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应用诉讼心理学

鲁千晓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鲁千晓  

页数:

308  

字数:

324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诉讼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延伸,尽管两者针对主体与心理问题的性质存在本质区别,但许多问题具有理论上的关联性。《应用诉讼心理学:诉讼主体心理指南》共分八章,首先对诉讼角色心理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归纳,对社会大众心理对诉讼主体心理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此后分别对诉讼当事人、代理人、证人、法官等诉讼主体的诉讼心理特点进行描绘,在此基础上对诉讼对抗心理战术、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矫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诉讼心理学:诉讼主体心理指南》为读者揭开了不同诉讼参与主体的心理面纱,有助于读者在司法实践中灵活应用诉讼心理理论把握审判全局,也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展开一幅新奇的诉讼心理画卷。

作者简介

  鲁千晓,男,法律本科,1961年11月生于兰州,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高级法官,甘肃政法学院等高校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审管办负责人。1993年以来,撰写《民事经济审判方式多元论》、《诉讼请求真假值与当事人诉讼心理》等数十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学术会议获奖,部分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涉及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程序法学、法律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出版《诉讼心理学》(合著,36万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出版)、《九十年代诉讼心理研究》(45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诉讼程序公正论》(合著,37万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出版)、《诉讼心理学原理与应用》(60万字,法律出版社2009年出版)、《司法方法学》(合著,140多万字,法律出版社2009年出版)《应用诉讼心理学:诉讼类案心理指南》(法律出版社2012年出版)等多部专著,近600万字;撰写并在专业网络媒体上发表(待出版)专著6部:《论反对司法游戏化》(50万字)、《司法方法学概论》(80万字)、《实体法适用方法论》(65万字)、《程序方法论》(75万字)、《诉讼心理学原理》(90万字),另有大量其他成果,共计380万字。

书籍目录

序言——法律心理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导语
第一章 社会心理现象对诉讼中主体心理的影响
第一节 诉讼中的代价与回报
一、诉讼代价的定义与内涵
二、付出诉讼代价的原则
三、代价付出的自主性与获取回报的非自主性矛盾
四、代价-回报与“熊市”心理效应
第二节 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
一、诉讼愿望的定义与内涵
二、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
第三节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消费心理
一、消费心理的概念与内涵
二、诉讼消费的内容和特点
三、不良诉讼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
四、诉讼消费中的心理失衡
第四节 诉讼中的“面子官司”
一、“面子官司”的概念与特征
二、“面子官司”的形成
三、“面子官司”的心理内容
四、“面子官司”的心理特点分析
五、“面子官司”的消极性
第五节 牺牲客观正义与“习得失助”心理
一、保护普遍正义的公正性原则与牺牲个别正义的效率性原则之矛盾
二、牺牲客观正义的几种情况
三、当事人面对牺牲客观正义时的“习得性失助”心理
第六节 当事人在有形资源诉讼中的心理冲突
一、当事人的资源意识与对生存质量的追求
二、资源争讼中的心理极端化
第七节 假诉与试诉心理
一、假诉心理
二、试诉心理
第八节 和解与调解中的心理
一、和解——期望最优纠纷解决机制
二、我国调解制度与当事人心理
第二章 诉辩角色互动及其心理变化过程与规律
第一节 诉讼中角色心理概述
一、诉讼角色的法律规定性
二、社会心理学关于角色的理论
三、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角色心理定式
第二节 诉辩双方的自我保护心理
一、假请求产生的心理基础
二、诉辩双方的回避过错心理
三、否认违法
四、渴望和解
第三节 诉辩双方的假想心理
一、查无证据
二、不公断案
三、对方屈服
第四节 诉辩双方的谎言心理
一、记忆说谎
二、编造谎言
……
第三章 诉讼中当事人角色的心理规律与特点
第四章 代理人角色的心理特点
第五章 诉讼中证据与证人心理的特点
第六章 法官的审判心理
第七章 用于诉讼对抗的心理战术
第八章 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与矫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四、代价一回报与“熊市”心理效应 “熊市”是一个股市术语,与“牛市”相对。它是指股市整体行情下降,阶段性反弹乏力的情势。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股民和机构心理极度矛盾,并可能有两种极端行为发生:有的人沉不住气,在股价探底时竟然盲目抛出;有的人则在临时上调时抢先吃进,还有的人不顾未来走势如何,一味地等待牛市的到来,长线持股不放。不管怎样,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等待熊市结束,渴望返本获利,结果为之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点,与当事人的诉讼中为获取可能的回报和效益,在已有损失和付出代价的情况下,怀着侥幸心理不惜加倍投入的心理状态十分相似。我们不妨把这种心理现象称之为“熊市”效应。 之所以将诉讼心理与股市心理作类似比较,是因为两者在受到主体内外、主客观、大小环境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而很难把握自己目前和未来命运的规律是一致的;只不过在诉讼中,许多因素对当事人的影响非常具体、模糊和微妙,理论界和司法界在研究诉讼心理时,一般不会像在股市一样,去系统地分析各种各样的相关因素对大众心理的影响及这种无形场力对行情的左右。诉讼心理中的“熊市”效应,实质上是当事人对诉讼结果心里无数,诉讼行为缺乏理智,判断、推理不尽科学的心理紊乱和盲从现象,其行为带有明显的风险性,他们要么放弃诉讼,丢掉快要到手的利益,要么孤注一掷。


编辑推荐

《应用诉讼心理学:诉讼主体心理指南》从不同角色出发,阐释了各种诉讼角色的心理特点,将诉讼心理具体到法律诉讼中,具体形象,让读者更加能准确把握诉讼心理。诉讼主体角色心理是不同诉讼主体从各自所处的特殊角色表现出来的诉讼心理特点与规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应用诉讼心理学 PDF格式下载



诉讼心理学是犯罪心理学的延伸,尽管两者针对主体与心理问题的性质存在本质区别,但许多问题具有理论上的关联性。《应用诉讼心理学:诉讼主体心理指南》共分八章,首先对诉讼角色心理的基本规律进行了归纳,对社会大众心理对诉讼主体心理的影响进行了总结;此后分别对诉讼当事人、代理人、证人、法官等诉讼主体的诉讼心理特点进行描绘,在此基础上对诉讼对抗心理战术、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矫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应用诉讼心理学:诉讼主体心理指南》为读者揭开了不同诉讼参与主体的心理面纱,有助于读者在司法实践中灵活应用诉讼心理理论把握审判全局,也为对该领域感兴趣的非专业读者展开一幅新奇的诉讼心理画卷。


帮老师买的这本书,觉得挺专业的


有点旧了,不过还好,内容不错


内容比较好,书的质量可以,纸质比较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