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论道

刘烨 编 中国妇女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妇女  

作者:

刘烨 编  

页数:

380  

前言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因以“道”作为其最高信仰而得名。道教是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吸收神仙家的修炼方术、民间鬼神崇拜观念和巫术活动形成的,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道教自东汉中期开始形成,到北魏时期才正式定型。最初形成的教团组织,主要有沛人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流传于西南巴蜀地区;巨鹿人张角创立的太平道,遍布中原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然而由于五斗米道和太平道在汉末魏晋时期常组织发动下层民众起义,严重威胁统治阶级利益,因此受到官方的限制甚至镇压。  魏晋以后,道教开始向体制化的官方正统宗教发展,其经典、教义、教规和教派组织都得到补充和完善。重视经典和神仙方术的上清派、灵宝派、新天师道、楼观道等新兴道派相继出现,成为道教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认可。  隋朝至北宋这一时期,道教发展极其兴盛。隋朝实行佛道兼容政策,隋文帝将其开国年号定为“开皇”,这个年号便取自道经;唐朝王室自称太上老君后裔,自开国后即尊崇道教,规定道教为三教之首,广建道教宫观;北宋真宗、徽宗尊奉道教神赵玄朗为王室始祖,屡次加封“玉皇大帝”尊号。  晚唐以后,道教教义开始出现一些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兼融儒、释两教思想。如五代宋初华山道士陈抟、北宋道士张伯端,吸取儒家《易》学和佛教禅宗理论,使之与道家思想和早期道教炼丹、养生方术相结合,论述了内丹修炼的理论和方法。南宋金元对峙时期,新兴道派纷纷涌现,北方有全真道、真大道、太一道,南方有金丹派南宗、清微派、神霄派、净明道等新道派;而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等道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所变化,这些道派均倡导三教合一。  明清时期,道教渐趋衰落,其教义、教制总体来说并无大的发展,但道教思想进一步通俗化,易被广大人民接受,其思想流传更加广泛。  清末民国时期,道教已经衰微,但作为一种传统宗教信仰,其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仍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深深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对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可以说,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不了解道教。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对道教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以及道教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许多人对道教产生种种误解或错误认识。  正因为如此,我们编写了此书。全书从十五个方面对道教知识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包括道教释疑、道教名词解释、道教历史、道教教派、道教教义、道教典籍、道教法衣法器、道教神仙、道教代表人物、道教炼丹术、道教法术、道教戒律及科仪、道教传说、道教与养生、道教名山道观。本书语言朴实、内容全面、通俗易懂、条理清晰,并且编排了众多道教人物、历史的图片,力求做到赏心悦目。  读完本书,相信读者朋友们一定会对道教有一定的认识,进而消除长期以来对道教的曲解,或增长知识,或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或引发思考,或启迪智慧,或涤荡心胸……这正是我们编写此书欲达到的目的。  最后,感谢参与编写和提供帮助的朋友们:蒋偲听、汤仁荣、汤燚民、陆晓兰、刘文翔、胡毅、叶红云、王媛、宋建峰、向任重、周萍、刘连新、王劲玉、曾纪军、徐腾、詹道祥、赵国明、刘美娜。  作者  2011年夏于北京读书堂

内容概要

  本书从15个方面对道教知识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包括道教释疑、道教名词解释、道教历史、道教教派、道教教义、道教典籍、道教法衣法器、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炼丹术、道教法术、道教科仪、道教故事、道教养生和道教名山道观。《论道:道教入门600讲》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道教方方面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将道教知识尽收眼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道教释疑
 什么是道教
 道教的标志是什么
 道教所说的“修道”指什么
 道教徒有几种
 道教徒可以在家学道吗
 道教徒可以结婚吗
 道教徒可以抽烟、饮酒吗
 道教徒必须吃素吗
 道教徒必须打坐吗
 道教徒如何在家修行
 成为道士需要什么条件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
 道士为什么穿古装、蓄须发
 道士出家为何不改姓
 道教相信有神仙吗
 信仰道教是一种迷信吗
 道教主张男女平等吗
 道教如何看待天堂、人间和地狱
 道教如何看待命运
 道教杀生吗
 什么是道教的生命观
 道教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道教的宫观建筑有什么特点
 
第二章 道教名词解释
 方士
 黄冠
 女冠
 火居
 真人
 羽客
 居士
 高功
 监斋
 都讲
 一息
 混沌
 元气
 坐忘
 止念
 内视
 胎息
 握固
 守一
 行气
 存神
 存思
 太一
 真我
 外丹
 内丹
 金丹
 黄白
 筑基
 丹田
 小周天
 大周天
 女丹法
 禹步
 黄芽
 辟谷
 云游
 六御
 三界
 四生
 六道
 十方
 十八层地狱
 三十六天
 三尸神
 守庚申
 三魂七魄
 十三虚无
 玄之又玄
 吐故纳新
 六丁六甲
 天干地支
 八卦
 九宫
 奇门遁甲
 黄道吉日
 
第三章 道教历史
 古代的宗教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家
 秦代的方术思想
 汉初的神仙方士之术
 东汉开启道教的先声
 汉末三国时期的道教
 两晋道教概貌
 北魏时期的道教
 南朝道经的丰富和发展
 隋朝时期的道教
 唐代道教的发展
 五代时期道教的维系和发展
 北宋对道教的崇奉
 南宋道教的发展及其客观原因
 金代敬道始末
 元代全真道与正一道
 明代道教的兴盛和衰落
 清代道教发展大势
 
第四章 道教教派
 方仙道
 黄老道
 太平道
 天师道
 帛家道
 于君道
 李家道
 清水道
 上清派
 灵宝派
 三皇派
 楼观派
 北天师道
 南天师道
 茅山宗
 龙虎宗
 钟吕金丹道
 全真教
 全真教七派
 龙门派
 阁皂宗
 天心派
 东华派
 金丹派南宗
 神霄派
 清微派
 真大道
 太一道
 净明道
 玄教
 武当派
 丹法东派
 丹法西派
 伍柳派
 
第五章 道教教义
 道
 德
 玄
 命
 盗
 机
 一
 三业
 三有
 三涂
 三障
 三灾
 四恩
 五戒
 六根
 六尘
 九守
 十恶
 清净
 寡欲
 自然
 无为
 柔弱
 不争
 抱一
 抱朴
 无极
 太极
 阴阳
 五行
 八卦
 贵生
 性命双修
 善恶报应
 
第六章 道教典籍
 《道藏》
 《阴符经》
 《道德经》
 《周易参同契》
 《列子》
 《黄庭经》
 《悟真篇》
 《清静经》
 《心印经》
 《入药境》
 《性命圭旨》
 《伍柳仙宗》
 《大成捷要》
 《西升经》
 《南华真经》
 《抱朴子》
 《云笈七签》
 《青华秘文》
 《还源篇》
 《还丹复命篇》
 《翠虚篇》
 《紫清指玄集》
 《重阳立教十五论》
 《丹阳真人语录》
 《大丹直指》
 《孙不二元君法语》
 《方壶外史》
 《道窍谈》
 《古书隐楼藏书》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黄帝内经》
 《通玄真经》
 《太平经》
 《阴真君还丹歌注》
 《太清金液神丹经》
 《黄帝九鼎神丹经诀》
 《上清大洞真经》
 《灵宝度人经》
 《遁甲缘身经》
 《老君内观经》
 《铜符铁卷》
 《养性延命录》
 《胎息经》
 《存神炼气铭》
 《玄珠录》
 《玄纲论》
 《玄品录》
 《天隐子养生书》
 《坐忘论》
 《谭子化书》
 《正易心法》
 《指玄篇》
 《太上感应篇》
 《金丹大要》
 《唱道真言》
 《道门科范大全集》
 《道门定制》
 《灵宝玉鉴》
 《广成仪制》
 《三洞法服科戒文》
 
第七章 道教法衣法器
 道巾
 混元巾
 庄子巾
 纯阳巾
 浩然巾
 逍遥巾
 荷叶巾
 太阳巾
 一字巾
 包巾
 五冠
 法衣
 道衣
 道袍
 忏衣
 绛衣
 鞋袜
 云鞋
 朝靴
 蒲团
 衲衣
 草履
 箪瓢
 棕扇
 青囊
 扁拐
 木鱼
 磬
 引磬
 钟
 鼓
 铛
 钹
 铃
 笏
 甘露碗
 镇坛木
 如意
 法印
 法尺
 法剑
 法杖
 令牌
 令旗
 手炉
 法鞭
 师刀
 双锏
 龙角
 
第八章 道教神仙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五老君
 玉皇大帝
 紫微大帝
 长生大帝
 青华大帝
 天皇大帝
 地母娘娘
 五星七曜星君
 北斗七星君
 南斗六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圆明道母天尊
 三官大帝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东岳大帝
 西王母
 东王公
 九天玄女
 雷公
 电母
 风伯
 雨师
 土地神
 灶神
 门神
 财神
 瘟神
 四值功曹
 赤松子
 宁封子
 广成子
 彭祖
 容成公
 务成子
 河上公
 安期生
 麻姑
 王灵官
 关圣帝君
 碧霞元君
 三茅真君
 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骊山老母
 镇元子
 龙王
 妈祖
 临水夫人
 保生大帝
 开漳圣王
 三山国王
 酆都大帝
 十殿阎王
 首席判官崔府君
 钟馗
 城隍爷
 黑白无常
 牛头马面
 孟婆
 
第九章 道教代表人物
 老子
 列御寇
 张道陵
 魏伯阳
 张衡
 张角
 张鲁
 左慈
 葛玄
 吴猛
 魏华存
 鲍靓
 葛洪
 许谧
 寇谦之
 陆修静
 陶弘景
 王远知
 苏元朗
 成玄英
 孙思邈
 潘师正
 尹文操
 叶法善
 王玄览
 司马承祯
 李含光
 吴筠
 李筌
 谢自然
 闾丘方远
 杜光庭
 彭晓
 谭峭
 刘海蟾
 陈抟
 张无梦
 朱自英
 张伯端
 石杏林
 陈景元
 刘混康
 张继先
 王文卿
 薛道光
 皇甫坦
 王重阳
 谢守灏
 陈泥丸
 白玉蟾
 彭耜
 夏元鼎
 蒋宗瑛
 黄舜申
 莫月鼎
 雷思齐
 李道纯
 萧抱珍
 刘德仁
 马丹阳
 孙不二
 谭处端
 郝大通
 王处一
 刘处玄
 丘处机
 尹志平
 王志谨
 宋德方
 李志常
 张留孙
 刘玉
 吴全节
 黄公望
 张雨
 赵宜真
 张三丰
 冷谦
 刘渊然
 张宇初
 朱权
 邵以正
 沈静圆
 邵元节
 陶仲文
 陆西星
 赵真嵩
 伍守阳
 施道渊
 王常月
 张清夜
 娄近垣
 刘一明
 闵一得
 李西月
 傅金铨
 
第十章 道教炼丹术
 道教中的炼丹术
 外丹术的发展过程
 外丹术的主要流派
 外丹术中的主要原料
 外丹术中的丹房鼎器
 外丹术中的炼丹处所
 外丹术中的常见操作
 外丹术中的“伏火”
 外丹术中的“进退抽添”
 外丹术中的“龙芽丹道”
 外丹术中的出毒之法
 外丹术中的用火禁忌
 外丹术中的化学反应
 外丹术与火药的发明
 外丹术与炼金的关系
 外丹术的历史价值
 外丹术名家炼丹思想简介
 内丹术概述
 内丹术的发展过程
 内丹术的主要流派
 内丹术中的女丹
 女丹术的派别
 女丹术中的“斩赤龙”
 女丹术中的“元贞之体”
 女丹术中的“太阴炼形”
 内丹术中的“三宝”
 内丹术中的“筑基”
 内丹术中的“炼精化气”
 内丹术中的“炼气化神”
 内丹术中的“炼神还虚”
 内丹术中的“炼虚合道”
 内丹术的养生价值
 
第十一章 道教法术
 符的产生
 符箓
 符箓的种类
 画符的步骤
 画符的方法
 画符的时间
 符命
 咒语
 咒语的种类
 施用符咒的原则
 掐诀
 步罡
 雷法
 祈禳
 祈雨
 蛇术
 相术
 卜术
 巫术
 招魂术
 道教与风水学
 占梦术
 幻术
 变身术
 尸解
 
第十二章 道教戒律及科仪
 出家
 传戒
 早晚功课
 诵经
 静坐
 吃斋
 四不吃
 五戒
 十善
 穿戴
 出入
 拱手礼
 作揖礼
 叩拜礼
 言语
 沐浴
 住观
 神像塑造
 神像开光
 神殿装饰
 献神供品
 敬香
 步虚
 青词
 存想
 祝将
 祭孤
 祝寿
 庆贺
 接驾
 进表
 炼度
 施食
 散花
 开坛
 请水
 荡秽
 祀灶
 请圣
 扬幡
 真武朝科
 拜斗
 回向
 落幡
 送神
 
第十三章 道教传说
 老子著书函谷关
 铁拐李还魂
 费长房学艺
 张道陵七试赵升
 郭璞神卦
 “狗咬”吕洞宾
 韩湘子祝寿
 何仙姑卖药
 孙思邈“起死回生”
 宋香足雨
 奇妙的心算术
 崔伟的仙缘
 一马定华山
 张继先盐池收妖
 王善改邪归正
 邋遢道人张三丰
 沈敬煮石
 魁星的故事
 
第十四章 道教与养生
 自然与养生
 道德与养生
 养神与养生
 养心与养生
 养气与养生
 静功与养生
 导引与养生
 按摩与养生
 调息与养生
 松弛与养生
 音乐与养生
 房事与养生
 食疗与养生
 防病与养生
 
第十五章 道教名山道观
 函谷关
 龙虎山
 武当山
 青城山
 齐云山
 罗浮山
 华山
 崂山
 云梦山
 天桂山
 武夷山
 茅山
 泰山
 衡山
 千山
 崆峒山
 王屋山
 终南山
 阁皂山
 三清山
 白云观
 永乐宫
 蓬莱阁
 八仙宫
 玄妙观
 雁荡山
 长春观
 天后宫

章节摘录

  第一章 道教释疑  所谓“释疑”,即解答疑问。对于道教,人们有着种种疑问,如什么是道教?道教三清指的是谁?什么样的人能加入道教?道教徒可以结婚吗?道教徒必须吃素吗?道教徒如何在家修行?道士出家为何不改姓?信仰道教是一种迷信吗?……道教释疑将帮您解开疑团,揭开道教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道教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主要流传于汉民族地区,但在白、羌、苗等少数民族地区也有流传,并已传播到东南亚、北美和欧洲。  道教约创立于东汉顺帝年间(126-144),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它崇奉老子为教祖,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道教的根本信仰是“道”,认为“道”乃天地万物的根源,又是万物演化的规律。“道”既是超自然的力量,又具有人格,因此,“老子者,道也”,尊老子为太上老君。道教还认为在社会和人群中体现的“道”为“德”,人与德相结合才能得道。认为人立善功、修道德,长生久视,能修炼成仙。  早期的道教有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两派,并在东汉末年与农民运动相结合,前者被镇压,后者被收降。其后,道教历经改革,在唐宋时期发展至鼎盛。金元时,王重阳及其弟子丘处机等在北方创立全真派,以张天师为首的龙虎山统领茅山、阁皂山等三山符箓,形成正一派。两派各有师承,维系至今。明初,天师封号改为真人。至清代,取消真人爵位和朝觐,道教逐渐衰落。  全真派道士需出家茹素,束发成智髻,冠混元巾,奉行《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融儒、释于道,重修炼,不重符箓方术和斋醮;正一派道士只有少量出家,大多在家修行,装束随常,饮食随俗,逢斋会亦茹素,着道装,冠九梁巾,不重修持,重符箓和仪式。  道教的标志是什么  道教的标志是由太极图和八卦图组合而成。  太极图  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太极图,是两条黑白的“阴阳鱼”。白鱼表示阳,黑鱼表示阴。白鱼中间有一黑眼睛,黑鱼之中有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八卦图  八卦图是《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用以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故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太极图和八卦图组合成了太极八卦图,为道教所用,并成为其重要标志。道教认为,太极八卦囊括宇宙、天地间一切事物的规律,它神通广大,能震慑邪恶。  道教所说的“修道”指什么  道教认为修道是离苦得乐、超脱生死轮回的根本方法。那么,什么是修道呢?或者说,“修道”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修道”,实际上就是要改造自己,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由一个凡夫俗子,成为一个合格的道门中人。这不是服装和外表上的转变,也不是凭几句法咒、画几个灵符所能达到的,更不是念几篇经文所能解决,而是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遣七情、驱六欲,提升精气、精神、德性,以道教徒应有的标准去约束自己,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  道教徒有几种  道教徒有两种。  一种是神职教徒,即“道士”。《太霄琅书经》云:“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他们按地域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从师承可分为“正一”道士、“全真”道士等;按宫观中教务可分为“当家”“殿主”“知客”等。  另一种是一般居家教徒,人称“居士”或“信徒”。  道教徒可以在家学道吗  道教徒可以在家学道。  虽然道教提倡出家,出家有助清修静心,摆脱因缘枷锁,可以专心炼养,但事实上,道教并不主张所有道教徒都出家修行。生活中,有许多道教徒都是在家修行,他们被称作“居士”。  道教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够尽忠尽责、孝敬双亲、清廉守节、寡欲保身,无论出家或在家修行,都可以使自己功德圆满。  其实,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就像专职和业余的差别。出家者将全部的精神、精力、时间都投放在修行里,所以属于专业修行。在家居士,有家庭、亲友之间的感情,不易割舍,又因为有事业、人际、名利的牵挂,想要专心投入修行,实在很不容易。  无论是出家修行还是在家修行,全看个人的意愿与因缘。  道教徒可以结婚吗  在道教中,道教的居士是可以结婚的。而对于出家的道士是否能结婚,则要视派别而定,不同的派别,其规定各有不同。如:  道教中的全真派,提倡独身出家、清静修炼,因而其门下道士是不能结婚的。  道教中的正一派,则没有规定不允许结婚,因而其门下道士绝大多数是已经成家的。  道教徒可以抽烟、饮酒吗  道教注重健康养生,重视阴阳五行,认为抽烟、饮酒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对健康、修行不利。  《道教养生三字经》中说:“烟属火,火克金,伤肺气,生核菌。”道教更是将“饮酒”作为“五戒”之一。  抽烟、饮酒违逆金木水火土之性,伤心伤肺伤肝伤肾,若任其放纵,必将危害健康。  此外,抽烟、饮酒是贪图享乐,容易使人堕落,让人沉迷,这样的人不可能窥探天道,也就永远不可能得道。  然而,有人却认为抽烟、饮酒只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必这么大惊小怪。  要知道越是在我们眼中被视为普通的事情,越是容易放纵,所以道教祖师设立“五戒”条规,警示门人要注意平常的所谓微小事情。明白这个道理,知道五行的逆向运化会不断地蚕食身心,人如能有所警惕,便可以超越生死,这也是《阴符经》说的“天有五德,见之者昌”的道理。  道教徒必须吃素吗  道教是一个重生、乐生的宗教,认为世间之物皆由天地精气所化,如同人类一样,各类生物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利,人类的贪婪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残杀了它们的躯体,从而造下了无边的孽障,坏了慈悲之心。素食是对戒杀的具体反应,而且食素有延年益寿的功效,符合道教重视的养生之道。  虽然道教提倡素食,“戒杀生”是道教徒修持的戒律之一,却没有硬把食素与学道联系起来,特别是在家居士,是没有这个必要的。  道教也分很多派别,现今道教两派之中,全真道士恪守古训,禁绝荤辛;而正一派道士是可以食荤的,但是他们所吃的是三净肉,即不见杀,不闻杀,不为己杀之荤。  道教徒必须打坐吗  “打坐”又称盘坐、静坐,它是道教的一种基本修炼方式,与佛教中的禅坐、禅定及“结跏趺坐”有着相同的功能。  盘坐又分自然盘、单盘和双盘,最早由古人的散坐和跪坐演化而来。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慧增智。  在打坐中由于思想和身体各部位都已放松,所以极易入静。《玄珠心镜注》云:“人能空虚无为,非欲于道,道自归之。”《道德经》曰:“塞其兑,闭其门。”“致虚极,守静笃。”“虚其心,实其腹。”等都是指入静及打坐的要领,而入静则是打坐的基础和精要。  在打坐中不但要求“静”,更主要的还要求“忘”,道家中的许多圣贤、真人就是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使自我与整个自然合而为一,从而领悟到宇宙大道及人生真谛。《道枢》曰:“虚无恍惚者道之根也,生我于虚,置我于无,故生我者神也,死我者心也。”《太上虚皇天尊》曰:“虚无自然,道所从出,真一不二,体性湛然。”《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曰:“道者无为清净,空寂湛然也。”  此外,打坐还可以开悟增智、顿悟宇宙、人生大道。《周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唐代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司马承祯曾说:“夫心者,一身之主,百神之师。静则生慧,动则生昏。”道家有云:“大道全凭静中得。”《太平经》曰:“求道之法,静为根,久久自静,道俱出。”打坐贵在自然舒适,妙在自然天成,打坐的关键就是在忘我中入静,而只有这样才能领悟人生大道、世间真谛。《道枢》曰:“虚静至极,则道居而慧生也。”  自古以来打坐大多主张“面南背北”或“面北背南”,道家打坐、修炼更是如此。打坐时要求做到:头平正、身正直、口齿微闭、舌舔上腭、双目垂帘微闭、气沉丹田、全身放松。打坐时还必须做到“无为”,《洞古经》曰:“无为则神归,神归则万物云寂。不动则气泯,气泯则万物无生。”打坐时还需“内观”。《云笈七签》曰:“慧心内照,名曰内观。”这就是说,打坐还需澄其心止,求存其神,内视己身。  道教徒如何在家修行  道教中修持的含义就是指“修性炼命”。“性”指精神,“命”指肉体,修炼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精神和肉体进行自我控制,达到“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崇高目的。对在家修持的道教徒的基本要求是:尊道贵德,依教修行,济世利人,积功累德,尊师重教,吃斋诵经,皈依道、经、师三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此外,具体修持的时候会使用以下方法:  修斋。修斋的日期是:六斋月,每逢单月即是;十斋日,即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日这十天;三元日,即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八节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甲子日;庚申日;本命日。此外,诵经、礼忏、祭炼、打醮(jiào)等一切法事,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诵习道经。根据修炼者的文化水平而定,一般都应诵习《早晚功课经》《三官北斗经》《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等;文化水平高一些的道教徒,还可以诵习《道德经》《南华经》《性命圭旨》等经典。  修炼功法。在家修行的道教徒也应在工作、劳动之余修身养性,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甚至“得道成仙”。具体的修炼功法可以从皈依师或其他道长那里求教。  成为道士需要什么条件  简单来说,需要的条件有:  1.有当地证明信;  2.有虔诚的道教信仰;  3.身体健康;  4.父母同意;  5.年龄在18周岁以上;  6.有一定文化基础和道德素质;  7.须到道观出家拜师,皈依三宝(即道、经、师)。  如何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  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道士,必须“皈依三宝”。“皈依三宝”是信仰道教的人进入教门的第一步。  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宝”,是指“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三宝,全称“皈依太上无极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经”“皈依玄中大法师”。  道宝  道教所信仰的“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宇宙的本体。信仰道教者,“首当皈依道宝”。为时刻不忘道宝,道教要求教徒每日持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该经中的《三皈依》曰:“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词中要求教徒“常侍天尊”,这是因为天尊乃“道”的化生。换言之,皈依“道宝”的体现,实为皈依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经宝  道教以“三十六部尊经”总括一切,清静安定识神。久而久之,其识神自然从于元神,听命差遣,最终合于元神,同于大道,即得神通莫测。正因为“经”能训导识神,所以称之为“经宝”。为时刻不忘经宝,道教要求教徒每日持诵《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并要求“生生世世,得闻正当”。  师宝  由于“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简言之,即“经”无“师”不明,因此信仰道教者在皈依“道宝”“经宝”之后,还应皈依“师宝”。道书上讲:“若非师宝,何以度人,是以终当皈依师宝。”据道书记载:元始天尊在开劫出法之时,玄中大法师和天真皇人将由云气自然形成的天文真经整理成正文,至此方始立教,后来道教便以“祖师”之圣号,泛指一切可为人师的十方圣众教导之师。  道士为什么穿古装、蓄须发  日常生活中,我们所看到的道士均是穿古装、蓄长发的,这是为什么呢?  穿古装  道士所穿服装,又称为“唐装”或“汉装”。道服宽松、大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所以,道士均穿古装,以显示其传统性和民族性。  蓄须发  道士蓄留须发:一是作为从道的标志;二是为了顺应自然规律;三是为了表示尽孝之意,胡须鬓发父母所授,不得轻易毁损;四是为了养生保健,人蓄头发,必须要经常梳理,经常梳理头发有助于大脑血液循环。因此,道士常蓄须发。  道士出家为何不改姓  道教相信,人通过修炼可以得道成仙。仙道者要先从“人道”修起,人道者则又是以“父母之道”为主。自古成仙者多为孝子,不孝则不足以得道成仙。而姓氏又为中华民族之血脉相承相认的符号特征,也是存有孝心的标志。  因此,道士出家是不需要改姓的。  道教相信有神仙吗  道教相信有神仙,而且认为通过不懈修炼,人最终也能达到形神俱妙、与道合一的仙人境界。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基本信仰和显著特色,这是道教与其他宗教的最大区别之一。道教的内容和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神仙信仰而展开的。神仙信仰由神仙、仙境和成仙方术三方面组成。道教是以信仰“三清”为最高尊神的多神教,有着庞大的神团体系。而成仙炼养方术是通向成仙道路的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在众多的成仙炼养方术中,内丹术是其中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是炼养方术的综合集成。  信仰道教是一种迷信吗  迷信,就常识而言,是对某一事物不加选择、不假思索的过激的盲目信仰,从而违背了自然常理。  道教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意识形态、民族精神、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具体体现。所谓“道”,即规律、方法也。道者,提倡顺应规律、无为而治,这与迷信有着一定的区别。  然而,并不排除有假道人利用假道术,搞迷信活动,骗人钱财。对此,我们必须警惕。  道教主张男女平等吗  道教历来主张男女平等。对此,上海市宗教学会理事刘仲宇先生有详细的论述:“道教对妇女的尊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现得非常独特。这也许与他们继承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思想有关。在他们的神仙理想中,女仙具有与男仙相同或相近的地位,女冠(道姑)可以与男性道士一样直接成为仙人。”  “道教的婚姻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理念。尤其是早期道教,男女平等的观念尤为典型。”  “《太平经》认为,'女之就夫,比若男子之就官也,当得衣食也。'这就是说,做妻子如同做官,应当享受'俸禄'。因此,一旦婚姻关系成立,夫妻就应当共同努力生产劳作,创造美好生活。'女之就夫家,乃当相与并立同心治生,乃共传天地统,到死尚复骨肉同处,当相与并力,而因得衣食之。'不仅如此,这种共同的协力劳作,还是巩固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夫人各自衣食其力,则令妇人无两心,则其意专作事,不复狐疑也。'这种强调在共同劳动基础上的夫妻平等观念,能出现在1900多年前的道教经典中,不能不令人叹服。”  道教如何看待天堂、人间和地狱  各种宗教中,几乎都有天堂、人间和地狱之类的说法,道教也不例外。那么,道教是如何看待天堂、人间和地狱的呢?  天堂  道教把天堂叫做“上界”,三清、四御、东五公、西王母等道教神仙住在那里,那里长年长有瑶草琪花,蟠桃仙果,有金阙丹炉,金童玉女。  人间  道教把人间叫做“俗界”,说俗界之人贪恋酒色财气,自损其身,只有悟彻大道,一意修行,才可以平地飞升,成仙成真。根据修炼方法和功力的不同,道教徒可以进入上界成为天仙,也可以遨游江海,成为地仙;或者炼气、炼神、炼精,获得健康长寿。  地狱  道教从一开始就认为泰山神管生死,管鬼,因而说鬼城就在泰山脚下的蒿里山。后来也许由于蒿里山太小,容不下那么多鬼魂,与东岳大帝、泰山府君的身份也不相配,于是又把鬼都改迁至四川酆都平都山。  酆都城外的平都山,原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据说仙人王方平和阴长生都是在这里得道成仙的,但后来却成了道家的鬼城,至今仍然十分有名。  按照道教的说法,人死后,必入阴曹地府,必须受一番审查后,才能重新投胎做人,有的也许永远只能做野鬼了。人死之后鬼魂都会前往酆都聚齐。  酆都鬼城  到了鬼城,首先得有路引即通行证。路引由酆都城隍发给,上面写有:“普天之下必有此引,方能到酆都地府转世升去。”有了路引,接着就要过奈何桥。此桥在善人眼里如平坦通途,而在恶人眼里则险恶无比,过桥当真比登天还难。  桥下是奈河,又称血水池,池水不仅恶臭难当,而且忽冷忽热,冷时如冰,热时似火。水中还有恶鬼毒虫。恶人的鬼魂到此,无一例外都会坠入池中,先受第一次煎熬。  从桥上通过或从血水池中爬出,下道关卡则是过鬼门关。恶人少不了要遭一顿毒打。  过了鬼门关,便到了判官府。判官府主管仔细审查拘来的鬼魂生前的功过罪孽。审查的办法有两种:  一是查善恶簿,鬼卒们会找出鬼魂一生的功过记录,放在大天平上过秤比较;二是把鬼魂带到照孽镜前让其现形,凡有功过均会重现一次。  经过审查,便会将鬼魂分为两类:行善者即刻超生,重新转世为人;行恶者区别罪行类别,打入不同的地狱受罪。  地狱据说有二十四座,又有说十八层,各种刑具一应俱全,倒悬、肢解、剥皮、挖心、洗肠、分锯……凡人间能够想象出来的,在这里应有尽有。  罪轻者,受过罚后即可投生入世;罪重者,恐怕就永无出头之日了。  凡获准投胎的,还得到孟婆那喝一碗迷魂汤,好忘掉前世恩怨和地狱中的情形,然后才由鬼卒分送到应该去的各户人家,“哇”的一声,变成从娘肚里爬出来的小儿郎。  道教如何看待命运  道教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意思是说,个人的生命,同天地一样,都是由自然之气所化生,故若修道守气,返本归根,就可以与道同在,寿比天长,强调个人的生命,能由自我决定,不由天地掌控。道教以生为乐,重生恶死,所以强调“重生贵术”,追求的是长生久视。  东晋道士葛洪的《抱朴子内篇o黄白》云:“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意思是人的生命之存亡,年寿之长短,决定于自身,并非决定于天命。认为人经过修炼可以延寿,如果修炼有恒,日久年深,可以成为神仙。  《西升经》推崇“虚无”和“自然”,认为虚无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气,气生天地,天地生万物。从根本上说,天地与人都为气所化生,因此二者是平等的,只要弃智养神,固守本元之气,就能“与道同久”,而这一切都是“自然”所致。认为道生万事万物,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而一,一而二,是须臾不离的。  道教认为,生活在世界上是一件乐事,死亡是痛苦的事情,因此道教的教义是乐生、重生,强调“仙道重生”。  道教杀生吗  “不杀生”,是道教“五戒”之首戒。  “不杀生”,就要求有一颗恻隐之心。世上生灵,都是天地所赋予的,不论天上飞的雀鸟、水里游的鱼虾、地上走的动物以及蚂蚁昆虫,即使是花草树木,不论大小,都是一个生命,修道者都应有爱护怜悯的态度,都应该珍惜,不应有所杀伤。这除了勿存恶念、杀人害物、伤损生灵外,还涉及饮食习惯。  道教徒表面上没有像佛教一样严格要求茹素,但确有不少人修道日久,逐渐也供斋持素。不过他们供斋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为了身体的健康,而是希望不要杀生,因为上天有好生恶杀之德,天育万物,喜其生而恶其死,道门之士须体察天地之心,故以杀生为戒。要不杀生,最好的办法就是持斋素食,暂时不能供斋者,也应体天地之心,常存善念,更勿放纵自己的口腹之欲,为了满足自己饮食的欲望,而去吃稀有的野味、海鲜,并为此滥杀生灵。至于从“轮回”的角度看,其他的生命亦有可能是我们前世的父母、兄弟姊妹和亲人,谁又忍心啖食自己先世的亲人呢,所以持斋亦是一种大孝的行为。  什么是道教的生命观  道教继承并发展老子、庄子的“精”“气”“神”思想,并将其引入道教生命哲学思想体系之中。  道教认为,生命是“精”“气”“神”三种要素的合成体,“精”是身体中的物质基础,“神”则指精神和意识,而“气”是生命能量的流动,是联结“精”和“神”的纽带。  早期道经《太平经》曰:“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神者乘气而行,精者居其中也,三者相助为治。”  道教将“道”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由此将人的生命作为最高和最终的关怀目标,力倡长生成仙思想,并以其为教义的核心。  道教认为,“精”“气”“神”皆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致。天地万物本“道”所生,因此在道教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是宇宙本原“道”的体现,甚至可以说生命与“道”两者是合二为一的。  由于生命是从“道”中产生,也可以说个体的生命当中就体现了普遍的“道”,因此追求生命的长久也就成了一个得道的过程,正如司马承祯说的:“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人之有道若鱼之有水。”  道教的音乐有什么特点  道教的音乐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在曲式和情调的内涵上,无不渗透着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美学思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  道教的音乐主要用于颂赞神仙、祈福禳灾、超度亡灵和修持养炼。曲调形式上有“阳韵”和“阴韵”之分,“阳韵”多用于早坛功课和祥祈性法事;“阴韵”多用于晚坛功课和超度法事,反映了道教追求长生久视和清静无为,既出世又入世的美学思想,情调或庄严、肃穆,又不乏清幽恬静;或表现召神遣将时的磅礴气势,降妖驱魔时的威武果敢,祈福祝庆时的欢乐轻快,赞颂神仙时的优美恬静,祈祷养炼时的悠扬缥缈。通过音乐的烘托、渲染,使道教韵斋醮仪式更显庄严、肃穆、神圣和神秘,在声乐中将各种神仙意境得以和谐生动地再现,把人的情感带入了神秘的神仙世界。  此外,道教的音乐由声乐和器乐两部分组成,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独唱、齐唱、独奏、合奏、伴奏等形式。声乐是道教法事音乐的主要部分,分颂、赞、步虚、偈、吟咏等格式。道教音乐中的乐器几乎包括了汉民族乐器的全部,用得较多的是钟、鼓、磬、钹、铛、木鱼等打击乐,笙、管、笛、箫等吹管乐,古琴、二胡、板胡、阮等弦乐,这些乐器通常用于法事活动的起韵、过门、结尾以及伴奏。  道教的宫观建筑有什么特点  道教的宫观建筑是从古代中国传统的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的场所,也是他们隐居、修炼的处所。  概括来说,道教建筑常由神殿、膳堂、宿舍、园林四部分组成,其总体布局基本上采取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即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建筑群。  神殿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常处于建筑群的主要轴线上,为整个建筑群之主体。大型宫观大多为成串纵向布置,是随地平面逐渐升高的院落。殿堂内设置神灵塑像或画像。膳堂建筑物包括客堂、斋堂、厨房及附属仓房,一般布置于建筑群主要轴线侧面。宿舍为道士、信徒及游人住宿用房,其布置较为灵活,常于建筑群的僻静处单独设院,有的还利用建筑群附近名胜古迹和奇异地形地物(如山泉溪流、巨石怪洞、悬岩古树等),配合建置楼、阁、台、榭、亭、坊等,形成建筑群内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园林。  在道教建筑中,四者分区明确,配置适宜,联系方便,给人以庄严肃穆,清新舒适之感。此外,它还将壁画、雕塑、书画、联额、题词、诗文、碑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与建筑物综合统一,因地制宜,巧作安排,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准和多彩的艺术形象,从而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建于名山的道教建筑,结合奇峰异壑、甘泉秀水以及参天古树等自然景观,灵活布局,运用各种独特建筑形制及建筑方法,建造出许多超逸高雅、玄妙神奇的道教建筑群。   ……


编辑推荐

  作为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是一种信奉黄老,追求长生久视、清静无为的宗教。道教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天文、历算、医学、地理以及民俗、艺术等各方面。如果能正确地理解道教,无疑能够令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论道 PDF格式下载



论道:道教入门600讲


道教术语,礼仪,各方面的知识,想了解的可以买。


带回家想要自己认真看的,结果被母上给抢了。。。书中内容通俗易懂,了解了许多道教知识,另外附有道教景点,其中去过龙虎山中上清镇,并不如书中描写,大概是渐渐当代化了吧……还有许多道教景点等着我去游玩,希望能保留原有风味


了解了不少关于道教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概连,非常好的一本书


写的不错,了解道教的一本很好途径的书。简单实用


可以看看,如果想大概了解一下道教可以读读,总体不太深,大致的只是而已


这一套三本书,虽然是些知识的集成,却真的相当于是入门的小百科了。


通俗易懂,入门基本的基本的知识


相当于一个个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当做故事的素材总是好的,身为中国人,不知道自己国家的神话故事就太悲哀了。。。


增加结累各方面文化


这本书超厚,什么知识都有,像百科全书一样


深入显出,比较容易理解。


一本道家的百科全书,光看书的标题就知道这本书很全面了。必须买下来好好读的。


概括的内容让人觉得有越看越有意思的感觉并不乏味~~


内容浅显易懂~~~~


挺厚的一本书,偶尔看看。当工具书来看。


作为工具书在看


很不错的工具书,,,扫盲专用


内容是大概介绍一下而已 想了解道教这本书很不错了 纸制不好


简单看看的道教科普读物,各个方面都有涉猎又都不详细的一本书.


普及知识 中国的本土宗教


内容解释有点简略。


和预期的一样,学到了基础知识,总体比较满意。但是觉得还不够全面,可以更加详细一点


书内容的编排很好,而且内容的涵盖很广,很喜欢。。 主要就是内页有几页被压破了。。


内容一般太简短了


分类和逻辑清楚,类似百科全书那样。


书内容不错,可惜包装太差劲了!封面已损坏(或许是在投递过程中损坏了)。令人痛心啊!!!


书的质量有些粗糙。


内容竟与前几年买的一样,而且一个标题的内容就像问答题一样,只有一句话。


发现本书问题,不知道是印刷部门的问题还是谁的问题,书中内容第33页“八卦”中,说到用“- -”代表阳,用“一”代表阴!这是不是错的太过离谱了些!本人是易学爱好者,所以翻开书看到有八卦就第一时间翻开看了,目前还没有继续看本书的其他内容,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更多的错误信息误导不知道的人!


购买方便,送货快!书不错!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喜欢这类书籍的


正版 对普及道教基础知识很有用


研究参考


没看呢!应该很好。


好书,可以作为了解道家知识的辞典。


道教入门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