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
2011-6
中国华侨出版社
刘剑
368
320000
写历史也是写内心 历史就是消失了的客观存在,“消失了”就是不存在,那么梳理表达历史的人就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着大小不一的碎片,于是梳理者按自己的逻辑、喜好去还原本已经不存在的客观存在。于是,梳理者的悲观、乐观、激情、理性、感性.甚至哀婉、怨恨、阴谋、惆怅都会跃然纸上。与其说他们是捍卫历史真相,不如说他们是对自己内心的捍卫。梳理者采用的传记小说、再现、口述、戏剧、影像等形式,也是依据内心的选择以及掌握这些工具的能力来确定内容的。但是。不论是怎么梳理,不管选用哪种工具,都是历史作者严肃和庄重的行为。 中国的历史久远而复杂,加上近几十年来梳理者近脸谱化的表达,让历史变得生硬或过于概念,于是明明丰富而浩瀚的中国历史变得要么简单枯燥,要么哗众取宠、虚张声势。 我这一代人。所读的历史书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一句话就可以概括这样的书籍——不是神,就是鬼,就不是人。直到近些年一些历史书籍的出现才有所改变,才开始遵循着人的本体或按照人性来说历史和写历史,这是一大进步。 刘剑生在秦皇岛,秦皇岛是个被人们赋予很多历史想象的城市,加上他个人又喜欢文字,喜欢徜徉在历史的图景中,喜欢对自己生长的城市探求究竟。虽然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但文明史的地域呈现上薄厚不一,秦皇岛的山海关就是厚重的地方,不管是明清两代,还是日苏两国,还是国共两党,在此处上演了难以言状的悲欢离合,跌宕起伏,一个地域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在这里相汇。这些为刘剑提供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历史素材,于是年纪不大,作品不少,于他而言,陶醉其中,与我及读者而言,是分享他的陶醉。 历史的书,应该怎么写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我想除了遵循必要的发展脉络,就是让历史有情感、有味道、有血有肉,就是让历史可以体会、可以认知、可以触摸,而不是刻板的理念表述。 刘剑的历史小说,是历史,也是小说,是文学,也是记录。它是呈现历史的一面镜子,让历史的小说和历史的现实之间彼此映衬,互为存在。 期待刘剑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李成才 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纪录片《大国崛起》导演,《华尔街》《货币》总导演
《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讲述:明朝末年,阉党首领魏忠贤借此挑起党争,辣手摧毁文官集团东林党。退休阁老孙承宗深谋远虑,利用辽东局势,下一步妙棋致魏忠贤于死地。但魏忠贤却有所防备,两位大棋手,以辽东为棋局,展开了一场旷世难寻的棋局博奕。
有称帝雄心的信王朱由检,深为魏忠贤所忌。面对魏忠贤的算计与暗害,朱由检不动声色,先清查内奸,又收伏孙承宗、徐光启、孙元化、钱谦益等朝中清流,形成暗中的势力与魏党抗衡。
努尔哈赤发兵在即,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被孙承宗选中,成为拯救辽东的关键棋子。袁崇焕临危而上,抓住千载难逢的机会,收伏宁远城内以满桂、祖大寿、朱梅、赵率教等四大台柱,全城一心,戮力杀敌,在里无粮食外无支援的情况下,以宁远一座孤城,抵挡努尔哈赤大军的攻击,史称“宁远大捷”。
由此开始,掀开了明亡清兴六十年间天下易主、江山轮替、英雄辈出的大幕……
刘剑,河北省秦皇岛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十七岁开始写作,曾在全国各大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专栏文章,近年来致力于小说创作与晚明史研究,并有多篇研究成果问世。其代表作计有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式离婚报告》、长篇社会小说《天使不在线》、长篇历史文献《帝国雄关》、《帝国铁骑》、(台湾版),长篇历史小说《谁主沉浮》等。《天下风云出我辈》是作者集数年晚明史研究之经验最新创作的一部鸿篇巨制,作品熔历史真相与小说艺术与一炉,创造2011年“严肃历史”小说之经典。
序言一
序言二
楔子
上卷:京师疑云
第一章 布局
棋子
棋手
棋局
又一个棋子
行棋
第二章 开局
聪明的木匠
魏厂公的算计
信王的忧虑
曹公公的能量
王承恩的反水
周妃的柔情
碧侬的命运
第三章 入局
坐中皆豪英
袁蛮子
必须死的人
第四章 破局
半壁江山
师徒之间
天主信徒
炮弹专家
红衣大炮
众望所归
妹妹的新任务
下卷:宁远鏖兵
第五章 迷局
冲突
四大台柱
兵行诡道
核桃酒
提审
高经略的高见
为天下事
第六章 困局
袁夫人
忍一步海阔天空
另一个战线
该来的总要来的
一兵也不能出
一步也不能退
第七章 解局
一个对十三个
第一轮攻击
再战
夜战
难民
真英雄
死也无憾
最后一战
三发炮弹
第八章 终局
谁的胜利
皆大欢喜
你的梦不是我的梦
第一滴泪
1610年5月11日的傍晚,利玛窦神父透过住宅的窗棂看见了一大片祥云倏忽在眼前一晃而过。那一天是一个阴郁的日子,天一直灰蒙蒙的。事实上北京城内已经连续几天都处在风雨欲来的蒸热之中了,但如此灿烂的祥云从何而来,很难解释。神父那聪慧的、有异于常人的大脑,并不能解释刚才的惊鸿一瞥是真相还是幻觉,但一种不详之兆突然在心里涌现。他想起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回光返照”。神父相信,自己进入了弥留之际。神父并不畏惧死亡。但他临死之前,还有几个心愿未了:他依然没法见到皇帝。事实上,很多人和他一样,都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皇帝了——大明朝的万历皇帝连续三十多年不上朝。在神父所熟知的历代欧洲君主和亚洲君主中,这都是绝无仅有的。神父很清楚,尽管通过他的努力,已经使中国的天主教徒达到了2000多名,天主教会在北京已经得到了正式承认。但在中国最高的统治者——皇帝心中,天主教依然属于异端,他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天主教的本义和内涵,也没有给天主教徒更尊崇的地位和活动的空间。这与神父要把天主教在中国发扬光大的梦想相比,还有着很长的距离。除了这个遗憾,神父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积压在心底。这秘密他隐藏了二十多年,他想要在临死前把秘密告诉给应该知道的人,至于是否还要将这个秘密保存下去,由这个人来决定。门外响起“当当”的钟声,这是一更天的钟声。外面已经趋于黑暗了。神父听着这熟悉的打更的声音,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与皇帝第一次相见时的情形,那时他携带着自鸣钟来到紫禁城。与古老的更夫相比,自鸣钟应该是这个国家里最先进的计时工具了。就是因为这个最先进的计时工具,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了皇帝。传说中深不可测、至高无上的皇帝,其实不过是一个身材消瘦、面色苍白、言语乏味的中年人,尽管有着高贵的气质,但明显的营养不良和内向阴郁让他身上带有着一种颓靡、淫奢的气息。他们毕恭毕敬地按中国人的礼仪向皇帝行叩拜礼。皇帝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不说话,也不动,脸白得有些瘆人。当太监喊话让他们平身,并把供品带过来时,皇帝看见了自鸣钟,眼睛里突然多了一些光芒。自鸣钟共有两座,一座是带有镀金铁制并有悬锤的大自鸣钟;一座是青铜镀金制的小自鸣钟。两座钟全部采用发条趋动,这也是它们第一次被中国人认识。皇帝的眼中出现了难得的神采,给人的感觉是他马上就要从高高的、金色的龙椅上走下来,用手去抚摸这件新鲜玩意。但是他没有,他依然保持着懒懒的姿势,用低沉的声音轻轻地、近于呻吟般地说了一句:“留下来,给朕好生保管着。”这微弱的、近于呻吟的声音,让利玛窦和他一心开创的事业有了重大的转机。这是那天皇帝说过的唯一的一句话。但这句话无疑胜过千言万语。从那天起,利玛窦在北京定居下来,他再不用东奔西跑,被人非议和驱赶,终于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来推广他的教义了。天主教在中国的发源,也由此开始。弥留之际,利玛窦神父的眼前不断浮现着十年前的那个情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见过皇帝,但皇帝的脸庞却经常在他的梦中出现,把他惊醒。在他的祖国,他曾经见过罗马教皇、罗马学院的院长、罗马总督乃至尊贵的耶稣会会长甚至罗马国王本人,但他们身上的威严与气场却无法和这个羸弱的中年人相比。他的一句话,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能够决定这个国家所有活着的人的命运。他像上帝,即使他不在,他的影响仍然处处存活着,每个人都在他的阴影里战战兢兢地活着。皇帝,就是中国人活着的上帝。利玛窦很清楚,要在这个国家里宣扬他所信奉的那个上帝,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让这个在中国人心目中活着的上帝承认他的存在。他开始有了一个伟大的梦想:要做中国皇帝的神父,用天主的力量来影响皇帝。这是他见了皇帝一面之后从没有停止过的梦想。今天,梦想还很远,但是利玛窦神父意识到,他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也意识到,今夜将会和以前度过的那千百个夜晚一样,他不会见到皇帝。明天,他将要带着未竟的使命,走向天国,走向主的怀抱。轻轻的脚步声在耳边响起,伴随着脚步声的移近,一个同样轻柔的声音说道:“老师,徐光启大人到了。”利玛窦回过头来,望着站在床前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和他一样,已经能够用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与人进行交谈了。今天晚上,即使他知道老师已经不久于人世,但他依然用中国话而不是意大利语和他交流,中国人的烙印已经深入骨髓般地印进了他们的身体里、血液里。“汤若望,你看见那片祥云了吗?”利玛窦说。虽然微弱,但他的声音依然那么坚定、自信。年轻的汤若望用湛蓝的像湖水一样的眼睛怜悯地望着自己的老师。灯枯油尽,他想起了一句中国的俗语,他也相信,老师即将面临的是这样一个阶段。“老师,中国人说,只有天子和仙人才会乘祥云而来,您看见祥云,在中国人的说法里,就是一个吉兆。这说明您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汤若望说着宽慰老师的话。利玛窦摇摇头,自语道:“不是吉兆,不是吉兆,这只是主耶稣的召唤……”又对汤若望说,“请徐大人进来。”汤若望退后几步,将门帘掀开,两个人闪了进来。都是五十多岁年纪,为首的一人面容白晰,气度从容,虽然身着普通的粗布衣裳,但自有一种优雅从容的气度,让人不敢轻视。另一个人比他矮一些,站在较暗的地方,看不太清面容,但很魁梧,站在那里,如一株老松。利玛窦充满深情地望着为首这位面容白晰的人,感激地说道:“徐大人,多谢你来送我最后一程。”眼前的这个人,是他多年来的朋友,也是战友。他们唇齿相依、肝胆相照,一起度过了很多个难忘的日子。今天,是该诀别的时侯了。徐光启微笑了一下。说道:“神父,您言重了。”即使在最沉重的时刻,他也是一个能够笑得出来的人。没有更多的安慰语言,他和利玛窦神父之间的默契,已经到了一句话都嫌多的地步。在宣武门的这间住宅,是他利用朝中的影响给神父安排的。在这之前,神父没有自己的宅邸,一直租房子住,他不光给神父解决了住的难题,还提供了一个类似中国道场一样的地方让神父传教。在这以后的几年岁月里,他每天都风雨无阻地走进神父的住处,神父口传,他笔授,或是两人共同研读,完成了厚厚六本著作的译著工作,在神父的影响下,他也加入了天主教。在他的心中,神父不但是一个高人,还是一座丰碑,一座人格与学问的丰碑。“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利玛窦喃喃自语道,“徐大人,我们刚见面时,您说过的话语,此刻就在我耳边回荡着。”“至彼山,近彼山,近不若远矣。您说的那些近看不如远看的道理,此刻也犹在光启耳中。”徐光启回应一句,眼中却蒙上一层淡淡的愁意。利玛窦艰难地摇摇头,说道:“只怕我这一去,天下再也无人可以和大人探究天下远近的道理了。”“天下虽大,但尽在神父您的心中。既然万物在心,远与近又何足道哉?光启愚钝,蒙神父开启心智,管窥光明,就算是我与神父终有一天要分别,只剩某孤身一人,光启仍愿继承神父的志愿,穷尽心力,精研天体之间的奥秘与规律。光启之心,与天主、神父同在一体,从未分离。”徐光启直言不讳,也不避讳生死的话题。“好。”利玛窦点头道,“满朝上下,天主信徒,惟有徐大人一人高山仰止,其心精诚,令人叹服。你我共尊儒道,又奉天主,西学东进之路,漫长无际,大人要保重。”徐光启称谢。两人尽完依依惜别之情,开始进入正题。利玛窦问道:“不知我进奉给皇上的信札,他可否收到?”徐光启脸上泛起一层忧色,说道:“内阁票拟,但被司礼监扣住,皇上并未得知。”利玛窦脸上不禁露出忧愤之色:“司礼监因何扣住?”“司礼监称:皇上近日为国本之事烦躁,异端邪说,不宜此时进供,留察一时再说。”利玛窦长叹一声:“即使伟大强盛如天主,也不得不面对魔鬼的困扰与威胁。中国的皇上,现在面临的问题和创世之后的天主一样。当魔鬼横行之时,就是天主受难之日。”听得此话,徐光启默然。他身后站着的那个人,却微微点头,似乎很赞成利玛窦的话。利玛窦已经注意到了这个人,他眼中似有深意地看了这个人一眼,又说道:“我给皇上的奏折里,向他详细解释了我们眼前的这个世界。皇上心中,可能和满朝的大臣们一样,认为世界乃天圆地方,大明朝就是世界的中心。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在我们所不了解的西方,分布着很多的国家。近年来,自哥伦布、麦哲伦发现美洲大陆及打通印度洋、东太平洋航线以后,已经证明实天地之间原本就如同一个圆球,圆球内的土地、山川都被大海相连,当海域畅通后,天下就渐渐由各自分离的态势而形成了一个整体。哥氏、麦氏之发现,已经证实天圆地方之说并不能成。但我们的君主,却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并不相信,在我们庞大帝国之外,还分布着很多和我们一样强大的国家,并随时会威胁到我们的存在。若此时还不能看到我们土地之外的天空、海洋,必将束缚自己的思想,盲目于所谓的天朝大国。”徐光启赞同道:“神父所言极是,您亲自绘制送给我皇的《坤舆万国全图》,已经将东、西两方所有的国家尽绘其中,皇上看后,亦受益匪浅,并着宫人收藏。”“不,不,”利玛窦听了这话,一时急了起来,身上扭动了一下,似乎想从床上爬起,但又使不出力气。汤若望急忙过去扶住他的身体,把他安置在床上。利玛窦脸色绯红,神色突然兴奋起来,大家都知道,这是回光返照之像,神父之命,已经悬于一刻了。利玛窦声音有些亢奋地说道:“我今日叫你等来,就是为了这图。这图里有一个秘密,这图是有问题的。”“我知道问题在何处。”一直没有说话的、站在徐光启身后的那个人突然开口。他的声音铿锵,有如洪钟鸣响,虽然语调不高,但在场众人,无不感受其人之威。见大家的目光都转移到自己身上,那人微笑着说道:“既然我们尊崇的天圆地方一说,因哥氏、麦氏的发现已经不能成立,既然天地已经被证实本为圆球之状,东方对面还有西方,那么我们大明江山的中心之说,亦不能成立了。而《坤舆万国全图》中,我大明是列于中心,其他国家依附于两旁,这个位置,自然也是错的了。““你,你——”利玛窦内心震惊,指着那人道,“你又是何人?”那人上前一步,拱手道:“下官乃徐大人翰林院的同事,高阳人孙承宗,一直闻得神父大名,特来拜访。”徐光启介绍道:“孙大人高榜及弟后,就进入了翰林院,潜心学问二十年,马上就要进入詹事府为太子讲习,前程无可限量。”利玛窦见这孙承宗,方面大耳,相貌堂堂,神态从容自信,不禁叹道:“孙大人如此见识,确实是个智者。”孙承宗道:“不敢。利神父您虽为西人,但近年来研习儒学,深谙我中华治国之道,已堪称国中大儒。举国之中,徐大人为东儒,你为西儒,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你故意将地图绘错。其揣摸圣意之苦心,可谓用之良苦,承宗深知。”利玛窦道:“然也。其实在真正的地图中,大明国位于东方一角,不过是整个世界的一小部分。但我们的皇上及臣民,至建朝始就相信,我大明才是天地之中心,故能唯我独尊,独冠宇宙。而其周边的国家、民族,我天朝则多以夷、狄、蛮而名之,未曾深究其中的深义。要让他们相信,整个天下大国林立,海洋、陆地、山谷相连互通,大明江山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殊为不易。而皇上若因此动怒,我们的学说将无法推广,我们的教会活动也会被终止。所以,我做了妥协,我去掉了位于福岛中间的一条子午线,在地图两边设置了两条边线,正好将我大明江山处于中央。据说皇上见之后大喜,认为我泱泱大国,乃天下之首、世界中心,才会命人将此图珍藏。这个秘密我隐匿了二十多年,身为天主的使者,却撒下这弥天大谎,我常夙夜兴叹,忏悔之意,不能断绝。今日弥留之际,将这个秘密说出来,盼你们能够告知皇上,以赎我的罪过。汤若望——”他喊一声徒弟的名字,说道,“将那份正确的地图取来,给两位大人看看。”汤若望下去片刻,不一会取来了一个锦盒,从里面抽出一个卷轴,打了开来,里面是长约六尺的一幅手绘的地形图,纸面已经有些发黄,可见珍藏的时间不短。利玛窦说:“这是我当年来到中国时亲手绘制的地图。正确的仅此一张,盼两位能亲手将这图交于皇上,我心也就安慰了。”孙承宗与徐光启对望一眼,两人心意相通,谁也没有接过这张图。利玛窦见他们如此,已经知悉他们的想法。于是叹息道:“汤若望,将图收好吧,我想两位大人是想让这事就这么错下去了,你们的想法,我很理解。”此时的利玛窦思绪起伏,禁不住又感慨地说道:“我走遍世界,宣传我天主教义,及至中国,终于落地生根。一路上历经无数劫难,那些来自于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还有朝堂中的危险不一而论,但在我看来,真正的危险,却是君王拥有着无上的权力,却不能清醒地看清这个世界。而做臣子的因为畏惧和害怕君王的报复,又不敢帮助他看清这个世界,使君王的眼睛被长时间蒙蔽,最终令魔鬼横行,人民残受荼毒。两位都是世间的大才,可堪大用,仁心仁术治国的道理,是儒家所长,无需我多言了。但若将来有机会见到皇上,一定要让他的眼睛与心灵一样的清醒,要让他知道,天下之大,绝非仅大明江山一家,莫把天下看小,更莫把天下人看小。否则,即使天主,也不能改变他命运的走向。”徐光启听了面露惭愧之意,点头称是。孙承宗却颇为感动,说道:“天下事,就是个人的事。为天下事鞠躬尽瘁,原本是臣子的责任。神父之托,承宗铭记在心。”顿了一下,又说道,“即使今天我们无法完成神父的嘱托,但我孙承宗有一口气在,总有一天,也一定会努力实现心中的承诺。”利玛窦点点头,此时他眼光迷离,眼前的人都已经变得影影绰绰,但心中却有一句话,必须说出不可,于是招手道:“徐大人,你且过来。我还有话要说。”徐光启走上前来,利玛窦低声说道:“我马上就要去见天主了,这并不是悲伤的事。我这一生,日夜劳顿,马不停蹄,但仍未能尽到一个教徒的使命,心感惭愧。如今,我所有的工作都要做完,此时能做的最大贡献,就是以死亡的方式亲近天主。在临去之前,有几句肺腑之言要对你说:你大明君主,三十多年不上朝,令朝政荒驰,民心向背,已成定局。而你大明江山,地大物丰,水美田肥,真称得上是江山如画。如此大好江山,无法逃脱被屠戮摧残的命运,人民的动荡流离之苦,不知何日方休?当此之时,正是我们天主教徒弘扬教义、推行善德的最好时刻。你虽为朝中高官,但既然入了教,就和普通教徒无异,当天主需要你之时,你一定要舍身而出,不得推辞。”徐光启与利玛窦虽然一中一西,但两人实有师徒之情,听得师傅这样说,徐光启答应道:“我知道了。一定遵神父之命,弘扬我教,义不容辞。”利玛窦又指着孙承宗微笑道:“大明江山,必将内忧外患。而未来拯救大明之人,非你莫属。”孙承宗还要谦虚几句,但利玛窦话锋一转,又说道:“我只怕,你大明江山日暮沉沉,已至黄昏。任你多少英明君主,也无法力挽狂澜。既然君权注定将死,要贤臣又有何用呢?”孙承宗听得心中悚然一惊,这个传教士竟然说出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他虽自负韬略过人,但此时竟不知如何回答。徐光启也惊道:“神父,君权将死这样的话,可说不得啊,这是杀头的大罪,这——”但见利玛窦笑容僵硬,手指缓缓落下,屋内一片沉寂,顿时说不去了。片刻之后,只听汤若望长喟一声:“他已经谨见天主去了。” 一生为了天主教义而奔波的利玛窦神父,从不诳语,更不轻易预言。但在临死之前,他做出了一次成功的预言。没过多久,他所说之事,在江山如画的中华大地上,就一一应验。而我们接下来要写的这个故事,就由这一个谶语、这一段题外话开始,掀开了一段段风雨如晦、如歌如泣的历史画卷。
我读《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也读刘剑,每每释卷之际,便惊叹这位“70后”,竟有如此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和能量。我以为这部系列巨作,或将是刘剑其后数年矢志不移的创作规划。开篇之作就博此头彩,我翘首以待《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之后,精彩的文字旋踵而至,陆续有来。 ——杨锦麟(现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香港资深专栏作家) 刘剑的历史小说。是历史,也是小说;是文学,也是记录。它是呈现历史的一面镜子,让历史的小说和历史的现实之间彼此映衬,互为存在。 ——李成才(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纪录片《大国崛起》导演,《华尔街》《货币》总导演) (《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把记录历史的严肃庄重与话本小说的通俗趣味,以及现代人对历史的人文思考有机地融合到一起,是一部有诚意、有情怀的作品。我们从中读到了作者对历史的苦恋与尊重,以及对那些历史人物炽热而真挚的情感。作者很年轻,但笔端老到,感情浓烈,以笔写心,以史为镜,终于让作品产生水乳交融、天人合一的功效。 ——刘灿荣(台湾知本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社长、历史学者) 在今天,历史经常被“穿越”,历史也经常被“戏说”,历史的面目越来越模糊不清、似是而非。好在还有《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这样的作品存在。它以严肃的姿态、阳刚的气质、洁白的底色,用大情怀、大写意、大格局,让一段大家看似已经耳熟能详,却不断被误读的历史有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被抒写的理由,也让那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终于以人的姿态站立起来。 ——赫连勃勃大王(著名通俗历史作家)
《天下风云出我辈之旌旗裂》编辑推荐:作者以史诗般磅礴的气魄,人性化的历史高度,现代化的语言和思维,再现了明末清初六十年间波澜壮阔的历史,塑造了孙承宗、袁崇焕、吴三桂、崇祯、魏忠贤、皇太极等一系列风云人物的群像。堪称史诗手笔,宏伟之作。
快递很快,书没怎么看,翻了一下,感觉像是盗版的,参差不齐的。。。
所述内容有点狭隘,有些文字较冗余,些许细节描写较突出,整体而言,文字艺术有待斟酌。
作者视野宏大,脉络极为清晰、行文流畅、气势恢宏,非常精彩期待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