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黑色皮箱

鲇川哲也 新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10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作者:

鲇川哲也  

页数:

352  

字数:

160000  

译者:

吴媛婷,吕灵芝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接手“黑色皮箱凶杀案”的鬼贯警部几乎束手无策,整起案件居然没有丝毫漏洞。
  皮箱中的腐尸是警部大学时代的同窗,警方掌握的线索都指向了凶手是鬼贯警部的大学同学近松。近松的妻子反驳自己的丈夫绝不可能杀人,半信半疑的警部循着线索发现黑色皮箱的主人竟然是他大学时代的另一名同学膳所……随着调查不断深入,鬼贯发现大学时代的好友蚁川也脱不了干系。
  两只形状相同的黑色皮箱,两件疑云密布的命案,隐藏其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豆瓣链接: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0549915/

作者简介

  鲇川哲也 Ayukawa Tetsuya
  鲇川哲也(1919-2002),本名中川透。一九一九年出生于东京,童年在中国大连度过。一九五〇年,处女作《佩特罗夫事件》参加《宝石》杂志的长篇小说百万元大奖赛,最终获得第二名,之后在推理文坛上崭露头角。
  鲇川哲也是与横沟正史、高木彬光齐名的推理文学大师。他创作的鬼贯警部系列和星影龙三系列,已经成为日本推理史上无法忽视的作品。他一生坚持创作最正统的本格作品,即便在社会派推理小说盛行的年代也不曾动摇。他的作品朴实而精巧,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经典,为后来的新本格推理引领了方向。

书籍目录

1、出版前言
2、开幕
3、逃亡
4、永远沉睡的人
5、一种终结
6、怀疑
7、全新的进展
8、皮箱的逻辑
9、对马
10、两位老友
11、膳所的不在场证明
12、蚁川的不在场证明
13、铁壁
14、不在场证明瓦解
15、溺水者
16、解不开的谜团
17、遗书
18、当风向鸡朝向北方
19、创作笔记
20、人性的探寻——鲇川本格的真内涵

章节摘录

  这起事件发生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号。那天,从一大早开始,天色就阴沉晦暗,令人郁闷。但事后回想起来,这沉闷的天气,似乎正象征着该事件的部分特质。说实在话,这个案子平淡无趣,节奏也十分缓慢,而且随着事件逐渐明朗化,其首尾一贯的严谨逻辑成为难以负荷的压力,与此案相关的人士莫不为此伤透了脑筋。  由此可见,此案的凶手必定是竭尽毕生的智慧,才做出此案的计划。相对于凶手的殚精竭虑,倘若读者们也愿意付出同样的心力详阅该事件的记录,则必可从中体会自该事件开始直到事件得到合理解释整个过程中的趣味;而对那些把逻辑当做智力游戏消遣的人来说,始于逻辑终于逻辑的事件记录,也算得上是久旱之后的甘霖吧!  这一天下午一点零三分,汐留车站前派出所里响起的尖锐的电话铃声,为此次的事件揭开了序幕。  这时碰巧是大隅巡查的值班时间,他立刻拿起电话,将听筒贴在耳边。电话另一端是汐留车站的年轻站员,大隅清楚地听见从他后方的工作场上传来的激烈的噪声和吼叫声。嘈杂的背景音效,让这位站员说的话听起来就像是广播剧一般立体而生动。  挂上电话后,大隅巡查重新将腰带系上,回头看了看自己的同事。  “怎么啦?”  “不清楚,电话是从车站的仓库打来的。听他说,似乎是送来了一件奇怪的货物。”  “奇怪的货物……”  “嗯,听说那东西散发着臭气,臭到令人想捏着鼻子逃跑……我还是去看一眼。”  说完这句话之后,大隅便走出了派出所。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汐留车站吧。记忆中有不少能唤起我们怀旧情绪的铁道歌曲①1,有一首是这样唱的:“汽笛一声出新桥……”歌谣里提到的新桥车站,其实就是现在的汐留站。  旧新桥车站是明治五年十月,新桥至横滨的铁路②2铺设完毕后启用的,因此汐留站可称得上是全日本历史最悠久的车站之一。这座车站是当时文明的中心,我们在阐述其历史的同时,也就等同于阐述了整个明治文化史的一部分。在锦绘③3、版画上都能找到它的踪迹,红叶与芦花①4等作家的小说,也都经常以此车站为故事发生的舞台。那些自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凯旋的将军们,都曾经得意扬扬地捻着自己的胡须,意气风发地在这个车站的月台下车。  然而,盛极必衰是世间的常态,即使是新桥车站也不能幸免。不久后,东京车站竣工,新桥站默默卸下了迎来送往旅客的任务。大正五年十二月,它将“新桥”这个名字让给附近的鸟森车站后,便改名为汐留车站,怀抱过往繁华历史记忆的它,从此悲哀地降格成为货物运输的专用车站。  不过,虽说是降格,汐留站内的专用延长支线却长达十八公里以上,是日本最大的货运车站。在一九五六年的现在②5,从关西、四国、九州经由东海道线开到东京的货物列车每天均有四百一十三辆,所运输的货物全都由汐留车站一手接收;同时,每天还有一百七十四辆货物列车从这个车站出发。当年新桥车站的旧观虽然已不复见,但仍可从延长支线沿途鳞次栉比的仓库、巨大的起重机喷吐的白色蒸汽,以及不断搬运货物的景象中,感受到汐留车站在褪下虚伪矫饰之后,所展现出的健康之美。踏入车站的大隅巡查,看到货运车站活力十足的情形之后,不禁瞠目结舌。  “啊,感谢您特地来一趟,情况真的很不妙呢,这边请!”  站在那边似乎在等什么人的站员,一看到大隅巡查,脸上立即堆满礼数周到的笑容招呼着。  “你先前说,有个东西散发着臭味是吧?”  “是的,似乎是动物腐尸的臭味。”  “动物的?”  “这个嘛……如果里面是猫尸,那么大家当个笑话也就算了,但一想到搞不好是人类的尸体……所以我们就报警了。”  “那是货物吗?”  “是的,是小型货物。”  “收件人呢?”  “这个嘛,我们等了很久,但到今天还是无人认领。”  “原来如此,这可真是件怪事啊。”  大隅巡查与站员的脚步在卡车间不停穿梭着。说着说着,两人来到了一间水泥建造的大型仓库前,这里就是车站的货物仓库。午后的天空布满乌云,连带地让四周的光线也昏暗起来。货物放置区的天花板上,亮着数十盏灯。  忙碌的站员们把从列车上卸下来的货物运到这里,做着整理与盘点的工作,而站在一旁监督的是位稍微上了点儿年纪的主任。他一看到大隅巡查,黝黑的脸庞上立刻显现出紧张的神色,连忙走了过来。  “实在很抱歉,为了一件还没有确定的事请您来到这里。等一下不管您要笑话还是责怪我们,我们都不会说什么,但无论如何,等会儿打开那货物的时候,希望您能在现场为我们做个见证。”  主任说完之后,指了指横在地上的黑色大箱子。大隅巡查走近一看,一眼就看出那是个大型的皮箱。箱子表面似乎贴上了非常结实的牛皮,看起来不是那种使用时稍微粗鲁些就会坏掉的便宜货。箱子上系着两条宽皮带,兼具装饰与实用功能的大黄铜铆钉与锁,正泛着暗淡的光。  寄送的时候似乎没有加其他包装,只绑上常见的马尼拉细麻绳,竖着绑了两条,横着绑了四条。箱子两端各绑着一块比鱼糕板①6的板子还大一圈的白木板,木板上的字迹潦草,写着收件人的姓名地址:  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蛎壳町五丁目四九  风雅堂  手塚太左卫门先生  而在这行文字的左侧②7,可以看到有一行写得更小一些的文字,上面记着寄件人的姓名:  若松市郊二岛鸭生田  近松千鹤夫  只有这些尚不足以让人起疑。然而,不用靠近就能闻到从这只皮箱里散发出来的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大隅巡查吩咐手握剪刀的主任注意,千万不要剪掉细麻绳上的结。主任用力点了点头,老练地剪断细麻绳,然后一鼓作气使劲将两条皮带解开。  “喂,你去帮我把桌上的万能钥匙拿过来!”  站在旁边听到吩咐的站员立即拿了钥匙交给主任。主任把钥匙轻轻插入钥匙孔,小心翼翼地转了一下。只听“咔嗒”一声,锁开了。接着,另一道锁也在同样的手法下被打开了。开锁的程序完成后,两名站员弯下腰,分别抓住了皮箱两侧的盖子。  “打开它。”  主任的声音有些嘶哑,两名年轻站员沉默着掀开盖子。大隅巡查、主任与其他几名站员屏气凝神,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慢慢开启的皮箱。盖子被掀开的同时,浓烈的恶臭也猛地扑鼻而来。其中一名站员以工作为借口逃离现场,主任也因为受不了臭气,掏出麻布手帕捂住了鼻子。  终于,盖子被掀开了。皮箱里塞满了稻草屑,两名站员倾身把稻草屑清干净后,底部出现了一个被墨绿色的橡胶布紧紧包住的大包裹。一名站员一手按着自己的胃,弯腰冲了出去。  两名年轻站员咬牙忍住了令人掩鼻的恶臭,解开了橡胶布,就在这时,在场的人几乎同时惊呼着往后退了一步,橡胶布里滚出了一具男尸!他穿着已经退成羊羹色的羽织袴①8,蓄着短发和满脸胡须,死状令人不忍卒睹。  看样子,他已经死了有相当一段时间了,整张脸丑陋地肿胀着,颜色就像是被丢到垃圾场的西洋梨,看着十分恶心。大隅巡查吩咐主任维持现场,同时借了手边的电话,急急忙忙地向警方通报这件大事。  ……


编辑推荐

  日本本格推理大师鲇川哲也真正的出道作,入选讲谈社主办的“新作侦探小说全集”。  作品中皮箱移动的灵感来自英国大师克劳夫兹的经典小说《桶子》,但又不是《桶子》的复制品。鲇川哲也以克劳夫兹的“矛”挑战克劳夫兹的“盾”,本着这样的决心创作出了这部杰作。他连最细微的部分都考虑周到,逻辑上找不到任何破绽。(江户川乱步)  以“鲇川哲也”命名的推理文学大奖成为日本最权威奖项  岛田庄司和笠井洁连续十五年出任评委  山口雅也、有栖川有栖、折原一、宫部美雪等大师由此出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黑色皮箱 PDF格式下载



黑色皮箱


啊啊随时到底


据说图书类大于500才给分


黑色皮箱,还不错


  “解不开的谜团”一章最后一段(285页)。蚁川送鬼贯离开自己的家,站在门口向他挥手。鬼贯心理活动:”在肥前屋前下货车的 X 氏,也是这样挥手的吧“。可是肥前屋下车的蓝衣人 X 氏,应该是近松,而不是蚁川。


  【SCAU评测15】黑色皮箱
  【书名】:黑色皮箱
  【作者】:鲇川哲也
  【流派】:时刻表推理,本格派
  【出版时间】:2012年7月
  
  【看点】
  [故事性]:警探四处走访,获得线索,然后将线索综合整理,运用逻辑推理解开有关两起命案的一个个谜题。
  [社会性]:通过被害人,凶手,案件相关人的遭遇,影射了战争对人性的伤害。
  [诡计]:一堆让人头晕的时刻表,实际上和最终解密关系不大,真正的诡计在于两只黑色皮箱隐藏的奥秘。
  [文笔/翻译]:翻译不错,读起来很流畅,能从文字中感觉出战后日本小镇乡村的风情和作者在字里行间隐含的淡淡的忧伤。另外要佩服一下翻译的是本书的注释是我见过的日系推理里非常给力的,虽然大多数注释如果不是对此感兴趣的人不会认真看的。
  
  【私人阅读分享】
   火车托运的皮箱里惊现尸体,种种线索都指向皮箱的寄件者近松千鹤夫,然而近松却突然“投水自尽”……两只几乎一样的黑色皮箱,两件疑云密布的命案,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真相?
   本书是号称“日本古典本格推理最后一位大师”鲇川哲也的成名作,与鲇川另一部作品《紫丁香庄园》的古典本格推理风格截然不同,本书虽然也是运用逻辑推理解密的本格推理,但是与古典本格小说中的“安乐椅侦探”截然不同,本书中每一个线索都是警探通过脚踏实地的调查获得,主角也不是无所不知的神探,他也会有疑惑,也会被误导,只是比平常人更擅于思考,更加敏锐。
   作者的文笔流畅,字里行间那种二战后日本乡镇风情和忧伤的情绪让人感同身受,两只皮箱在不知不觉中的调换的诡计虽然不算特别惊艳,但是合情合理且有一定特色,而且和许多主要靠脑部的古典本格推理不同,本书的证据充足,逻辑推理论证也很严密,只有一两处无伤大雅的小bug。
   但是正是为了提供充分的证据,本书前半部分用了大量的篇幅不厌其烦的为大家介绍日本二战后的铁路系统,甚至还列了七八张地图和时刻表,读的让人味如嚼蜡,看得让人眼花缭乱。还好作者很有良心地在最后几章解谜的时候把这些混乱的线索重新整理了一遍,所以推理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书中这个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诡计也对我们推理小说的创作也一定参考价值。所以大家如果读到前几章对那些铁路时刻表很厌烦的话,就请不要大意的跳过吧。
   从《紫丁香庄园》开始我就很想吐槽鲇川对人物的塑造,不过和《紫丁香庄园》相比,《黑色皮箱》对人物的塑造要好很多,至少里面的主角鬼贯警部的执着坚定而隐忍的性格给我留下一定的印象,比《紫丁香庄园》里那个除了解密就毫无存在感的星影龙三强多了。
   此外《黑色皮箱》中两位被害者和凶手的设置也可以隐约感受到作者的反战情绪,但是鲇川人物塑造断层的毛病在本书中也有犯,例如本书前三分之一大幅描写的梅田警部补到主角出场之后就毫无存在感了。
   总的来说,这本书可谓是介乎于古典本格和铁路社会派之间的一部作品,从本书风格的转变可以窥见日本推理从本格到社会派的转变。
  
  【推荐阅读】
  《紫丁香庄园》 《五个钟表》《红色密室》(后两个为短篇)


  真的有点无奈,黑桃A实在太完美,就算是短篇《红色密室》《青色密室》《白色密室》《万无一失的谋杀》什么的都真心牛逼,导致我看完这本即使觉得被坑得厉害也还是想打三星,但是越想越无语,直到决定写个长评来吐槽的时候我知道这三星算是没了…
  
  我是一个懒得关注细节的孩纸,这样说来,读时刻表诡计本来就属于找虐行为,但其实这无所谓的,反正从时刻表本身肯定是破不掉アリバイ的,因为如果说答案是“其实有一条线路可以走但是刑警忽略了”——这本书就绝对可以扔掉了- -||| 所以嘛,时刻表无论怎样都没关系,反正凶手肯定会在中途接个车什么的,但这也肯定不构成破解核心诡计的核心要素。因此,时刻诡计的重点绝对就是“没生人出现的アリバイ都不可信”或者利用错觉什么的…很好猜啊~ 鲇川还很好心地一大早就反复强调你们看哦这段对话是解谜的关键哦快认真看几遍!所以就算懒得关注细节如我也一早就破掉了贯穿全书一大半的不在场谜题= = 虽然细节没认真想,但鲇川对细节的解释也完全不足以弥补这种“同学我们大家都早就知道了”的失落感…(东野在这方面就还不错,就算知道了答案,还是会有反转;就算没有反转,也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安排——特别是恶意那个牛逼的细节!)
  
  至于两个皮箱的谜题,这完全就是运气的事儿- - 本来某俩人的证词就不大靠谱,再加上这种“哎你怎么说都行的啦”的所谓机会…前面又没有伏笔…虽说犯罪都需要巧合哈,但这漏洞也大到让人有点无奈,鬼贯警部你到最后才想到查这个漏洞是不是有点弱- - 中间还莫名多了个根本没啥嫌疑的嫌疑者…叙述过程像裹脚布…地名超多,地名的别名也多,我是很熟悉日本地理的了,都觉得相当无奈…列车多,不必要的时间陈述更多…关于两个箱子XZXZXXXZ的多次总结原意应该是帮读者理清思路,实际效果则是非常南辕北辙= = 总之啊,阅读过程真心折磨!至于关于战争的一些思考,绝对配得上蜻蜓点水四个字,人家范达因写主教和班森虽然也没啥惊天地泣鬼神的trick,好歹人家完整而有说服力地表达出了关于犯罪心理和如何看待证据的观点呢= =
  
  总结就是,鲇川大师我还是爱你的,真的,看我真诚的星星眼(好脱节的表白←_←)。我决定再看一遍完美的黑桃A~~


  鉴于吧内XX势力太多,故在此发布完整版,吧内为删节版。
  删改部分:最后部分
  =============================================
  
  
  笔者看完《紫丁香庄园》后,对于作者鲇川哲也颇有好感。作为第二本简体版的《黑色皮箱》,与《紫丁香庄园》相差颇多。转为了让许多读者颇感痛苦的时刻表诡计。笔者看完此书,大脑混沌不堪。
  于是先说一下这个时刻表诡计。
  
  其实笔者之前看的时刻表诡计,大都出于岛田庄司和松本清张两位大师手下,尤以岛田庄司为最。而岛田庄司《出云传说7/8杀人事件》当中的时刻表诡计被有些读者认为“看不懂”、“很复杂”。于是笔者本着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救国救民的哀痛心情,告诉大家一个不幸的消息——《出云传说7/8杀人事件》在《黑色皮箱》的面前完全就是不堪一击。
  
  分析一下原因:1、地名太多、太乱,缺乏日本地理知识看本作是很痛苦的事情。2、《黑色皮箱》中光时刻表就出现了不止一张,而且诡计运用步骤繁杂。3、关于时间的信息量巨大。4、书中鬼贯一直用X、Z表示文中出现的两个箱子,看起来相当很容易看串。这四点单单摆开来讲,也许好对付,但是四点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笔者看完此书,大脑中毫无诡计的印象,是该说遗憾,还是该说必然呢•••••••
  
  最近这个中国与日本关于(省略),《黑色皮箱》的出版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作为以反战和平为主题的小说,其思想性是很深刻的(当然,笔者最喜欢的还是《奇想天动》),这种思想,不是大段的说教式描写,而是透露在各个细节之处。作者厌恶战争,喜好和平的立场比时刻表诡计更加深入笔者的心中。
  
  就像笠井洁在本书最后的解说里说的:当时几乎所有热衷于侦探小说的青年都是厌恶JG主义,崇尚自由民主的。
  
  这句话难道放到现在就不对了吗?
  
  想起前一阵子有人在吧里大放厥词,说喜欢侦探小说都是•••••••之人。笔者想,笠井洁的这句话就足够了。
  
  同样,反日系推理的愤青们也应该明白,鲇川哲也、岛田庄司所代表的反战作家团队,难道也就因为是日本国籍而应该被像日本车一样砸死吗?!
  
  权当笔者在说胡话吧。
  


  【泄底】平行的变奏和多维的共振--鲇川哲也《黑色皮箱》读后
  By Forhiding/OFplusAnd
  
  沿着散发着旧时代气息蜿蜒铁路而辗转的“黑色皮箱”开启了鲇川哲也的本格巨擘之幕
  ----------------------------
  诡计:平行的变奏和多维的共振
  -----------------------------
  作为公认的本格经典,自然需要诡计支撑全篇。本作诡计对于当今对华丽诡计饕餮极端耐受的本格推理读者来说,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但是本作并非单一诡计贯彻全篇,在四百来页(新雨出版社版本)的篇幅中,散布着多个诡计,并且这多个诡计自始至终维持着坚挺的质量,不像某些作品,多个诡计中存在着注水诡计。
  本作虽然有多个诡计,但是这多个诡计其实是共享着统一内核属性。岛田庄司的作品中经常是多个以偶然因素相结合,诡计间也是以相印成趣的方式进行结合。但在本作中,多个诡计的性质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交换:皮箱的交换、皮箱内容物的交换、人的交换、同名地点的交换、铁路线路的交换、案发地的交换,案发时间的交换,… … 虽然交换的内核不变,但是内核的载体却是多变的,交换的主旋律衍生出多条共存的变奏,相互交织,同时,这些交换的载体涉及时间、空间、人、事、物等多个层次,多个维度的交换主题协奏出统一性和层次感并存的本格趣味性。
  --------------------------------------
  推理:局部的诡计重载与整体思路的豁然
  --------------------------------------
  对于每一个交换诡计,鲇川哲也布置了严密的细节线索,包括文字、地图、时刻表、整理性表格,并在这些线索之上进行了重载荷的严谨推理。这一定让许多读者觉得脑部资源占用严重,对于重口味来说,绝对过瘾。但是,这些推理的重度加载只局限在每一个诡计之内。推理每个诡计的目的是明确的,对于整体案情的作用是清晰的,案情的脉络依然是豁然明了的,当然,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的叙述,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本作的红鲱鱼比较少。
  -----------------------
  繁复的超然与真实的或然
  -----------------------
  本作中,凶手布置了繁复的诡计,当然这只会在超现实的推理小说出现,但是作者对于每个车站、每条线路、每个地点和地名却是做足了考据的功夫,特别是对于某诡计所极度依赖的地名,知识性的介绍使得读者对于这些诡计更多了一份赞叹而少了纯粹架空而形成疏离感。其实这也是许多日本的时刻表推理和旅情推理的一贯作风,但是那个地名重名现象的运用,确实依然能让人印象深刻,不知有没有人统计过中国各省有没有重名的城市。
  -----------------------
  寡淡的平实与时代的风情
  -----------------------
  小说的叙述十分平实,没有渲染神秘氛围,但是对于各地风情的描绘,隐约透露出了那个时代的一点社会气氛。而作案动机的布置,也与那个时代的某些社会心理有着联系,当然,本作总体上是本格推理。
  ------------
  篇幅与阅读
  -----------
  当然,虽然本作诡计的数量、质量以及它们的组合都是让人称道的,但是似乎开篇还是节奏还是较慢的。同时,对于日本地理不是十分熟悉的读者,书中的地图似乎略显不够,虽然这不会影响理解,但是会削弱阅读的乐趣。(其实许多推理小说的平面图、时刻表等都是如此,读者并非会进行认真研究,有时甚至与案情联系不大,但是这些时刻表和平面图却营造了本格推理的氛围,同时也增添了情节的真实感和具象性,如果缺少的话,乐趣会大减。)我在阅读本书后面部分时,曾打开谷歌地图饶有兴趣地查看了一番。
  
  
  本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c39a70100oxq3.html
  http://hi.baidu.com/hughmajun/blog/item/6553c8dece8b914794ee377e.html
  


  这是我第一次像书中人那样绞尽脑汁的分析作者所给的线索,想着一些可能解释,不能说完全失败,除了作者留到最后的那个密题没有想到之外,其它的路子基本上还算正确,至少抓住了一两个方向,不细说了,这种小说要是剧透了就太不人道了。
  
  这次绞尽脑汁的原因一是没有犯懒,二是这本书的作者没有跟读者耍任何诡计,基本上认真的一点儿的读者就能掌握跟书中的警探们相同的信息(除了对日本那些地名不熟悉之外),这完全与“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大相径庭,可能是最近一段时期看到的所谓“推理”小说大部分都属于那一类,或者沾边,这本小说绝对让我耳目一新,也乐于在阅读的中间像鬼贯警部一样不时的重新审视之前的线索,分析那些嫌疑人们相互联系的可能性,还有最可怕的4张列车时刻表。
  
  这样的小说读起来给人的感觉是书中的那些警探们并没有神奇的能力,如果勤奋和细心任何人都能成为神探。部知道这是不是所谓“本格”推理小说的共通特性。
  
  换句话说,这本书没有让我有被作者和书中的侦探牵着鼻子走的感觉,侦探们决定对某地,某人做出深入调查的原因都是基于人之常情,即使是灵机一动,也是大部分普通人在动动脑子之后很有可能产生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设计出完美的密题确实能看出作者的功力。
  
  而叙述性诡计的小说基本上无可能猜到其中的诡计的,因为信息的严重不对等。但是从另一种角度来说,“猜到了”反而是不好的结果吧,因为一方面说明作者的诡计设计得不够巧妙,伪装的不到位,另一方面,猜到了最后的诡计会让阅读的乐趣大打折扣,就像事先知道了其中的奥妙再去看魔术表演一样吧。当然我并不是说叙述性诡计不需要作者多么高明,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修炼罢了。
  
  另外,这本书的前言里当然会再一次的提到“本格”这个名词,原先一直不太明白,就是模模糊糊的知道这是一类推理小说。现在好了,原来“本格”就是“正统”。想来可能也有Classical的意思吧,我觉得也可以解释为,“古典的”,“经典的”,就像音乐里也有Classical Music一样吧。


X下面有个点


哈哈哈。。我超级无语啊。。我捧着书里面的时刻表对照着地图,在鬼贯说答案之前一点一点自己推理出来犯人的移动路径呢。。看来时刻表这东西喜欢的人不喜欢的人真是感觉差距好大呀。。


“说喜欢侦探小说都是•••••••之人”——求省略号的内容……


我也记不清了,反正不是什么好词,什么心理阴暗,喜欢杀戮什么的······


感觉全文都是我的心声啊!我也是看完《紫丁香庄园》后对这位大师好感直升!《奇想天动》也的确经典~
可惜现在我都不大敢跟别人说我喜欢日系推理了。


以前逻辑课总上不好,所以看这些时刻表/XZ之类很痛苦


弄得我都想看了。


看吧,挺有意思的


對資深的本格推理迷應該吃得下去,真的是部很"硬"的推理小說.完全不耍花招的跟讀者正面對決,很少看到這麼純正的作品了,


其实大家都可以猜到凶手,因为作者一直在强调那几个不在场证明显得太刻意,但是我没猜到是这样的过程,期间一度被X,Z箱给搞晕。


其实我想说从知道犯人也有同样的皮箱,我就知道最后一章的答案了。。唯一没靠自己推理出来的是船上那一段不在场证明,因为实在不知道日本地名到底有多少地方重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