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简报(第50卷)
2010-9
知识产权出版社
付涛
85
《中国发展简报》(中文)主要结合其网站为NGO的行动者和关注NGO的公众提供实时的有关发展问题的资讯、报道,干0载NGO自身发布的信息,并发布相关咨询意见和研究成果。北京公曼汇咨询中心还有选择地参与某些领域NGO的倡导行动,希望这些行动有助于改善NGO的总体生存空间和法律环境。
关注 NGO推动性骚扰防治进入本土企业性骚扰背后是社会性别平等问题CSC9000T:市场的力量观察 对话建筑工.利用传统资源培育工人的组织性,“非主流”社工:以社工视角介入社会转型全球基金冻结抗艾资助草根组织影响几何从“阿拉善”看“壹基金”域外 简单的生活高贵的精神——泰国生态家园教育及生态村印象生态社区:21世纪人类发展范式的变革我在宫城县的七天——日本3·11赈灾志愿者活动纪实专题 民间救灾三年重视灾区“后重建”中的社会问题以社区为主体——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民间模式和建议汶川地震三周年扶贫基金会晒账本灾害频繁携手应对友成基金会:整合资源搭建灾害应对管理网络乐施会的民间角色:寻找被忽视的需求美慈推动社区灾害管理能力提升教师:灾后重建被遗忘的角落专栏 为社会创新运动击掌叫好公益事业的三个层次实践 此时此地——州“光头”行动存照由NGOCN财务事件想到的书介 反思中国民间环保行业
近年,奥地利纪录制片人史蒂芬·沃夫(StefanWolf)和他的团队拍摄了一部关于欧洲生态村的纪录片《全新的我们》。这部影片介绍了10个生态村,展现了人类是如何以其无限的生命力和创意,发展出一套全新共同居住的社区生活模式来解决当前世界上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危机等问题。生态村的推动者和参与者不受社会经济压力的驱使,不一味迎合主流社会的期待,以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力、愿景、彼此尊重以及互助的精神带领人们向前。 汉诺威大学的哲学教授RobertRosenthaIXt正在全球方兴未艾的生态村/生态社区运动有高度评价,称其为“人类有史以来最重要最有希望的社会运动”。 泰国翁松·阿什拉姆生态村建立于1985年,是一个特意规划的社区,四面环河,需乘缆绳牵引的摆渡方可进入。原是一片荒地,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已成绿树葱茏生意盎然的绿岛。现有20多位常住居民主要是社会活动家,生活在林间泰式的土木房屋中,吃自种的有机食物,用生态灰水系统o处理废水及灌溉菜园,只使用必要的现代设施,靠提供培训及接待来访者为生,最多可接待70多位来访者。生态村希望向来访者展示一种基于佛教教义、文化多样性和环境可持续,结合精神实践与社会参与行动的简朴生活方式。 在翁松·阿什拉姆生态村,我得以近距离地接触那些正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动生态村与生态社区建设的人们,如翁松·阿什拉姆生态村的普拉恰先生,苏格兰芬德霍恩生态村的梅女士(MayEast)和澳大利亚水晶河生态村的马科斯先生。通过与他们的交往互动,了解他们如何参与生态村建设的经历,我逐渐理解并感受到这一全新的社区生活方式的魅力与它的发展动力所在。 来自苏格兰芬德霍恩生态村的巴西人梅女士,是全球生态村网络生态家园教育培训主任。由她主持为期三天的“生态城镇转化工作坊”给所有学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生态城镇转化”是21世纪全球生态社区运动的新趋势。第一个开始转化的城镇是英国的Totnes,由罗伯·霍普金斯(RobHopkins)于2006年发起,很快为英国及其他国家的城镇所仿效,形成一个全球性的社会运动,梅女士也正在巴西圣保罗参与推动生态城镇转化的项目。它以全新的生命彼此关联的整体世界观引领,以社区生活重建为核心,由地方城镇自发推动、居民共同参与,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政治、技术等领域展开一系列变革,促使整个城镇或社区向低炭和生态方向转化。它不仅注重外在的变化,同时也强调参与者内在生命的转化,发展出对所有生命的真正平等和慈悲的态度与行为,使人们主动参与创造有利于所有生命的社区共同生活模式。 梅女士正是以她的理性和激情帮助我们打破了包裹我们心灵的冷漠和安于现状的硬壳,唤醒我们的意识,将我们带入一个穿梭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由内而外的学习之旅,直面真实的自我与外部世界的苦难。在培训中,她设置许多不同的情景,让我们共同去接触和感受那些我们总在逃避的痛苦:我们的社区、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地球遇到了什么问题和挑战?问题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是充满深深的悲伤无力和孤独感? ……
关注:NGO推动性骚扰防治进入本土企业, 观察:利用传统资源培育工人的组织性,"非主流"社工:以社工视角介入社会转型,域外:简单的生活高贵的精神--泰国生态家园教育及生态村印象, 专题:重视灾区"后重建"中的社会问题,汶川地震三周年扶贫基金会晒账本,教师:灾后重建被遗忘的角落, 实践:此时此地--广州"光头"行动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