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二00八年全球金融危机

[美]海尔·史密特 法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作者:

[美]海尔·史密特  

页数:

199  

字数:

216000  

译者:

刘俊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夏。肇始于问题次级按揭贷款,以及住宅价格上涨的终结。迅速地,危机扩散至整个金融体系,再导致实体经济陷入深度衰退。虽然目前,已有些许对经济触底反弹的乐观情绪,美国仍处危机泥潭。本书汇集了美国应对危机的各类监管和立法措施,其相当篇幅出自作者在Foundation
Press出版的《国际金融:交易、政策和监管》第16版新书,同时作了整合和更新。更重要的是,在《国际金融》书第16版付梓后,针对财务部于2009年6月提出的《监管改革白皮书》,本书都有详尽的检视。

作者简介

海尔·史密特,哈佛法学院讲席教授、“国际金融体系项目”总监。

书籍目录

作者介绍
序言
第一章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章 稳定美国金融体系的努力
第三章 房市救助
第四章 规则层面的监管改革
第五章 监管机关架构改革
第六章 金融危机国际应对
索引
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系统性风险问题 避免系统性风险通常被奉为银行监管的圭臬。系统性风险仅会在银行失败的场合出现,但即便拥有最佳的监控体制仍无法避免银行失败。系统性风险有两种不同的版本:它可指涉一波金融震荡,同步被波及者包括相当数量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还可指多米诺骨牌式连锁效应:一家银行失败导致其他银行失败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这两个版本彼此关联:一波大金融震荡绝对能引发连锁效应。当决策者在研判如何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时,这两项风险都看得极重。本章从讨论银行业体系中的系统性风险开始,再转到更广阔的金融体系中审视系统性风险。 (一)连锁效应 重视银行失败的连锁效应主要有三项理由。第一,它源于银行间存款的联行(linkage)风险。兹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家几近失败的芝加哥伊利诺伊大陆银行为例来说明。其他银行在大陆银行存放了规模可观的存款;多数情况下,这些银行间存款大大超出那些中小存款机构的自有资本金。之所以会有小银行存款放在大陆银行,系因中西部银行支票和电汇等支付清算皆通过大陆银行完成。倘若大陆银行沉了,这些银行也会倒闭。根据《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改善法案》第308条,美联储理事会现在可以全权处理此类危机。理事会有权限定信贷存款机构彼此间授信敞口。因特定时期授信总量固定,这让银行间存款信用风险或许处于可控状态。这样,银行双边间隔夜联储资金拆借交易的信用风险敞口所引发的连锁效应风险就相当低了:损失不会超过商业银行资产总盘子的1%,而损失率也被保持在历史上存在的观测水平之下。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银行间联行风险或按现在的说法是彼此关联(interconnectedness)有了新形式。一家机构在诸如信贷违约互换等衍生品交易上对其交易对手出现违约,会导致其他许多机构失败。而相比评估银行间存款数量,要排查交易对手违约导致损失的数量和后果就要困难得多。首先是这种连锁效应持续的时间会更长,因为一家银行的失败会导致交易对手的失败,再是交易对手的下家又失败,并由此推开;其次,交易对手的实际损失取决于抵押品的价值,若有相当数量的交易对方试图同时变现抵押品,则所有非现金类抵押品会大幅贬值。 若授信总量出现支付系统的堵车,要确认和管控银行间清算账户风险敞口就会变得尤其困难。就一笔即将到账的1000万美元电汇,A银行被其关系银行贷记。这样A银行就此成为B银行这笔钱的债权人。倘若B银行现在濒临失败,A银行的风险敞口不容忽视。因此若美国支付系统不出现重大变革,比如强制所有商业银行均通过美联储而非关系银行进行支付的借记和贷记,否则这类银行间曝险就很难管控。 支付系统联行风险爆发会引发银行失败的连锁效应。在“美国银行间清算所系统”(CHIPS)这类大额支付的净额清算系统中,若一家银行不能清算其头寸,其他未获支付的银行可能就会接连失败。自2001年起,这项风险因CHIPS引入新净额清算程序被实质性降低。


编辑推荐

《法律与金融译丛: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汇集了美国应对危机的各类监管和立法措施,由汤森路透集团独家授权,法律出版社倾情奉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二00八年全球金融危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