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

郑璇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9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郑璇  

页数:

41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国聋人所打的自然手语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获取了包括事物名称、事物运动、事物属性三大类的非视觉概念手势视频资料,以及聋人在各种情境下的手语演讲录像,以此为基础尝试描述手语中基本非视觉概念的全貌,分析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手段,并最终揭示其根本规律。

作者简介

  郑璇,女,1981年9月出生,湖北武汉人。自幼失聪,2009年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专业为手语语言学,现为特教系专职教师兼副主任,主管聋教育。该教师精通手语,与聋人交往密切,手语教学经验丰富,目前主要承担《大学语文》(聋生)、《人际沟通》(聋生)、《手语》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聋人语言和文化有较深入的研究,曾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出版译著四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三项。

书籍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针对非视觉概念手势的调查
1.1 调查的具体实施过程
1.1.1 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1.1.2 调查结构设计
1.1.3 本次调查的欠缺之处
1.2 对所得语料的描写和初步分析
1.2.1 时间概念如何表达
1.2.2 专有名词如何表达
1.2.3 亲属称谓如何表达
1.2.4 思想情感如何表达
1.2.5 集合概念如何表达
1.2.6 行业术语如何表达
1.2.7 职业职务如何表达
1.2.8 听觉概念如何表达
1.3 中国手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基本手段
1.3.1 自源性的非视觉概念手势
1.3.2 借用汉语成分表达的抽象概念词汇
1.3.3 通过其他方式间接表达非视觉概念
第二章 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中的比喻
 2.1 比喻的定义和产生的心理机制
 ……
第三章 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中的借代
第四章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在不借用汉语的情况下,手语本身存在大量自源手势来表达非视觉概念,而比喻和借代是构成自源手势的两种主要表达手段。日常生活手势中,自源手势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当话题转向深入时,普通聋人由于受到知识范围或表达能力限制,常更多地使用解释、近义词替换或借用汉语等手段表达非视觉概念。  比喻和借代是手语中非常重要的两种表达手段,也是人类共有的基本心理机制。世间万物不是孤立地存在着,而是相互联系的。而不同事物间发生联系的主要形式就是相似性和相关性,前者是性质的相似,而后者则是时间或空间距离的相近。比喻和借代就是基于这两种联系形式而产生的。既然人们头脑中的概念结构具有比喻和借代的性质,那么语言中的语法概念和语法结构自然也具有这种性质。  对聋人而言,在认知过程中最早接触到和最熟悉的是自己的身体,其次是空间概念和各种各样的实体概念,因此人体比喻、人体借代、时间比喻和实体比喻成为他们认识非视觉概念、扩大认知域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逐渐发现事物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越来越多地使用具体可见的事物或行为代指非视觉概念。  游顺钊(1994:4)曾经总结词汇的创造八字诀“仿其可仿,顺其自然”。他认为,造词要讲理据性,尽量避免无中生有;要讲简便性,尽量避免较复杂间接的手段;要讲经济性,尽量少的词素说明尽量丰富的含义。这些论断也适用于手语对非视觉概念的表达。  总之,手语具有表达任何非视觉概念的能力和潜力。本书仅在手语构词的层面上作了一些探讨。实际生活中,聋人在词组和句子、句群层面上所使用的比喻和借代更为丰富和灵活。目前的中国手语还是一种年轻的语言,正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聋人整体素质的提高,手语中表达非视觉概念的词汇比重将会越来越大,特别是科学术语、行业用语和流行语将会不断涌现,并将日趋呈现与汉语水乳交融的态势。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 PDF格式下载



《中国手语》是落后的,要被淘汰的!请大家不要买。
中国手语如何表达非视觉概念是很好的书,很多聋人应该看懂,那本书里面主要讲自然手语


这本书是在《中国手语》、《手语翻译概论》以及《手语教学》入手之后买的。里面记录了很多自然手语的打法,对手语打法的理据解释的也很详细。作者也很了不起,虽为聋人,但获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学历——复旦大学博士


本书有利于中国手语的研究


很不错呢一本书


这书翻了翻,好。


中国手语,了解另一人群的表达方式,长知识。


评论晚了一些,总体一般,印刷上有点小模糊不影响阅读,文字加图片还算不错


还在看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