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灵哲学的脑科学维度

杨足仪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杨足仪 著  

页数:

205  

字数:

19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心灵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热点,它针对人的心灵,提出了许多哲学问题,推进了人们对于心灵的理解。《心灵与认知文丛:心灵哲学的脑科学维度》以埃德尔曼的心灵哲学为线索,结合脑科学的最新成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国内的心灵哲学研究,有一定的促进意义。该书的主要特点是其一,以埃德尔曼的思想为核心展开论述,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其二,作者抓住脑科学这个维度,来进行心灵哲学的探索,使心灵哲学的研究牢牢地与自然科学成果相结合。其三,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埃德尔曼的心灵哲学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论中诸问题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杨足仪,女,哲学博士。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心灵与认知研究中心教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科技哲学与心灵哲学的研究。曾先后在《光明日报》《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西西弗斯的石头:科学中的形而上学》。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埃德尔曼心灵哲学的方法论平台
 第一节 心灵哲学的历史演进与心灵研究的方法反思
 第二节 埃德尔曼意识研究的方法论平台
第二章 人脑新图像
 第一节 大脑的演化
 第二节 大脑丛林图
 第三节 大脑神经解剖结构与动力学特征
第三章 意识论
 第一节 “意识”辨析
 第二节 意识的特点
 第三节 意识的神经分布活动
 第四节 意识的机制
第四章 主观特性
 第一节 “主观特性”概念的辨正
 第二节 “主观特性”的论证与反驳
 第三节 埃德尔曼对主观特性的解释
第五章 记忆
 第一节 记忆的分类
 第二节 记忆的过程与机理
 第三节 非表达性记忆
第六章 埃德尔曼心灵哲学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意义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埃德尔曼心灵哲学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论的意义举要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意识论若干重要问题的解读与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三,“意识”一词可以当作动词使用,就是马尔科姆所指的,一是及物的意识,二是不及物的意识。前一种“意识”有其对象,从语法上讲,它是及物动词,其后有一表示对象的词作为宾语,表示一种可等同于“知道”、“觉知”的活动。如说“我意识到”什么,一般人们都会明白“我”“知道”了什么。后种“意识”之词表示的是人的一种没有对象活动的状态,如“他是有意识的,仍很清醒”。  第四,“意识”还可以在“经验”、“体验”、“感受”的意义上使用,看做是贯穿于一切有意识心理状态中的共同要素。如当“一缕阳光射入眼中”的时候,在“我”“脑中呈现出的是一幅视觉场景:我看到天空的苍穹和其中的太阳,还有其他可以看得见的万物。事实上,我知觉到在我周围的世界图景”。  其实,观看太阳,这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验。而“看”太阳的过程,人的大脑内的电反应以及之前的过程,今天的科学已经可以清楚描述和把握了。但在电反应之后的过程,它与以前的变化全然不同,凡经历过此过程的人都有生动逼真的经验或体验。这种经验或体验对于每个人来说,是独特的,不能共享的,但同样是真实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过程。对此,科学只能予以间接的认识。例如,在上述观看太阳的案例中,观察者大脑中呈现出的有关外界的图景并不就是外物本身,它是主体对这一过程以及呈现出来的东西的觉知(awareness)或意识。而这种“意识”正是埃德尔曼认为的我们要把握的“意识”。这种意义上的“意识”不仅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还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大脑的物理学过程是如何引起主观意识感受呢?这正是查默斯所说的意识的“困难问题”。这种意义上的意识虽然是主观的,但一经发生,又是客观存在的,理应可以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灵哲学的脑科学维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