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再见故宫

安意如/著,李少白/摄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

安意如/著,李少白/摄  

页数:

256  

字数:

212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旧欢如梦不知为何,只要闭上眼睛,第一时间浮现在我心中的紫禁城的模样,总是带着日暮的苍凉或是大雪的清寒,沉静之余让人思绪万千。或许,是我早已在心中为它定了性,开场的婉转悠扬,逃不过终场的肃杀与岑寂。从端门逶迤走来,恍若走入历史沧桑。岁月无声,宫阙无言,人事纷纷。天际,大片乌云线条柔和,光影婆娑,像多少双眼睛欲说还休,密雪纷扬中,多少往事升起沉下,无声胜有声。每一位走过金水桥和太和门的人,仍是不能免俗地将目光落到太和殿上,这紫禁城最重要的一座宫殿。从永乐四年(1406年),朱棣决意离开南京,重返故地北平开始,肇建一座举世无双的宫苑,就成了势在必行之举。而太和殿,作为这世间皇权最恢弘的象征,它的出世,也是指日可待。王既有所命,民何惜所死。中国的老百姓一向是最懂得服从和付出的,上头一声令下,便愿倾其所有。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用语言去细述当时营建这些宫苑的艰险,皇权所指,倾举国之力亦不为过。耗费巨大,民众死伤无数,在接近六百年的时间里,这里只住着两户人家,一户姓朱,另一户,姓爱新觉罗。永乐年间太和殿的柱子,由楠木制成。这些珍贵的楠木,多生长于川湖广等地的群山峻岭中,深藏于原始森林的险峻之处,随时有虎豹蛇蟒出没。入山采木的难度跟送死差不多,所以后人用“入山一千,出山五百”来形容采木的代价。太和殿(明永乐时称承天殿,嘉靖时称皇极殿,清顺治时方称太和殿)建成之后屡遭雷击火劫,经历数次重修。树木的成长并不由皇帝说了算,到清朝时,即使耗倾国之力也难找出跟原先一样的木材了,太和殿里的龙柱,只能用东三省的松木拼凑而成。当阳光一点点渗入,漫过严丝合缝的金砖,绕过巍峨的龙柱,照亮御座和御座上方的“建极绥猷”时,我突然感觉到彻骨的悲哀。宝座不言,雕龙不啸。无一例外的,那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会让人与世隔绝,那高不可攀的御座会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不切实际的梦幻感。这种感觉太强烈了,强烈到孤独,在孤独中生发出天命所归、繁华永固的臆想来。当年,无论是坐在御座上的朱姓家族,还是爱新觉罗氏,他们都曾梦想着江山永固,国祚万年。都心知人世无常,寿命短浅,但谁不恋阶下众人俯首称臣,山呼万岁?一朝建成,紫禁城即宫门深锁,与世隔绝。非但皇城,庶民连靠近内城亦不许。这九重宫苑,直如天上宫阙,谢绝一切不必要的参观造访,虽矗立于尘世,却不啻为人间秘境。以为这样高高在上便是安全了,可太平深处深藏患难,江山社稷总不能如君所愿的固若金汤,万载相传。那祸端不缘外侮,亦必起于萧墙。所谓沧海桑田,在人间总是来得很快。每一次改朝换代的巨变,山河泣血,满目疮痍之后会再有短暂太平。我相信,北宋凄冷如刀的月色下,那亡国之人发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感慨,那“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的喟叹,并不只会造访失败者。沧桑的惆怅和倦怠,偶尔也会不经意地掠过胜利者的心头,在华丽的间隙,这忧伤太清浅,来不及思量,就已经消散,被眼前的良辰美景掩盖。五百年间,从朱明到清朝,皇帝换过了一任又一任,除却亡国之君、末代皇帝之外,谁真心深信了“夫盛者必衰,和会者别离”的道理?谁又曾亲身经历了“国破山河在”的悲怆?都以为,这人世间最奢侈的一个“家”,是金石永固、牢不可破的。这是人的劣根性,不能从心底里接纳无常。目睹他人繁华时,轻谑以对,自诩看透世事;自己兴盛时,却妄想世事永恒,人事不变。到头来,我们看到的是别人的无常,却看不见自身的幻灭。而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的世间变幻和无常。

内容概要

  时光漫游于幽深的宫殿,
  古老壮美的风景翩翩掠过
  历史再一次回归寂静,
  朱红宫墙角落一处青苔的叹息,
  恰梦醒时分,大幕落下。
  百转千回,一代代王朝更迭,一朵朵娇颜零落。
  生命陷落于紫禁城,在限定的街巷内行走。
  或徐或疾,唯殊途同归。
  紫禁城,就像一出真实的幻梦。
  它是历史留给后人的恢弘乐章,提醒我们正经历着世间变幻和无常。

作者简介

  安意如/文字
  80后新古典女作家,畅销书作家,现定居北京。
  她用自己的理解,去书写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和爱情传奇。文字清丽婉转,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叙述时而内敛,时而张扬。
  2006年因古典诗词评赏《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声名鹊起,成为2006年最畅销的图书。销量达100万册。新作为长篇小说《日月》(2011年)。
  李少白/摄影
  著名摄影家,《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家。
  因《看不见的故宫》中英文双语画册轰动国内外。
  被称为“故宫摄影第一人”。
  多年专攻长城和故宫摄影。长城和故宫摄影作品分别多次在德国、日本、爱沙尼亚、瑞士、美国等国展出。

书籍目录

序:旧欢如梦
第一品:奈何
第二品:涟漪
第三品:遗恨
第四品:秉政
第五品:哀荣
第六品:盛衰
第七品:凄怨
第八品:悲凉
跋:山河岁月

章节摘录

插图: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壹)不管朱棣即位后所授意撰写的《明实录》如何篡改,不可改变的是,他是由一个默默无名、不被朱元璋所宠爱的妃子所生。出生时正值陈友谅率军大举进攻应天,朱元璋忙于战事,应接不暇,对这个儿子并没有太深的印象和感情。所有的皇子中,朱元璋唯一付出真感情悉心栽培的是太子朱标,他非常注重对朱标的教育。不单给他指派了当时的天下第一学者宋濂为帝师,更任命李善长兼太子少师,徐达兼太子少傅,这三位洪武年间的大才子组成一个相当强大的教育阵容,分别从学识见识、文韬(行政经验)、武略(军事经验)上给予朱标指导。早在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已放手将很多政事交给朱标处理,并告诉了朱标处理国家大事的四字要诀“仁、明、勤、断”。朱元璋自知驭下极严,他有他的苦心,不惮把恶人做了,留一个铁桶江山给朱标。届时,朱标再以仁治国,搏一个万民拥戴,江山永固。朱元璋把该做的、不该做的都做了。时辰一到,绝代强人也躲不过无常催命。他没有看错,朱标确实是一位值得信赖的继承人,他有着朱元璋所没有的仁慈,连他的儿子朱允炆也是个好人,如果条件允许,未必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奈何,朱标死在朱元璋之前;奈何,年少的朱允炆身后有一位野心勃勃的燕王叔叔。相较于同为庶妃所生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标,身为四皇子的朱棣实在凄苦,是一个丢在朱元璋的儿子堆里也不容易被他爹想起的角色,下面有22个弟弟,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可以说,如果坐等皇位的话,一个个挨着数过来,也未必轮得到他。自幼奔波沙场,在刀光剑影中长大的朱棣,跟随着洪武年间的名将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他习惯了腥风血雨,战争和权谋将他磨砺得心如铁石,城府极深。他知道,如果要赢得父王的器重,就必须要有过人的真本事。为此他抛头颅,洒热血,深入大漠,远征元军,立下赫赫战功。奈何,在他的父亲眼中,他只是一柄镇守边陲的利器,可以用来靖边绥远,安邦定国,皇位却依然属于那个少不更事的朱允炆。虎踞龙盘的应天,少年天子朱允炆尚未登上皇位,远在金戈铁马的北平,虎视眈眈的燕王已是杀机暗涌。还有一件事迫在眉睫。朱允炆即位之初,身边的两位大臣齐泰和黄子澄已经开始建议建文帝着手削藩。此事的尴尬在于,不削藩则坐视藩王做大,削藩则藩王必反,这个锅是怎么端都烫手。削藩之事源远流长,前史可鉴。从汉朝开始,削藩之事必然导致朝野震动,汉景帝时引起七国之乱,唐宪宗时亦曾引起兵祸连连。此事不是不可行,倘若在君权不稳的时候贸然动手,很可能得不偿失。建文帝虽然也不笨,但跟老谋深算的朱棣比起来,还是嫩了许多。他手下的两位谋臣跟朱棣手下的道衍(姚广孝)相比,韬略明显低了不止一个档次。在后来的靖难之变里,黄子澄屡出昏招,加剧了建文帝的失败,另一位被朱允炆倚重的齐泰也没强到哪里去。我每每看到这一段,都会掩卷长叹——所谓书生误国,信矣!事后朱棣起兵正是打着“锄奸反正”、“清君侧”的旗号。随着建文帝削藩之策大刀阔斧地进行,形势越来越紧迫。摆在燕王朱棣面前的选择只剩下两个——要么坐以待毙,要么放手一搏。这是一条一旦开始就无法回头的路。这是一个绝对的世界,成王败寇,仅此而已。没有模糊的边界,没有中间道路可循,对志在天下的人而言,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容逃避。《千忠戮•惨睹》里有一支【倾杯玉芙蓉】:“收拾起大地山河一担装,四大皆空相,历尽了渺渺程途,漠漠平林,垒垒高山,滚滚长江,但见那寒云惨雾和愁织,受不尽苦雨凄风带怨长。雄城壮,看江山无恙,谁识我一瓢一笠到襄阳。”转眼间,血流成河,江山易主。人世间的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有时就在顷刻之间。这一支【倾杯玉芙蓉】写的就是燕王朱棣谋反之后,建文帝逃出京城,与追随他的大臣扮作一僧一道,隐姓埋名,辗转千里,一路目睹大臣被杀,内心极为惨痛。曲辞荡气回肠,又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意味。对朱允炆来说,人生可不就是无可奈何么?天地间,其他的角色有很多,皇位却只有一个。叹只叹,他经验太浅,错用了书生;叹只叹,朱元璋精明一世,糊涂一时。他翦灭功臣,定下“藩王戍边”之策。他只相信自己的儿子。结果藩王势大,朱允炆无力弹压,削藩不成反失了皇位。换言之,面对着朱棣这样志在必得的对手和周围那群不安于室的藩王叔叔们,朱允炆就是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也保不齐会有江山失守的一天。从被选定为皇位继承人的那一刻开始,他注定要面对这场无比惨烈的决斗,赌注是江山社稷、皇位尊荣。权位之争没有真正的公平,从他失败的那一刻开始,他是生是死,已经不再重要。“靖难之变”这场宗室之战的过程和结果无须我再多言。历时四年,朱棣成功夺位,登上了皇位,改年号为“永乐”,不久便迁都回自己的根据地——北平。攻破南京城后,建文帝下落不明,有说是葬身火海,有说是隐姓埋名逃遁而去。有传日后永乐帝派郑和下西洋,有一个重要的秘密使命就是寻访建文帝的下落。郑和,幼年因战争牵连成为“宫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名留青史的好宦官。他自幼随着明军南征北战,成为朱棣的随从。在“靖难之变”中,还叫“马三保”的他就曾在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中准确判断出形势,看出建文帝方主帅李景隆的虚弱,提出攻击中军的建议,连破对方七军——因在郑村坝战役中立下大功,马三保被朱棣引为心腹,赐姓为郑,后来他为自己改名为和。永乐年间,郑和肩负着朱棣的重托六下西洋,第七次的时候,明成祖已逝,明宣宗在位,在信息不便的当时,宣宗派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已经不是寻人,而是将新君即位的信息,传达给邦交各国。

后记

山河岁月贝托鲁奇在《末代皇帝》中安排暮年的溥仪以游客的身份故地重游,再登太和殿,这自然是虚构。我不知,假如真有这种际遇的话,重返紫禁城,溥仪会是怎样的心境。他回想、沉思,记起了很多很多值得或不值得一提的事。它们彬彬有礼地造访了他,又姗姗离去。回首来时路,走出紫禁城的路太短,走回紫禁城的路又太长。所谓白云苍狗,世事如幻,一生到头,阅尽世事铅华。万千哀凉俱化静水,若有感慨,终不过一句,“物是人非事事休”。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推着自行车走在街上,一群狂热的革命小将高呼着“XXX万岁”迎面走来。我始终不能忘记这个场景,不知此情此景,在垂垂老矣的溥仪听来、看来,是何种滋味。也许,他会想起1908年12月2日那个寒冷的早上举行的登基大典。年仅三岁的他,被折腾得够呛,忍饥挨饿受累,坐在太和殿空荡荡硬邦邦的宝座上,面对着御座下黑压压的文武百官,不理会阶下山呼万岁之声,哭闹不休:“我不挨(爱)这儿,我要回家。”而他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安抚他说:“快好了,快好了!”却被以讹传讹成“快完了,快完了。”也许,是心如静水,波澜不起。以一颗倦心、一双老眼来看待时代所谓的风云变幻,恐怕是暗自失笑吧!纵是绝代强人又能操纵几时?君不见,秦皇汉武,成吉思汗俱往矣,谁谁谁自认风流人物,终不过雨打风吹去。没有人会在意一位逊位君主的孤独。他形单影只,像一只远去的秋鸿,从历史角色中退出,卸下一身包袱,成为历史的旁观者。他死于1967年,那场浩劫开始不久,也算是死得及时,死得其所。一世清浅,一世沧桑,一世匆匆,到头来埋骨沉沙,殊途同归。斯人纷纷,潮来潮去,那紫禁城依旧矗立在红尘深处,印记鲜明。金水桥边金乌西坠,那红墙黄瓦的禁地是他永远也回不去的家,亦是他曾经想逃离的囚牢。对于三岁就生活在紫禁城中的溥仪而言,紫禁城已经融入他的呼吸与生命中。有人说,如果你必须离开一个地方,离开你曾住过、爱过、恨过、深埋你很多过往的地方,不要慢慢地离开,一定要迅速、果断,来不及回望。因为,日后的回忆会纠缠你一次次重返故地。时,天似碧玺,月如翡翠。岁月流逝永不停歇,寂静而深长。“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皇图霸业,终归于渔樵闲话。”旧欢搁浅,旧梦还新。再见,故宫!这世上有什么敌得过时间?所有的荣耀、辉煌、屈辱、悲凉,都融入沧桑。有多少欲说还休事,尽付与无常。


编辑推荐

《中国国家地理:再见故宫》,安意如最新力作,与“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强强联手,用文字和影像全景式解读紫禁城风云。一座城,是往事,也是未来;一句话,是告别,也是迎接。再难相见——它属于过往,不属于现今。它无从追忆,也无从怀念。它满目恢弘,又满是疮痍。在它面前,我们始终是过客。再次遇见——去故宫,是每个人一生必须践行的约定。当念想成为现实,这相遇就变成一种似旧还新的再见,一次期待已久的会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再见故宫 PDF格式下载



个人和喜欢安意如,安意如的文字
  80后新古典女作家,畅销书作家,现定居北京。
  她用自己的理解,去书写诗词背后唯美、动人的历史故事和爱情传奇。文字清丽婉转,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叙述时而内敛,时而张扬。
  2006年因古典诗词评赏《人生若只如初见》系列声名鹊起,成为2006年最畅销的图书。销量达100万册。新作为长篇小说《日月》(2011年)。


安意如最新力作,与“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强强联手,用文字和影像全景式解读紫禁城风云


安意如的《再见故宫》介于旅行与历史之间,有些借今怀古的哀思,也有些物是今非的叹惋。她对故宫的慢慢走访,细细揣摩,对明清两代帝后及后代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梳理,也让我们从女性感性的角度观望那几百年历史。书中也不乏建筑知识的铺陈,比如著名几殿交泰殿、储秀宫、乾清宫等的格局布置,此外皇子读书情况、日常生活、礼乐婚嫁仪式、朝仪制度等也多有涉及,这些明清皇室生活细节对我们也是明清古装戏背景知识的一个很好补充。
  
  山河岁月空惆怅,今生今世已惘然。
  
  介于历史散文与旅游随感之间的文字,很明显有安意如的个人倾向。比如,她最欣赏雍正,是从纯女人看男人的角度喜欢雍正。她对明清帝后逸事和八卦也信手拈来,那些明清两朝性格怪异的帝王举动也看得让人有啼笑皆非的荒诞。比起明清两朝帝王,我更欣赏安意如对这些帝王身边女性们的剖析。比如,明未的张皇后,大小博尔济特氏,珍妃等等。与明朝帝后斗争残酷家族血腥比起来,顺康雍乾之后的清后宫关系要单纯许多。
  
  论说史料,是亦述亦评的缓慢调子。安意如的文字不如其他民间草根说史的详尽,也不在乎这些历史的脉络,更不在乎真正的历史真相,完全就着一个“随”字,随意随性随感。在对这些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情绪上的表达与演绎上,完全沉浸在自己对这些人物的好恶偏见,比如评价明嘉靖皇帝时,以八字相赠“死得太迟,死有余辜”而后自已也说“这个评断,无关正史”。我想这也是安意如作此书一系列历史小品文的初衷,无关正史,关乎一己之心。
  
  
  李少白的摄影,乍一看无甚精彩,无非故宫常见摄影照片中那些宫、角、廊或门、窗、石柱等等,再配上光影,繁复、细致或苍凉、旷渺。但看完全文,再回头仔细端详照片,慢慢也觉得非常经典,很“行”,很“故宫”。故宫常年游客如织,能在寂静无人之时拍出故宫在朝阳或夕照或云霞满天时的独特韵味来,也非常不易。遗憾的是照片没有标题,与安意如的文字也没有十分的切合,也没有其他的说明文字,比如说明拍的是故宫哪个殿哪个角落,哪里的一扇窗棱等,让人只能当故宫精美的摄影作品欣赏。


喜欢封面上那雪中故宫的景色,白茫茫一片中的巍峨宫殿,梦境一般。我想,下次再去故宫,一定选个有雪的日子。安意如的文笔淡淡的,说起历史来到也没有那么枯燥,看得进去,就是一开始明史和清史混着说,一会儿明朝,一会儿清朝,有点乱。后面的好些,到底是女作者,写历史最多的还是写情,而写起感情来也驾轻就熟,万贞儿,董鄂妃,慈禧太后……,这些曾经生活在这座紫禁城中女人的情和爱。看到乾隆皇帝和他的皇后那一章,写的是乾隆皇帝和富察氏的伉俪情深,尽管后宫佳丽三千,皇后也只是唯一,富察氏比乾隆早故去四十八年,这四十八年,从未间断对她的思念,她的葬礼,举世无双,她居住的长春宫,再不能有人居住,朝珠,朝服供奉于此,每年祭日,必都亲自祭奠,在乾隆80几岁的时候,仍亲自去怀念他的皇后……后人都说乾隆皇帝多情,其实,多情之人也最深情!孝贤皇后故去之后,乾隆心里再无皇后,对她的深情,也就是对别人的寡情。继后乌拉那拉氏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为一个男人奉献了一生,却一生没有得到过爱,没有乾隆对富察皇后那般的深爱敬爱,也没有对后来对令妃,香妃那样的宠爱。最后,悲惨离世,最近看的另一本小说《后宫 如懿传》,讲的就是乌拉那拉氏的故事,所以,对这个女人最后悲惨的结局,还是不胜唏嘘!书中的照片都很漂亮,觉得如果图片再多一些,再大一些就更好看了,静静的紫禁城啊……


安意如的作品一直很喜欢,这本再见故宫还是一贯的清雅文字淡淡讲述了自明朝建立故宫的历史以及住在里面的人和事。李少白的摄影作品配文字非常棒。是本值得购买的书。


至今仍记得第一次在北京看到故宫时的震撼,每一处都凝聚历史。而安意如的作品之前也读过,喜欢她笔下古色古香的味道,也许骨子里生就恋着古典的东西,所以即刻购买此书。书里的文字依旧典雅寂美,再配以出色的摄影照片,值得珍藏!


书已经看了大半,买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喜欢恢弘的故宫和其悠久的历史。这点上,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李太白的摄影值得反复翻阅,而安意如笔下对明清皇家更迭和历史人物的描述也比较有趣味。不过,安意如的文字细腻温婉有余,却缺乏对历史人物有理据的描写,尤其在写到顺治与董鄂妃的感情时,女性化的揣测人物内心,穿凿附会,牵强得很。在开篇处,对于故宫的感受也是反复用沧桑和无常的词句堆叠,欠缺真诚,读来乏味。只能说,安意如的文笔趋于小家碧玉,尚不能驾驭历史这样的大题材。


书本真的很精美啊!李少白的摄影照片很美,安意如的文字也很美,为我们开启了通向故宫的大门。真的很喜欢里面的彩色插图和令人回味的历史故事,这本书真的很有fee很有韵味!这本书值了!


很喜欢这本书,不一样的故宫介绍,通过每个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安意如的文字,悠悠闲闲的惬意,随着她漫步的脚步重温明清历史,很美的读书感受。李少白的摄影没的说,随书赠送的明信片美的一塌糊涂。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安意如的文字,她的每一本书都买齐了,当初在决定买这本书之前,看了大家的评论,有些人说她直抄明朝那些事儿里面的内容,所以带着好奇的心决定要去探个究竟。但事实是并非如此,可能有些内容一样,但是作者带给我们这些读者的那种感觉一如从前,她的性情还是如旧,那只是"不懂其之味"人之言而已。这本书很棒,故宫的摄影(李少白的作品也真的让我体会到那个宏伟壮观的故宫一些另外的视觉。支持!


以女性独特的视角讲述明清故宫600余年的点点滴滴,历史风云在作者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给人很真实的现场感,配以少白绝妙的摄影图片,让人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深宫大院,陪着紫禁城的主人们一起笑看人生。推荐一看。


安意如的书,除了一开始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让我眼前一亮之后,其他的都越来越让人失望。先不说抄袭,抄袭的书本我也不习惯说什么抵制的。因为一本好看的书,那么即使是抄袭出来也阻止不了别人看它的欲望。至于背后的法律责任就留给作者自己去琢磨了,读者没必要为无关自己的事去生气或者什么。看自己的书就好了。这本再见故宫,网上有生气说抄袭河图歌曲歌词(我也很喜欢河图的啊,可是还是要理智点想问题的,总不能像某些人一样动不动就跑去人家微博上去骂人)。这个方面我不大懂,可是我认为这只能说是引用吧?歌词这种东西。。。。难道不可以这样用的啊?(真的是很诚恳的疑问句。。。。)撇去歌词这部分,其他有没有抄袭我就不知道了。然后这本书,会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明清的历史。我喜欢这种方式去叙说一个历史,不会让人感觉到累牍烦闷。故宫里面的那些人那些事的沧桑,安意如写得很淋漓尽致。只要你喜欢或者喜欢安意如写作风格的,那么这是一本很值得一看的书。它会让你心中那股向往到故宫去感受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不是那种XXX到此一游的肤浅,而是希望漫步在里面,试着回想和感受书里那些荡气回肠的历史。


安意如的书我都很喜欢,出一本要买一本,这本也不让人失望,文字很优美,寥寥数语就写尽了一个朝代中每个帝王的兴衰,他们的人生一辈子与这静默的紫禁城联系在了一起。读一个文字,要想当年在故宫中游走的每一处景致,别有一番感触。


好看的不得了,纸张摸起来很舒服,李少白摄影的图也很好看,安意如通过自己的方式讲述着发生在故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意境悠远,不错不错~!


常读书之人应该对安意如其人并不陌生,此处不予评价,购此书的目的基本只是为了少白兄的故宫摄影图去的。但是必须说一句,此书的包装、印刷、排版都是不错的,第一印象颇佳。其实现在不同以往,对图书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内容好就可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这也正是印刷质量低劣盗版书的最大软肋。此处借题发挥一下,无论是故宫、颐和园、圆明园、天地日月坛,还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其实才是真正热爱旅行者不应错过之地,那些提起旅行便只知某西南高原城市的想法,着实是颇为扭曲的旅行观。当然,以上题外话只是个人观点,勿辩。总而言之,北京是非常值得去的地方,故宫更是。


拿到手看了两遍了,里面故事可以说是没什么新奇点,但是安意如的文字真的很好,把李少白拍的照片分类再配上文字一起看,很有感觉,那种沧桑的历史感扑面而来。相比于文字,照片惊喜更大,从没有看过的角度,没有想过的地方拍的故宫,真是太美了


一直很爱故宫,看到这本书的确挺激动,买回来发现很不错。安意如文笔细腻飘扬,李少白摄影深沉沧桑,这是我印象中的故宫。


拿到书,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读了起来。我还是一个高二的文科女生,课间阅读课都在看,那种爱不释手的感觉啊,久违了。第一遍时当做一本历史介绍的书来读的,内容丰富而精彩,去年暑假去故宫的时候,就很爱那个地方,看了这本书,更加坚定了我大学的方向了。准备节后又看一遍,细细品味安意如的文字和少白的摄影,另外,明信片很漂亮。


安意如的文笔还是信得过的,她的文字很优雅,很淡然,让人感觉内心平静;《再见故宫》写的主要是从明朝到清末,故宫里住着的人——皇室和其他各色人等,他们的故事,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历史,暂且称为故事;书里的插图很多,拍得很美;最后要吐槽一下,书本的油墨味儿有点重,不太好闻~总之,如果你热爱故宫,向往故宫的过去,这本书一定会是很好的选择哒~


中国国家地理-再见故宫(紫禁城风云)


实在是太爱安意如的书,总是等她出新书,典雅的文字,华而富有底蕴的词句,配着李少白的照片,将故宫里两个朝代的故事娓娓道来,她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一种朝代赋予的愁,她总是能用聚焦人物身上那些不一样的点,用她的文字,叙述他们的事,道尽他们的喜怒哀乐,仿佛她是他们最深的知音,对他们懂得很深很深,也爱得很深很深。


书不错,还没怎么看,李少白的照片很漂亮,不愧为故宫摄影第一人


中国国家地理——再见故宫,安意如的作品。很喜欢安意如,一直觉得她是神奇的小女人,拥有她的全部作品后,甘愿当她的忠实读者,喜她的犀利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一如继往的支持她。


早就对安意如的作品读了一些,这本《再见故宫》我很喜欢,她的文字很细腻,也很柔软,枯燥无味的历史在她笔下好像有了生命,读起来感觉很好。书的质量不错,快递也很快


喜欢安意如,喜欢李少白,喜欢《再见故宫》,很有感觉的一本书,阅读真是享受!


第一时间在当当抢到,是纪实的故宫,书内封面色那么重,跟外边的封面反差蛮大的。最让我觉得推荐的是,难得看到摄影大师的图片,故宫很美;看文字,是点点凄美!感觉还不错,还没读完,看完再写


安意如,李少白强强联手,故宫的辉煌到衰落清晰呈给读者


不仅仅是一本描绘故宫景观的书,也不仅仅是一本叙述历史的书,在忆述之中娓娓道来,感情细腻,语言优美,将读者带到了人物的内心,又置于浩瀚的时光大海中,读这本书,一开始就被深深吸引,从独特的视角来介绍故宫,描述和抒情都恰到好处,读完依然回味无穷。里面的摄影作品选取的角度很独特,意境十分深远,与文字又十分契合,赏心悦目!


安意如那么文静的女子总是句句声声就将你的情绪调起,将你的情感唤醒,我喜欢她似随意的说出话语却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支持她以及她的文字,加油。让我好想再去一次故宫,体验它的神奇与不朽。


安意如的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很精湛和富有优美的文字篇章,写作功底一流,巧妙的运用漂亮的文字和词语,很喜欢她的每本书,当然《再见故宫》也不例外,不错,这本书图文并茂,更期待她的更好作品。


很不错 安意如的文笔很美 文章主要讲故宫里的两户人家的事以及故宫的建筑特色 至于摄影 真没觉得拍的有什么好的 只有几幅还可以


我几乎有安意如的每一本书,我也还算是比较喜欢她。这本书也还不错。是安一贯的风格,李少白的图片也很漂亮,在我的眼前展现了故宫之美。对于我这种还没有去过故宫的人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


书真的令人爱不惜手,很喜欢封面的故宫,白白的雪,显得故宫特别的庄严,又透着一股冷清,李少白的摄影,每一张图就很吸引,真不错~


刚拿到书给人的感觉还不错,翻了一翻,很喜欢里面的摄影作品故宫去过两次却还有再去的冲动,她像一部厚重的历史,在那里等着人们去阅读


一直都很喜欢安意如的写作风格。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去诠释关于紫禁城的种种故事,或感人或悲凉。一字一句道尽爱的沧桑变换。插图很棒,全故宫实景拍摄,雄伟大气。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安意如赞不解释!摄影超美!喜欢故宫


随着故宫的变迁,仿佛穿越千年,看到了曾经在那个宫墙内发生的悲欢离合。很妙的文字,很美的摄影,书香满溢,午后品茗,滋味甚好~~


书中所附赠的明信片好美。故事依旧动人,文字莞尔。紫禁城的图片太美了,为什么我去故宫没看到这么美的景像。书的质量没的说。很好!!


再见故宫 终于到了。纸的质量很好,插图也很精致,虽然没有去过故宫,但也能感受到故宫的美。内容十分丰富,囊括了明清历史,语言又不单调,个人认为是安意如写得最好的一本书。


1 发货很准时,说预计12日到,果然就到了。2 安意如是我很喜欢的作家,看着故宫的那么美,那么有意境的照片再对比文字,很多复杂的情绪都立体化了。对故宫的认识有了很不一样的感官。3 老郭是我很很很稀饭的。他的相声百听不厌。每次在微博中看到他的寥寥数语。更稀饭他的文字,他的文人气息,这部书看到的是一个台上不一样的老郭4,最重要的是,坑爹的随机附送亲笔是没有滴~~~~~~


非常非常喜欢故宫,因为对明清也很感兴趣,当然大部分热爱还是来自对于建筑本身的喜爱。莫名的喜爱。上一次去北京的时候没能好好逛逛故宫,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好好的逛一次。安意如的文字虽然争议很多,但不可否认还是很美的。图片也很美,很喜欢各式各样的故宫,静谧的,繁华的,落寞的,喧闹的。


离开学校,离开应试教育后,很少再能坐下来踏踏实实的看点历史,这本书就可以以一种慵懒游记式的方式带着你边走边看,历史人物貌似就在故宫的某个角落向你走来。不仅插图很美,文字也如歌如画,将历史柔化在文字里的功夫,不是谁都有的。值得一看,绝不枯燥的“历史书”。


一起买了4本书 都很满意 没有破损什么的,4本都非常喜欢 爱不释手,不知道该从哪本开始呢。很想很想去故宫看看,但目前还不能够去,所以先从书下手吧,安意如的文字很古典很淡雅,很不错。


文字与摄影作品结合,感触颇深,故宫的沧桑美丽和其中发生的故事,引人深思。


很喜欢安意如的文字。图片也很漂亮~~文字配的很好。很喜欢故宫庄严肃穆的感觉,配上沉重的历史,很值得一读,不过比我想象的要薄啊。。。


作者以独特的视觉重新阐述了紫禁城里的故事,岁月磨洗,历史激荡,纵使繁华盛情不再,也掩盖不了故宫背后曾经的华丽。


文字与摄影都很美,展现故宫的前世今生。


本来以为是那种有很多插图,介绍故宫的书,不过它里边的摄影主要是比较写意的那种,文字比较多。如果是想买故宫介绍科普类的书,这本不是很适合。


品茶,读书人生一乐事。喜欢安意如的书。喜欢再见故宫。


安安的书从来也没让我失望过,可能是习惯了她的文字风格。再见故宫是一段明清历史的重放,说起来和百家讲坛的《大故宫》有很多相似处。不错也发现了一些知识性错误,比如那段万妃和万历皇帝的故事。把万妃和万历的年龄说成了相差19岁,我特别翻阅了明史。后妃传,是相差17岁。


把故宫的现状游览与历史人物故事陈述、用优美的文笔与独到的摄影角度定格、这一切本书结合的如此完美,好书、好书、非常值得一看、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里边很多故宫的图片,不愧故宫摄影第一人,李老师拍的很棒。内容还没读,应该不错,还带一张明信片嘿嘿


安意如一直以来很喜欢她的作品,这次她以故宫为主题,从历史来诉说它的兴衰荣辱,再配上图片,甚是喜欢。现在越来越喜欢在当当买书,两个字,信任。


订阅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我爱不释手。看到网上的《中国国家地理——再见故宫》后砰然心动,希望读后一样精彩。


安意如串联了整部故宫的历史,如果故宫是一个沧桑的生命,安意如写出了它的每一分兴衰荣誉,还有那片琉璃瓦红墙里面的悲欢离合。即使是故宫,封建王朝最寂寞不胜寒的地方,里面也充满了期盼与眼泪。


故宫去过,明清史也读过不少,读《故宫》仿佛跟着安意如故地重游,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文字不用说,一如既往的优美。大爱。


非常棒,摄影隆冬故宫,映出了他的魂魄。文字部分酣畅淋漓。值得细细一读。


安意如的文字,李少白的摄影都是一流的。其中涉及明清两朝大量历史信息。诗意与史实并重,穿越时空


好书,安大的书比以前的书都有超越!图片也很美。李少白故宫拍摄第一人


中国国家地理-再见故宫


安意如的文字、李少白的摄影,动人心弦!


文字还是像安意如以往的书那么有魅力,让人看了心里有抹淡淡的忧伤,对故宫的前世今生刻画的还算可以。


故宫,紫禁城,曾经的神秘之所,现在已解开了面纱,展现在你的面前,此书文图搭配得当,文婉约,图精美,堪称介绍故宫的佳作!让你换一个角度看故宫!


很喜欢安意如,是她的忠实读者。大体翻了翻,这本书是借着故宫这个大视角,来写曾经的风云人物和历史的,写的不错。插图很漂亮,随书附赠的明信片也很精美,喜欢~


暑假才去过故宫,对这一题材很感兴趣。对游客来说故宫真的很大,可是如果一辈子住在那里,是多绝望的一件事。安意如用散文体的历史叙事,让我们看到沧桑几百年的故事,亦真亦幻,人生不过如此,荣华富贵眨眼过眼烟云,珍惜现在的每一个瞬间,这才是我们活着的证据。


基本被安意如迷住了,她的书我都会买。不过我还是想说,标题党,误会啊,呜呜,这本书前版本是明朝那些事,后面是清朝那些事,是安版本的历史描述。还是她的风格——美丽语言讲故事。要是看故宫的故事,应该买大故宫。。。


钻石见证了相濡以沫的爱情,而故宫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兴衰与点滴,帝王家这紫禁城,太多太多的故事与感慨,对错与否 满是心酸。


安意如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好图文在搭配上有点不是很贴切装帧什么的超棒超有感觉~封面和赠送的明信片都太美了好吗!故宫的雪景……


安意如的文笔素来淡淡如水,把一个枯躁的故宫皇帝娓娓道来,且有点小俏皮。所以没有把我看睡着了,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安意如的成功。因为我是一个对于历史毫无兴趣的人。这书原是在图书馆借阅了两次的,不解馋,所以买回来了。


本来就对明朝的历史很感兴趣,安意如细腻的语言风格让历史再现,让人感慨故宫经历的沧桑。


安意如在这本书里细数一个个故宫的地方 每个角落都有故事


从女性的视角品读故宫的历史安意如的文仿佛从杏花春雨中走来,涓涓流入人心


一直都喜欢安意如的书,这本书的封面很静,文字随着故宫的故事而生动————


我一直很喜欢故宫,所以我也很喜欢这本书,时光流逝,仿佛看见从前紫禁城的风采。


一直看安意如的书,这次以故宫为发生地讲述帝王的情感故事,让人感慨不已,推荐给喜欢她文风的读者!


喜欢。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故宫图片,配上安意如的文字。好像身临其境。


安意如的文字很漂亮,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故宫。


仍然一如既往地喜欢安意如,还是我喜欢的文字与风格,还配有故宫的图片,都很好


很喜欢安意如的书,还是温婉的文字,不过这次写的是磅礴的故宫,大爱!


安意如的文字,很优美。李少白的摄影,很好。


安意如一贯随行自在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将我们带入一个久远的世界,而李少白的摄影让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愈发清晰


一直很喜欢安意如的文字,更绝美的是李少白的摄影,相得益彰。


安意如美丽的文字加上李少白辉宏的摄影,很不错,拿回来就一直在看


安意如的文字一如既往的好,摄影李少白更堪大师级别的。输的封面也很好看,就是白色的封皮时间长了会弄脏;其他的就是物流比先前慢了一天,等得有点不耐烦了。


一直喜欢故宫,照片拍得很美,唯一遗憾是安意如写长篇似乎有些驾驭不住,有些地方逻辑比较混乱,还是写散文集更好


北京的中心是故宫,明清几百年历史在这里绘就,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虽说朱姓、爱新觉罗氏两大家繁衍生息,引领中国从富强到贫弱、从强大航海到闭关自守乃到国门被大炮洞开,但廉和奢的故事更是影响强大到现代。生产力的倒退、技术的倒退、文学的倒退迫使国人睁眼看世界,铆劲要自强。看一看故宫是我的心愿,先从《再见故宫》开始吧。


还好吧,安意如的文笔始终如一,故宫的历史娓娓道来,算是别样读史吧


讲述了关于故宫的人和事,我很喜欢,摄影很讲究艺术,但是我希望有一些写实的图片,当提到哪个宫的时候,能把图片放上去。


摄影好棒 一直好喜欢故宫


不同的人眼里就有不同的故宫,女人和男人眼里的故宫也不尽相同,本书对故宫背后的故事有所侧重,文字和影像,反映着故宫的厚重和柔情,不错!


故宫,每一座宫殿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个鲜活的生命。看完书之后,很想看看雪后的故宫!


笔触柔和,深入浅出,让人身临其境,本身我就对故宫文化很感兴趣,这本书又从另一个方面来抒写紫禁城文化,在现在充斥电子书的时代,有这样一本好书,感觉很不错,很满意.


文章分地点叙述了故宫每个宫殿的历史故事,引人入胜,配上一些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很好!


安意如的书一直是我大爱,而在这本书里面,更是加上了配图的方式述说了故宫那长长久久,不知道多少人经历过的事情,很喜欢


书名很大,可惜图片没几张,并且在故宫纪录片里都能找到。安意如讲的故事感觉一般。买后翻了几眼就扔在一旁,不值得读。


《再见故宫》图片很有意境,文字也很漂亮


书质量很好,里面的照片也拍的很美。故宫,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也埋葬了多少人的一生,作者用她的文字向我们诉说着故宫故事,很好看


图美!字也美!真的好的没话说。安意如的字看着就安静,少白老师镜头里的故宫真的!太!美!


故宫,一座见证风云变换的城池,历史如此厚重,每个地方都有多多少的故事!


有词写历史的---人生如只如初见由故宫写历史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