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农”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拓展

陈蓉 法律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法律  

作者:

陈蓉  

页数:

387  

前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即所谓的“三农”问题,在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地位和重要的意义,陈云同志精辟地将农业的地位总结为“无农不稳”。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三农”问题仍然是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均衡发展的核心因素。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无疑是支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条件,然而,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及农村金融业的发展难以满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民间金融资源不能优化配置到农村发展最需要的领域,2004-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连续6年强调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因此,在农村金融法制创新的框架下系统地探讨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理念、制度框架、规则构成以及农村民间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民间金融涉及面广,相关制度具有综合性和比较复杂性特点,理论研究存在很多困难,形成理论突破更属不易。陈蓉博士的《“三农”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拓展:民间金融的法制化与监管框架的构建》一书正是探讨这一课题的最新成果。纵观此书,具有三个特点:首先,从研究视角上看,国内涉及农村民间金融的文献资料数量众多,但从法学视角系统、全面地探讨农村民间金融的论著较为少见,系统探讨法律制度设计为目标的研究成果更是屈指可数。虽然近年来农村民间金融的市场准人、内控制度和政府监管等法律问题已经受到理论与实践部门的高度关注,但系统的理论整合尚未形成,提出的法律对策在可操作性和完整性方面仍有欠缺。本书综合运用法与金融学的“投资者保护”与“公共强制”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经济学和法学的交叉视角探讨农村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制度框架和立法原则,为农村金融法制化与监管制度的构建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解释。其次,从研究方法上看,该著作采取理论解释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与比较国内外农村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制度结构及规则构成,提炼有借鉴意义的制度性经验,寻找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制度的缺失与问题。为了避免过多采用规范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该书采用了2006~2009年对全国和陕西省农村民间金融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查、个别访谈等社会调查的实证分析方法,从而突出了研究结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内容概要

该书在进行理论分析和国别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比较方法与实证分析方法对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制度环境、立法与监管实践以及制度创新的实施绩效与困境进行了重点论述,并结合国外农村民间金融法律规制的有益经验,针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规程、契约与产权保护、风险控制、监管框架的法律规则及其制度化等重点问题提出对策,为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的立法模式、制度框架的具体规则提供有益的制度导引。 该书以法学研究方法为主,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进路,以法与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为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对如何强化农村民间金融投资者的法律制度保障、多层次与差别化监管框架的构建进行了具体的制度设计,对农村民间金融的规范发展具有参考价值,对金融法律规制新视域的理论探讨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陈蓉,1975年出生于陕西西安。法学博士,长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法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民间金融与农村金融法制化理论与应用。近年来,先后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甘肃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8项。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民间金融:农村金融制度缺陷的替代 一、逻辑起点:农户的融资需求与特点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供给 三、民间金融:农村金融制度的缺陷与替代 第二节 研究综述:日标和方法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二、研究目标与方法第二章 中国民间金融的界定与演进路径 第一节 中国民间金融的界定 一、民间金融的内涵 二、民间金融的外延 三、民间金融的分类 第二节 中国民间金融的经验观察与演进路径 一、中国民间金融扩展进程的经验观察 二、中国民间金融的演进路径和条件 三、中国民间金融的演进方向……

章节摘录

1.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中,实现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重大措施之一。作为政策性银行,其业务不直接涉及农业农户,仅承担农副产品收储贷款业务,不与农民发生直接信贷业务关系,这就意味着他无力直接延伸到最基层去顾及农户的基本资金需求,完全不能满足农村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化而提出的金融需求。同时,作为政策性银行,其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并实行“独立核算、自主保本经营、企业化管理”,与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的农村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存在一定的矛盾,迫使农发行不愿意在经济条件薄弱的农村开展业务。2.农业保险机构农业保险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灾害救济的手续繁杂、面窄、水平低且难以监管。同时,由于农业保险的承保率低下、高赔付率、经营亏损严重,保险服务网络不健全,保险宣传不够,农村居民对保险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而且保险理赔服务不到位,促使农村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为一种以预防为主的保障式储蓄。由于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主要依靠两种传统的农业风险保障途径,即民政主管的灾害救济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以商业方式推进的农业保险。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仅有35.11%的农户有投保行为,自愿投保者只占到被调查农户的17.18%。在有投保行为的农户中,经推销员、亲朋介绍和宣传教育后的投保者占48%.。占投保农户14.18%的出险农户中,有15.18%的出险户没有得到理赔,41.12%的保险事故没有及时得到理赔,且有23.15%的保险事故不是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理赔的。

后记

本书是在2008年提交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经过重大修改而成,是近年来学习和工作体会的总结。2005年我师从西南政法大学岳彩申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我有幸作为主要参研人员参加岳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间借贷制度创新与监管研究》课题组,深入学习管制经济学、法与金融、法与监管等方面的理论,结合2005年全国民间借贷的问卷调查所掌握的数据,并以《民间金融管制的重构》作为自己的博士论文选题,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岳教授的指引下,我结合工作单位地处西部农业大省的地域特征,于2008年申请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陕西省农村民间借贷的制度创新与监管研究》并获得资助立项,根据2009年对陕西省农村民间借贷的问卷调查及实际调研所掌握的数据,对农村民间金融法制化与监管制度的构建进行了深入思考,才有本书的出版面世,同时获得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的资助立项。我的博士论文是在导师岳彩申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立意、理论框架、观点斟酌、材料收集到篇章结构的谋划、字词语句的推敲以及后期论文的修改,都融入了岳教授的辛勤劳动和睿智卓见。岳老师敏锐的洞察力、深厚的理论功底、独到的见解和精妙的阐释不仅让我开阔了学术视野,也坚定了我在民间金融领域的探索步伐。在此,谨向岳教授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我还要真诚地感谢令人尊敬的李昌麒教授、种明钊教授,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言传身教的师长风范,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让我深深折服。卢代富教授、张怡教授、吴越教授、曹明德教授等诸位师长,正是他们孜孜不倦的教诲与帮助,给予我探索法律的丰富“给养”和无穷勇气。西南政法大学赵学清教授、杨树明教授、邓瑞平教授、徐泉教授,重庆大学徐明月教授、胡光志教授在论文预答辩过程中提出的修改意见,西北政法大学强力教授、付瑜副教授、杨为乔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唐清利副教授给我提出的宝贵建议,使我后期的论著修改有了明确的方向和提升空间。同时,感谢西南政法大学2008届经济法专业的同学们以及同门的师兄师妹在学习与写作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在本书资料收集、数据采集、实地调研、研究写作以及出版过程中,曾得到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刘旭华、人民银行户县支行王文谋、中国银行户县支行周欣、西安诚信小额贷款公司、西安大洋汇鑫小额贷款公司、西安新昌小额贷款公司的协助和指导。


编辑推荐

《"三农"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拓展:民间金融的法制化与监管框架的构建》由法律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农”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拓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