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团队管理
2010-6
唐秋玲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06出版)
唐秋玲 编
历史的年轮已经跨入了公元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是世界之最,2009年毛入学率达到24.2%,属于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阶段。根据教育部2006年第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高职高专院校要积极构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由此,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新设高职类型的院校是一种新型的专科教育模式,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人才应当是应用型、操作型人才,是高级蓝领。新型的教育模式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改变没有相应的专用教材和相应的新型师资力量的现状。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办学有特色,毕业生有专长,需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要从教材差异化开始”的改革思路,打破高职高专院校使用教材的统一性,根据各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和生源的差异性,因材施教。从高职高专教学最基本的基础课程,到各个专业的专业课程,着重编写出实用、适用高职高专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教材,同时根据院校所在地经济条件的不同和学生兴趣的差异,编写出形式活泼、授课方式灵活、引领社会需求的教材。培养的差异性是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客观规律,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然结果。只有使在校学生接受差异性的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的技能专长,避免毕业生被用人单位打上“批量产品”的标签。只有高等学校的培养有差异性,其毕业生才能有特色,才会在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从而使高职高专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个人与团队管理》是学生毕业前职业素质培养和训练的一本很有用的书。教材对于丰富当代大学生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知识,从而适应未来参加工作的需要具有重要作用。本教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原理和方法来编排教学内容,结构上划分为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两个单元。个人管理部分是通过自我规划、时问管理、健康管理3个项目来设计教学内容;团队管理是通过团队建设、团队培育、团队沟通、团队绩效与激励4个项目来设计教学内容。每个项目之下均设计两到三个学习和训练任务。这些任务一般都具有实践价值和很强的操作性,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的知识体系就是在一个个任务的提出、实现和完成过程中得到消化和理解。
《个人与团队管理》除可作为高校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素质培训方面教材之外,还可供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队和其他社会组织进行员工培训使用。
第一单元 个人管理项目一 给自己一个满意的规划——自我规划任务1 学会明确目标任务2 掌握自我认知任务3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二 给自己科学的时间安排——时间管理任务4 掌握时间管理的技术任务5 学会召开高效会议项目三 给自己一个健全的身体——健康管理任务6 掌握健康常识任务7 学会情商管理任务8 面对挫折学会逆商管理第二单元 团队管理项目四 给团队一个好的起点——团队建设任务9 学会组建团队任务10 掌握团队领导的才能与艺术任务11 掌握团队内冲突管理项目五 给团队一个持续成长的空间——团队培育任务12 掌握团队技能培训任务13 学会团队精神的培育项目六 给团队一个和谐的氛围——团队沟通任务14 掌握团队沟通要点任务15 学会应用口头沟通任务16 掌握非口头沟通的技巧项目七 给团队一个持续发展的动力——团队绩效与激励任务17 掌握团队绩效管理任务18 学会团队激励参考文献
插图:2)目标可以激励自己设定目标的同时也是激励自己的开始。目标的激励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在目标确定后,由于它能使人明确方向,看到前景,因而能起到鼓舞人心、振奋精神、激发斗志的作用;二是在目标执行过程中,由于目标的制定都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因而有利于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在目标实现以后,由于人们的愿望和追求得到了实现,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预期结果和工作成绩,因而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这样就会激励人们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去承担新的任务,达到新的目标。3)目标可以激发潜能人的潜能虽然很大,但是不会自动变成现实的能量,而需要强有力地激发。一个明确的宏伟目标,就是激发潜能的有效工具,能够把你的潜能变成实际的能量,使得一个平凡的你成就一番不平凡的事业。美国耶鲁大学进行过一次跨度20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那些有目标并且用白纸黑字写下来的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没有这样做的学生。目标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引导作用的同时还能激发潜能,不可不明确和重视。4)目标可以有效合理分配资源就好比为自己建一间能够安居乐业的小木屋,同样需要明确的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这个目标当成行动的方向,才会去留意与盖小木屋有关的东西,才会及时开始各项准备工作。地点、资金、材料、技术、帮手等项目,才会在自己的脑海里不断出现,并且一项一项地落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水到渠成,一间能够安身立命、不会轻易被风雨掀翻的小木屋就建成了。如果只是抱怨自己无处安身,却没有一个给自己盖一间小木屋的明确目标,天天在叹息和梦想中虚度光阴。岁月慢慢地流逝了,还是没有自己安居乐业的依托,只能在风风雨雨中仰望着别人的楼宇伤心流泪。
《个人与团队管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精品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