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福元 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马福元 编  

页数:

349  

字数:

368000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集)》正是在面临如此多的新挑战、新实际和新实践需要等形势下诞生的学术性辑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1集)》中学者们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化研究了新情况和新问题并提出新结论,该书中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使命与历史责任,是在我校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汇集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兰州大学及西北民族大学等在兰高校,长期以来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的智慧而形成的一部能够满足与适合当代党员、领导干部和高校教师,学习与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新需要的科研成果,它是我校继《西北民族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后的又一重要学术性刊物。

书籍目录

绪论
学科建设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重视后金融危机时代科学发展辩证法的研究
马克思的幸福观探析
试论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述评
马克思实践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分析
马克思实践观哲学底蕴探微
对马克思恩格斯论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解与反思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市场经济与社会交往
回归“卡夫丁峡谷”本真
论科学发展观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宗教观
简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曲折及经验教训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团结思想对当前民族高校
开展民族教育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对马克思主义多种诘难的回应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
论江泽民的反腐败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规律·思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维透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方法”与“实质变奏与重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
阶级阶层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保证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及在民族地区的推进路径
关于以人为本科学内涵的三个重要理论问题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战略视域中我国节能立法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学生信仰的本质特征、生成机制及发展过程
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探析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情结的培养
论民族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征、核心及意义
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方式的思考
青年马克思的职业观对当代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启示
浅论民旗院校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论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章节摘录

版权页: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基础,在今天,则是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基础,一般都是从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揭示和阐释,具体地说,有的是从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论,以矛盾为中心的辩证法,和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或者是从求真务实的认识论,社会和谐和和谐社会的方法论,以及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进行发挥和说明。本文主要是把唯物辩证法作为切入点,进行多方面的揭示和说明。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自从实证科学从哲学剥离之后,哲学只剩下形式逻辑和辩证法,这里讲的形式逻辑是指辩证逻辑。科学发展辩证法的研究固然是要应用辩证法研究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其中也应当包括对辩证法自身的研究。关于什么是辩证法,经典作家在不同时期从不同侧面作了揭示和阐释。恩格斯认为,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列宁、毛泽东则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本质和核心。列宁认为,为了避免重蹈真理走前一步就变成谬误的覆辙,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分析任何重大问题时,都要“把问题提高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它们都是有边界的。一般说来,强调斗争性,是无可厚非的,但长期以来,却把斗争的绝对性当作斗争的唯一性,结果辩证法就变成“斗争哲学”。现在又提出辩证法是和谐哲学,应该说肯定与和谐社会相对应的和谐哲学的存在,也不无道理。但须知和谐是以不和谐为前提,和谐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研究辩证法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在克服不和谐中建立新的和谐,实现新的飞跃。所以,恩格斯又说,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