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论丛
2011-3
法律出版社
赵秉志 主编
528
《刑法论丛》第25卷共载文22篇,秉承本论丛业已>-U惯的固定风格,所收录的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期我国刑法学界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内容涵括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区际刑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政策等刑法学诸多领域。
本卷特设了“犯罪行为专栏”,收录了3篇相关文章。楼伯坤的论文“犯罪行为系统化研究问题的提出——犯罪行为学引论”,以刑事一体化为进路对犯罪成立的核心——犯罪行为进行探讨,将犯罪行为置于系统中进行考量,考察其共性本质和个性特征,主张创立犯罪行为学;邹佳铭以“走出实行行为的误区”为题对理论研究中关于犯罪实行行为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认为实行行为具有事实性、评价性、定型性、相对性,因而具备积极的功能;王燕玲、邓毅丞的…实行行为。与‘实行着手’关系论”一文从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两方面分析了实行行为与实行着手的关系。
本卷的其他栏目收录了下面一些优秀成果:
聂昭伟的论文“刑罚对犯罪的反向恻约机能及其展开——对我国传统罪刑关系内涵的反思”,从犯罪与刑罚?间相互制约的共生关系出发,探讨了对犯罪人裁量刑罚与对犯罪人定罪之间的关系,认为刑罚的轻重决定着对某一行为此罪、彼罪的认定。
龙长海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其论文“事实的犯罪构成与法律的犯罪构成”中对犯罪构成的二重性问题作了分析。
周振杰以“日本前近代刑法史研究”为题,对国内刑事法学界关注不多的日本前近代刑法演变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详细论述了日本前近代各个时代刑事立法的渊源及其中的犯罪与刑罚。
赵香如的论文题为“论发晨中的?际刑事司法”,对国际刑事司法发展存在的诸多障碍作了分析,并认为国际刑事司法在曲折艰难中发展;国际刑事司法的未来具有三个趋势:废除豁免权、废除死刑、维护和平。
周建军和卢建平的论文“论刑事司法政策的本原和形式”,探讨了刑事司法政策的渊源,认为刑事司法政策主要存在于政治学、犯罪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刑法学的深度融通之中,既包括主体、层次、对象、目的、结构和手段等组织结构,也包括刑事司法决策、刑事司法评估以及刑事司法批判等运动形态。
[犯罪行为专栏]
犯罪行为系统化研究问题的提出
——犯罪行为学引论
走出实行行为的误区
“实行行为”与“实行着手”关系论
[中国刑法]
现代刑事纠纷解决的理念基础
犯罪事实支配理论之体系地位
事实的犯罪构成与法律的犯罪构成
——犯罪构成二重性之提倡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犯罪定量因素
刑罚力度论纲
刑罚对犯罪的反向制约机能及其展开
——对我国传统罪刑关系内涵的反思
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适用转化型
抢劫罪研究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定性解析
环境犯罪客体新论
[外国刑法]
英国监狱社会监督制度的考察及对我国的借鉴价值
日本前近代刑法史研究
[比较刑法]
承继共犯比较研究
《TRIPS协议》刑事部分对缔约方的效力问题
——以美国、欧洲共同体、中国台湾地区为例
[国际刑法]
论发展中的国际刑事司法
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罪行及其适用原则和
关系研究李永升
“美国诱捕宪宏伟事件”的反思及对策
[犯罪学与刑事政策]
社会反?与被害性定量研究
——以女性性工作者被害问题为视点
论刑事司法政策的本原和形式
重刑化思想抬头的理性应对
版权页:插图:客观地说,刑法学关注这些“事实”的形成与变化,是为了更好地判断其评价对象“本身”的真实性。而其评价对象本身是如何按照一定的规格和要求去追求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则应由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因为刑法的任务是评价和定论,当结论形成后,真实地对犯罪人落实刑罚措施的则是监狱机构(当然,缓刑等情形除外),属于监狱法的范畴。而处在评价和定论以前“加工”犯罪行为的显然不单是一个“确定”的问题。然而,现状却是刑法学把犯罪行为完全纳人到了犯罪规范之下。有学者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批评,说“由于以前对于行为概念的模糊认识,在行为与犯罪的基本关系的认识上也存在着错误认识,其中最大的错误在于把行为当作犯罪的一个组成要件,使行为成了犯罪的附属品。”②虽然这种说法有些言过其实,但不可否认,刑法学只关注对行为的规范研究是不争的事实。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刑法学对犯罪行为的考察具有下列特点:一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静态分析,从而确定其性质(静态性、确定性);二是以刑法规范为参照,对犯罪行为进行规范性研究(规范性);三是刑法是针对个体行为以求定罪量刑(个体性或个别化)。
《刑法论丛(2011年第1卷·总第25卷)》:犯罪行为专栏【楼伯坤】犯罪行为系统化研究问题的提出——犯罪行为学引论中国刑法【何挺】现代刑事纠纷解决的理念基础【赖早兴】刑罚力度论纲【聂昭伟】刑罚对犯罪的反向制约机能及其展开外国刑法【周振杰】日本前近代刑法史研究比较刑法【周建达】承继共犯比较研究国际刑法【李永升谭淦】国际刑事法院管辖罪行及其适用原则和关系研究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周建军卢建平】论刑事司法政策的本原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