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策研究

冉瑞平 中国环境科学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冉瑞平  

页数:

300  

前言

  20世纪50-6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非常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直至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纳入我国的基本国策,不断地出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政策、法规,不断地加大环保投入,但生态环境并没有根本好转,甚至出现“边治理边破坏”、“破坏大于治理”的局面,不少地方引发环境事故和环保纠纷,导致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还会有所加强,增量环境问题还会加速凸显。而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不可能像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在短时期内通过末端治理方式,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而且末端治理也是不经济的。因此,中国必须寻求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略。  本研究认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都是企业、农户、城镇居民、政府和公众等微观主体的行为结果,要能真正从源头解决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深入研究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各微观主体的环境行为方式和特点,并剖析其原因,才能全方位地思考并制定系统的、有效的对策。本研究假设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各微观主体的环境行为是其在特定制度激励下所做的理性选择。

内容概要

目前,中国处于转型期,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冲击还会有所加强,增量环境问题还会加速凸显。而中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同时面临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压力,不可能像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在短时期内通过末端治理方式,实现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而且末端治理也是不经济的。

作者简介

冉瑞平,男,1968年生,重庆忠县人,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10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

书籍目录

1 总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的基本假设 1.6 研究的基本范畴2 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2 控制论 2.3 激励理论 2.4 市场失灵理论与政府失灵理论3 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及启示 3.1 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 3.2 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对我国的启示4 企业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一约束机制构建 4.1 企业环境行为概述 4.2 企业环境行为现状 4.3 企业环境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4.4 企业环境行为约束-激励机制构建5 农户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5.1 相关研究回顾 5.2 农户使用化肥的环境行为分析 5.3 农户使用农药的环境行为分析 5.4 牧民环境行为分析 5.5 农户环境行为的激励一约束机制构建6 城镇居民的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一约束机制构建 6.1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的理论分析 6.2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3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分析 6.4 城镇居民与相关微观主体的相互关系和博弈 6.5 城镇居民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7 政府环境行为分析及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7.1 政府环境行为概述 7.2 政府环境行为分析 7.3 政府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8 公众参与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 8.1 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框架 8.2 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8.3 国外环境立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及其启示 8.4 我国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公众参与机制分析 8.5 我国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缺陷和不足 8.6 我国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 8.7 公众参与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9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1.4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思路  本研究假设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各微观主体(政府、企业、农户、城镇居民和公众等)的环境行为是其在特定制度激励下所做的理性选择。那么要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创新,这一套制度必须实现对微观主体正向环境行为(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激励和对负向环境行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约束,同时还要实现制度的目标取向与微观主体的利益和偏好一致。我们运用环境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构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分析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源头类型、特点;然后主要选取长江上游的川、渝、滇、黔等省、市作为典型调查区域,对不同类型微观主体进行抽样调查,系统分析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所涉及的各微观主体的环境行为及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经验,结合当今世界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构建各微观主体环境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  1.4.2方法  本研究是涉及环境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论、控制论、激励理论、政策学等多学科综合性课题。我们以中国现实的生态环境管理的体制和制度为背景,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比较分析和综合分析相结合;运用系统论、控制论、激励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等理论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基础。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从源头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对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对我从事的研究很有用帮助


有实证数据,可以参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