的学术性。
治学精神严谨,好书。
尚未读完,以后再补啊。
本来是帮同事买给她家宝宝的,可是好像不是很适用。但是觉得大人看还是不错的
文字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在思考与研究,我相信白川静先生的观点,文字蕴藏着巨大文化,没有文化背景的文字是不存在的,很多字的解释很有意思,启发也有,不过对于不研究文字学的人来说,这本书稍稍像一本字典,没什么意思。
日本借用汉字,学不好,加上自己的借用想法而己。汉字,就是汉字!但,有一点还是要肯定的,日本还承认汉字,有点儿“人样”。“韩国猪”就不一样了,连狗性都没有,用日本狗的方法制造的拼音,把全部汉字废了,但还是改不了“猪叫”,就一门心思帮助美国拱猪圈(三八线)。都说人不地道是“猪狗不如”,而牲畜,就是“不如猪狗”了。
本来想买来辅导孩子学习汉字的,但这本书太专业了,只适合搞研究的人看。
这本书的部首排列大概是按照音序的,但是又跟我们使用的汉语词典音序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部首的提示估计是日语吧,不知道怎么对该书的汉字进行查阅,感觉不太好用。或者是我没弄懂?
日本人研究说文解字,偶有发明,也能自圆其说;但很多地方比较牵强附会,读来很是别扭。
才别人眼中看自己习以为常的文字,是别一样的感受。
可以当文字学的工具书,也可以赏读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