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
2012-8
耿聪、赵鹏、 李云慧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2012-08出版)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艺术设计史》理论性强,体系较完整,基本勾画出了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路线,主要内容包括:文明曙光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祭祀之器——夏商周时期的艺术等。《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艺术设计史》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交叉了艺术学、文化学、史学、心理学、工程学等诸多学科的成果。
第一章文明曙光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石器的创造与使用 第三节陶器的出现与设计 第四节玉器的形制与设计 第五节原始居住环境与设计 第二章祭祀之器——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青铜器的出现与应用 第三节陶瓷器的形成与应用 第四节玉器的造型与装饰设计 第五节城市的出现与建筑设计 第六节服饰设计与纺织设计 第七节文字的成熟与应用 第八节《周易》的设计思想 第三章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冶铁技术发明与铁制品的设计 第三节青铜器冶炼技术与青铜器的设计 第四节漆器艺术与造型设计 第五节兵器与战车设计 第六节纺织业的发展与服饰设计 第七节城市布局与建筑设计 第八节《考工记》与古代设计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恢弘质朴——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日趋生活化的铜器设计 第三节金银工艺 第四节陶瓷工艺 第五节染织工艺 第六节漆器工艺 第七节石雕和玉雕 第八节建筑设计与汉画像石刻 第九节雕塑与陵园设计 第五章交融并蓄——魏晋南北朝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工具的制造 第三节瓷器时代的到来 第四节纺织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 第五节石刻与佛教建筑艺术 第六节园林设计 第七节玄佛合流思想影响下的设计观 第六章富贵华丽——隋唐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陶瓷工业与陶瓷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节服饰设计与纺织印染工艺的提高 第四节金属工艺的成熟发展 第五节家具设计与建筑设计 第六节设计思想的辉煌拓展 第七章含蓄成熟——宋辽夏金时期的 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陶瓷工业与设计的里程碑 第三节纺织工艺与服饰艺术风格的演变 第四节活字印刷术与广告的发展 第五节家具设计与室内装饰 第八章粗犷豪放——元代的艺术 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陶瓷艺术的多样性 第三节丰富多样的染织工艺技术 第四节多元化的服饰艺术风格 第五节金属工艺与漆器工艺 第六节建筑艺术与家具设计 第九章典雅极致——明代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服装设计与染织业工艺的提高 第三节陶瓷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节建筑设计与园林设计 第五节经典的家具设计 第六节空前的造船技术与设计 第七节印刷工艺与印刷设计 第十章突出繁荣——清代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陶瓷艺术的重要发展 第三节空前的丝织生产与民族特色的服装艺术 第五节装饰陈设的玉石雕刻及其他品种设计 第六节繁缛的建筑、园林艺术与家具设计 第七节清代的视觉传达设计 第十一章发展多样——近现代时期的艺术设计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建筑设计与环境艺术 第三节陶瓷艺术与器皿设计 第四节纺织业和服装设计 第五节视觉传达设计
版权页: 插图: 六、圣人 《周易》记载:“开物成务,以冒天下之道。“开物”可理解为开创事物、设计事物。“成务”是事物开创后能为人所用,为人所成事、成业。“冒天下之道”是做普天下符合规律的事情。《周易》对于“开物成务”之人谓为“圣人”。那么《周易》所述的圣人有哪些呢?第一位圣人就是开创八卦的包牺氏,包牺氏不仅观察自然以设八卦,而且“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包牺氏之后,“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主要是“垂衣裳”、“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服牛乘马”、“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这些主要是劳动工具和生活用具的创作。《易经》谓“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将居室设计归为黄帝、尧帝之后的“圣人”所作。 但若将无数劳动者的创造归为某些“圣人”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若将“包牺氏”、“黄帝”、“尧”、“舜”还原为历史上聪明睿智、学有所长的劳动者的代表或象征,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易经》记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圣人能通晓事物规律。刘勰《文心雕龙•征圣篇》有更为明确的解释:“夫作者日圣,述者日明”。作者即发明者、设计者。述者即传承者。孔子就是述而不作的典型圣人,他流传下来的文章都是传述而非创作。 七、《周易》的设计思想 《周易•系辞》记载:“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这些设计观、造物观,从开始设计和造物起,就成为造物者所秉持的基本信念和准则,这一信念和准则也成为《周易》关于造物目的性的解答。 《周易•系辞》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造舟楫、车辆、弓矢,皆为“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为“使民不倦”设计和造物不能守旧僵化,而要“通其变”,不断创设新的东西。而所有的创设又必须方便生产和生活,所谓“使民宜之”,在方法上则主张“神而化之”,即掌握设计和造物的规律。 《周易•系辞》记载:“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这里涉及道、器、变、通、事业五个层次及概念。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道”是抽象的、奥妙的,也是超越人间万物的;而“器”则是形象的、实用的,是和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分析道器之间关系时可以发现这里亦包涵了形、形上、形下三个概念和层次,“形”是基准和分界,“形”即“形象”,亦可理解为符号、图形、概念。
《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艺术设计史》编辑推荐:学习中国艺术设计史可以增强我们的爱国意识,了解前人走过的设计历程,为今天的设计发展提供思考空间,少走弯路。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作为教材和阅读自学之用,也可供艺术设计、美术学、艺术学等工作者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