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奥威尔文集

乔治·奥威尔 中央编译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央编译  

作者:

乔治·奥威尔  

页数:

562  

译者:

董乐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奥威尔:英国小说家。1903年1月23日生于印度。1917年入伊顿公学学习。1921年毕业,1922―1927年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任职。由于信仰原因,他在1927年离职回到欧洲,先后在巴黎和伦敦居住,穷困潦倒,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1936年在西班牙内战中参加政府的反法西斯战斗,身负重伤。以后思想开始右倾,转而鼓吹社会民主主义。他最著名的两部作品为政治讽刺小说《动物农庄》(1945)、《一九八四》(1949)。前者以寓言的形式嘲笑苏联的社会制度,后者幻想人在未来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中的命运。而《奥威尔随笔》则以风格明晰简练著称。本书收录了奥威尔的著名小说《一九八四》和其他一些散文作品。

作者简介

生于英属印度一个政府下级官员的家庭,由于无力就读贵族学校,他只能进入一个二流的私立寄宿学校读书。接受了一套带有许多极权主义社会特点的教育;1917年,他依靠自己的努力进入著名的伊顿公学,但因穷学生的背景备受歧视。
1921年,奥威尔没钱继续深造,只得投考公务员,加入了英国驻缅警察服役,近距离观察审判、笞刑、监禁和绞死囚犯等人性中残暴的一面。1927年,奥威尔回到英国,开始了流浪生活。1933年,以乔治·奥威尔的笔名发表处女作《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以后相继出版。《缅甸岁月》、《牧师的女儿》等小说。1936年12月,赴巴塞罗那报道西班牙内战,奥威尔成为几千名国际志愿者中的一员,参加了由西班牙共产党领导的共和军,支援反佛朗哥的西班牙内战。接纳了奥威尔的统一工人党被共产国际认定为托派组织,斯大林下令消灭它,在共和军中建立恐怖统治。奥威尔夫妇被视为“狂热的托派分子”,受到严密的监控。后来,奥威尔将他在西班牙的经历写威《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揭露共产国际一些关于西班牙内战的谎言。1941年,奥威尔受雇于BBC从事有关战争的报道,1943年,任《论坛报》(Tribune)编辑。
1944年,奥威尔写了《动物庄园》,好评如潮。1948年,奥威尔写成了他的传世名著《一九八四》。在这部作品中,奥威尔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达到顶峰的可怕的社会。《一九八四》出版后不久,奥威尔因肺结核病逝。《一九八四》作为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直到1985年才有简体中文版刊行。而且标明为“内部读物”。

书籍目录

Ⅰ.小说卷 一九八四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附录 新话的原则Ⅱ.散文卷 一、我为什么要写作 我为什么要写作 《在巴黎和伦敦的穷困潦倒生活》法文版序 《动物农场》乌克兰文版序 为小说辩护 新词 艺术和宣传的界线 文学和极权主义 好的蹩脚作品 政治与英语 一个书评家的自白 写作生涯的代价 手稿笔记摘录 二、泡一杯好茶 如此欢乐童年 收容所 绞刑 射象 书店回忆 西班牙内战回顾 为英国式烹调辩 泡一杯好茶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 三、从书页的背后看到一张脸 甘地随想录 查尔斯·狄更斯 评亨利·米勒的《北回归线》 托尔斯泰和莎士比亚 李尔王、托尔斯泰和弄臣 鲁德亚德·吉卜林 马克·吐温 为佩·格·沃德豪斯辩 评札米亚金的《我们》 乔治·吉辛 评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 评丘吉尔的《他们最得意的时刻》Ⅲ.附录 我的简历 奥威尔年谱

章节摘录

  四月间,天气寒冷晴朗,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为了要躲寒风,紧缩着脖子,很快地溜进了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不过动作不够迅速,没有能够防止一阵沙土跟着他刮进了门。  门厅里有一股熬白菜和旧地席的气味。门厅的一头,有一张彩色的招贴画钉在墙上,在室内悬挂略为嫌大了一些。画的是一张很大的面孔,有一米多宽:这是一个大约四十五岁的男人的脸,留着浓密的黑胡子,面部线条粗犷英俊。温斯顿朝楼梯走去。用不着试电梯。即使最顺利的时候,电梯也是很少开的,现在又是白天停电。这是为了筹备举行仇恨周而实行节约。温斯顿的住所在七层楼上,他三十九岁,右脚脖子上患静脉曲张,因此爬得很慢,一路上休息了好几次。每上一层楼,正对着电梯门的墙上就有那幅画着很大脸庞的招贴画凝视着。这是属于这样的一类画,你不论走到哪里,画中的眼光总是跟着你。下面的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  在他住所里面,有个圆润的嗓子在念一系列与生铁产量有关的数字。声音来自一块像毛玻璃一样的椭圆形金属板,这构成右边墙壁的一部分墙面。温斯顿按了一个开关,声音就轻了一些,不过说的话仍听得清楚。这个装置(叫做电幕)可以放低声音,可是没有办法完全关上。他走到窗边。他的身材瘦小纤弱,蓝色的工作服——那是党内的制服——更加突出了他身子的单薄。他的头发很淡,脸色天生红润,他的皮肤由于用粗肥皂和钝刀片,再加上刚刚过去的寒冬,显得有点粗糙。  外面,即使通过关上的玻璃窗,看上去也是寒冷的。在下面街心里,阵阵的小卷风把尘土和碎纸吹卷起来,虽然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可是除了到处贴着的招贴画以外,似乎什么东西都没有颜色。那张留着黑胡子的脸从每一个关键地方向下凝视。在对面那所房子的正面就有一幅,文字说明是:老大哥在看着你。那双黑色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温斯顿的眼睛。在下面街上有另外一张招贴画,一角给撕破了,在风中不时地吹拍着,一会儿盖上,一会儿又露出唯一的一个词儿“英社”。在远处,一架直升机在屋顶上面掠过,像一只绿头苍蝇似的徘徊了一会儿,又绕个弯儿飞走。这是警察巡逻队,在伺察人们的窗户。不过巡逻队并不可怕,只有思想警察才可怕。  在温斯顿的身后,电幕上的声音仍在喋喋不休地报告生铁产量和第九个三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情况。电幕能够同时接收和放送。温斯顿发出的任何声音,只要比极低声的细语大一点,它就可以接收到;此外,只要他留在那块金属板的视野之内,除了能听到他的声音之外,也能看到他的行动。当然,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你的一言一行是否都有人在监视着。思想警察究竟多么经常,或者根据什么安排在接收某个人的线路,那你就只能猜测了。甚至可以想象,他们对每个人都是从头到尾一直在监视着的。反正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高兴,他们都可以接上你的线路。你只能在这样的假定下生活——从已经成为本能的习惯出发,你早已这样生活了:你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是有人听到的,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除非在黑暗中,都是有人仔细观察的。  温斯顿继续背对着电幕。这样比较安全些;不过他也很明白,甚至背部有时也能暴露问题的。一公里以外,他工作的单位真理部高耸在阴沉的市景之上,楼房高大,一片白色。这,他带着有些模糊的厌恶情绪想——这就是伦敦,一号空降场的主要城市,一号空降场是大洋国人口位居第三的省份。他竭力想挤出一些童年时代的记忆来,能够告诉他伦敦是不是一直都是这样的。是不是一直有这些景象:破败的十九世纪的房子,墙头用木材撑着,窗户钉上了硬纸板,屋顶上盖着波纹铁皮,倒塌的花园围墙东倒西歪;还有那尘土飞扬、破砖残瓦上野草丛生的空袭地点;还有那炸弹清出了一大块空地,上面忽然出现了许多像鸡笼似的肮脏木房子的地方。可是没有用,他记不起来了;除了一系列没有背景、模糊难辨的、灯光灿烂的画面以外,他的童年已不留下什么记忆了。  真理部——用新话来说叫真部——同视野里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有令人吃惊的不同。这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式的建筑,白色的水泥晶晶发亮,一层接着一层上升,一直升到高空三百米。从温斯顿站着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党的三句口号,这是用很漂亮的字体写在白色的墙面上的: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据说,真理部在地面上有三千间屋子,和地面下的结构相等。在伦敦别的地方,还有三所其他的建筑,外表和大小与此相同。它们使周围的建筑仿佛小巫见了大巫,因此你从胜利大厦的屋顶上可以同时看到这四所建筑。它们是整个政府机构四部的所在地: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艺术;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维持法律和秩序;富裕部负责经济事务。用新话来说,它们分别称为真部、和部、爱部、富部。  真正教人害怕的部是友爱部。它连一扇窗户也没有。温斯顿从来没有到友爱部去过,也从来没有走近距它半公里之内的地带。  ……


编辑推荐

  《奥威尔文集》汇集了翻译大家董乐山翻译奥威尔的全印文字,包括小说《一九八四》以及《我为什么写作》等教文代表作,是名符其实的名家名译,经典图书。《一九八四》幻想人在未来的高度集权的国家中的命运。奥威尔随笔则以风格明晰简练著称。  同名英文原版书火热销售中:Essays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奥威尔文集 PDF格式下载



帮朋友买的,朋友对此书很满意。


非常喜欢的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非常的厚实


老爸要的书 很厚一本 装帧等都很不错 希望老爸喜欢


好书!早就想买。但其中已有《1984》了,我另外还买了单行本。


书是合集,所以很厚.但是内容范围很广,物美价廉.大爱~


的确,没看过奥威尔,可能是人生一个遗憾,呵呵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