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最后的碉楼

桂榕,张晓燕 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3-1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作者:

桂榕,张晓燕 著  

页数:

430  

字数:

46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全球化时代,特别是进入21世纪,文化遗产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最后的碉楼:东莲花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为个案,从民族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视角聚焦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变迁与生活样态。以“最后的碉楼”命名的民族志书写,不仅意在凸显碉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标志,在地理空间与历史文化空间层面的重要意义,还是对东莲花村回族文化遗产和传统民俗的文化完整性、典型意义及其生存危机的隐喻。东莲花村与巍山县其他回村共同构成一个特殊的回族文化圈,这个文化圈因为与杜文秀起义及马帮商贸相关而更显沧桑厚重。与此相关的碉楼民居等文物古迹和传统的民族民俗活动,共同构成这一文化圈人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成为当下东莲花村借以发展的珍贵财富。《最后的碉楼:东莲花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空间》围绕东莲花回族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和民俗社会生活展开研究。内容包括村落概况、马帮商贸的历史记忆、村落文化符号、乡土民俗、集体生活、小村落与大社会互动的变迁之道、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发展之路等。

作者简介

  桂榕,回族,云南罗平人,民族学博士,旅游管理博士后,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副研究员,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人类学博物馆副馆长。主要研究领域:回族研究、民族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人类学。在《民族研究》《回族研究》《青海民族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学术探索》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历史·文化·现实:国家认同与社会调适——云南回族社区个案研究》。主持课题多项。
  
  张晓燕,刚族,青海西宁人,民族学硕士,人类学博物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回族文化和博物馆学。在《回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研究的人类学视角
三、回族文化遗产与民俗文化研究现状
四、云南回族概况及个案点特色
五、本书研究思路、内容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历史概况:村落的区域社会史
一、东莲花村概况
二、东莲花村的由来
三、东莲花村的历史沿革
四、重要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
五、民族历史文化遗存
第二章 历史记忆:马帮商贸的辉煌
一、回族马帮与西南丝绸之路
二、蒙化回族的马帮商贸
三、东莲花村的马帮商贸
第三章 文化符号:村落标志性建筑
一、清真寺
二、碉楼民居
第四章 乡土民俗:文化空间与传统习俗
一、回族民俗的宗教文化特征
二、日常生活空间
三、人生阈限空间
四、节日聚合文化空间
五、民俗文化空间意义解读
六、传统习俗
第五章 集体生活:哲玛提社群文化模式
一、回民认同与人际关系网络
二、小哲玛提公共空间:村落集体生活
三、大哲玛提公共空间:跨村落的集体生活
第六章 变迁之道:小村落与大社会的互动
一、社会变迁概述
二、变迁之道:伊斯兰教两世吉庆观的践行
三、国家力量对村落的影响
第七章 发展之路: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
一、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背后的故事
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开发
三、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的对策建议
结语:历史记忆、文化空间与回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1 村寨大事记
附录2 村寨调查表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家户基本情况调查表暨调查问卷
附录5 插图、表格、照片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东莲花村的历史沿革 杜文秀起义失败后,蒙化回民地区的农业经济基础遭受严重破坏,清朝官吏和土豪对回民的田产进行大肆掠夺,数百年来所形成的回族商业优势也随之丧失,劫后余生的回民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沦为佃农,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后来清朝政府对部分回民采取了所谓的“招抚安置”政策,准许逃亡各地的难民归业。光绪五年(1879年)后,先后有大围埂、三家村、五茂林等村回民陆续归籍。东莲花村也有了搭伙合屋的开始。从此蒙化回民开始了一段艰苦创业、重整门庭的漫长而又艰辛的历程。清末民初,各村归籍回民的生活条件逐步改善,通过长时间的合法斗争买回了自己的部分祖产。归籍重建的东莲花村回民为了生存,开始了艰辛的马帮商贸。因马帮、商人云集,物资吞吐量大而闻名一时,东莲花村成为蒙化县茶马古道上知名的回族驿栈。 中华民国成立后,东莲花村属永济乡。当时,村落已由马姓独居发展为马、张等多姓合居。民国初年,蒙化匪患成灾,社会秩序混乱。回民组织自卫武装剿匪。东莲花村在马如骥的带领下组织家丁和村民站岗放哨,昼夜监视,与各村互相支援,歼灭了附近的土匪。村民以从事农业为主,但也涉足其他行业,尤以马帮运输最有名。马帮赶马贩运,以糖、茶、丝麻等物为主,自行运输、自行销售,来往于东南亚各国。民国九年(1920年)以后,马帮商贸以茶叶为主。据不完全统计,民国时期东莲花村共有以马如骥为首的7支马帮,50户养马,共350多匹骡马。民国十年至十三年,东莲花村清真寺扩建,在原基础上扩大了三倍多。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1945年,蒙化回民青年积极报名报考各地军校,蒙化的马帮也在积极抢运抗日战争军用物资。东莲花村以马氏弟兄为主的回民马帮,积极投身由缅甸到昆明、广东、重庆的运输支援抗战,并曾受到当时政府多次嘉奖。国民党军旅要员白崇禧1942年拜访马家,把他的照片分别送给马氏弟兄,表示敬佩和鼓励。昆明陆军少将杨盛奇拜访马家,赠送椿木匾“诚一不二”,至今仍悬挂于清真寺朝真殿门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莲花村一直是永建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1950年蒙化解放,东莲花村属蒙化县第三区,区公所驻马家大院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最后的碉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