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的忠臣到人民的忠臣
2011-1-1
线装书局
李乐平
相同ISBN的还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读本:综合技能知识》《管理伦理学——兼论利令智昏》《仰望星空时的思考:我们的生活与文化》等。
李乐平,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主要讲授现代文学和逻辑学课程。曾为中国继续工程基础教育委员会常委,亦长期从事学校多种职能部门和院系教学科研或党务管理工作。先后在清华大学学报、复旦学报、文学评论、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研究及其他刊物发表论文约60篇。主持完成过3个省级课题,出版过3本专著:各类文字约有200万问世。工作曾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三等奖;科研曾获参评和获奖范围包括国内外学者具有国际价值的第二届闻一多研究优秀成果(1994-2008)三等奖,省级政府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省级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省级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次,厅级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4次等。
第一章 新时期长篇闻研的历史回顾及新世纪国内外闻研动态第二章 闻一多前期文艺思想篇第一节 闻一多诗学主张发展论第二节 闻一一多前期极端唯美主义追求的辨析第三节 闻一多“唯美主义”研究的分类和反思第四节 闻一多郭沫若诗学主张和创作表现的异同第五节 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多种原因分析第六节 闻一多前期文艺思想的复杂性及其原因第七节 闻一多前期新诗理论的贡献第三章 闻一多新诗创作篇第一节 浪漫和唯美向度的《红烛》诗集第二节 格律追求和现实表现的《死水》诗集第三节 唯美、颓废和爱国相统一的《死水》诗第四节 “诗境”与“尘境”相交织的爱恨结晶第五节 暗示方法下多义理解之美与爱的绝唱第六节 “做”诗的艺术追求和千锤百炼的实践第七节 中西艺术结合的宁馨儿第八节 诗作诗论及杂文与人格之多维一体的方正和圆满第四章 呼唤时代的鼓手第一节 闻一多后期文艺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第二节 闻一多对屈原死之认识的转变及其原因第三节 闻一多对庄子及道家认识的转变和原因第四节 闻一多和鲁迅艺术态度及人格之比较第五节 闻一多在“温柔敦厚,诗之教也”之古训里嗅到的血腥第六节 闻一多两个时期中文艺思想的阶段性分析第七节 闻一多从对“国家主义”崇奉到对“人民至上”呐喊第八节 闻一多生命与诗文之合一的险中见奇追求第五章 闻一多被“逼上梁山”留给我们今天的深远思考后记
版权页:当然,这也是因为当时背景的局限所致。不过有了这论据的虚假,从逻辑的角度看,其论证的准确性也就值得怀疑。还有,论者在分析闻一多之“新诗采用了西文诗分行写的办法”所表现的“建筑美”和古典诗歌词句的排列不据此种特点进行比较时,就将杜牧之七绝《清明》的几种句读方法为例以“说明诗中各种形式因素组合的变化,将会影响到诗的内质”。这种分析显然不妥。因为论者在分析“此”的时候,显然忽视了“彼”。在古诗中,只要作者冠以“七律”或者“七绝”等字样,读者就只能根据“七律”或者“七绝”的格律要求进行句读。否则,就不是“七律”或者“七绝”了。1990年10月,商金林完成于1988年底的《闻一多研究述评》由天津教育出版社作为“学术研究指南丛书”的一种出版。虽然此前已有闻研专家江锡铨《闻一多研究四十年》的闻研述评文章问世,但那毕竟属于短篇容量太小,因此也就满足不了研究者尤其年轻学者的需要,然而商金林的这部作品,则不仅当时并且迄今仍然属于绝无仅有的闻研综述性大容量专著。该专著除《引言》,附录《闻一多研究资料索引选辑》和《后记》外,凡八章依次为《清华求学期间的闻一多评介》,《(红烛)时代的闻一多研究》,《(红烛)、(死水)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抗战期间的闻一多研究》,《建国前三年的闻一多研究》,《建国至“文革”前的闻一多研究》,《台湾、香港地区的闻一多研究点滴》和《新时期的闻一多研究》等共32万多字。
《从艺术的忠臣到人民的忠臣:闻一多论稿》由线装书局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